《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4067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2.11CN103440678A*CN103440678A*(21)申请号 201310432189.7(22)申请日 2013.09.22G06T 15/08(2011.01)G06F 3/14(2006.01)(71)申请人吉林大学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72)发明人郭晓新 魏晓辉 胡亮 车翔玖黄大年 高占恒 白森 白鑫(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王宝筠(54) 发明名称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57)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
2、方法和装置。其中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对应的加载区域;确定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对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依据视景体和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在每个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可视数据块,从而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加载全部的可视数据块后,在显示屏幕上展示一个三维图形,实现以三维图形方式展示三维体数据的部分区域。进一步,显示分辨率下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量小于三维体数据的数据量,在后续加载过程中可以加快加载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3、 说明书13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40678 ACN 103440678 A1/2页21.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所述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确定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所述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其中所述数据块是对所述三维体数据进行均分采样后得到的具有所述显示分辨率且具有相同体素的数据块;对所述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其中所述可视数据块是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中。
4、在视景体内可见的数据块;依据所述视景体和所述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在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包括:获取所述加载区域的最外层在视图区域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视图区域是显示屏幕内可供图形显示的最大范围;计算所述投影区域和所述视图区域的比值;依据公式D=R(L-1)得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其中L为分辨率的级数,R为比值,且当R大于1时将其设置为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包括:将所。
5、述加载区域的每个数据块的八个顶点的坐标和所述视景体的坐标进行对比;如果所述数据块的至少一个顶点的坐标包括在所述视景体的坐标内,则将所述数据块作为所述可视区域的可视数据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视景体和所述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包括:依据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和所述加载区域的坐标系,对所述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进行转换,得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依据所述显示分辨率,将所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转换为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中的空间位置;在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包括:获取各个所述可视。
6、数据块的景深;依据景深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在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上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所述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实体数据的加载区域信息以及逻辑标志信息,其中所述加载区域信息是所述加载区域的大小信息,所述逻辑标志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加载区域的形状;依据所述加载区域信息和所述逻辑标志信息,生成所述加载区域。6.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所述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
7、率以及所述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所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440678 A2/2页3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其中所述数据块是对所述三维体数据进行均分采样后得到的具有所述显示分辨率且具有相同体素的数据块;裁剪单元,用于对所述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其中所述可视数据块是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中在视景体内可见的数据块;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视景体和所述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加载单元,用于在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加载。
8、区域的最外层在视图区域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视图区域是显示屏幕内可供图形显示的最大范围;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投影区域和所述视图区域的比值;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公式D=R(L-1)得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其中L为分辨率的级数,R为比值,且当R大于1时将其设置为1;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加载区域的每个数据块的八个顶点的坐标和所述视景体的坐标进行对比;如果所述数据块的至少一个顶点的坐标包括在所述视景体的坐标内,则将所述数据块作为所述可视区域的可视数据块。9.根据权利要求。
9、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和所述加载区域的坐标系,对所述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进行转换,得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依据所述显示分辨率,将所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转换为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中的空间位置;所述加载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各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景深;依据景深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在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上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实体数据的加载区域信息以及逻辑标志信息,依据所述加载区域信息和所述逻辑标志信息,生成所述。
10、加载区域,其中所述加载区域信息是所述加载区域的大小信息,所述逻辑标志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加载区域的形状。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440678 A1/13页4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0002 三维体数据是一个三维均匀分布的数据集合,即由三维网格组成的结构化数据集合。体绘制是针对三维体数据进行绘制与显示的三维图形应用技术,是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由各种类型的三维设备、科学仿真等产生的体数据集的可视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0003 其中三维体数据中的最小元素称为体素。。
11、通常情况下,这些三维体数据可以分别表示不同数据源的各种属性,如可以用三维体数据表示医学扫描和地震数据采集的各种属性。0004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及装置,用以将三维体数据的某部分区域以三维图形方式进行展示。发明内容0005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和装置,用以将三维体数据的某部分区域以三维图形方式进行展示。技术方案如下:0006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0007 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所述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0008 确定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所述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所述加载区域的。
12、数据块,其中所述数据块是对所述三维体数据进行均分采样后得到的具有所述显示分辨率且具有相同体素的数据块;0009 对所述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其中所述可视数据块是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中在视景体内可见的数据块;0010 依据所述视景体和所述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0011 在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0012 优选地,确定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包括:0013 获取所述加载区域的最外层在视图区域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视图区域是显示屏幕内可供图形显示的最大范围;0014 计算所述投影区域和所述视图区域的。
13、比值;0015 依据公式D=R(L-1)得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其中L为分辨率的级数,R为比值,且当R大于1时将其设置为1。0016 优选地,对所述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包括:0017 将所述加载区域的每个数据块的八个顶点的坐标和所述视景体的坐标进行对说 明 书CN 103440678 A2/13页5比;0018 如果所述数据块的至少一个顶点的坐标包括在所述视景体的坐标内,则将所述数据块作为所述可视区域的可视数据块。0019 优选地,依据所述视景体和所述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包括:0020 依据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和所述加载区域。
14、的坐标系,对所述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进行转换,得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0021 依据所述显示分辨率,将所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转换为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中的空间位置;0022 在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包括:获取各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景深;依据景深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在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上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0023 优选地,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所述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包括:0024 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实体数据的加载区域信息以及逻辑标志信息,其中所述加载区域信息是所述加载区域的大小信息,所。
15、述逻辑标志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加载区域的形状;0025 依据所述加载区域信息和所述逻辑标志信息,生成所述加载区域。0026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装置,包括:0027 生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所述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0028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所述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其中所述数据块是对所述三维体数据进行均分采样后得到的具有所述显示分辨率且具有相同体素的数据块;0029 裁剪单元,用于对所述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其中所述可视数据块是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中在。
16、视景体内可见的数据块;0030 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视景体和所述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0031 加载单元,用于在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0032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包括:0033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加载区域的最外层在视图区域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视图区域是显示屏幕内可供图形显示的最大范围;0034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投影区域和所述视图区域的比值;0035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公式D=R(L-1)得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其中L为分辨率的级数,R为比值,且当R大于1时将其设置为1;0036 确定子单元,。
17、用于确定所述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0037 优选地,所述裁剪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加载区域的每个数据块的八个顶点的坐标和所述视景体的坐标进行对比;如果所述数据块的至少一个顶点的坐标包括在所述视景体的坐标内,则将所述数据块作为所述可视区域的可视数据块。0038 优选地,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和所述加载区域的坐说 明 书CN 103440678 A3/13页6标系,对所述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进行转换,得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依据所述显示分辨率,将所述基于所述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转换为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中的空间位置。003。
18、9 所述加载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各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景深;依据景深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在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上加载对应的所述可视数据块。0040 优选地,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实体数据的加载区域信息以及逻辑标志信息,依据所述加载区域信息和所述逻辑标志信息,生成所述加载区域,其中所述加载区域信息是所述加载区域的大小信息,所述逻辑标志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加载区域的形状。00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004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首先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其次确定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以及该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
19、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对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其包括的视景体内可见的数据块作为可视数据块,然后依据视景体和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视景体的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在每个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可视数据块,从而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加载全部的可视数据块后,在显示屏幕上展示一个三维图形,实现以三维图形方式展示三维体数据的部分区域。0043 进一步,显示分辨率下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量小于三维体数据的数据量,在后续加载过程中可以加快加载效率。附图说明004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20、,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45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的一种流程图;0046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八叉树的示意图;0047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采集示意图;0048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视景体示意图;0049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0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1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2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3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4 图10(a)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
21、载区域的示意图;0055 图10(b)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6 图10(c)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7 图10(d)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58 图10(e)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说 明 书CN 103440678 A4/13页70059 图10(f)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加载区域的示意图;0060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相机参数与视景体的对应关系示意图;0061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62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装置的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63 首先对本申。
22、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可以包括:0064 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所述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0065 确定所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所述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所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其中所述数据块是对所述三维体数据进行均分采样后得到的具有所述显示分辨率且具有相同体素的数据块;0066 对所述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其中所述可视数据块是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中在视景体内可见的数据块;0067 依据所述视景体和所述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0068 在每个所述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
23、所述可视数据块。0069 当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加载全部的可视数据块后,在显示屏幕上展示一个三维图形,实现以三维图形方式展示三维体数据的部分区域。进一步,显示分辨率下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量小于三维体数据的数据量,在后续加载过程中可以加快加载效率。0070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0071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体数据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可以。
24、包括以下步骤:0072 步骤101:获取用户输入的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生成加载信息对应的加载区域。0073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希望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上以三维图形展示三维体数据的某部分区域时,则在电子设备内输入三维体数据的加载信息,该加载信息用于控制所要加载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其中加载信息可以包括:加载区域信息以及逻辑标志信息,其中加载区域信息是加载区域的大小信息,逻辑标志信息用于控制加载区域的形状。电子设备可以依据加载区域信息和逻辑标志信息,生成加载区域。0074 步骤102:确定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以及所述显示分辨率下所述加载区域包括的数据块。0075 其中,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是加载区域。
25、在显示屏幕中的分辨率,其可以通过视图区域与在视图区域内的投影所构成的区域确定。视图区域是显示屏幕内可供图形显示的最大范围。如果把图形显示过程看做是绘画,那么视图区域相当于绘画用的画布大小。在视图区域内的投影所构成的区域是加载区域在视图区域投影后得到的投影区域,该投影区域可以等于所述视图区域,也可以占视图区域的部分区域。说 明 书CN 103440678 A5/13页8007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载区域在视图区域的投影区域是加载区域的最外层在视图区域的投影区域。确定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的过程可以是:0077 首先获取加载区域的最外层在视图区域的投影区域;其次计算投影区域和视图区域的比值,如D1。
26、是以像素为单位得到的投影区域面积,D2是以像素为单位得到的视图区域面积,计算D1与D2的比值作为投影区域和视图区域的比值R=D1/D2。然后依据公式D=R(L-1)得到加载区域的显示分辨率,其中L为分辨率的级数,该分辨率的级数是设备能够提供显示的分辨率的最大等级数,当比值R大于1时将其设置为1,否则按照R的实际取值进行显示分辨率的计算。从显示分辨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随着比值R的增加,显示分辨率从0至L-1分辨率逐级增加,0级分辨率最低,L-1级分辨率最高。0078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数据量越大其要求的显示分辨率越大,加载区域作为三维体数据的部分区域,其显示分辨率小于三维体数据的显示分辨率。
27、,因此在确定显示分辨率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该显示分辨率下需要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由于显示分辨率下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量小于三维体数据的数据量,所以在后续加载过程中可以加快加载效率。007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是对三维体数据进行均分采样后得到的具有显示分辨率且具有相同体素的数据块。其过程可以是:先以预设体素对三维体数据进行均分,得到与三维体数据具有相同显示分辨率的数据块;然后再对这些数据块进行采样得到比三维体数据的显示分辨率低一级的显示分辨率下的数据块,依次类推,直至得到最低级的显示分辨率下的数据块。0080 以基于八叉树存储三维体数据为例,如图2所示以,八叉树结构对三维。
28、数据进行分块,分块得到的数据块作为八叉树的叶子节点中的数据,并存储到八叉树文件中。八叉树中同一层节点的数据块的分辨率相同,且上一层节点的数据块通过对下一层节点的数据块采样得到。0081 在图3中示出了如何从下一层节点的数据块采样得到上一层节点的数据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采样时,需要从下一层节点中隶属于上一层节点的子节点的数据块中采样,所谓隶属是指上一层节点是下一层节点中八个节点的父节点,而这八个节点是该父节点的子节点。在图2所示的八叉树中,上下层节点的隶属关系采用箭头标注,如第二层节点的第一个节点,第三层节点中的第一至八个节点是隶属于该节点的子节点,第二层节点的第一个节点从这八个子节点中进行。
29、数据块采样,得到第二层第一个节点的数据块。0082 由于上一层节点是从隶属于其的下一层的八个节点中采样得到数据块,所以上一层节点的数据块的分辨率小于下一层节点的数据块的分辨率。并且最后一层所有节点的数据块包括全部三维数据。0083 步骤103:对加载区域进行裁剪,得到加载区域包括的所有可视数据块,其中可视数据块是加载到加载区域的数据块中在视景体内可见的数据块。0084 可以理解的是:可视区域是通过观察点可以查看到的区域,以相机作为观察器件为例进行说明,相机的光束汇聚点可以作为观察点,相机所汇聚的光束在空间形成一个以观察点为顶点的椎体,且该椎体被前裁剪平面和后裁剪平面裁剪,在前裁剪平面和后裁剪平。
30、面之间形成一个棱锥,该棱锥所在区域称为视景体,如图4所示。0085 其中,前裁剪平面称为投影平面,视景体内的观察对象都被投影到该投影平面上,说 明 书CN 103440678 A6/13页9因此,投影平面处于棱锥范围内的区域称为可见区域,即位于视景体内的观察对象全部可见;而投影平面处于棱锥范围以外的区域称为不可见区域,即位于视景体外的观察对象不可见。0086 当观察对象为加载区域包括的数据块时,完全位于视景体内部的数据块完全可见;部分位于视景体内部的数据块部分可见;其余数据块为完全不可见。对于完全可见和部分可见的数据块作为可视数据块载入内存,否则不载入内存。这样可进一步减少载入内存数据块块的数。
31、量,仅将可视区域内的数据块载入内存,降低不必要的数据块对内存的消耗。0087 确定数据块完全落到视景体内的判断标准是:数据块的八个顶点都在视景体六个面以内。确定数据块部分落到视景体内的判断标准是:数据块的至少有一个顶点在视景体六个面以内。确定数据块完全未落到视景体内的判断标准是:数据块的所有顶点全部在视景体六个面以外。0088 也就是说,确定数据块为可视数据块的判断标准是:数据块的至少一个顶点在视景体的六个面以内。确定数据块不是可视数据块的判断标准是:数据块的所有顶点全部在视景体六个面以外。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可以通过坐标对比,过程如下:0089 将加载区域的每个数据块的八个顶点的坐标和视景体的坐。
32、标进行对比;如果所述数据块的至少一个顶点的坐标包括在视景体的坐标内,则将所述数据块作为所述可视区域的可视数据块。0090 其中顶点的坐标包括在视景体的坐标内满足条件:视景体由六个面包围而成,每个面通过面的法向量确定面的里侧和外侧。面的里侧是指处于视景体内部的一侧,面的外侧处于视景体外部的一侧。当顶点处于面法向量指向的那一侧(里侧)时,顶点坐标代入平面方程时其方程值为正,反之为负。据此,当顶点坐标代入六个平面方程皆为正时,则该顶点处于视景体内部;否则,该顶点处于视景体外部。0091 步骤104:依据视景体和显示分辨率,分别计算每个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的空间位置。0092 具体过程可以是:依据视景。
33、体的坐标系和加载区域的坐标系,对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进行转换,得到基于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依据显示分辨率,将基于视景体的坐标系的可视数据块的坐标转换为可视数据块在显示屏幕中的空间位置。0093 步骤105:在每个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加载对应的可视数据块。0094 可以理解的是:加载可视数据块时可以按照可视数据块的景深进行加载。如依据景深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在可视数据块的空间位置上加载对应的可视数据块,即按照每个可视数据块的景深,优先加载景深大即远处的可视数据块,然后再加载景深小即近处的可视数据块,以避免可视数据块的遮挡问题。009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视数据块的景深按照由远及近顺序。
34、保存在子块链表中,该子块链表是一个维护加载的数据块信息的链表,在每次加载过程中都会根据加载区域裁剪和显示分辨率动态创建子块链表。并且子块链表并不存储实际的数据块,在加载完成后释放子块链表以达到节省加载所需内存的目的。在子块链表中记录的数据块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块的尺寸,数据块的景深以及数据块与子块链表的链表头之间的偏移量。0096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逻辑标志采用宏定义方式,如下所说 明 书CN 103440678 A7/13页10示:0097 ENABLE_X0=0x1,0098 ENABLE_Y0=0x2,0099 ENABLE_Z0=0x4,0100 INVERT_0=。
35、0x8,0101 ENABLE_X1=0x10,0102 ENABLE_Y1=0x20,0103 ENABLE_Z1=0x40,0104 INVERT_1=0x80,0105 ENABLE_X2=0x100,0106 ENABLE_Y2=0x200,0107 ENABLE_Z2=0x400,0108 INVERT_2=0x800,0109 OR_SELECT=0x1000,0110 INVERT_OUTPUT=0x2000,0111 SUB_VOLUME=ENABLE_X0|ENABLE_Y0|ENABLE_Z0,0112 EXCLUSION_BOX=SUB_VOLUME|INVERT_OUT。
36、PUT,0113 CROSS=ENABLE_X0|ENABLE_Y0|ENABLE_Y1|ENABLE_Z1|ENABLE_X2|ENABLE_Z2|OR_SELECT,0114 CROSS_INVERT=CROSS|INVERT_OUTPUT,0115 FENCE=ENABLE_X0|ENABLE_Y1|ENABLE_Z2|OR_SELECT,0116 FENCE_INVERT=FENCE|INVERT_OUTPUT。0117 其中,逻辑标志:ENABLE_X0、ENABLE_X1、ENABLE_X2用于表示加载区域的X轴方向的最小边界xmin和最大边界xmax是否有效,当X轴方向的最小边界。
37、xmin和最大边界xmax有效时,表示启用X轴方向,此时需要设置ENABLE_X0=0x1、ENABLE_X1=0x10、ENABLE_X2=0x100。当X轴方向的最小边界xmin和最大边界xmax有效时,表示禁用X轴方向,此时不需要设置ENABLE_X0、ENABLE_X1、ENABLE_X2。0118 逻辑标志:ENABLE_Y0、ENABLE_Y1、ENABLE_Y2用于表示加载区域的Y轴方向的最小边界ymin和最大边界ymax是否有效,当Y轴方向的最小边界ymin和最大边界ymax有效时,表示启用Y轴方向,此时需要设置ENABLE_Y0=0x2、ENABLE_Y1=0x20、ENAB。
38、LE_Y2=0x200。当Y轴方向的最小边界ymin和最大边界ymax有效时,表示禁用Y轴方向,此时不需要设置ENABLE_Y0、ENABLE_Y1、ENABLE_Y2。0119 逻辑标志:ENABLE_Z0、ENABLE_Z1、ENABLE_Z2用于表示加载区域的Z轴方向的最小边界zmin和最大边界zmax是否有效,当Z轴方向的最小边界zmin和最大边界zmax有效时,表示启用Z轴方向,此时需要设置ENABLE_Z0=0x4、ENABLE_Z1=0x40、ENABLE_Z2=0x400。当Z轴方向的最小边界zmin和最大边界zmax有效时,表示禁用Z轴方向,此时不需要设置ENABLE_Z0、ENABLE_Z1、ENABLE_Z2。0120 通过逻辑标志:ENABLE_X0=0x1,ENABLE_Y0=0x2,ENABLE_Z0=0x4,ENABLE_X1=0x10,ENABLE_Y1=0x20,ENABLE_Z1=0x40,ENABLE_X2=0x100,ENABLE_Y2=0x200,ENABLE_说 明 书CN 103440678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