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49584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8093.6

申请日:

2004.09.23

公开号:

CN1616032A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9/16合同备案号:2017150000006让与人:内蒙古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受让人: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申请日:20040923申请公布日:20050518授权公告日:20070425许可种类:普通许可备案日期:20171127|||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A61K 9/1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内蒙古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内蒙古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天骄北路伊泰大厦变更后:0174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109国道北侧|||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内蒙古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天骄北路 邮编: 017000变更后:内蒙古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天骄北路伊泰大厦 邮编: 017000|||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内蒙古伊泰医药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火花路西一段8号 邮编: 024000变更后权利人:内蒙古伊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天骄北路 邮编: 017000登记生效日:2008.5.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16; A61P11/04; G01N30/02; G01N33/15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16; A61P11/04; G01N30/02; G01N33/15

申请人:

内蒙古伊泰医药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濮桂宝

地址:

02400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火花路西一段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等症的中药颗粒剂,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由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和胖大海等中药为原料药制成,药剂还含包合剂β-环糊精25-45重量份,含成型剂糊精19-39重量份,含矫味剂阿斯巴甜1重量份。制备工艺中采用喷雾干燥及干式制粒的方法,使有效成分完全保留,便于连续性GMP条件下大型生产,采用β-环糊精包合工艺,使苦味成分包合,明显地改善了药物口味而不影响疗效,改善制剂口感。该制剂的栀子苷的含量的测定是,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0.1%三氟乙酸水溶液-(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1.0ml/min。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咽部疾病的颗粒剂,由150重量份板蓝根、120重量份黄芩、150重量份栀子、60重量份黄柏和50重量份胖大海为原料药制成,其特征是药剂还含包合剂β-环糊精25-45重量份,含成型剂糊精19-39重量份,矫味剂阿斯巴甜1重量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咽部疾病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按具体步骤如下:
称取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和胖大海备用;
以上五味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进行过滤,滤液静置10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放冷至室温后,加入适量的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滤过,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50℃测定相对密度为1.07~1.12,得清膏。其特征是:加入包合剂β-环糊精25-45重量份,成型剂糊精19-39重量份,搅拌,滤过,喷雾干燥,加入矫味剂阿斯巴甜1重量份,干式制粒,整粒即得产品;所说的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70-180℃、出风温度为70-90℃,直接干式制粒,制粒时物料温度在20-6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咽部疾病的颗粒剂的鉴别方法,其特征是:
栀子鉴别  取本品1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5∶1∶1的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10℃烘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咽部疾病的颗粒剂的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是: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流动相为
甲醇                               27体积

0.
  1%三氟乙酸水溶液                73体积
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1ml/min;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10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内容物,研细,取粉末0.1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70%甲醇20ml,超声提取20min,放冷,定容,10000rpm高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咽部疾病的颗粒剂的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是:
流动相为
甲醇                         27体积

0.
  1%乙酸水溶液              73体积。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咽部疾病的颗粒剂的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是:
流动相为
甲醇                         27体积

0.
  1%磷酸水溶液              73体积。

说明书

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治疗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胃溃疡、腹泻)等症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咽痛,咽干,咽部灼热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患病人数多,给患者带来很多烦恼和不便。这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导致的结果。西医治疗咽炎,可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的用药。轻型病症一般采用局部疗法,例如复方硼砂溶液等涂咽部;还可含化杜灭芬等喉片。症状较重的咽息者可采用全身疗法,服用抗生素、磺胺类、维生素、激素等药物。但是西药通常只能缓解表面症状,且毒副作用大。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的阴阳平衡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其抗病能力下降,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现代化学药物中还没有一种治疗该类疾病的特效、可供长期服用的药物。而中药以多活性成分、多靶点药效为特色,在治疗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等症上有独特优势,且可长期服用。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开发制剂稳定、用药安全、剂量准确、质量可控、服用方便、起效快、疗效可靠、生物利用度高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蓝芩口服液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利咽止痛之功,主治急性咽炎、肺胃实热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等症。
蓝芩口服液由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和胖大海组成。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该口服液制剂工艺缺陷表现在:1、其醇沉液回收乙醇后,一些水溶解度差的成分会产生沉淀而损失,特别是其中黄酮类成分损失较大,导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剂的疗效。2、该制剂为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长时间放置易有沉淀产生,难以保证该制剂的疗效。3、该口服液含防腐剂及大量蔗糖,对患有某些忌糖疾病的病人会产生高血糖等不良反应;据文献报道,长期服用含有防腐剂苯甲酸的食品及药物会存在潜在的肝毒性,特别是对于肝脏疾病患者,会加重肝功能损伤,因蓝芩口服液中含有防腐剂苯甲酸,不适用于肝脏疾病患者。由于上述原因,蓝芩口服液难以达到现代药物的疗效高、稳定性好、质量控制精确度高等要求。所以,本发明的内容就是提供一种蓝芩颗粒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中药蓝芩颗粒剂;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中药蓝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目的之三是提供中药蓝芩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发明将蓝芩口服液改为颗粒剂(固体制剂),采用先进工艺,采用β-环糊精包合工艺技术,使其生物碱、环烯醚萜苷和黄酮等苦味成分包合,明显地改善了药物口味而不影响疗效,改善制剂口感;同时β-环糊精还具有助溶作用,使黄芩、黄柏等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大大提高,药液再进行喷雾干燥、干式制粒,使靛玉红等热不稳定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而完全保留,提高了本方的疗效。
本发明蓝芩颗粒剂由150重量份板蓝根、120重量份黄芩、150重量份栀子、60重量份黄柏和50重量份胖大海为原料药制成,药剂还含包合剂β-环糊精25-45重量份,含成型剂糊精19-39重量份,含矫味剂阿斯巴甜1重量份。
本发明“蓝芩颗粒”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
以上五味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进行过滤,滤液静置8~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放冷至室温后,加入适量的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滤过,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07~1.12(50℃),得清膏,加入包合剂β-环糊精25-45重量份,充分搅拌,再加成型剂糊精19-39重量份,滤过,在喷雾状态下通入热空气,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进风温度170-180℃,出风温度70-90℃,得喷干粉。喷干粉加入矫味剂阿斯巴甜1重量份,物料在20-60℃干式制粒,整粒、分装,每袋4g,即得产品。
本发明“蓝芩颗粒”还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以上五味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煎液,进行过滤,滤液静置10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放冷至室温后,加入适量的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滤过,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09(50℃),得清膏,加入包合剂β-环糊精25重量份,充分搅拌,再加成型剂糊精19重量份,滤过,在喷雾状态下通入热空气,进行喷雾干燥,干燥进风温度178℃,出风温度85℃,得喷干粉。喷干粉加入1重量份矫味剂阿斯巴甜,物料在30℃温度下干式制粒,整粒、分装,每袋4g,即得产品。
本发明蓝芩颗粒剂的鉴别方法,具体步骤是:
a  取本品1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甲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4%的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的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b  取本品1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10℃烘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c  取本品5g,研细加热水40ml,用正丁醇提取两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玻璃柱,内径约10mm,中性氧化铝3g,100~120目,干法装柱)上,用二氯甲烷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蘖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3∶1.5∶1.5∶0.15)为展开剂,置氨蒸汽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
本发明蓝芩颗粒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中栀子苷含量的具体参数是: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流动相为
甲醇                            27体积
0.1%三氟乙酸水溶液             73体积
检测波长为238nm;
流动相还可以为
甲醇                            27体积
0.1%乙酸水溶液                 73体积
流动相还可以为
甲醇                            27体积
水溶液                          73体积
检测波长238nm
理论板数按栀子苷计算应不低于30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蓝芩颗粒剂的制备
称取原料板蓝根150g、黄芩120g、栀子150g、黄柏60g、胖大海50g。
以上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50℃测定相对密度约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回收乙醇,条件是-0.08Mpa(70℃-80℃),浓缩至50℃测定相对密度1.10,得清膏;加β-环糊精25g,再加糊精19g,加热溶解,充分搅拌,滤过,进行喷雾干燥,热空气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干粉加入阿斯巴甜1g,混匀,物料在40℃温度下干式制粒,整粒,得棕色颗粒100g。按每次服用量4.0g分装成袋。
实施例二  包结条件的选择
由于该药含黄芩、栀子、黄柏苦味较大的原料,病人特别是儿童服用不便,故采用了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减小苦味,为了选择包合的最佳条件,设计了正交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以药液的苦味作为考察指标,进行了9次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药液β-环糊精包结正交结果表

*得分是按照药液苦味的程度而确定的,以最苦为0分,依次递减分为2分、4分、6分、8分、10分共六个等级,再十人测定,平均评分值。
         表2  药液β-环糊精包结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药液浓度     4.52        2       2.26    4.54    不显著
温度         3.24        2       1.62    3.25    不显著
β-CD用量    48.04       2       24.02   48.25   显著
误差         1.00        2       0.50
由表2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β-CD用量对苦味有显著影响,其它二个因素对苦味的影响均不显著。由表2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其中K2a>K3a>K1a,故因素A选择水平2,即选择药液相对密度为1.10;其中K2b>K3b>K1b,故因素B选择水平2,即选择温度为50℃;其中K3c>K2c>K1c,故因素C选择水平3,即选择β-环糊精量为25g。即: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50℃),β-环糊精用量为25g,保温为50℃进行搅拌,包合。
同时,β-环糊精有助溶作用,在上述条件下,考察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β-环糊精用量优选表

结果表明,β-环糊精用量为5-15g时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低,当增加至25g以上时,两类有效成份的含量都较高,故选择β-环糊精的用量为25-45g。
实施例三  进、出风温度对喷雾干燥粉的影响
喷雾干燥条件对成分的保留及颗粒成型极为重要。为利于有效成分的保留和颗粒成型,对进风温度、出风温度进行比较如表4。
                  表4  进、出风温度对喷雾干燥粉的影响
进风温度(℃)  出风温度(℃)  栀子苷保留率(%)  含水量(%)  对制粒的影响
    190           90              78.9           2.9          稍差
    180           80              85.6           3.3          较好
    180           70              89.7           4.3          很好
    170           80              97.6           4.5          很好
    170           70              97.8           5.0          较好
制粒试验结果表明,本制剂半成品细粉粒的含水量在4.0~5.0%时,可以直接干式制得粒度、硬度适宜的颗粒;含水量高于6.0%时,颗粒流动性较差,制粒后水分难以控制在5%以内;含水量小于4.0%时,颗粒地细粉稍多,产率会下降。因此应控制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70-180℃,出风温度70-80℃。
实施例四  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口感比较
     表5  喷雾干燥、干式制粒的蓝芩颗粒与蓝芩口服液有效成分及口感比较
药物            口感(得分同实施例三的包合工艺评分法)    黄芩苷     栀子苷
蓝芩颗粒(喷雾干
                                  9.20                 3.33mg/袋  21.49mg/袋
燥、干式制粒)
蓝芩口服液                        6.40                 1.82mg/支  9.36mg/支
由上表可以看出,蓝芩颗粒与蓝芩口服液相比,口味大大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也提高了一倍左右,从而保证了其疗效与质量。
实施例五  蓝芩口服液、蓝芩颗粒有效成分稳定性研究
对蓝芩口服液、蓝芩颗粒进行了稳定性对比试验,以栀子苷含量及黄芩苷含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6。
      表6  蓝芩口服液、蓝芩颗粒有效成分含量及稳定性对比试验
                                                稳定性试验
品种              检验项目
                                        0个月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栀子苷(mg/支)           9.36   8.52   6.78    5.67
蓝芩口服液
                黄芩苷(mg/支)           1.82   1.64   1.48    1.19
                栀子苷(mg/袋)           21.49  21.47  21.50   21.48
蓝芩颗粒
                黄芩苷(mg/袋)           3.33   3.35   3.32    3.34
由上表可以看出,蓝芩颗粒与蓝芩口服液相比,有效成分含量提高了一倍,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其疗效与质量。
实施例六  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5mL液体培养基,准确量取不同浓度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的溶液,经121℃湿热灭菌,每一管接种一种菌,37℃恒温培养24h,观察生长菌情况。另取一个稀释系列,不接种任何菌作为空白对照,121℃湿热灭菌,37℃恒温培养,将培养后的培养物与空白对照样在751分光光度计上比色,以二者吸光度值完全相同为没有菌成长的最低浓度,作为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提液的最低抑菌浓度。
                        蓝芩口服液提液的抑菌MIC值
菌  种    金黄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产黄青霉菌    产气杆菌
菌量个/mL     107          106       106         107         107
相当浓度g/ml  0.75          0.75        1.25         1.0          1.0
                        蓝芩颗粒剂提液的抑菌MIC值
菌  种    金黄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产黄青霉菌    产气杆菌
菌量个/ml     107          106       106         107         107
相当浓度g/ml  0.5           0.5         1.0          0.75         0.75
由表中数据可知,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的溶液对各种菌的抑制浓度都在1.5g/ml以下,但蓝芩颗粒剂提液的抑菌MIC值明显小于蓝芩口服液提液的抑菌MIC值,提示蓝芩颗粒剂的体外抗菌作用优于蓝芩口服液。
实施例七  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观察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抗炎作用的强弱,采用灌胃(ig)给药方式,观察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实验方法:先测量大鼠的足跖容积,再给大鼠分别给各组别的药,在30min后致炎,然后分别在1、2、4h测量大鼠的足跖容积,并计算。
  蓝芩口服液与蓝芩颗粒剂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X±S)n=10
                剂量             致炎后不同时间肿胀率(%)
组别
               (g/kg)       1h           2h             4h
生理盐水组              29.0±8.9      57.1±10.8       67.4±7.8
青藤碱组        0.05    19.3±5.8**   37.7±9.7***    58.3±14.8**
蓝芩口服液组    10.6    25.6±7.6      45.1±14.5*     61.4±12.6*
蓝芩颗粒组      10.6    23.2±11.4     40.6±8.3**     56.6±10.1**
〔注:蓝芩口服液组和蓝芩颗粒组剂量以生药量计,肿胀率(%)=(致炎后足跖的容积-致炎前足跖的容积)/致炎前足跖的容积×100%;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胀率-给药组平均肿胀率)/对照组平均肿胀率×100%〕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5,**P<0.01;与蓝芩口服液组相比:P<0.05,
结果显示:ig蓝芩颗粒和蓝芩口服液组在给药2h及4h后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颗粒剂组作用要优于口服液组,经统计学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
实施例八  蓝芩颗粒剂按下列方法质量控制(一)
栀子鉴别  取本品约1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5→10),在110℃烘约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实施例九  蓝芩颗粒剂按下列方法质量控制(二)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61页)测定。
系统适用性试验  Waters510泵,紫外486检测器,淮阴汉邦公司Kromasil反相C18柱(4.6*250mm,5μm),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27∶73)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
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10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内容物,研细,取粉末0.1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70%甲醇20ml,超声提取20min,放冷,定容,高速离心(10000rpm)10分钟,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本品每袋含栀子以栀子苷计,不得少于20mg。
附图说明
图1  栀子苷对照品HPLC图
图2  缺栀子阴性样品HPLC图
图3  蓝芩颗粒样品HPLC图(5号峰为栀子苷峰)

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等症的中药颗粒剂,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由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和胖大海等中药为原料药制成,药剂还含包合剂环糊精2545重量份,含成型剂糊精1939重量份,含矫味剂阿斯巴甜1重量份。制备工艺中采用喷雾干燥及干式制粒的方法,使有效成分完全保留,便于连续性GMP条件下大型生产,采用环糊精包合工艺,使苦味成分包合,明显地改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