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5415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CN102954159A*CN102954159A*(21)申请号 201110240432.6(22)申请日 2011.08.19F16H 3/46(2006.01)(71)申请人中山大学地址中国台湾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72)发明人黄冠雄 蔡得民 光灼华 陈遵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代理人胡福恒(54) 发明名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57) 摘要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它包括一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含一能量输出端;一第二行星齿轮组,其连接至所。
2、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含一控制端;一能量输入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一自由传输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自由传输端,以自由切换所述自由传输端做为所述能量输入端及能量输出端之一。提高了能量的传输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6 页1/2页21.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含一能量输出端;一第二行。
3、星齿轮组,其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含一控制端;一能量输入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一自由传输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自由传输端,以自由切换所述自由传输端做为所述能量输入端及能量输出端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
4、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接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控制端;。
5、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4.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含一能量输出端;一第二行星齿轮组,其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含一控制端;一能量输入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及一自由传输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自由传输端,以自由切换所述自由传输端做为所述能量输入端及能量输出端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
6、,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
7、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4159 A2/2页3接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7.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行星齿轮组,该两个行星齿轮组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一能量输出端,其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一控制端,其设置于所。
8、述行星齿轮组;一能量输入端,其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及一自由传输端,其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自由传输端,以自由切换所述自由传输端做为所述能量输入端及能量输出端之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为两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之一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中另一个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一第三旋转轴、一第四旋。
9、转轴、一第五旋转轴及一第六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所述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所述第三旋转轴连接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之间;所述第四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控制端;所述第五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所述第六旋转轴连接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4159 A1/12页4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简并联列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特别是一种利用两个行星齿轮组之间形成并联连接关系方式进行可变式控制能量输入及能量输出。
10、的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背景技术0002 已知的传动机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242521号的车辆用的变速箱构造,其揭示一主轴上设置有一滑块,该滑块的两侧设有一前进用齿轮及一加力用齿轮,在一连动轴上设置有一反向滑块,位于该反向滑块的一侧的该连动轴上设置有一倒退用伞形齿轮及一前进用伞形齿轮,且在该倒退用伞形齿轮及前进用伞形齿轮之间设置有一最终轴,该最终轴由轴传动,通过该最终轴位于该倒退用伞形齿轮及前进用伞形齿轮之间,以及该加力用齿轮及前进用齿轮也位于该倒退用伞形齿轮及前进用伞形齿轮之间,而可使该变速箱的宽度方向变小,并且利用该连动轴的倒退用伞形齿轮及前进用伞形齿轮啮合该最终轴的一传动伞形齿轮,而。
11、可使该变速箱达到小型化的目的。只是,该变速箱构造设置有该滑块,且该滑块必然会产生相互摩擦滑动,因而相对降低其功率的传输效率。0003 另一传动机构,如美国专利第6387004号的“Continuously VariableTransmission”,其揭示一连续可变传动组。该连续可变传动组包含一第一行星齿轮组及一第二行星齿轮组,其用以将一第一马达及一第二马达的动力传输至一传动轴。然而,该连续可变传动组仅将该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的动力固定经由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及第二行星齿轮组传输至该传动轴。换言之,该连续可变传动组仅将该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设定为固定的两个动力输入端,且将该传动轴设定为固定的单一动力输。
12、出端。简言之,在传输动力上其仍有必要进一步选择提供可变式控制能量输入及能量输出的传动机构,以符合不同的动力整合传输需求。发明内容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改进上述缺点或满足上述需求,提供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利用二行星齿轮组进行可变式控制能量输入及能量输出,该传动机构具有一能量输出端、一控制端、一能量输入端及一自由传输端,该控制端用以控制该自由传输端,如此该自由传输端可自由切换做为能量输入端或能量输出端,以达成可独立控制传动及提高能量传输效率的目的。另外,该传动机构未利用其它额外的摩擦滑动元件frictionally slidingmember,以达成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13、的目的。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利用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形成并联连接关系方式进行可变式控制能量输入及能量输出,该传动机构利用一控制端控制一自由传输端自由切换做为能量输入端或能量输出端,本发明达成可独立控制传动及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之的目的。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其利用二行星齿说 明 书CN 102954159 A2/12页5轮组之间形成并联连接关系方式进行可变式控制能量输入及能量输出,该传动机构未利用其它额外的摩擦滑动元件,其达成提高能量传输效率的目的。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0008 一。
14、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它包括:0009 一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含一能量输出端;0010 一第二行星齿轮组,其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含一控制端;0011 一能量输入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0012 一自由传输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自由传输端,以自由切换所述自由传输端做为所述能量输入端及能量输出端之一。0013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
15、一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0014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接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
16、机构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0015 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它包括:0016 一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含一能量输出端;0017 一第二行星齿轮组,其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包含一控制端;0018 一能量输入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及0019 一自由传输端,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自由传输端,以自由切换所述自由传输端做为所述能量输入端及能量输出端之一。00。
17、20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0021 其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及一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
18、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所述第一行星齿说 明 书CN 102954159 A3/12页6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接至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三旋转轴连接至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0022 一种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它包括:0023 两个行星齿轮组,该两个行星齿轮组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0024 一能量输出端,其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0025 一控制端,其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0026 一能量输入端,其设置于。
19、所述行星齿轮组;及0027 一自由传输端,其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自由传输端,以自由切换所述自由传输端做为所述能量输入端及能量输出端之一。0028 其中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为两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或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之一为一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而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中另一个为一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0029 其中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一第二旋转轴、一第三旋转轴、一第四旋转轴、一第五旋转轴及一第六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所述第二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
20、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所述第三旋转轴连接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之间;所述第四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控制端;所述第五旋转轴为所述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所述第六旋转轴连接于所述两个行星齿轮组之间。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传动机构利用二行星齿轮组进行可变式控制能量输入及能量输出,其控制端可以控制该自由传输端,如此该自由传输端可自由切换做为能量输入端或能量输出端,以达成可独立控制传动及提高能量传输效率的目的。另外,该传动机构未利用其它额外的摩擦滑动元件(frictionally sliding member),以达成提高能量传输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00。
21、31 图1a及图1b为本发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示意图。0032 图2a及图2b为本发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内部架构图。0033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组的内部结构图。0034 图4至图28为本发明第三至二十七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由二行星齿轮组的间形成并联连接关系的组合示意图。0035 附图标号:0036 1、第一行星齿轮组; 2、第二行星齿轮组;0037 OP、第一旋转轴; AD、第二旋转轴; AE、第三旋转轴;0038 CR、第一旋转轴; BD、第二旋转轴。
22、; BE、第三旋转轴;说 明 书CN 102954159 A4/12页70039 ps1、太阳齿轮; pss1、太阳齿轮旋转轴;0040 ps2、中央齿轮; pss2、中央齿轮旋转轴;0041 pp1、第一行星齿轮; pp2、第二行星齿轮;0042 pa、行星臂旋转轴;0043 ns、太阳齿轮; nss、太阳齿轮旋转轴;0044 nr、环齿轮; nrs、环齿轮旋转轴;0045 np、行星齿轮; na、行星臂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0046 为了充分了解本发明,在下文将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0047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可应用于各种。
23、机械变速传动相关技术领域,例如:海洋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或复合动力车辆的传动变速箱等,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应用范围。0048 图1a及图1b揭示本发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揭示本发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内部架构图。如图1a、图1b、图2a及图2b所示,本发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主要包含一第一行星齿轮组1及一第二行星齿轮组2,且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以机械式并联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0049 如图1a、图1b、图2a及图2b所示,本发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
24、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具有一能量输出端、一控制端、一能量输入端及一自由传输端。0050 请再参照图1a及图2a,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该能量输出端及能量输入端对应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而该控制端及自由传输端对应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在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中,相对于该能量输出端及能量输入端的组合与该控制端及自由传输端的组合之间,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2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0051 请再参照图1b及图2b,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该能量输出端及自由传输端对应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
25、而该控制端及能量输入端对应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同样的,在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中,相对于该能量输出端及自由传输端的组合与该控制端及能量输入端的组合之间,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2之间也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0052 请参照图2a,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具有一第一旋转轴OP、一第二旋转轴AD及一第三旋转轴AE。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一旋转轴OP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三旋转轴AE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相对的,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具有一。
26、第一旋转轴CR、一第二旋转轴BD及一第三旋转轴BE。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一旋转轴CR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控制端;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三旋转轴BE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说 明 书CN 102954159 A5/12页80053 请参照图2b,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具有一第一旋转轴OP、一第二旋转轴AD及一第三旋转轴AE。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一旋转轴OP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出端;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自由传输端;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
27、三旋转轴AE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相对的,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具有一第一旋转轴CR、一第二旋转轴BD及一第三旋转轴BE。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一旋转轴CR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控制端;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为该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的能量输入端;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三旋转轴BE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0054 请再参照图1a及图2a,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利用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控制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自由传输端(第二旋转轴BD),以自由切换该自由传输端BD做为能量输入端或能量输出端。当将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
28、的自由传输端BD切换做为能量输入端时,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自由传输端BD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入端(第二旋转轴AD)共同输入能量。反之,当将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自由传输端BD切换做为能量输出端时,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自由传输端BD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共同输出能量。0055 请再参照图1b及图2b,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利用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控制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自由传输端(第二旋转轴AD),以自由切换该自由传输端AD做为能量输入端或能量输出端。当将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自由传输端AD切换做为能量输入端时,。
29、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自由传输端AD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能量输入端(第二旋转轴BD)共同输入能量。反之,当将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自由传输端AD切换做为能量输出端时,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自由传输端AD与该第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共同输出能量。0056 图3a至图3b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组的内部结构图,其包含两种行星齿轮组的内部结构,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0057 请参照图3a,该行星齿轮组包含一太阳齿轮ps1、一太阳齿轮旋转轴pss1、一中央齿轮ps2、一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一行星臂旋转轴pa及至少一复式行星齿轮,该复式行星。
30、齿轮包含一第一行星齿轮pp1及一第二行星齿轮pp2。该第一行星齿轮pp1及第二行星齿轮pp2嚙合该太阳齿轮ps1及中央齿轮ps2。当该行星臂旋转轴pa固定不动时,该太阳齿轮旋转轴pss1及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的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且其转速比值为正。该行星齿轮组属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0058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3a,该太阳齿轮旋转轴pss1、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及行星臂旋转轴pa可任意做为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一旋转轴OP、第二旋转轴AD及第三旋转轴AE。或者,该太阳齿轮旋转轴pss1、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及行星臂旋转轴pa可任意做为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一旋转轴CR、第二旋转。
31、轴BD及第三旋转轴BE。0059 请参照图3b,该行星齿轮组包含一太阳齿轮ns、一太阳齿轮旋转轴nss、一环齿轮nr、一环齿轮旋转轴nrs、一行星臂旋转轴na及至少一行星齿轮np。该行星齿轮np嚙合该太阳齿轮ns及环齿轮nr。当该行星臂旋转轴na固定不动时,该太阳齿轮旋转轴nss及环齿轮旋转轴nrs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且其转速比值为负。该行星齿轮组属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说 明 书CN 102954159 A6/12页90060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3b,该太阳齿轮旋转轴nss、环齿轮旋转轴nrs及行星臂旋转轴na可任意做为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一旋转轴OP、第二旋转轴AD及第三旋转。
32、轴AE;或者,该太阳齿轮旋转轴nss、环齿轮旋转轴nrs及行星臂旋转轴na可任意做为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一旋转轴CR、第二旋转轴BD及第三旋转轴BE。0061 请再参照图2a,本发明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将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的转速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三旋转轴BE的转速关系式设定为:nBEnAD。同时,将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三旋转轴AE的转速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的转速关系式设定为:nAEnBD。0062 其中nAD及nBE分别为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的转速及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三旋转轴BE的转速、nAE及nBD分别为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
33、的第三旋转轴AE的转速及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的转速,为一第一参数。0063 相对地,请再参照图2b,本发明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将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的转速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三旋转轴AE的转速关系式设定为:nBDnAE。同时,将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的转速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三旋转轴BE的转速关系式设定为:nADnBE。0064 同时,请再参照图2a及图2b,本发明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将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一旋转轴OP(能量输出端)的转速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一旋转轴CR(控制端)的转速关系式设定为:nCRnOP。0065。
34、 其中nOP及nCR分别为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一旋转轴OP的转速及该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一旋转轴CR的转速,为一第二参数。0066 图4至图28揭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至第二十七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由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形成并联连接关系的组合示意图,其包含二十五种传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请参照图4至图28,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至第二十七较佳实施例的精简并联型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包含二行星齿轮组(圆形虚线框,对照图3a及图3b所示),其详细内部结构已揭示于图3a及图3b,于此不予赘述。0067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4,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两个行星齿。
35、轮组对应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且为两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两者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该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二太阳齿轮旋转轴pss1A与pss1B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B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A、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paA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paB。该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A及行星臂旋转轴paB并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图2a的能量输入端或图2b的自由传输端)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
36、二旋转轴BD(图2a的自由传输端或图2b的能量输入端)。0068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5,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两个行星齿轮组对应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且为一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及一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两者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该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二太阳齿轮旋转轴pss1及nss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环齿轮旋转轴nrs连说 明 书CN 102954159 A7/12页10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pa连接至。
37、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该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及行星臂旋转轴na并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图2a的能量输入端或图2b的自由传输端)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图2a的自由传输端或图2b的能量输入端)。0069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6,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中该两个行星齿轮组对应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且为一个正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及一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两者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该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旋转轴pss1及一环齿轮旋转轴nrs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
38、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旋转轴nss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pa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该中央齿轮旋转轴pss2及行星臂旋转轴na并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图2a的能量输入端或图2b的自由传输端)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图2a的自由传输端或图2b的能量输入端)。0070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7,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中该两个行星齿轮组对应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且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两者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该两个行星齿轮组的。
39、二太阳齿轮旋转轴nssA及nssB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环齿轮旋转轴nrsB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环齿轮旋转轴nrsA、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A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B。该环齿轮旋转轴nrsA及行星臂旋转轴naB并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图2a的能量输入端或图2b的自由传输端)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图2a的自由传输端或图2b的能量输入端)。0071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8,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中该两个行星齿轮组对应于该第一。
40、行星齿轮组1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且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两者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该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旋转轴nssA及一环齿轮旋转轴nrsB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旋转轴nssB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环齿轮旋转轴nrsA、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A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B。该环齿轮旋转轴nrsA及行星臂旋转轴naB并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第二旋转轴AD(图2a的能量输入端或图2b的自由传输端)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旋转轴BD(图。
41、2a的自由传输端或图2b的能量输入端)。0072 请再参照图2a、图2b及图9,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中该两个行星齿轮组对应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且为两个负比值驱动式行星齿轮组,两者之间具有机械式并联连接关系。该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二环齿轮旋转轴nrsA及nrsB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的能量输出端(第一旋转轴OP)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控制端(第一旋转轴CR);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旋转轴nssB连接至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旋转轴nssA、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A连接至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臂旋转轴naB。该太阳齿轮旋转轴nssA及行星臂旋转轴naB并可任意形成该第一行星齿轮组1说 明 书CN 102954159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