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49392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91544.3

申请日:

2012.11.27

公开号:

CN102966418A

公开日:

2013.03.1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01N5/02申请公开日:201303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N 5/02申请日:20121127|||公开

IPC分类号:

F01N5/02; F01B23/10; F28D7/00; F28F9/26

主分类号:

F01N5/02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谢小鹏; 王东辉; 蔡洪斌; 马超良; 曹立峰; 黄恒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蔡茂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设置于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有一个进气口,第二密封环设置有一个出气口。通过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将高温尾气的余热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实现了热能、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化,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也减少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推进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是连接在尾气排出管路上的一个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管体;在该管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设置于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有一个进气口,第二密封环设置有一个出气口。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加热发电系统,还包括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所述压气机和储气罐管路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气动发动机管路连接,所述气动发动机连接发电机;
所述第一密封环的进气口管路连接储气罐,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出气口管路连接单向阀。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螺栓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排出的尾气余热能量发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作为大型机车的心脏,是其动力的来源,也是燃料的直接消耗者。大型柴油发动机动力输出占燃料燃烧总热量的25%~42%。发动机尾气的余热具有温度高、压强大、流速快的特点,因此尾气所含能量在浪费的热量中占主要部分。将这些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能量散失,另一方面给目前严重的温室效应带来更大的压力。
因此,若能将柴油机尾气中的这部分能量回收利用起来,一定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利用柴油机的尾气余热进行发电,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也减少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是连接在尾气排出管路上的一个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管体;在该管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设置于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有一个进气口,第二密封环设置有一个出气口。
所述定压加热发电系统,还包括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所述压气机和储气罐管路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气动发动机管路连接,所述气动发动机连接发电机;
所述第一密封环的进气口管路连接储气罐,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出气口管路连接单向阀。
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螺栓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进入管体(由上壳和下壳构成)内的高温尾气在排出管体的同时,对尾气余热交换装置的金属管束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金属管束,通过其管壁将热量传递给金属管束内部的气体工质(该气体工质来自压气机、储气罐),经过加热后的气体工质在金属管束内同时具备了高温高压的条件,当达到足够的温度和压力时,则推开单向阀流入气动发动机,气动发动机膨胀做功,推动气动发动机运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了热能、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化。通过将高温尾气的余热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也减少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推进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本发明在集热器的管体内设置了余热交换装置,通过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的组合,并结合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有效的将了尾气的余热转化为电能。具有技术手段简便易行、造价低廉、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等优点。
本发明适用于范围广,不仅适用于柴油机及汽油机的尾气,还适用于各种具有热废气排放的设备中。
本发明环境适应性强,比如在易燃、高温、振动、潮湿、粉尘等恶劣条件下都可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及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尾气余热交换装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具体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是连接在尾气排出管路上的一个由上壳1和下壳2构成的管体,在该管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5、第一密封环3、第二密封环4,所述第一密封环3和第二密封环4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5设置于第一密封环3与第二密封环4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3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4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3设置有一个进气口3‑1,第二密封环4设置有一个出气口4‑1。;尾气由第二密封环4的那一端进入到(上壳和下壳构成的)管体内,再从第一密封环3的那一端排出。
所述上壳1和下壳2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定压加热发电系统,还包括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所述压气机和储气罐管路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气动发动机管路连接,所述气动发动机连接发电机;所述第一密封环3的进气口3‑1管路连接储气罐,所述第二密封环4的出气口4‑1管路连接单向阀。
为了不影响原有设备(如柴油机)尾气排出管路的排气顺畅度,所述第一密封环3和第二密封环4的内径,应当与该设备尾气排出管路的排气口内径尽量相同。
金属管束5与第一密封环3和第二密封环4的连接端弯向内侧,可以充分吸收尾气中的余热。金属管束5由多根铜管构成,铜管的内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采用铜管具有导热快、耐腐蚀等优点。
以下结合图3,简述本专利工作过程:
压气机运转,外界空气进入压气机中,提升气体的压力;此时,压力气体进入到储气罐,储气罐的作用是为了抑制经压气机压缩后气体压力产生波动,类似于电路中的电容;当储气罐内的气体被压缩并达到一定压力值时,压缩后的气体通过进气管3‑1、第一密封环3内的腔室进入金属管束5内,与此同时,进入管体(由上壳1和下壳2构成)内的高温尾气对金属管束5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金属管束5,通过其管壁将热量传递给金属管束5内部的气体工质(或者压力气体),经过加热后的气体工质在金属管束5内同时具备了高温高压的条件,当达到足够的温度和压力时,由出气口4‑1流出并推开单向阀流入气动发动机,气动发动机膨胀做功,推动气动发动机运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了热能、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化。通过将高温尾气的余热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也减少了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推进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6641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3.13CN102966418A*CN102966418A*(21)申请号 201210491544.3(22)申请日 2012.11.27F01N 5/02(2006.01)F01B 23/10(2006.01)F28D 7/00(2006.01)F28F 9/26(2006.01)(71)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72)发明人谢小鹏 王东辉 蔡洪斌 马超良曹立峰 黄恒(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代理人蔡茂略(54) 发明名称一种利用。

2、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设置于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有一个进气口,第二密封环设置有一个出气口。通过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将高温尾气的余热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实现了热能、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化,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也减少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推进和。

3、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1/1页21.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是连接在尾气排出管路上的一个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管体;在该管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设置于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有一个进气口,。

4、第二密封环设置有一个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加热发电系统,还包括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所述压气机和储气罐管路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气动发动机管路连接,所述气动发动机连接发电机;所述第一密封环的进气口管路连接储气罐,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出气口管路连接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螺栓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66418 A1/3页3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排出的尾气余热能量发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

5、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背景技术0002 柴油发动机作为大型机车的心脏,是其动力的来源,也是燃料的直接消耗者。大型柴油发动机动力输出占燃料燃烧总热量的2542。发动机尾气的余热具有温度高、压强大、流速快的特点,因此尾气所含能量在浪费的热量中占主要部分。将这些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能量散失,另一方面给目前严重的温室效应带来更大的压力。0003 因此,若能将柴油机尾气中的这部分能量回收利用起来,一定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利用柴油机的尾气余热进行发电,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

6、目的的同时,也减少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0005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0006 一种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是连接在尾气排出管路上的一个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管体;在该管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设置于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有一个进气口,第二密封环设置有一个出气口。0007 所述定压加热发电系统,还包括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

7、,所述压气机和储气罐管路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气动发动机管路连接,所述气动发动机连接发电机;0008 所述第一密封环的进气口管路连接储气罐,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出气口管路连接单向阀。0009 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螺栓连接。0010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1 进入管体(由上壳和下壳构成)内的高温尾气在排出管体的同时,对尾气余热交换装置的金属管束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金属管束,通过其管壁将热量传递给金属管束内部的气体工质(该气体工质来自压气机、储气罐),经过加热后的气体工质在金属管束内同时具备了高温高压的条件,当达到足够的温度和压力时,则推开单向阀流入气动发动机,气动发动机膨胀做功,推动气。

8、动发动机运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了热能、机械能、电能之间说 明 书CN 102966418 A2/3页4的转化。通过将高温尾气的余热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也减少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推进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0012 本发明在集热器的管体内设置了余热交换装置,通过金属管束、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的组合,并结合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有效的将了尾气的余热转化为电能。具有技术手段简便易行、造价低廉、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等优点。0013 本发明适用于范围广,不仅适用于柴油机及汽油机的尾气,还适用于各种具有。

9、热废气排放的设备中。0014 本发明环境适应性强,比如在易燃、高温、振动、潮湿、粉尘等恶劣条件下都可正常工作。附图说明0015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及装配示意图。0016 图2是本发明的尾气余热交换装置放大结构示意图。0017 图3本发明具体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0019 实施例0020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利用余热能的定压加热发电系统,包括一个集热器,该集热器是连接在尾气排出管路上的一个由上壳1和下壳2构成的管体,在该管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尾气余热交换装置,该尾气余热交换装置包括金属管束5、第一密封环3、第二密封环4,所述第一密封环。

10、3和第二密封环4的内部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结构的腔室;所述金属管束5设置于第一密封环3与第二密封环4之间,并将第一密封环3的腔室与第二密封环4的腔室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环3设置有一个进气口3-1,第二密封环4设置有一个出气口4-1。;尾气由第二密封环4的那一端进入到(上壳和下壳构成的)管体内,再从第一密封环3的那一端排出。0021 所述上壳1和下壳2通过螺栓连接。0022 如图3所示。所述定压加热发电系统,还包括压气机、储气罐、单向阀、气动发动机、发电机,所述压气机和储气罐管路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气动发动机管路连接,所述气动发动机连接发电机;所述第一密封环3的进气口3-1管路连接储气罐,所述第二密。

11、封环4的出气口4-1管路连接单向阀。0023 为了不影响原有设备(如柴油机)尾气排出管路的排气顺畅度,所述第一密封环3和第二密封环4的内径,应当与该设备尾气排出管路的排气口内径尽量相同。0024 金属管束5与第一密封环3和第二密封环4的连接端弯向内侧,可以充分吸收尾气中的余热。金属管束5由多根铜管构成,铜管的内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采用铜管具有导热快、耐腐蚀等优点。0025 以下结合图3,简述本专利工作过程:说 明 书CN 102966418 A3/3页50026 压气机运转,外界空气进入压气机中,提升气体的压力;此时,压力气体进入到储气罐,储气罐的作用是为了抑制经压气机压缩后气体压力产生波动,。

12、类似于电路中的电容;当储气罐内的气体被压缩并达到一定压力值时,压缩后的气体通过进气管3-1、第一密封环3内的腔室进入金属管束5内,与此同时,进入管体(由上壳1和下壳2构成)内的高温尾气对金属管束5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金属管束5,通过其管壁将热量传递给金属管束5内部的气体工质(或者压力气体),经过加热后的气体工质在金属管束5内同时具备了高温高压的条件,当达到足够的温度和压力时,由出气口4-1流出并推开单向阀流入气动发动机,气动发动机膨胀做功,推动气动发动机运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了热能、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化。通过将高温尾气的余热收集起来进行发电,减少能量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同时,也减少了大量废气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推进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0027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002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2966418 A1/2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66418 A2/2页7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6641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