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尤指一种用于汽机车的电路系统的回路连接器。背景技术 连接器于电器产品中多有所见, 而连接器的主要用途在于电流或信号的传导, 因 此, 连接器已广泛用于信息产品。
事实上, 连接器的运用不仅仅在于前述的电器产品, 其亦广泛用于汽机车的电路 系统, 以作为线路连接, 例如接地后以形成回路, 而此特殊的回路连接器所连接的接地线另 端搭接于汽机车的金属车壳或车架, 因此, 亦有业者将之称为 「搭铁连接器」 。
传统的回路连接器包括一本体, 一端子, 及一盖体所组成, 其中该端子的多个接脚 插接于本体后方对应设置的插槽内, 然后将盖体前方预设的扣槽与本体后方的突起的卡勾 相互扣接, 而完成该回路连接器的组装。但前述本体的卡勾格于两侧所设的突肋是容置该 盖体的扣槽两侧的滑槽内, 以致卡勾的尺寸即受到限制, 而与盖体的扣槽扣接后, 因结合面 积小, 容易因汽机车的振动, 使盖体容易由本体后方脱落, 甚至造成端子的脱出, 而失去接 地的功能, 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路连接器, 其本体与盖体间相对设有大面积的卡 扣结构, 该卡扣结构具有结合牢固, 且不易造成两者脱开的优点。
本发明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路连接器, 其本体与盖体套接位置设有稳定机构, 可防止两者的晃动, 即便本体与盖体间仅具有单一卡扣结构, 亦不致造成两者脱落的优点。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回路连接器, 其包括 :
一绝缘本体, 其横向开设至少一对贯通插槽, 该本体外部的一表面后段的平直部 与前段的凹入部间具有一高度落差的扣缘, 而对向的另一表面后段设有至少一导肋 ;
一金属端子, 其是在一基片前方伸出至少一对接脚, 且各接脚由本体后方插入对 应的插槽内 ; 以及
一绝缘盖体, 其前方具有一开口, 且内部形成一容室, 该盖体外部的一表面以两平 行沟槽形成一弹性扣勾, 其前端朝向容室突设一勾端, 且该容室内壁对应导肋位置形成导 槽;
通过此, 将本体由盖体前方开口套入, 使本体外部的平直段及导肋分别沿着盖体 的勾端及导槽向内移动, 使勾端卡扣于扣缘, 导肋插入导槽内, 且盖体内端壁抵住该端子。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 首先请参阅图式, 其中 :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回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 图 2 为本发明回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 3 为本发明组立后的立体图 ; 图 4 为本发明组立后的顶视图 ; 图 5 为图 4 沿着线 A-A 所截取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基本上, 本发明的回路连接器是由一本体 1, 一端子 2, 及一盖 体 3 所组合而成。
本体 1 是一矩形, 例如长方形绝缘体, 其相邻地横向开设至少一对贯通插槽 11, 如 图 1 及图 2 所示, 该本体 1 开设三对插槽 11, 其是供后叙端子 2 的三对接脚 22 嵌插定位, 以便与现有的导电线及接地线形成电气连接。该本体 1 前方两侧壁相对突设一对楔形突块 12, 其表面设有阶级状的防滑凹纹 121, 以利于握持。
而该本体 1 创作特点在于, 其顶面后段的平直部 13 与前段的凹入部 14 间具有一 高度落差的扣缘 141。而为形成较佳防脱开效果, 该扣缘 141 向内斜削以形成一小于直角, 例如 10 度至 20 度, 较佳为 15 度的倾斜角, 以便与后叙的扣勾 33 形成最佳的扣接效果。
再者, 该平直部 13 左右侧向前伸出一对翼片 131, 其是用以界定该扣缘 141 的宽 度, 从而加大与该扣缘 141 相扣接的扣勾 33 尺寸, 以增加两者的结合面积。 尤有进者, 该本体 1 底面后段设有至少一导肋 15, 且左右侧壁分别开设至少一定 位槽 16,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该本体 1 的左右侧壁分别开设二道与及一道的定位槽 16。事 实上, 该导肋 15 设于该本体 1 底面后段预设的凹槽 151 内。
端子 2 是一导电材料, 其是于一直立基片 21 前方对应各插槽 11 位置分别突设接 脚 22。前已述及, 该本体 1 具有三对插槽 11, 因此, 该端子 2 亦突设三对接脚 22, 以便嵌插 于对应的插槽 11 内, 使该端子 2 固设于本体 1 后方。
盖体 3 是一前方具有开口的中空绝缘体, 其内部容室 31 对应本体 1 后段造形, 使 两者得以套接。 该盖体 3 顶面通过由两平行沟槽 32 以形成一弹性扣勾 33, 其前端朝向容室 31 突设一勾端 331, 该勾端 331 向外斜削以形成一小于直角, 例如 10 度至 20 度, 较佳为 15 度的倾斜角。再者, 该容室 31 内底壁对应该导肋 15 位置形成一导槽 34, 以供该导肋 15 的 插入, 使该本体 1 及盖体 3 不致因单边 ( 顶面 ) 扣接, 而令对向边 ( 底面 ) 容易造成左右晃 动的情况。如图 1 所示, 该导槽 34 设于容室 31 内底壁所突设的两凸肋 341 之间, 且该导肋 15 插入该导槽 34 时, 其两侧的凹槽 151 则供该对凸肋 341 的容置。
此外, 该盖体 3 的容室 31 的左右内壁对应本体 1 两侧壁的定位槽 16 位置突设定 位肋 35, 以便插入对应的定位槽 16 内, 前已述及, 该左、 右侧的定位槽、 肋 16、 35 的数量相异 的特点在于, 除具有防呆的作用外, 尚可进一步避免该本体 1 及盖体 3 的上下晃动。
如图 3 所示, 本发明回路连接器组装时, 首先将端子 2 的各对接脚 22 由本体 1 后 方插入对应的插槽 11 内 ; 然后将本体 1 由盖体 3 前方开口套入, 使本体 1 外部的平直段 13、 导肋 15 及定位槽 16 分别沿着盖体 3 的勾端 331、 导槽 34 及定位肋 35 向内移动, 直到勾端 331 卡扣于扣缘 141, 使两者形成扣接状态, 且盖体 3 内端壁抵住端子 2, 使接脚 22 能稳固地 设于插槽 11 内, 即完成组装的工序。
请参阅图 4 及图 5, 其是揭示本发明回路连接器的顶视图及沿着线 A-A 所截取的剖 面图, 由图式中可以清楚观察出该向内、 向外具有倾斜角的扣缘 141、 勾端 331 可牢固扣接
在一起, 即便该回路连接器随着汽机车的行进, 使其产生上下晃动时, 该勾端 331 的倾斜角 受到扣缘 141 的倾斜角的干涉作用, 以及定位槽 16 及定位肋 35 的定位效果, 使该本体 1 与 盖体 3 结合牢固而不易脱开。
若该回路连接器产生左右晃动时, 则通过由导肋 15 与导槽 34 的定位作用, 可增加 本体 1 及盖体 3 的结合牢固性, 不致造成本体 1 及盖体 3 的脱落。
本发明的回路连接器使用时, 其与现有者相同, 亦即将至少一导电线及一接地线 插入插槽 11 内, 并与端子 2 的接脚 22 形成接触, 然后将该接地线搭接于汽机车的金属车壳 或车架, 以形成接地, 从而构成一电路回路。
所以, 经由本发明的实施, 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 由于该盖体的扣勾两侧并无凸起 物的设置, 因此可加大该扣勾的尺寸, 通过增加与本体的扣缘的扣接结合效果。再者, 该本 体与盖体间的稳定机构是设于两者的底部及左右侧, 而具有防止晃动的功能。 此外, 该本体 与盖体左右侧的稳定机构可通过由设置数量的差异, 而具有防呆的功能。 尤有进者, 该扣缘 与扣勾的勾端的特殊倾斜角设计, 可形成干涉作用, 使本体与盖体结合牢固且不易脱开, 堪 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发明所揭示的, 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 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发明的 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 俱不脱本发明的专利权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