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标识贴合片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标识贴合片及其制造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5623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2.18CN103456238A*CN103456238A*(21)申请号 201310399961.X(22)申请日 2013.09.05G09F 3/02(2006.01)B31D 1/02(2006.01)(71)申请人苏州滕艺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银胜路58号(72)发明人王文成 王金涂(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代理人王莹(54) 发明名称立体标识贴合片及其制造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标识贴合片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标识设计技术领域,。
2、所述贴合片包括:至少一个预设形状、预设厚度且透明的标识条,所述标识条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颜色层和粘胶层。所述方法包括:S1:选择预设厚度且透明的基材;S2: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印刷一层颜料,以形成颜色层;S3:在所述颜色层的下表面印刷一层粘胶,以形成粘胶层;S4:对印刷粘胶层后的基材进行冲压,以形成预设形状的标识条。本发明的立体标识贴合片通过结构设计,提高了标识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56238 ACN 10。
3、3456238 A1/1页21.一种立体标识贴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片包括:至少一个预设形状、预设厚度且透明的标识条,所述标识条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颜色层和粘胶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条的预设厚度取值范围为0.10.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条还包括:保护膜和离型膜,所述标识条设于所述保护膜和离型膜之间;当所述粘胶层贴于待贴合物上时,所述粘胶层与所述待贴合物之间的贴合力大于所述标识条与所述保护膜之间的粘接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上位于所述标识条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有定位孔。5.一种用于制造权。
4、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预设厚度且透明的基材;S2: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印刷一层颜料,以形成颜色层;S3:在所述颜色层的下表面印刷一层粘胶,以形成粘胶层;S4:对印刷粘胶层后的基材进行冲压,以形成预设形状的标识条。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之后还包括:S5:将所述标识条设于所述保护膜和离型膜之间。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上预设位置印刷一层颜料,以形成颜料层,所述预设位置位于待冲压位置处、且其面积比所述待冲压位置大预设尺寸。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
5、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麦拉片、聚碳酸酯薄膜或PP塑胶膜。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456238 A1/3页3立体标识贴合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标识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标识贴合片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 在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等设备)完成制造后,通常需要在电子产品的外壳表面贴上生产厂商的金属标识,例如:华硕生产的笔记本,会在外壳表面制作一个“SUS”的凹坑,在凹坑内贴上一个“SUS”状的金属标识;又或是小米生产的手机,会在外壳表面制作一个“MI”的凹坑,在凹坑内贴上“MI”状的金属标识,而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标识均通过电铸形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6、同时由于材质为金属,导致成本很高。发明内容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标识的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0005 (二)技术方案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标识贴合片,所述贴合片包括:至少一个预设形状、预设厚度且透明的标识条,所述标识条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颜色层和粘胶层。0007 其中,所述标识条的预设厚度取值范围为0.10.5mm。0008 其中,所述贴合条还包括:保护膜和离型膜,所述标识条设于所述保护膜和离型膜之间;0009 当所述粘胶层贴于待贴合物上时,所述粘胶层与所述待贴合物之间的贴合力大于所述标识条与所述保护膜之间的。
7、粘接力。0010 其中,所述保护膜上位于所述标识条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有定位孔。001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所述的贴合片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2 S1:选择预设厚度且透明的基材;0013 S2: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印刷一层颜料,以形成颜色层;0014 S3:在所述颜色层的下表面印刷一层粘胶,以形成粘胶层;0015 S4:对印刷粘胶层后的基材进行冲压,以形成预设形状的标识条。0016 其中,步骤S4之后还包括:0017 S5:将所述标识条设于所述保护膜和离型膜之间。0018 其中,步骤S2中进一步包括:0019 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上预设位置印刷一层颜料,以形成颜料层,所。
8、述预设位置位于待冲压位置处、且其面积比所述待冲压位置大预设尺寸。0020 其中,所述基材为麦拉片、聚碳酸酯薄膜或PP塑胶膜。0021 (三)有益效果说 明 书CN 103456238 A2/3页40022 本发明的立体标识贴合片通过结构设计,提高了标识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0023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标识贴合片的结构示意图;0024 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标识贴合片中标识条的纵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0026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标识贴合片的结。
9、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标识贴合片中标识条的纵截面示意图;参照图12,所述贴合片包括:至少一个预设形状(预设形状为华硕的“SUS”)、预设厚度且透明的标识条1(标识条1由“SUS”的四个字母组成),所述标识条1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颜色层2和粘胶层3,所述颜色层2的颜色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通常选择为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绿色和银色中的一种,由于标识条1为具有厚度的透明材料,而在其下表面设置颜色层后,可产生视觉上的立体的效果,完全可替代现有的金属标识。0027 为保证其视觉上的立体效果,标识条1需要有一定厚度,同时为避免厚度过大,优选地,所述标识条1的预设厚度取值范围为0.10.。
10、5mm。0028 为便于将所述标识条1进行贴合,优选地,所述贴合条1还包括:保护膜4和离型膜5,所述标识条1设于所述保护膜4和离型膜5之间,所述保护膜4用于固定所述标识条上的各个字母,所述离型膜5用于防止粘胶层3的不当粘贴;为保证贴合效果,优选地,当所述粘胶层3贴于待贴合物上时,所述粘胶层3与所述待贴合物之间的贴合力大于所述标识条1与所述保护膜4之间的粘接力。0029 为便于对准所述标识条1,优选地,所述保护膜4上位于所述标识条1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设有定位孔6。003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所述的贴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1 S1:选择预设厚度且透明的基。
11、材;0032 S2: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印刷一层颜料,以形成颜色层;0033 S3:在所述颜色层的下表面印刷一层粘胶,以形成粘胶层;0034 S4:对印刷粘胶层后的基材进行冲压,以形成预设形状的标识条。0035 优选地,步骤S4之后还包括:0036 S5:将所述标识条设于所述保护膜和离型膜之间。0037 优选地,步骤S2中进一步包括:0038 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上预设位置印刷一层颜料,以形成颜料层,所述预设位置位于待冲压位置处、且其面积比所述待冲压位置大预设尺寸,例如需要冲压“SUS”,则分别在基材下表面需要冲压成字母“”、“S”、“U”及“S”的位置分别印刷略大于所述字母面积的一层颜料,可节省。
12、颜料和胶水,同时可防止冲压时,冲压模具与待冲压位置并未完全对准所导致的残次品。说 明 书CN 103456238 A3/3页50039 优选地,所述基材为麦拉片、聚碳酸酯薄膜或PP塑胶膜。0040 电铸过程中需要用到化学药剂,在电铸过程中会产生污染性气体和大量化学废液,导致环境污染,而本实施例中,采用冲压来制造所述标识条,无需使用电铸,使得提高标识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防止了环境污染。0041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说 明 书CN 103456238 A1/1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45623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