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5439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2CN103335439A*CN103335439A*(21)申请号 201310303083.7(22)申请日 2013.07.18F25B 5/02(2006.01)F25B 47/02(2006.01)F25B 41/04(2006.01)F25B 41/06(2006.01)(71)申请人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72)发明人金皓基 金松哲(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代理人贾玉姣 宋合成(54) 发明名称制冷系统。
2、(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阀,第一阀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至第三出口,第一蒸发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蒸发器,热交换器,第二阀,第二阀具有第二入口、第五出口和第六出口,第二节流元件,第三节流元件,第三阀,第三阀具有第三入口、第七出口和第八出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调节阀门可以实现热交换器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转换,使热交换器可以制冷也可以为第二蒸发器化霜,并且可以实现制冷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满足多种用户需求,提高了制冷效率,实用性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5439 ACN 103335439 A1/1页2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第一阀,所述第一阀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至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设在所述第一间室内且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第一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吸气口相连;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间;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设在第二间室内且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两端分别与所。
4、述第二出口和所述吸气口相连;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在所述第二间室内,且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口相连;第二阀,所述第二阀具有第二入口、第五出口和第六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出口和所述第六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两端相连;设在所述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出口之间的第二节流元件;设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出口之间的第三节流元件;第三阀,所述第三阀具有第三入口、第七出口和第八出口,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七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所述一端相连,第八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一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邻近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
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二蒸发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为电磁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为电磁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为电磁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毛细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335439 A1/5页3制冷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电。
6、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系统。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制冷系统不能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变化,制冷效率低,实用性差。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了制冷效率的制冷系统。000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冷凝器,冷凝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第一阀,第一阀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至第三出口,第一入口与冷凝器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设在第一间室内且第一蒸发器的一端与第一出口相连,第一蒸发器的另一端与吸气口相连;第一节流元件,第一节流元件设在第一蒸发器的一端和第一出口之间;。
7、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设在第二间室内且第二蒸发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出口和吸气口相连;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设在第二间室内,且热交换器的一端与第三出口相连;第二阀,第二阀具有第二入口、第五出口和第六出口,第二入口与热交换器的另一端相连,第五出口和第六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元件的两端相连;设在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出口之间的第二节流元件;设在热交换器和第三出口之间的第三节流元件;第三阀,第三阀具有第三入口、第七出口和第八出口,第三入口与排气口相连,第七出口与冷凝器的一端相连,第八出口与热交换器的一端相连。000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调节阀门可以实现热交换器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转换,使热交换器可以制冷也。
8、可以为第二蒸发器化霜,并且可以实现制冷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满足多种用户需求,提高了制冷效率,实用性好。0006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0007 热交换器邻近第二蒸发器设置。这样热交换器可以为第二蒸发器化霜。0008 热交换器可拆卸地设在第二蒸发器上。这样热交换器可以更好地为第二蒸发器化霜。0009 第一阀为电磁阀。0010 第二阀为电磁阀。0011 第三阀为电磁阀。0012 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0013 第二节流元件为毛细管。0014 第三节流元件为毛细管。0015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
9、了解到。说 明 书CN 103335439 A2/5页4附图说明0016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0017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0018 附图标号列表:0019 制冷系统100;第一间室101;第二间室102;压缩机1;吸气口11;排气口12;冷凝器2;第一阀3;第一入口31;第一出口32;第二出口33;第三出口34;第一蒸发器4;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蒸发器5;第二节流元件51;热交换器6;第三节流元件61;第二阀7;第二入口71;第五出口72;第六出口73;第三阀8;第三入口81;第七出口82;第。
10、八出口83。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21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0022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0023 如图1所示,根据。
11、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阀3、第一蒸发器4、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蒸发器5、热交换器6、第二阀7、设在第二蒸发器5和第二出口33之间的第二节流元件51、设在热交换器6和第三出口34之间的第三节流元件61、第三阀8。0024 其中压缩机1具有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制冷系统100中的冷媒经过吸气口11被吸进压缩机1的压缩腔中且在该压缩腔中被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再通过压缩机1的排气口12排出压缩机1。0025 冷凝器2的一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12相连。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排出压缩机1后从冷凝器2的一端进入冷凝器2,高温的冷媒气体在冷凝器2中通过与空气换热。
12、而冷却液化,冷却后的冷媒从冷凝器2的另一端流出冷凝器2。0026 第一阀3具有第一入口31、第一出口32、第二出口33和第三出口34,第一入口31与冷凝器2的另一端连通。也就是说,第一阀3具有一个入口和三个出口,一个入口即为第一入口31,三个出口分别为第一出口32,第二出口33和第三出口34。从冷凝器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入口31进入第一阀3,再从第一出口32、第二出口33和第三出口34中的一个或者任意几个组合流出。第一阀3可以为电磁阀。0027 第一蒸发器4设在第一间室101内且第一蒸发器4的一端与第一出口32相连,第一蒸发器4的另一端与吸气口11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蒸发器4的一端与第一出。
13、口32相连,从第一阀3的第一出口32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一蒸发器4内,冷媒在第一蒸发器4内通过与第一间室101内的空气换热以使第一间室101的室内空气降温。也就是说,在第一蒸发器4内冷媒蒸发并从第一间室101的空气中吸热变成压力较低的冷媒蒸汽,从而实现说 明 书CN 103335439 A3/5页5对第一间室101的制冷。然后冷媒通过吸气口11再回到压缩机1。0028 如图1所示,第一节流元件41设在第一蒸发器4的一端和第一出口32之间。第一节流元件41对冷凝器2中流出的高压的冷媒节流后,使冷媒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第一蒸发器4,在第一蒸发器4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冷媒蒸汽。第一节流元件41。
14、可为毛细管。0029 第二蒸发器5设在第二间室102内且第二蒸发器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出口33和吸气口11相连。同理,从第一阀3的第二出口33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二蒸发器5,在第二蒸发器5内冷媒蒸发吸热,从而实现对第二间室102的制冷,然后冷媒通过吸气口11再回到压缩机1。0030 热交换器6设在第二间室102内,且热交换器6的一端与第三出口34相连。可以理解的是,从第一阀3的第三出口34流出的冷媒进入热交换器6,在热交换器6内冷媒通过与第二间室102内的空气换热以使第二间室102室内空气降温,也就是说,在热交换器6内冷媒蒸发并从第二间室102的空气中吸热,从而实现对第二间室102的制冷。此时,热交。
15、换器6相当于蒸发器。003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直接排入热交换器6内,高温的冷媒气体在热交换器6中与空气换热而冷却液化,此时热交换器6相当于冷凝器。所以,可以理解的是,热交换器6可以是冷凝器也可以为蒸发器。0032 热交换器6可邻近第二蒸发器5设置。优选地,热交换器6可拆卸地设在第二蒸发器5上。这样热交换器6与第二蒸发器5可进行一定的热交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6可以为第二蒸发器5化霜。0033 如图1所示,第二阀7具有第二入口71、第五出口72和第六出口73,第二入口71与热交换器6的另一端相连,第五出口72和第六出口73分别与第一节流元件41的。
16、两端相连。也就是说,第二阀7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一个进口为第二入口71,两个出口分别为第五出口72和第六出口73,第五出口72与第一节流元件41的上流端相连,第六出口73与第一节流元件41的下流端相连。第二阀7可为电磁阀。0034 具体地,从热交换器6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入口71进入第二阀7,此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冷媒从第五出口72排出后先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1的节流后再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内,另一种情况是冷媒从第六出口73排出后直接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内。0035 第二节流元件51设在第二蒸发器5和第二出口3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流元件51对从第一阀3的第二出口33流出的高压冷媒节流。
17、后,使冷媒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再送入第二蒸发器5,在第二蒸发器5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冷媒蒸汽。第二节流元件51可为毛细管。0036 第三节流元件61设在热交换器6和第三出口34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节流元件61对从第一阀3的第三出口34流出高压的冷媒节流后,使冷媒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再送入热交换器6,在热交换器6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冷媒蒸汽。第三节流元件61可为毛细管。0037 第三阀8具有第三入口81、第七出口82和第八出口83,第三入口81与排气口12相连,第七出口82与冷凝器2的一端相连,第八出口83与热交换器6的一端相连。也就是说,第三阀8也具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一个进。
18、口即第三入口81,两个出口分别为第七出说 明 书CN 103335439 A4/5页6口82和第八出口83。可以理解的是,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通过第三入口81进入第三阀8,此时可以从第七出口82进入冷凝器2,也可从第八出口83进入热交换器6。具体地,第三阀8为电磁阀。003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间室102需要大的制冷量时,此时第七出口82打开,第八出口83关闭,第一出口32关闭,第二出口33打开,第三出口34打开,第五出口72关闭,第六出口73打开,冷媒依次通过压缩机1的排气口12和第三入口81进入到第三阀8中,然后从第三阀8的第七出口82排入到冷凝器2中,从冷凝器2排出的冷媒通过第。
19、一入口31进入到第一阀3内,从第一阀3排出的冷媒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冷媒从第二出口33排入到第二节流元件51内,经过第二节流元件52节流后的冷媒进入到第二蒸发器5内,第二蒸发器5内的冷媒与第二间室102的空气进行换热以降低第二间室102的室内温度,最后该一部分的冷媒通过吸气口11排回到压缩机1,从而完成一次循环。0039 同时从第一阀3排出的另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三出口34进入到第三节流元件61内,经过第三节流元件61节流后的冷媒进入到热交换器6内,热交换器6内的冷媒与第二间室102的空气进行换热以降低第二间室102的室内温度,从热交换器6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入口71进入到第二阀7内,接着冷媒从第六。
20、出口73排入到第一蒸发器4后最终排回到压缩机1,从而完成一次循环。0040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在热交换器6内蒸发吸热,降低第二间室102内的空气温度,为第二间室102制冷,此时热交换器6相当于蒸发器。这样就加大了第二间室102的制冷量,在满足第一间室101制冷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满足第二间室102制冷量大的需求,提高了制冷效率,实用性好。004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间室102需要小的制冷量时,此时第七出口82打开,第八出口83关闭,第一出口32关闭,第二出口33关闭,第三出口34打开,第五出口72关闭,第六出口73打开,这样冷媒依次通过压缩机1、第三入口81、第三阀8、第七出口82。
21、,冷凝器2、第一入口31,第一阀3、第三出口34、第三节流元件61、热交换器6、第二入口71、第二阀7、第六出口73、第一蒸发器4后回到压缩机1,这样就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二蒸发器5不工作,第二间室102内只有热交换器6工作,冷媒在热交换器6内蒸发吸热,降低第二间室102内的空气温度,为第二间室102制冷,此时热交换器6相当于蒸发器。这样就减小了第二间室102的制冷量,可以满足第二间室102制冷量小的需求,提高了制冷效率,实用性好。0042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蒸发器5需要化霜时,第七出口82关闭,第八出口83打开,第五出口72打开,第六出口73关闭,这样冷媒依次。
22、通过压缩机1、第三入口81、第三阀8、第八出口83,热交换器6、第二入口71,第二阀7、第五出口72、第一节流元件41、第一蒸发器4后回到压缩机1,这样就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可以理解的是,冷媒没有经过冷凝器2,热交换器6此时相当于冷凝器,即冷媒在热交换器6内与第二间室102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以提高第二间室102的室内温度,同时热交换器6可以为紧邻的第二蒸发器5化霜,实用性好。0043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间室101需要制冷、第二间室102不需要进行制冷时,第七出口82打开,第八出口83关闭,第一出口32打开,第二出口33关闭,第三出口34关闭,这样冷媒依次通过压缩机1、第三入口81、第。
23、三阀8、第七出口82,冷凝器2、第一说 明 书CN 103335439 A5/5页7入口31,第一阀3、第一出口32、第一节流元件41、第一蒸发器4后回到压缩机1,这样就完成一次制冷循环。0044 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二间室102内的第二蒸发器5和热交换器6不工作,冷媒只在第一蒸发器4内蒸发吸热,降低第一间室101内的空气温度,为第一间室101制冷。这样制冷系统100可不给第二间室102制冷,可以满足第二间室102不需要制冷时的需求,提高了制冷效率,实用性好。004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间室102需要制冷、第一间室101不需要制冷时,此时第七出口82打开,第八出口83关闭,第一出口。
24、32关闭,第二出口33打开,第三出口34关闭,这样冷媒依次通过压缩机1、第三入口81、第三阀8、第七出口82,冷凝器2、第一入口31,第一阀3、第二出口33、第二节流元件51、第二蒸发器5后回到压缩机1,这样就完成一次制冷循环。0046 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二间室102内的热交换器6和第一间室101内的第一蒸发器4不工作,冷媒只在第二间室102内的第二蒸发器5内蒸发吸热,降低第二间室102内的空气温度,为第二间室102制冷。这样制冷系统100可不给第一间室101制冷,可以满足第一间室101不需要制冷时的需求,提高了制冷效率,实用性好。004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通过调节阀门可以实。
25、现热交换器6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转换,使热交换器6可以制冷也可以为第二蒸发器5化霜,并且可以实现制冷系统100多种工作模式,满足多种用户需求,提高了制冷效率,实用性好。004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004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说 明 书CN 103335439 A1/1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543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