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 1 公开有一种为了防止盗窃而检测车辆的窗玻璃的破裂的装置。该装置 中设有压缩螺旋弹簧 220, 如图 1 所示, 在窗玻璃 200 处于窗开口部被封闭的全闭位置时, 压 缩螺旋弹簧 220 将支承窗玻璃 200 的线式摇窗机 210 的承载板 (carrier plate)211 向窗 玻璃 200 的封闭方向推靠。当窗玻璃 200 破损时, 借助设于窗玻璃 200 中的限位销 205 和 车体侧的卡定部 206 的限制受到解除, 压缩螺旋弹簧 220 就会使承载板 211 向窗玻璃 200 的全闭位置的封闭侧移动, 限位开关 230 检测到该情况而检测出窗玻璃 200 的破损。
窗玻璃 200 通常来说使用强化玻璃。在对窗玻璃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 窗玻璃就 会破损为粉末, 然而会有其一部分未粉碎而残留下来的情况。特别是, 在承载板 211 附近残 留有窗玻璃 200 的情况下, 上述检测装置中, 在承载板 211 未向封闭方向移动时有可能无法 检测出窗玻璃 200 的破损。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1-321564 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 即使在窗玻璃没有随着窗玻 璃的破损完全地粉碎而残留的情况下, 也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 提供一种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安 装于车辆的窗玻璃, 随着窗玻璃的破损而将该窗玻璃的局部区域粉碎来检测出窗玻璃的破 损。该检测设备在窗玻璃的面的错开的位置上与窗玻璃面接触的状态下, 利用自身的弹性 相对于该玻璃面相互朝向反方向地推靠窗玻璃。
这样, 如果窗玻璃破损, 窗玻璃的强度就会降低, 由此检测设备就会利用推靠力将 窗玻璃的局部区域粉碎, 这样就可以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所以, 即使在窗玻璃没有随着窗 玻璃的破损完全地粉碎而残留的情况下, 也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另外, 由于是在窗玻璃的面中错开的位置接触的状态下, 检测设备利用自身的弹 性相对于玻璃面将窗玻璃相互朝向反方向推靠, 因此可以随着窗玻璃的破损将窗玻璃可靠 地粉碎, 从而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 提供一种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 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 在 将车辆的开口部自由开闭的窗玻璃中的端部夹持窗玻璃, 随着窗玻璃的破损而将该窗玻璃 的端部粉碎来检测出该窗玻璃的破损。 该检测设备具有将板簧用钢板弯折而形成的相面对 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在与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窗玻璃在窗玻 璃的面中错开的位置上接触的状态下, 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
这样, 如果窗玻璃破损, 窗玻璃的强度就会降低, 由此检测设备就会利用其夹持力 将窗玻璃的端部粉碎, 这样就可以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所以, 即使在窗玻璃没有随着窗玻
璃的破损完全地粉碎而残留的情况下, 也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另外, 在窗玻璃 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另外, 由于相面对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部位, 被相对于夹持于它们之间的窗玻 璃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 并且在窗玻璃的表面和里面不同的场所对窗玻璃施加力, 因此 可以随着窗玻璃的破损将窗玻璃的端部可靠地粉碎, 从而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的破 损。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是, 连结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弯折部被弯折为两段, 第 二段的弯折部的宽度比窗玻璃的厚度小, 窗玻璃的端面与第一段的弯折部接触。利用该构 成, 可以在将板簧用钢板弯折而相面对的部位可靠地夹持窗玻璃的端部。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 第一构件的与窗玻璃的接触部按照夹着第二构件的 与窗玻璃的接触部的方式在窗玻璃的面中被分离为 2 处, 并且包括第一构件中的窗玻璃 5 的两个接触部的第一构件的与窗玻璃相面对的部分, 将第二构件的与窗玻璃的接触部的周 围包围。利用该构成, 由于在第一构件中是以环绕着第二构件的与窗玻璃的接触部地抵接 窗玻璃的状态推压窗玻璃, 因此就可以很容易地将窗玻璃的端部粉碎而使检测设备可靠地 下落。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利用突起与上述窗玻璃 接触。利用该构成, 可以用很少的力将窗玻璃粉碎。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检测设备被安装于将车辆的开口部自由开闭的窗玻璃。利 用该构成, 即使窗玻璃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可以是检测设备具备推靠用臂部、 由推靠用臂部连结的至 少一对接触部, 在窗玻璃的一个面中, 至少一对接触部被以在窗玻璃的面中错开的位置上 接触的状态下, 相对于玻璃面相互朝向反方向推靠。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可以是窗玻璃具备通孔, 检测设备穿过该通孔从两面夹持 窗玻璃, 在窗玻璃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面对的第二面中在与上述通孔的距离不同的位 置相互朝向反方向推靠。
附图说明
图 1 是用于说明以往技术的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 2 是乘用车的右前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 3 是乘用车的右前门的概略主视图。 图 4 是图 3 的 4-4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5 是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 6A 是夹子的主视图。 图 6B 是图 6A 的 6B-6B 线处的剖面图。 图 6C 是图 6A 的 6C-6C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7A 是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 7B 是图 7A 的 7B-7B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8A 是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 8B 是图 8A 的 8B-8B 线处的纵剖面图。图 9A 是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 9B 是图 9A 的 9B-9B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10A 是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 10B 是图 10A 的 10B-10B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11 是各磁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图。 图 12 是磁传感器的相加后的输出特性图。 图 13 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 14 是窗玻璃被打破时的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 15A 是将检测设备安装于窗玻璃上之前的状态图。 图 15B 是将检测设备安装于窗玻璃上时的状态图。 图 15C 是窗玻璃被打破时的状态图。 图 16 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 17A 是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 17B 是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图 17C 是检测设备的侧视图。 图 17D 是检测设备的 17D-17D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18A 是图 17A 的 18A-18A 线处的剖面图。 图 18B 是图 17A 的 18B-18B 线处的剖面图。 图 19A 是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 19B 是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图 19C 是检测设备的侧视图。 图 19D 是图 19A 的 19D-19D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20A 是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 20B 是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图 20C 是检测设备的侧视图。 图 20D 是图 20A 的 20D-20D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21A 是图 20A 的 21A-21A 线处的剖面图。 图 21B 是图 20A 的 21B-21B 线处的剖面图。 图 22A 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 22B 是图 22A 的 22B-22B 线处的剖面图。 图 23 是将检测设备分解后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 24A 是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 24B 是图 24A 的 24B-24B 线处的剖面图。 图 25A 是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 25B 是图 25A 的 25B-25B 线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依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 “前” 及 “后” 是指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前及后, “内” 及 “外” 是指相对于车辆为内侧及外侧。图 2 是乘用车的右前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 3 是乘用车的右前门的概略主视图。
如图 2 所示, 车门 1 具备外面板 2 和内面板 3。在外面板 2 与内面板 3 之间配置有 由强化玻璃制成的窗玻璃 5。窗玻璃 5 的厚度为 3.1mm ~ 5.0mm 左右。在车门 1 的内面板 3 的内侧安装有车门装饰条 8( 参照图 4)。
在车门 1 的内部, 收纳有将窗玻璃 5 上下移动的摇窗机 10。 在本实施方式中, 摇窗 机 10 为 X 臂式摇窗机。在内面板 3 中穿设有门部件组装孔 3a, 填堵该孔 3a 地设有模块面 板 6。
摇窗机 10 借助底座 11 被支承在模块面板 6 的室外侧的面中。即, 在固定于模块 面板 6 的室外侧的面中的底座 11 中, 支承着摇窗机 10 的升降臂 12 的轴 13。在底座 11 中 固定有电动驱动组件 14。升降臂 12 如图 3 所示一体化地具有以轴 13 为中心的扇形齿轮 15, 图 2 的电动驱动组件 14 具备与扇形齿轮 15 咬合的小齿轮 16( 图 3) 及其驱动电机 ( 未 图示 )。
图 3 中, 在升降臂 12 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 利用轴 17 枢设平衡臂 18 的中间部 分。在升降臂 12 与平衡臂 18 的上端部, 分别可以旋转及倾动地枢设有导引件即滚轴 19、 20, 在平衡臂 18 的下端部, 枢设有导引件、 即滚轴 21。 升降臂 12 的导引件 19 与平衡臂 18 的导引件 20 被自由移动地嵌入窗玻璃托架 22 中, 平衡臂 18 的导引件 21 固定于图 2 的模块面板 6 的室外侧的面中, 在作为维持平衡臂 18 的姿势的导轨的平衡臂托架 23 中被自由移动地引导。
另一方面, 在窗玻璃 5 的下缘固定有窗玻璃夹具 24。 窗玻璃夹具 24 被预先固定于 窗玻璃 5 的下缘, 将具有窗玻璃夹具 24 的窗玻璃 5 插入外面板 2 与内面板 3 的间隙中, 利 用螺栓 25 固定于窗玻璃托架 22 中。
如图 3 所示, 竖立设置有一对窗玻璃导槽 26。该窗玻璃导槽 26 由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导轨构件的一对窗玻璃导槽 26, 自由移动地支承窗玻璃 5。即, 可以将窗玻璃 5 的前后 的端部在窗玻璃导槽 26 中引导着上下移动。
如果借助图 2 的电动驱动组件 14 将小齿轮 16 正反驱动, 就会借助扇形齿轮 15 使 升降臂 12 以轴 13 为中心摆动, 其结果是, 窗玻璃托架 22 及窗玻璃 5 在由平衡臂 18、 导引件 19、 20、 21、 平衡臂托架 23 保持近似水平状态的同时进行升降。利用此种窗玻璃 5 的升降, 车辆的开口部 4 就会自由开闭。
将图 3 的 4-4 线处的纵剖面表示于图 4 中。图 4 中, 将防止非法侵入用的开闭式 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 30 配置于车门 1 的内部。破损检测装置 30 具有夹子 40 和传感器 组件 60。
图 5 表示破损检测装置 30 的立体图。图 6A-C 表示夹子 40, 图 6A 是主视图, 图 6B 是图 6A 的 6B-6B 线处的剖面图, 图 6C 是图 6A 的 6C-6C 线处的剖面图。图 7A、 B 表示破损 检测装置 30, 图 7A 是主视图, 图 7B 是图 7A 的 7B-7B 线处的纵剖面图。
图 4 中, 在外面板 2 与内面板 3 之间以由密封条 7 密封的状态配置着窗玻璃 5。另 外, 在内面板 3 的内侧配置着车门装饰条 8。夹子 40 配置于窗玻璃 5 的下端部, 夹持着窗玻 璃 5。
如图 6A-C 所示, 夹子 40 是将一片板簧用钢板弯折而构成的。夹子 40 具有相面对 的第一及第二构件 41、 42 和连结构件 41、 42 的弯折部 43。背面侧的第一构件 41 形成长方
形, 正面侧的第二构件 42 形成比第一构件 41 窄的正方形。在第一构件 41 与第二构件 42 之间配置着窗玻璃 5( 参照图 7A、 B), 第一构件 41 与第二构件 42 被相对于窗玻璃 5 朝向相 互接近的方向推靠。
连结第一构件 41 和第二构件 42 的弯折部 43, 被弯折为两段, 在第一段的弯折部 43a 中接触窗玻璃 5 的端面, 第二段的弯折部 43b 的宽度小于窗玻璃 5 的厚度 ( 参照图 7B)。 也就是说, 夹子 40 的弯折部 43 形成阶梯部, 在阶梯部处如图 7B 所示接触窗玻璃 5 的端面, 并且在弯折部 43 的下边部附近将窗玻璃 5 夹入。
在图 6A 中, 在第一构件 41 的中央部形成有长方形的透孔 44。第二构件 42 位于与 透孔 44 对应的位置。如图 6A-C 所示, 在第一构件 41 的左右的上角形成向第二构件 42 突 出的突起 45, 突起 45 的顶端如图 7B 所示与窗玻璃 5 的里面 5b 接触。第二构件 42 如图 7A 所示在对应于第一构件 41 的透孔 44 的场所, 如图 7B 所示地与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接触。 这 样, 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就在窗玻璃 5 的面中分离为 2 处, 第二构件 42 的与 窗玻璃 5 的接触部位于其间, 并且包括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的两个接触部的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的相面对的部分, 将第二构件 42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的周围包围。也 就是说, 如图 7A 所示, 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相面对的部分具有近似 U 字形, 这样就形 成窗玻璃 5 可以被破坏的形状, 可以在将窗玻璃 5 破坏后可靠地使夹子 40 下落。第二构件 42 被粘接在窗玻璃 5 上。 像这样, 在窗玻璃 5 所被配置的第一构件 41 与第二构件 42 之间, 第一构件 41 与 第二构件 42 被以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置接触的状态, 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即, 在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和里面 5b 中不同的场所对窗玻璃 5 施加力。另外, 夹子 40 以规定的 力以上夹持窗玻璃 5 的下端部。
如图 5、 7A 所示, 在夹子 40 的第二构件 42 的正面配置有永久磁铁 50。
如图 4 所示, 传感器组件 60 固定于内面板 3 上。这里, 将垂直方向设为 X 方向, 并 且将水平方向设为 Y 方向。夹子 40 将会沿 X 方向移动, 即下落。
传感器组件 60 具备作为磁传感器元件的第一磁传感器 61 及第二磁传感器 62、 基 板 63。在基板 63 中上下分离地配置着第一磁传感器 61 和第二磁传感器 62。具体来说, 磁 传感器 61、 62 分开 4cm 左右。第一磁传感器 61 配置于与窗玻璃 5 全闭时的磁铁 50 相同的 高度, 并且相对于磁铁 50 在 Y 方向分开规定的距离地配置。第二磁传感器 62 位于比第一 磁传感器 61 靠下方的位置, 随着夹子 40 的下落, 磁铁 50 通过第二磁传感器 62 的前方。
各磁传感器 61、 62 输出和与磁铁 50 的距离对应的信号。在图 4 的状态下, 第一磁 传感器 61 由于配置于与磁铁 50 相同的高度, 因此是高输出, 第二磁传感器 62 由于位于比 第一磁传感器 61 靠下方的位置, 因此是低输出。磁传感器 61、 62 例如为霍尔 IC。
磁传感器 61、 62 如图 4 所示与控制器 70 连接。控制器 70 具备 A/D 转换器或微型 机, 微型机可以取入将来自磁传感器 61、 62 的信号 ( 数字输出值 Vs1、 Vs2) 进行了 A/D 变换 后的信号, 继而, 微型机将磁传感器 61、 62 的输出值相加而得到图 12 所示的输出信号之和 ( = Vs1+Vs2)。这样, 与图 11 的各磁传感器 61、 62 的输出值 Vs1、 Vs2 被单独地使用的情况 相比, 可以在更宽范围 ( 图 12 中为 80mm) 中得到输出水平高的信号。其结果是, 可以在宽 范围中检测出磁铁 50 的位置。图 4 中, 在控制器 70 处连接有警报装置 71。
下面, 对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的作用, 即窗玻璃 5 被破坏时的动作进行
说明。 在通常时, 如图 7A、 B 所示, 乘员离开车辆时窗玻璃 5 全闭或者以数 cm 左右略微打 开。控制器 70 根据图 12 的传感器输出水平检测出窗玻璃 5 的位置, 如果在驻车制动器被 操作时窗玻璃 5 全闭或打开数 cm, 即设定玻璃的破裂检测模式。另一方面, 配置于窗玻璃 5 的端部的夹子 40 夹持着窗玻璃 5 的端部。具体来说, 利用夹子 40 的自身的弹性力在第一 构件 41 与第二构件 42 之间夹持窗玻璃 5。另外, 磁铁 50 位于传感器组件 60 的传感器 61 的前方。
如果从该状态起由强化玻璃制成的窗玻璃 5 的一部分破损, 即如图 8A、 B 所示, 在 整个窗玻璃 5 中形成裂纹, 强度明显降低。
随着该强度降低, 如图 9A、 B 所示, 夹子 40 利用其夹持力将窗玻璃 5 的下端部粉 碎。也就是说, 利用夹子 40 的弹力将窗玻璃 5 局部地完全粉碎。这样, 就如图 10A、 B 所示, 夹子 40 沿箭头的方向下落。
具体来说, 如图 8A、 B 所示, 利用第二构件 42 的推靠力推压窗玻璃 5 而与夹子 40 的第一构件 41 抵接。在该状态下, 如图 9A、 B 所示, 在透孔 44 的周围被支承的状态下利用 第二构件 42 推压窗玻璃 5, 透孔 44 处的窗玻璃 5 被粉碎成粉末。也就是说, 受到破坏的窗 玻璃 5 变为倒 U 字形。此后, 如图 10A、 B 所示, 夹子 40 下落。
在传感器组件 60 中, 在窗玻璃 5 被破损之前磁传感器 61、 62 的输出信号之和 ( = Vs1+Vs2) 显示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值, 然而一旦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夹子 40 下落, 则磁传 感器 61、 62 的输出信号之和就会显示出小于规定的阈值的值。这样, 就可以检测出夹子 40 的下落。
像这样, 可以利用强化玻璃一旦局部破裂就会在整体中形成裂纹而强度明显降低 的特征, 来尽可能地减少未检测、 误检测。
另外, 即使如图 3 所示, 当窗玻璃 5 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一旦窗玻璃 5 破损夹子 40 也会下落, 因此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具体来说, 如专利文献 1 中所示, 以往由于 检测的是窗玻璃全闭时的窗玻璃的移动, 因此当窗玻璃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就无法检测出 窗玻璃的破损, 然而本实施方式中, 在像为了换气等而将窗玻璃略微打开的情况那样, 窗玻 璃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另外, 图 7A、 B 的夹子 40 由弯折了的板簧用钢板构成, 具有夹持窗玻璃 5 的相面对 的第一构件 41 和第二构件 42, 第一构件 41 和第二构件 42 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置接 触的状态下, 被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这样, 由于在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和里面 5b 中不 同的场所对窗玻璃 5 施加力, 因此可以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将窗玻璃 5 的端部可靠地粉碎 而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另外, 图 7A、 B 的夹子 40 的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相对于第二构件 42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在窗玻璃 5 的面中分开, 并且包括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的两个 接触部的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相面对的部分, 将第二构件 42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 的周围包围。这样, 如图 8A、 B 所示, 在第一构件 41 中是以环绕着第二构件 42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地抵接窗玻璃 5 的状态推压窗玻璃 5。即, 在第一构件 41 中, 以环绕着透孔 44 支承窗玻璃 5 的状态在透孔 44 的内部推压窗玻璃 5。这样, 就如图 9A、 B 所示, 可以将窗玻 璃 5 的端部很容易地粉碎而使夹子 40 可靠地下落。
在图 4 中, 一旦通过利用传感器组件 60 检测出夹子 40 的下落而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控制器 70 就使警报装置 71 动作而发出警报。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起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1) 夹子 40 作为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设备动作, 也就是说, 夹子 40 夹持将车 辆的开口部 4 自由开闭的窗玻璃 5 的端部, 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 将该窗玻璃 5 的端部粉碎。 它是为了检测开闭式窗玻璃的破损而使用的。如图 7A、 B 所示, 夹子 40 由弯折了的板簧用 钢板制成, 具有相面对的第一构件 41 和第二构件 42, 第一构件 41 与第二构件 42 被以与配 置于它们之间的窗玻璃 5 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置接触的状态, 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 靠。换言之, 夹子 5 利用自身的弹性相对于窗玻璃 5 的玻璃面 5a、 5b 相互沿相反方向推靠 窗玻璃 5。 这样, 就可以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将窗玻璃 5 的端部可靠地粉碎而可靠地检测出 窗玻璃 5 的破损, 并且即使在窗玻璃 5 不处于全闭位置时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具体来说, 在图 1 的以往技术的检测装置检测窗玻璃 200 向全闭位置的封闭侧位 移的情况的构成中, 当窗玻璃 200 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即, 当为了换气而将窗玻璃 200 略微 打开时, 无法检测出窗玻璃 200 的破损。与之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 即使窗玻璃 5 不处于全 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2) 如图 7A、 B 所示, 连结第一构件 41 与第二构件 42 的弯折部 43, 被弯折为两段, 第二段的弯折部 43b 的宽度小于窗玻璃 5 的厚度, 在第一段的弯折部 43a 处接触窗玻璃 5 的端面。这样, 就不会有夹子 40 仅在弯折部的下边部附近将窗玻璃 5 夹入, 夹子 40 对窗玻 璃 5 的夹持力变弱的情况。所以, 就可以在由弯折了的板簧用钢板制成的相面对的第一构 件 41 及第二构件 42 中将窗玻璃 5 的端部可靠地夹持。
(3) 如图 7A、 B 所示, 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在窗玻璃 5 的面中被分离 为 2 处, 第二构件 42 的与窗玻璃 5 的接触部位于其间, 并且包括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的两个接触部的第一构件 41 的与窗玻璃 5 相面对的部分, 将第二构件 42 的与窗玻璃 5 的 接触部的周围包围。这样, 由于如图 8A、 B 所示在第一构件 41 中是在环绕第二构件 42 的与 窗玻璃 5 的接触部地抵接窗玻璃 5 的状态下推压窗玻璃 5, 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窗玻璃 5 的 端部粉碎而使夹子 40 可靠地下落 ( 参照图 9A、 B)。
(4) 如图 7A、 B 所示, 第一构件 41 利用突起 45 与窗玻璃 5 接触。这样, 如果在窗 玻璃 5 中形成裂纹, 就可以用很小的力将窗玻璃 5 粉碎。即, 向窗玻璃 5 有效地施加力。
(5) 另外, 在以往技术中需要针对摇窗机的精加工, 有可能使可靠性、 质量降低, 然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针对摇窗机的精加工, 可以制成可靠性、 质量优异的构件。另外, 在以往技术中由于结构复杂, 因此容易导致成本上升, 然而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简单, 可以比 较廉价地提供开闭式窗玻璃破损检测装置。
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 例如也可以如下所示地具体化。
(A) 可以取代 X 臂式摇窗机, 摇窗机为线式摇窗机。
(B) 驱动装置不仅可以是具有电机的驱动装置, 也可以是依靠乘员的手动操作的 装置。
(C) 窗玻璃的破损检测装置并不限于应用在乘用车的右前门中, 当然也可以应用 于其他的侧门、 侧门以外的后门或设于车厢顶的开闭式玻璃顶棚中。
(D) 传感器组件 60 可以不是具备一对磁传感器 61、 62, 而是具备 1 个磁传感器。(E) 传感器组件 60 除了磁传感器以外, 还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 夹子 40 的第二构 件 42 可以与红外线传感器相面对地设置红外线反射膜。即, 可以取代图 7A、 B 中的磁铁 50 而设置红外线反射膜, 并且取代磁式的传感器组件 60 而设置红外线传感器, 从红外线传感 器中发出红外线, 将来自反射膜的反射光入射, 根据反射光的有无来检测夹子 40 的下落。
(F) 夹子 40 只要设于窗玻璃的端部中的车门 1 的内部的不显眼的地方即可, 除了 设于窗玻璃 5 的下端部以外, 也可以将夹子 40 例如设于窗玻璃 5 的侧面中的下部。
(G) 虽然夹子 40 的第二构件 42 粘接在窗玻璃 5 上, 然而也可以夹设弹性片, 使第 二构件 42 相对于窗玻璃 5 不发生滑动。
(H) 除了在夹子 40 的第一构件 41 中设置与窗玻璃 5 接触的突起 45 以外, 也可以 不在第一构件 41 中设置突起而在第二构件 42 中设置突起, 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构件 41 及第 二构件 42 中分别设置突起。简而言之, 只要设为在第一构件 41 及第二构件 42 的至少一方 中利用突起与窗玻璃 5 接触的构成即可。此外, 也可以设为在第一构件 41、 第二构件 42 中 都不设置突起的构成, 只要在玻璃强度降低时夹子 40 具有能够将窗玻璃 5 的端部粉碎的夹 持力即可。
(I) 也可以不是安装于开闭式窗玻璃中, 而是安装于固定式的窗玻璃中。 下面, 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图 13 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检测设备 80 和传感器组件 60 的立体图。图 13 表示窗 玻璃 5 被打破前, 图 14 表示窗玻璃 5 被打破时。
图 15A-C 表示检测设备 80, 图 15A 表示将检测设备 8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之前, 图 15B 表示将检测设备 8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的状态, 图 15C 表示窗玻璃 5 被打破时。第二实 施方式的检测设备 80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 40 不同, 不夹持窗玻璃 5, 而是仅贴附于窗玻 璃 5 的一面, 即使不是窗玻璃 5 的端部也可以安装。
在图 13 中, 利用作为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组件 60 来检测伴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的 检测设备 80 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移。
检测设备 80 是将带板形的板簧用钢板弯折而构成的, 具有第一接触部 81、 第二接 触部 82、 第三接触部 83、 第一推靠用臂部 84 以及第二推靠用臂部 85。第一接触部 81 形成 平板状, 从其左侧面中延伸出形成圆弧状的臂部 84, 在臂部 84 的顶端连结有平板状的第二 接触部 82。同样地, 从第一接触部 81 的右侧面中延伸出形成圆弧状的臂部 85, 在臂部 85 的顶端连结有平板状的第三接触部 83。在第一接触部 81 中固定有板状的永久磁铁 55。
如图 15A 所示, 在将检测设备 8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之前, 在第一接触部 81 抵接窗 玻璃 5 的一面的状态下第二接触部 82 和第三接触部 83 与窗玻璃 5 的一面分离。
此后, 如图 15B 所示, 将检测设备 80 的第二接触部 82 和第三接触部 83 克服检测 设备 80 的弹力地粘接在窗玻璃 5 上。这时, 检测设备 80 的第二接触部 82 和第三接触部 83, 由力 F1 向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侧推靠, 第一接触部 81 由力 F2 向窗玻璃 5 的里面 5b 侧 推靠。在该状态下, 在窗玻璃 5 的一个面上在窗玻璃 5 的面 5a、 5b 中错开的位置相对于面 5a、 5b 相互沿相反方向推靠窗玻璃 5。即, 对窗玻璃 5 交错地施加力 F1、 F2。
如果从该图 15B 中所示的状态起窗玻璃 5 破损, 因窗玻璃 5 的强度降低, 检测设备 80 利用其推靠力如图 15C 所示地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将窗玻璃 5 的局部区域粉碎。这样, 就如图 14 所示, 检测设备 80 与磁铁 55 一起沿箭头的方向下落, 磁铁 55 的下落由传感器组
件 60 即磁传感器 61、 62 检测出。其结果是, 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另外, 即使在窗玻璃 5 未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完全粉碎而残留的情况下, 也可以可 靠地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此外, 即使在窗玻璃 5 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 璃 5 的破损。另外, 由于在窗玻璃 5 的一个面上由推靠用臂部 84、 85 连结的一对接触部, 即 接触部 81 与接触部 82 的对及接触部 81 与接触部 83 的对, 以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 置接触的状态相对于玻璃面相互朝相反方向推靠, 因此可以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将窗玻璃 5 的局部区域可靠地粉碎而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而且, 虽然检测设备 80 从第一接触部 81 的左右借助臂部 84、 85 连结接触部 82、 83, 然而也可以从第一接触部 81 借助 1 个臂部连结 1 个接触部。在该情况下, 将两方的接 触部都粘接在窗玻璃 5 的一个面上。或者, 也可以从第一接触部 81 借助 3 个以上的臂部连 结 3 个以上的接触部。另外, 检测设备 80 也可以采用取代板簧用钢板的材料, 而是其他的 具有弹性的材料, 例如为碳制。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 可以起到以下的效果。
(1) 窗玻璃破损检测设备 80 在窗玻璃 5 的一个面上将由推靠用臂部 84(85) 连结 的至少一对接触部 ( 接触部 81 和接触部 82 的对及接触部 81 和接触部 83 的对中的至少一 方 ), 以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置接触的状态, 相对于玻璃面相互朝相反方向推靠。这 样, 就会以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置接触的状态, 利用自身的弹性相对于玻璃面 5a、 5b 相互朝相反方向推靠。在该情况下, 可以不用夹持而仅安装于窗玻璃 5 的一个面上, 即使不 是窗玻璃 5 的端部也可以安装。 (2) 通过安装于将车辆的开口部自由开闭的窗玻璃 5 上, 即使在窗玻璃 5 不处于全 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下面, 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 16 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检测设备 90 和传感器组件 60 的立体图。 图 17A-D 表示 检测设备 90, 图 17A 是主视图, 图 17B 是俯视图, 图 17C 是侧视图, 图 17D 是图 17A 的 17D-17D 线处的纵剖面图。图 18A 是图 17A 的 18A-18A 线处的剖面图, 图 18B 是图 17A 的 18B-18B 线 处的剖面图。图 17A-D 及图 18A、 B 表示将检测设备 9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的状态, 图 19A-D 表示将检测设备 9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后窗玻璃 5 被打破而在整体中形成裂纹时, 图 20A-D、 21A、 B 表示窗玻璃 5 被打破而将局部区域粉碎的状态。
如图 16、 17A 所示, 在窗玻璃 5 中形成有通孔 5c。通孔 5c 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 孔。检测设备 90 被以将通孔 5c 贯穿的状态固定, 臂部 92、 93 与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抵接, 另外, 在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中把持着作为被检测构件的永久磁铁 56。
对于检测设备 90, 如图 16 所示, 检测设备 90 在正面侧在开闭式窗玻璃的非破损时 把持磁铁 56, 在破损时可以接触把持。磁铁 56 形成四角板状, 并且在左右两个侧面形成槽 状的缺口 ( 凹部 )56a( 参照图 20A)。
如图 16 所示, 检测设备 90 是将一片带板形的板簧用钢板弯折而构成的。检测设 备 90 具有固定部 91 和平板部 92、 93。固定部 91 被制成槽状, 变形而插入窗玻璃 5 的通孔 5c 中。平板部 92、 93 形成沿左右延伸的长方形, 从固定部 91 沿左右延伸。如图 18B 所示, 在窗玻璃 5 的里面 5b 侧, 固定部 91 的卡合部 91a 间的宽度大于窗玻璃 5 的通孔 5c 的宽度, 因而卡合部 91a 在窗玻璃 5 的通孔 5c 的缘部接触。另外, 在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侧, 平板部
92、 93 从图 17B、 图 18A、 B 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起克服自身的弹力变形到以实线表示的 位置, 推靠窗玻璃 5 的表面 5a。也就是说, 固定部 91 的卡合部 91a 和平板部 92、 93 穿过窗 玻璃 5 的通孔 5c 从两面夹持窗玻璃 5, 并且如图 18B 中以力 F3、 F4 所示那样, 在窗玻璃 5 的 表面 5a 和里面 5b 与通孔 5c 的距离不同的位置相互沿反方向推靠窗玻璃 5。即, 在将检测 设备 9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之前平板部 92、 93 位于图 18B 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场所, 当将检 测设备 9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时, 平板部 92、 93 就如图 18B 中以实线所示那样向窗玻璃 5 的 表面 5a 侧变形而推靠窗玻璃 5 的表面 5a。
如图 17A、 B 所示, 在检测设备 90 中设有作为用于保持永久磁铁 56 的把持部的一 对臂 95、 96。一对臂 95、 96 与平板部 92、 93 协动地在窗玻璃的非破损时把持磁铁 56, 在破 损时解除把持。
具体来说, 在检测设备 90 中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透孔 94。在检测设备 90 中从划分透孔 94 的左右的侧壁朝向中央部地突出臂 95、 96。臂 95、 96 形成直线地延伸的 带板状, 如图 18A 所示, 在顶端部弯折 2 次。在将检测设备 9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的状态下, 永久磁铁 56 的缺口 56a 的角部与臂 95、 96 的顶端的磁铁卡定部 95a、 96a 卡合, 使永久磁铁 56 无法沿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即, 在图 18A 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在窗玻璃 5 上安装检 测设备 90 前的臂 95、 96 的位置, 臂 95、 96 在被安装之前位于离开磁铁 56 的场所。此后, 当 将检测设备 90 安装于窗玻璃 5 上时, 臂 95、 96 就如图 18A 中以实线表示那样变形, 利用磁 铁卡定部 95a、 96a 从正面侧将磁铁 55 的两侧固定。 此外, 如图 19A-D 所示, 如果窗玻璃 5 破损, 窗玻璃 5 的强度就会降低。这样, 检测 设备 90 就利用其推靠力如图 20A-D、 21A、 B 所示将窗玻璃 5 的通孔 5c 的周边部粉碎。由此 就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这样, 即使在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 窗玻璃 5 没有完全地粉碎而残留的情况下, 也 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另外, 即使窗玻璃 5 不处于全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 窗玻璃 5 的破损。
由于检测设备 90 的卡合部 91a 和平板部 92、 93 夹持窗玻璃 5 的两面, 在窗玻璃 5 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中在与通孔 5c 的距离不同的位置沿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 因此 可以随着窗玻璃 5 的破损将窗玻璃 5 的局部区域可靠地粉碎, 从而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 璃 5 的破损。
另外, 如果窗玻璃破裂, 则解除磁铁 56 的把持, 从而可以检测出磁铁 56 的下落。 这 样, 例如即使检测设备 90 钩挂在某处, 或将检测设备 90 固定于车体 ( 例如窗玻璃 5) 上而 妨碍检测设备 90 的下落, 也可以可靠地检测出窗玻璃的破损。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 可以起到以下的效果。
(1) 检测设备 90 穿过设于窗玻璃 5 中的通孔 5c 从窗玻璃 5 的两面夹持窗玻璃 5, 在窗玻璃 5 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中在与通孔 5c 的距离不同的位置沿着将自身 ( 即, 卡 合部 91a 和平板部 92、 93) 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窗玻璃 5。这样, 检测设备 90 以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置与窗玻璃 5 接触的状态, 利用自身的弹性相对于玻璃面 5a、 5b 将自身相 互向反方向推靠。该情况下, 即使不是窗玻璃 5 的端部, 也可以安装检测设备 90。
(2) 通过安装于将车辆的开口部自由开闭的窗玻璃 5 上, 即使窗玻璃 5 不处于全闭 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下面, 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 22A、 B 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检测设备 100, 图 22A 是主视图, 图 22B 是图 22A 的 22B-22B 线处的剖面图。图 23 是对检测设备 100 加以分解后的状态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 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窗玻璃 5 中形成有圆形的通孔 5d。
如图 23 所示, 检测设备 100 由圆弧部 101、 连结部 102、 固定部 103 构成。圆弧部 101 由弹性构件制成, 形成圆弧状。 在圆弧部 101 的内面侧的中央部固定有圆筒状的连结部 102。连结部 102 的直径比窗玻璃 5 的通孔 5d 的直径略小, 因而可以将连结部 102 从窗玻 璃 5 的表面 5a 侧插入通孔 5d。连结部 102 的内周面 102 刻有螺纹。在圆弧部 101 的外周 面固定有磁铁 57。固定部 103 具有螺钉结构, 从头部 103 中突出有螺钉部 103b。头部 103 的直径比窗玻璃 5 的通孔 5d 的直径略大。通过在图 23 的状态下, 从窗玻璃 5 的里面 5b 侧 将固定部 103 的螺钉部 103b 向连结部 102 的内周面 102a 螺入, 就会如图 22A、 B 所示将圆 弧部 101 以平坦的状态安装。此时, 如图 22B 所示, 力 F3、 F4 交错地作用于窗玻璃 5。这样, 检测设备 100 就从两面夹持窗玻璃 5 而在窗玻璃 5 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中在与通孔 5d 的距离不同的位置沿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窗玻璃 5。
此外, 当如图 24A、 B 所示, 窗玻璃 5 破损时, 则窗玻璃 5 的强度就会降低。这样, 检 测设备 100 就会利用其推靠力 F3、 F4 如图 25A、 B 所示地将窗玻璃 5 的通孔 5d 的周边部粉 碎。由此就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另外, 检测设备 100 可以不用粘接在窗玻璃 5 上 地安装于窗玻璃 5 上。
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式, 可以起到如下的效果。
(1) 检测设备 100 穿过设于窗玻璃 5 中的通孔 5d 从窗玻璃 5 的两面夹持, 在窗玻 璃 5 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中在与通孔 5d 的距离不同的位置沿相互接近的方向推靠窗 玻璃 5。这样, 就会在窗玻璃 5 的面中错开的位置接触的状态下, 检测设备 100 被利用自身 的弹性相对于玻璃面 5a、 5b 相互沿反方向推靠。该情况下, 即使不是窗玻璃 5 的端部, 也可 以安装。
(2) 通过安装于将车辆的开口部自由开闭的窗玻璃 5 上, 即使在窗玻璃 5 不处于全 闭位置时, 也可以检测出窗玻璃 5 的破损。
可以将第二~第四的各实施方式像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述 (A) ~ (E) 及 (I) 那样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