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接头.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48866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851648.0

申请日:

2013.12.19

公开号:

CN203878818U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B2/88

主分类号:

E04B2/88

申请人: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白宝鲲

地址:

528415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大坪村卢地坑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吴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驳接头,包括:安装在第一玻璃上的底座;设置在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的中空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紧压在第一玻璃上的第一锁紧件;设置在第二玻璃上的垫圈;穿过第二玻璃、所述垫圈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底座组件;套接在所述底座组件并紧压在第二玻璃上的第二锁紧件。采用本方案的驳接头,底座设置在第一玻璃的开口处,可以降低玻璃根部与中空件接触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玻璃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驳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第一玻璃上的底座;设置在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的中空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紧压在第一玻璃上的第一锁紧件;设置在第二玻璃上的垫圈;穿过第二玻璃、所述垫圈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底座组件;套接在所述底座组件并紧压在第二玻璃上的第二锁紧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包括共轴设置的大偏心垫圈和小偏心垫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玻璃上的第一垫圈,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垫圈贴合在第一玻璃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套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锁紧件通过所述第二垫圈紧压在第一玻璃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垫圈,所述第三垫圈套接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第二锁紧件通过所述第三垫圈紧压在第二玻璃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连接杆、球头螺杆和收容腔体;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收容腔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收容腔体收容所述球头螺杆的球头。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偏心垫圈和小偏心垫圈为偏心圆环形、弹性材料制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件为圆环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件为中空铝圈。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驳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开口为喇叭形。 

说明书

说明书驳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驳接头。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与玻璃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
而玻璃幕墙是通过驳接头将玻璃固定在支撑结构上而形成,然而传统的驳接头(例如沉头驳接头)与中空玻璃的连接是驳接头穿过玻璃开孔后,通过螺母直接将玻璃压紧即可,此时玻璃所受到的应力较大,玻璃容易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玻璃应力的驳接件。
一种驳接头,包括:安装在第一玻璃上的底座;设置在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的中空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紧压在第一玻璃上的第一锁紧件;设置在第二玻璃上的垫圈;穿过第二玻璃、所述垫圈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底座组件;套接在所述底座组件并紧压在第二玻璃上的第二锁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垫圈包括共轴设置的大偏心垫圈和小偏心垫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玻璃上的第一垫圈,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垫圈贴合在第一玻璃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套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锁紧件通过所述第二垫圈紧压在第一玻璃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垫圈,所述第三垫圈套接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第二锁紧件通过所述第三垫圈紧压在第二玻璃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连接杆、球头螺杆和收容腔体;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收容腔体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收容腔体收容所述球头螺杆的球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大偏心垫圈和小偏心垫圈为圆环形、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空件为圆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空件为中空铝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开口为喇叭形。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所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采用本方案的驳接头,底座设置在第一玻璃的开口处,可以降低玻璃根部与中空件接触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玻璃的安全性。
在第二玻璃处设置垫圈,可以弹性调整玻璃合片的误差。进一步地,采用共轴设置的大偏心垫圈和小偏心垫圈,对减少玻璃合片的误差效果更佳。避免中空玻璃的其中一块玻璃直接承重,使玻璃更为安全。
另外,中空件为中空铝圈,具有很强的韧性,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驳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驳接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型新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型新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型新加以限制。
结合附图1~2,现结合中空玻璃进行说明本方案,中空玻璃包括第一玻璃11和第二玻璃12。驳接头包括:底座2、中空件3、第一锁紧件5、垫圈6、底 座组件7以及第二锁紧件9。
底座2,安装在第一玻璃11上。具体地,在第一玻璃11开孔,底座2安装在第一玻璃11的开孔处。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开口为喇叭形,向外侧开口,贴合在第一玻璃11的开孔处。
中空件3,设置在第一玻璃11与第二玻璃12之间。具体地,中空件3与底座2共轴设置,被夹持在第一玻璃11与第二玻璃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中空间为圆环形,且为中空铝圈,即铝制成,铝具有质地坚韧且轻的特点。
第一锁紧件5,与底座2连接并紧压在第一玻璃11上。具体地,喇叭形的底座2安装在第一玻璃11的开孔处,且略微伸出第一玻璃11。此时,第一锁紧件5与底座2螺纹连接,且紧压在第一玻璃11上。在本实施例,第一锁紧件5为锁紧螺母。
垫圈6,设置在第二玻璃12上。具体地,在第二玻璃12开孔,垫圈6恰能够设置在该第二玻璃12的开孔内。在本实施例中,垫圈6包括共轴设置的大偏心垫圈62和小偏心垫圈61,大偏心垫圈62和小偏心垫圈61为圆环形,且为弹性材料制成。
底座组件7,穿过第二玻璃12、垫圈6并连接在底座2上。具体地,垫圈6设置在第二玻璃12的开孔处,底座组件7穿过第二玻璃12和垫圈6,且连接在底座2上。由于底座组件7与底座2共轴设置,可以通过调整垫圈6使底座组件7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可以使得中空玻璃受力均匀。
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座组件7包括:连接杆71、球头螺杆73和收容腔体72。连接杆71与底座2连接,收容腔体72与连接杆71连接,收容腔体72收容球头螺杆73的球头。具体地,连接杆71螺纹连接在底座2上,收容腔体72螺纹连接在连接杆71上,球头螺杆73的球头收容于收容腔体72内。
第二锁紧件9,套接在底座组件7并紧压在第二玻璃12上。具体地,第二锁紧件9螺纹连接在底座组件7的收容腔体72上,并紧压在第二玻璃12,使得驳接头与中空玻璃固接。
采用本方案的驳接头,底座2设置在第一玻璃11的开口处,可以降低玻璃 根部与中空件3接触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玻璃的安全性。
在第二玻璃12处设置垫圈6,可以弹性调整玻璃合片的误差。进一步地,采用共轴设置的大偏心垫圈62和小偏心垫圈61,对减少玻璃合片的误差效果更佳。避免中空玻璃的其中一块玻璃直接承重,使玻璃更为安全。
另外,中空件3为中空铝圈,具有很强的韧性,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在其它实施例中,驳接头还包括:第一垫圈1、第二垫圈4和第三垫圈8。
第一垫圈1设置在第一玻璃11上,底座2通过第一垫圈1贴合在第一玻璃11上。
第二垫圈4套接在底座2上,第一锁紧件5通过第二垫圈4紧压在第一玻璃11上。
第三垫圈8套接在底座组件7上,第二锁紧件9通过第三垫圈8紧压在第二玻璃12上。
上述第一垫圈1、第二垫圈4和第三垫圈8都采用柔性材质,例如弹性材料等,并且上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垫圈可以同时适用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
由技术常识可知,以上所述实施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式来实现,故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因此,上述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都只是举例说明,还可以有若干变形,并不是仅有,所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范围内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驳接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驳接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驳接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驳接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驳接头.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驳接头,包括:安装在第一玻璃上的底座;设置在第一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的中空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紧压在第一玻璃上的第一锁紧件;设置在第二玻璃上的垫圈;穿过第二玻璃、所述垫圈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底座组件;套接在所述底座组件并紧压在第二玻璃上的第二锁紧件。采用本方案的驳接头,底座设置在第一玻璃的开口处,可以降低玻璃根部与中空件接触导致的应力集中,提高玻璃的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