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制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制品.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959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0.16CN103349590A*CN103349590A*(21)申请号 201310290896.7(22)申请日 2013.07.11A61F 13/15(2006.01)A61F 13/53(2006.01)(71)申请人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金胜路1号(72)发明人张小莲 张涛(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代理人孔丽霞(54) 发明名称吸收制品(57) 摘要一种吸收制品,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透液性顶片、吸收芯体以及不透液性底片。
2、,所述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体中至少一层子吸收层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子吸收层的贯通孔,在设置有贯通孔的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中,最靠近透液性顶片的子吸收层上的贯通孔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本发明通过在吸收芯体上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吸收芯体的贯通孔,给粘稠液体提供了一个液体容纳空间,且相对地增加了粘稠液体与吸收制品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了对粘稠液体的吸收;此外,在设置有贯通孔的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中,最靠近透液性顶片的子吸收层上的贯通孔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的形状,可减少粘稠液体反渗至吸收制品表面,从而提高了吸收制品整体的舒适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3、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9590 ACN 103349590 A1/1页21.一种吸收制品,其包括沿吸收芯体厚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透液性顶片、吸收芯体以及不透液性底片,所述吸收芯体包括至少一层子吸收层,每层子吸收层都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对透液性顶片的上表面,一个面对不透液性底片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体中至少一层子吸收层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子吸收层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具有位于该子吸收层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该子吸收层下表面的下端,在设置有贯通孔的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中,最靠近透液性顶片的子吸收层的贯通孔的上端孔。
4、径小于下端孔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在该子吸收层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在远离中部区域疏松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在该子吸收层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呈“工”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通过针刺或者模具按压子吸收层的方式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吸收层上靠近贯通孔的吸收材料较远离贯通孔的吸收材料致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贯通孔的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中,最靠近透液性顶片的子吸收层的贯通孔的上端孔径在0.1mm至2mm的范围内,且下端孔径在0.2mm至3m。
5、m的范围内。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体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子吸收层,所述两层子吸收层包括沿吸收芯体厚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上层子吸收层和下层子吸收层,每层子吸收层都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对透液性顶片的上表面,一个面对不透液性底片的下表面,所述上层子吸收层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上层子吸收层的上层贯通孔,所述下层子吸收层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下层子吸收层的下层贯通孔,所述上层贯通孔具有位于上层子吸收层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上层子吸收层下表面的下端,所述下层贯通孔具有位于下层子吸收层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下层子吸收层下表面的下端,其中,所述上层子贯通孔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
6、。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贯通孔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且所述上层贯通孔与下层贯通孔交错设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贯通孔的上端孔径大于下端孔径,且所述上层贯通孔与下层贯通孔一一相对设置。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贯通孔的上端孔径等于下端孔径,且所述上层贯通孔与下层贯通孔的位置关系为一一相对设置和交错设置中的一种或两种。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贯通孔的数量与下层贯通孔的数量比大于等于1:1。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349590 A1/5页3吸收制品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
7、及一种吸收制品。背景技术0002 目前常见的吸收制品,其通常包括:可渗透液体的顶片、不可渗透液体的底片以及设置在顶片与底片之间的吸收液体的吸收芯体。0003 现有的吸收制品中的吸收液体的吸收芯体通常由绒毛浆制成,利用吸收芯体绒毛浆间细小的毛细管的毛细现象,使其具有良好的液体吸收和扩散能力。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吸收制品的吸收和扩散能力,目前常采用通过缩小绒毛浆毛细管管径的方式来进行改良。例如,对吸收芯体进行适当的压实、在吸收体上压制导流槽等。然而在采取了以上措施的同时也导致了吸收制品对粘稠液体如经血等的吸收能力下降,这是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后绒毛浆毛细管管径缩小了,吸收制品在吸收较为粘稠的液体的时候,粘。
8、稠液体可能会堵塞毛细管,导致吸收制品反而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粘稠液体进行吸收,并且吸收芯体压实后也导致吸收制品整体硬挺,影响产品舒适度。0004 现有技术针对上述问题,通常是在吸收制品中设置通孔的方式来快速吸收液体或粘稠液体,但是实际上,当粘稠液体等积聚在通孔内时,由于粘稠液体流动较慢且容易堵塞毛细管,造成吸收芯体的吸收能力下降,未及时吸收掉的液体或者粘稠液体会在使用者运动等过程中挤压到吸收制品,使的积聚在通孔的液体或粘稠液体容易大量回渗至吸收制品表面,造成使用者不适。发明内容0005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吸收粘稠液体并且减少粘稠液体反渗的吸收制品实为必要。0006 一种吸收制品,其包括沿吸。
9、收制品厚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透液性顶片、吸收芯体以及不透液性底片,所述吸收芯体包括至少一层子吸收层,每层子吸收层都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对透液性顶片的上表面,一个面对不透液性底片的下表面,所述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体中至少一层子吸收层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子吸收层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具有位于该子吸收层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该子吸收层下表面的下端,在设置有贯通孔的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中,最靠近透液性顶片的子吸收层上的贯通孔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0007 本发明的吸收制品,通过在吸收制品中的吸收芯体中设置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且在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上设置多个纵向贯穿子吸收层的贯通孔,给粘稠液体提供了一个液体容纳空间,。
10、且相对地增加了粘稠液体与吸收制品的接触面积,使得粘稠液体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子吸收层中的吸收材料,从而被吸收材料快速吸收掉;此外,将设置有贯通孔的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中,最靠近透液性顶片的子吸收层上的贯通孔设置为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的形状,可显著减少粘稠液体反渗至吸收制品表面,从而提高了吸收制品整体的舒适度。说 明 书CN 103349590 A2/5页4附图说明0008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吸收制品的分解示意图。0009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吸收制品的剖面示意图。0010 图3为图2中处的局部放大图。0011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吸收制品的剖面示意图。0012 图5为本发明第。
11、三较佳实施例的吸收制品的剖面示意图。0013 图6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吸收制品的剖面示意图。001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吸收制品10,20,30,40透液性顶片11,21,吸收芯体12,22,不透液性底片13,23,上层子吸收层221,下层子吸收层222,贯通孔14上层贯通孔241,下层贯通孔242,致密区域15疏松区域1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0015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吸收制品10,其包括沿吸收制品10厚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透液性顶片11、吸收芯体12以及不透液性底片13,所述吸收芯体12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对透。
12、液性顶片11的上表面,一个面对不透液性底片13的下表面,所述吸收芯体12上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吸收芯体12的贯通孔14,所述贯通孔14具有位于该吸收芯体12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该吸收芯体12下表面的下端,所述贯通孔14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0016 所述透液性顶片11选用透液性能良好的材料,优选打孔膜类材料,所述的打孔膜类材料是指一种具有单向渗流作用的膜上有孔的材料,如打孔PE材料、打孔无纺布。0017 所述吸收芯体12用于吸收从所述透液性顶片11渗透下来的液体,其夹设在透液性顶片11与不透液性底片13之间。在本发明中,形成所述吸收芯体12的材料没有特殊的限定,只要能够用于吸收制品10中并且能够。
13、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材料均可应用到本发明中。0018 所述不透液性底片13用于阻挡所述吸收芯体12内的液体渗出,形成所述不透液性底片13的材料只要能够阻挡吸收芯体12的液体继续向下渗透的材料即可。001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收芯体12上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吸收芯体12的贯通孔14,所述贯通孔14具有位于该吸收芯体12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该吸收芯体12下表面的下端。当吸收制品10在吸收粘稠液体,如经血时,粘稠液体在透过透液性顶片11后渗透至吸收芯体12上,由于吸收芯体12上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吸收芯体12的贯通孔14,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未设置贯通孔的吸收制品,未被吸收芯体12表面完全吸收掉的粘稠液体则会。
14、自然流入所述贯通孔14内。所述吸收芯体12与不透液性底片13是层叠设置的,位于吸收芯体12说 明 书CN 103349590 A3/5页5下表面的贯通孔14的下端接触不透液性底片13,如此形成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空间,也就是说,在所述吸收芯体12上设置的纵向贯穿吸收芯体12的贯通孔14给未被完全吸收掉的粘稠液体提供了一个液体容纳空间,所述液体容纳空间相对地增加了粘稠液体与吸收芯体12的接触面积,使得粘稠液体能更多接触到吸收芯体12的吸收材料,如此可加快吸收芯体12对粘稠液体的吸收。00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14设计成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的结构,所述贯通孔14的上端孔径在0.1mm至2m。
15、m的范围内,下端孔径在0.2mm至3mm的范围内。如此设计的贯通孔14具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减少粘稠液体的回渗。当粘稠液体积聚在如此设计的贯通孔14中时,由于所述贯通孔14的上端孔径比下端孔径小,即使吸收制品10受到挤压时,也不容易使积聚在贯通孔14中未吸收或未完全吸收的粘稠液体通过上端较小的孔径大量回渗至吸收制品10的表面,如此减少粘稠液体的回渗。0021 第二,进一步加快吸收制品10对粘稠液体的吸收。由于积聚在贯通孔14中的粘稠液体不易回渗,在减少粘稠液体回渗的同时也相对地增加了粘稠液体在所述贯通孔14中的滞留时间,使之能更充分地被吸收芯体12吸收,如此进一步加快了吸收制品10对粘稠液体。
16、的吸收。0022 大家熟知的,吸收制品10的中部区域为液体的主要流进区域,为了让吸收制品10更快的吸收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14在吸收芯体12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在远离中部区域疏松设置,且所述贯通孔14在所述吸收芯体12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呈“工”形。0023 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14可通过针刺或者模具按压吸收芯体12的方式形成,优选的,通过刺针在吸收芯体12上针刺形成所述贯通孔14。当采用针刺方式时,所述刺针会挤压吸收芯体12上的吸收材料,如此,靠近贯通孔14的吸收材料相较于远离贯通孔14的吸收材料致密,也就是说,靠近贯通孔14的吸收材料会形成致密区域15,远离贯通孔14。
17、的吸收材料形成疏松区域16,所述致密区域15的纤维毛细管管径相较于疏松区域16的纤维毛细管管径小。当粘稠液体进入贯通孔14内,粘稠液体在靠近贯通孔14的致密区域15内能快速扩散,然后慢慢地扩散到疏松区域16,如此,进一步地加快了吸收制品10对粘稠液体的吸收。0024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吸收制品20,其包括沿吸收制品20厚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透液性顶片21、吸收芯体22以及不透液性底片23,所述吸收芯体22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子吸收层,所述两层子吸收层包括沿吸收芯体22厚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上层子吸收层221和下层子吸收层222,每层子吸收层都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
18、对透液性顶片11的上表面,一个面对不透液性底片13的下表面,所述上层子吸收层221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上层子吸收层221的上层贯通孔241,所述下层子吸收层222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下层子吸收层222的下层贯通孔242,所述上层贯通孔241具有位于上层子吸收层221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上层子吸收层221下表面的下端,所述下层贯通孔242具有位于下层子吸收层222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下层子吸收层222下表面的下端,其中,所述上层贯通孔241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所述下层贯通孔242的上端孔径大于下端孔径,且上层贯通孔241与下层贯通孔242一一相对设置。00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贯通孔241的上。
19、端孔径在0.1mm至2mm的范围内,下端孔说 明 书CN 103349590 A4/5页6径在0.2mm至3mm的范围内。所述上层贯通孔241在上层子吸收层221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在远离中部区域疏松设置,且所述上层贯通孔241在所述上层子吸收层221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呈“工”形。0026 所述下层贯通孔242的上端孔径在0.2mm至3mm的范围内,下端孔径在0.1mm至2mm的范围内。所述下层贯通孔242在下层子吸收层222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在远离中部区域疏松设置,且所述下层贯通孔242在所述下层子吸收层222中部区域密集设置呈“工”形。002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贯通孔241与下层贯通孔2。
20、42一一相对设置,也就是说,所述上层贯通孔241的下端与下层贯通孔242的上端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中间大两端收口的类似鼓的结构,当粘稠液体进入到该鼓形结构,粘稠液体更不容易发生回渗现象,如此进一步提高吸收芯体22吸收及容纳粘稠液体的能力。0028 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吸收芯体22的吸收粘稠液体的能力并减少回渗,所述下层贯通孔242的数量与上层贯通孔241的数量之比大于等于1:1。0029 在本实施例中,上层贯通孔241和下层贯通孔242也可如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通过针刺或者模具按压的方式形成。0030 可以理解的,在所述吸收芯体22的两层子吸收层中的下层子吸收层222上也设置有纵向贯。
21、穿下层子吸收层222的下层贯通孔242,是为了让粘稠液体能更快地被吸收制品20充分吸收掉。所述上层贯通孔241与下层贯通孔242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影响吸收制品20快速吸收粘稠液体的能力,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一一相对设置的位置关系,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产品需要将两者设置为其它位置关系,例如交错设置的位置关系、一一相对和交错设置的位置关系共同存在等。0031 当粘稠液体透过上层子吸收层221到达下层子吸收层222处,积聚在下层贯通孔242中未被及时吸收掉的粘稠液体如果在受到挤压的情况下,粘稠液体可能会发生反渗现象,由于下层子吸收层222与透液性顶片21之间还夹设有一层。
22、上层子吸收层221,下层子吸收层222离透液性顶片21较远,即使发生反渗也不会直接反渗至透液性顶片21的表面,而是反渗至上层贯通孔241内,只要上层贯通孔241设置为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的形状,反渗至上层贯通孔241内的粘稠液体在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再反渗至透液性顶片21的表面。0032 可以理解的,所述下层子吸收层222上的下层贯通孔242的形状不限于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上端孔径大于下端孔径的形状等。0033 综上所述,当所述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体为两层子吸收层的结构时,并不局限于本发明中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也可以将其设。
23、计为其它各种不同的结构。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吸收制品30,其下层贯通孔设计为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且上层贯通孔与下层贯通孔交错设置。请参阅图6,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吸收制品40,其下层贯通孔的上端孔径等于下端孔径,且上层贯通孔与下层贯通孔的位置关系为一一相对设置和交错设置两种。0034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体还可以设置为三层或三层以上层叠设置的子吸收层,每层子吸收层都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对透液性顶片的上表面,一个面对不说 明 书CN 103349590 A5/5页7透液性底片的下表面,所述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子吸收层上至少有一子吸收层上设置有纵向贯穿该子吸收层的贯通。
24、孔,所述贯通孔具有位于该子吸收层上表面的上端和位于该子吸收层下表面的下端,其中在设置有贯通孔的至少一层子吸收层中,最靠近透液性顶片的子吸收层上的贯通孔的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0035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吸收制品在吸收芯体上设置贯通孔的基础上,还可采用一些常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吸收速率,如在透液性顶片与吸收芯体之间设置ADL材质的导流层;在吸收芯体中设置高吸水树脂等。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吸收制品,通过在吸收制品中的吸收芯体上设置有多个纵向贯穿吸收芯体的贯通孔,给粘稠液体提供了一个液体容纳空间,且相对地增加了粘稠液体与吸收制品的接触面积,使得粘稠液体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吸收芯体中的吸收材。
25、料,从而被吸收材料快速吸收掉;此外,将贯通孔设置为上端孔径小于下端孔径的结构,积聚在如此设计贯通孔的粘稠液体不容易透过上端较小的口径大量回渗至吸收制品表面,在减少液体回渗的同时也相对地增加了液体在贯通孔的滞留时间,使得液体能够进一步的充分地被吸收芯体吸收。0037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故,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3349590 A1/3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49590 A2/3页9图3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49590 A3/3页10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49590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