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48702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96123.X

申请日:

2012.11.29

公开号:

CN102967188A

公开日:

2013.03.1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42B 12/62申请公布日:201303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42B 12/62申请日:20121129|||公开

IPC分类号:

F42B12/62

主分类号:

F42B12/62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72465部队

发明人:

李士彦; 于良; 李亚民; 刘建波; 刘福军; 钱均生; 李刚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青龙山北路2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张贵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束弹发射时的辅助构件,特别涉及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该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包括弹体和装填于弹体内的子弹,其特征是:所述弹体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子弹装填于内衬装置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发射出去的子弹原有的能量,达到了毁伤目标的预期效果;实现了母弹弹体有效空间内最大容纳子弹数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包括弹体(1)和装填于弹体(1)内的子弹(2),其特征是:所述弹体(1)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3),子弹(2)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衬装置(3)的外面为圆,内孔为正六边形,由轴对称的两部分组成。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子弹(2)紧贴排列成正六边形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束弹发射时的辅助构件,特别涉及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
(二)        背景技术
    集束炮弹俗称“子母弹”, 子母弹可装填数百个小子弹,子母弹的引信起爆后子弹自动均匀抛撒出来,形成均匀的子弹弹幕。然而,目前技术下,小子弹都是直接按排列顺序装填在集束弹弹体内的,发射过程中子弹会在弹体内发生转动,使子弹与弹体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影响到炮弹的飞行轨迹,不仅会改变炮弹的弹道特性,还会浪费很大一部分能量,极大地减弱了炮弹精确打击目标的能力。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牢固可靠、效果佳的集束子弹抗旋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包括弹体和装填于弹体内的子弹,其特征是:所述弹体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子弹装填于内衬装置中。
所述内衬装置的外面为圆,内孔为正六边形,由轴对称的两部分组成。
所述子弹紧贴排列成正六边形装填于内衬装置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得集束弹在发射过程中,子弹与内衬之间以及内衬与弹体之间都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保证了发射出去的子弹原有的能量,达到了毁伤目标的预期效果;同时,内衬装置和子弹排列方式分别采用正六边形结构,实现了母弹弹体有效空间内最大容纳子弹数量。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中,1弹体,2子弹,3内衬装置。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弹体1和装填于弹体1内的子弹2,弹体1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3,子弹2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内衬装置3的外面为圆,内孔为正六边形,由轴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子弹2紧贴排列成正六边形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
采用本发明的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集束弹弹体1内采用内衬装置3,发射弹丸时用来约束子弹2在弹丸腔内的扰动。内衬装置3是一种外面为圆内孔为正六边形的零部件,从中间平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外径与弹体1内壁相贴合,通过涂胶工艺实现弹体内衬装置3与弹体1不发生相对转动,子弹2在内衬装置3内以正六边形的方式排列,实现子弹2与内衬装置3不发生相对转动。依据弹丸内腔的直径和子弹2的直径对子弹2的排列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母弹弹体1有效空间内最大容纳子弹2数量。

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6718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3.13CN102967188A*CN102967188A*(21)申请号 201210496123.X(22)申请日 2012.11.29F42B 12/62(2006.01)(71)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72465部队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青龙山北路26号(72)发明人李士彦 于良 李亚民 刘建波刘福军 钱均生 李刚(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代理人张贵宾(54) 发明名称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束弹发射时的辅助构件,特别涉及一种集束。

2、子弹抗旋结构。该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包括弹体和装填于弹体内的子弹,其特征是:所述弹体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子弹装填于内衬装置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发射出去的子弹原有的能量,达到了毁伤目标的预期效果;实现了母弹弹体有效空间内最大容纳子弹数量。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包括弹体(1)和装填于弹体(1)内的子弹(2),其特征是:所述弹体(1)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3),子弹(2)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2.根据。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衬装置(3)的外面为圆,内孔为正六边形,由轴对称的两部分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子弹(2)紧贴排列成正六边形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67188 A1/1页3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0001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束弹发射时的辅助构件,特别涉及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0002 (二)背景技术集束炮弹俗称“子母弹”, 子母弹可装填数百个小子弹,子母弹的引信起爆后子弹自动均匀抛撒出来,形成均匀的子弹弹幕。然而,目前技术下,小子弹都是直接按排列顺序装填在集束弹弹体内。

4、的,发射过程中子弹会在弹体内发生转动,使子弹与弹体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影响到炮弹的飞行轨迹,不仅会改变炮弹的弹道特性,还会浪费很大一部分能量,极大地减弱了炮弹精确打击目标的能力。0003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牢固可靠、效果佳的集束子弹抗旋结构。0004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包括弹体和装填于弹体内的子弹,其特征是:所述弹体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子弹装填于内衬装置中。0005 所述内衬装置的外面为圆,内孔为正六边形,由轴对称的两部分组成。0006 所述子弹紧贴排列成正六边形装填于内衬装置中。0007 本发。

5、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得集束弹在发射过程中,子弹与内衬之间以及内衬与弹体之间都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保证了发射出去的子弹原有的能量,达到了毁伤目标的预期效果;同时,内衬装置和子弹排列方式分别采用正六边形结构,实现了母弹弹体有效空间内最大容纳子弹数量。 0008 (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0009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轴截面示意图;图中,1弹体,2子弹,3内衬装置。0010 (五)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弹体1和装填于弹体1内的子弹2,弹体1内壁通过涂胶连接有内衬装置3,子弹2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内衬装置3的外面为圆,内孔为正。

6、六边形,由轴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子弹2紧贴排列成正六边形装填于内衬装置3中。0011 采用本发明的一种集束子弹抗旋结构,集束弹弹体1内采用内衬装置3,发射弹丸时用来约束子弹2在弹丸腔内的扰动。内衬装置3是一种外面为圆内孔为正六边形的零部件,从中间平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外径与弹体1内壁相贴合,通过涂胶工艺实现弹体内衬装置3与弹体1不发生相对转动,子弹2在内衬装置3内以正六边形的方式排列,实现子弹2与内衬装置3不发生相对转动。依据弹丸内腔的直径和子弹2的直径对子弹2的排列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母弹弹体1有效空间内最大容纳子弹2数量。说 明 书CN 102967188 A1/1页4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6718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弹药;爆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