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48674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186086.7

申请日:

2014.04.17

公开号:

CN203808373U

公开日:

2014.09.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4D 3/2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深圳市鑫明光实业有限公司变更后:深圳市鑫明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槟榔道1号吉虹研发大楼B栋4楼变更后: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槟榔道1号吉虹研发大楼B栋4楼|||授权

IPC分类号:

E04D3/24; E04D3/30; E04D3/362

主分类号:

E04D3/24

申请人:

深圳市鑫明光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飙; 徐凯; 王相萍

地址:

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槟榔道1号吉虹研发大楼B栋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胡彬;张海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屋面板本体的一端有第一扣持臂、第三扣持臂、第五扣持臂以及第七扣持臂形成的第一板肋;屋面板本体的另一端有第二扣持臂、第四扣持臂、第六扣持臂以及第八扣持臂形成的第二板肋。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屋面板与固定扣件,固定扣件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扣件本体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与屋面支撑体连接,扣件本体的竖直边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该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的一端向外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12),所述第一扣持臂(12)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第三扣持臂(14),所述第三扣持臂(14)向下折弯形成第五扣持臂(16),所述第五扣持臂(16)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七扣持臂(18),所述第一扣持臂(12)、所述第三扣持臂(14)、所述第五扣持臂(16)以及所述第七扣持臂(18)形成第一板肋;所述屋面板本体(11)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扣持臂(13),所述第二扣持臂(13)向内水平折弯形成第四扣持臂(15),所述第四扣持臂(15)向下折弯形成第六扣持臂(17),所述第六扣持臂(17)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八扣持臂(19),所述第二扣持臂(13)、所述第四扣持臂(15)、所述第六扣持臂(17)以及所述第八扣持臂(19)形成第二板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与所述第一扣持臂(12)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一扣持臂(12)与所述第三扣持臂(14)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三扣持臂(14)与所述第五扣持臂(16)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五扣持臂(16)与所述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五扣持臂(16)与所述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与所述第二扣持臂(13)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扣持臂(13)与所述第四扣持臂(15)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四扣持臂(15)与所述第六扣持臂(17)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六扣持臂(17)与所述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六扣持臂(17)与所述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3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持臂(12)的折边高度为25~50mm,所述第三扣持臂(14)的折边宽度为20~30mm,所述第五扣持臂(16)的折边高度为12~25mm,所述第七扣持臂(18)的折边宽度为5~15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持臂(13)的折边高度为20~45mm,所述第四扣持臂(15)的折边宽度为10~20mm,所述第六扣持臂(17)的折边高度为8~20mm,所述第八扣持臂(19)的折边宽度为5~15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的宽度为200~800mm,厚度为0.5~1.5mm。

7.  一种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屋面板(1),还包括固定扣件(2),所述固定扣件(2)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21),所述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屋面支撑体(3)连接,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外侧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一板肋、所述固定扣件(2)的所述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肋包括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的第九扣持臂(22),所述第九扣持臂(22)向下折弯形成第十扣持臂(23),所述第十扣持臂(23)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十一扣持臂(24)。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与所述第九扣持臂(22)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所述第九扣持臂(22)与所述第十扣持臂(23)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十扣持臂(23)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24)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十扣持臂(23)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24)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的长度为20~30mm,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长度为22~48mm,所述第九扣持臂(22)的水平折边宽度为15~25mm,第十扣持臂(23)的折边高度为10~22mm,所述第十一扣持臂(24)的折边宽度为5~15mm。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屋面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特别是屋面系统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隐含插接式固定的屋面板在排水、防漏水等方面很合理,安装简单、快捷,但连接相邻屋面板的固定扣件只是固定屋面板一侧,进而双向咬合,稳定性和水密性还不够强,尤其在雨水比较多的地区。因此,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佳的屋面系统是目前仍然需有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所述屋面板本体的一端向外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所述第一扣持臂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第三扣持臂,所述第三扣持臂向下折弯形成第五扣持臂,所述第五扣持臂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七扣持臂,所述第一扣持臂、所述第三扣持臂、所述第五扣持臂以及所述第七扣持臂形成第一板肋;所述屋面板本体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扣持臂,所述第二扣持臂向内水平折弯形成第四扣持臂,所述第四扣持臂向下折弯形成第六扣持臂,所述第六扣持臂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八扣持臂,所述第二扣持 臂、所述第四扣持臂、所述第六扣持臂以及所述第八扣持臂形成第二板肋。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与所述第一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一扣持臂与所述第三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三扣持臂与所述第五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五扣持臂与所述第七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五扣持臂与所述第七扣持臂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与所述第二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扣持臂与所述第四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四扣持臂与所述第六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六扣持臂与所述第八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六扣持臂与所述第八扣持臂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3mm。 
其中,所述第一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25~50mm,所述第三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20~30mm,所述第五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12~25mm,所述第七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5~15mm。 
其中,所述第二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20~45mm,所述第四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10~20mm,所述第六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8~20mm,所述第八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5~15mm。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的宽度为200~800mm,厚度为0.5~1.5mm。 
一种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屋面板,还包括固定扣件,所述固定扣件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屋面支撑体连接,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顶端外侧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一板肋、所述固定扣件的所述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 形成三层重叠结构。 
其中,所述第三板肋包括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顶端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的第九扣持臂,所述第九扣持臂向下折弯形成第十扣持臂,所述第十扣持臂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十一扣持臂。 
其中,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与所述第九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九扣持臂与所述第十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十扣持臂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十扣持臂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 
其中,所述扣件本体的水平边的长度为20~30mm,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长度为22~48mm,所述第九扣持臂的水平折边宽度为15~25mm,第十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10~22mm,所述第十一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5~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屋面板,在屋面板本体的一端设有由第一扣持臂、第三扣持臂、第五扣持臂以及第七扣持臂形成的第一板肋;屋面板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由第二扣持臂、第四扣持臂、第六扣持臂以及第八扣持臂形成的第二板肋,采用上述屋面板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两个屋面板连接时,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进而固定相邻的屋面板两侧,这种结构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和水密性能,屋面系统防水效果更佳,其结构简单、安装也更方便;而且拼装后的两个屋面板由于第一板肋的流线扣盖造型而具有较好的外表效果,其不仅可以作为屋面板,还可用作屋面板,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屋面板结构在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固定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面板;2-固定扣件;3-屋面支撑体;4-连接件;11-屋面板本体;12-第一扣持臂;13-第二扣持臂;14-第三扣持臂;15-第四扣持臂;16-第五扣持臂;17-第六扣持臂;18-第七扣持臂;19-第八扣持臂;21-扣件本体;22-第九扣持臂;23-第十扣持臂;24-第十一扣持臂;111-第一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向上、向下以及向内与向外均是相对而言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向上与向下均是指与折弯本体形成一定角度的折弯方向,一般为垂直方向,向内、向外均是向着折弯本体的水平方向而言,朝向折弯本体即为向内,反之,向外。 
如图1所示,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11,屋面板本体11的一端向外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12,第一扣持臂12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第三扣持臂14,第三扣持臂14向下折弯形成第五扣持臂16,第五扣持臂16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七扣持臂18,第一扣持臂12、第三扣持臂14、第五扣持臂16以及第七扣持臂18形成第一板肋;屋面板本体11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扣持臂13,第二扣持臂13向内水平折弯形成第四扣持臂15,第四扣持臂 15向下折弯形成第六扣持臂17,第六扣持臂17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八扣持臂19,第二扣持臂13、第四扣持臂15、第六扣持臂17以及第八扣持臂19形成第二板肋。该屋面板的第一板肋与第二板肋为相似结构,可以方便两个屋面板连接时的扣合,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较好地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屋面板本体11与第一扣持臂12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第一扣持臂12与第三扣持臂14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第三扣持臂14与第五扣持臂16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五扣持臂16与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第五扣持臂16与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屋面板本体11与第二扣持臂13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二扣持臂13与第四扣持臂15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四扣持臂15与第六扣持臂17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六扣持臂17与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第六扣持臂17与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3mm。其中,第一扣持臂12的折边高度为25~50mm,第三扣持臂14的折边宽度为20~30mm,第五扣持臂16的折边高度为12~25mm,第七扣持臂18的折边宽度为5~15mm。其中,第二扣持臂13的折边高度为20~45mm,第四扣持臂15的折边宽度为10~20mm,第六扣持臂17的折边高度为8~20mm,第八扣持臂19的折边宽度为5~15mm。 
为增强屋面板1各个方向的受力强度,以保证屋面板1作为墙板或者吊顶板时能够承受较大力,屋面板本体11设置有若干条向上凸起的第一加强筋111,第一加强筋111的截面为底部呈弧形的倒V字形,且第一加强筋111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150度。优选的,第一加强筋111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度、120度或150度。 
屋面板本体11的宽度为200~800mm,厚度为0.5~1.5mm。而且,屋面板1的材质还可为钢板、铝镁锰合金板、钛锌板或铜板等金属材料,使其用做墙面或吊顶时无排水坡度限制,用做屋面时排水坡度3度以上,板块转弯半径7米及以上。 
如图2至5所示,一种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上述任一屋面板1,还包括固定扣件2,固定扣件2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21,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4与屋面支撑体3连接,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外侧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2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1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该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板1,在两个屋面板1连接时,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2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和水密性能,屋面系统防水效果更佳,其结构简单、安装也更方便;而且拼装后的两个屋面板由于第一板肋的流线扣盖造型而具有较好的外表效果,其不仅可以作为屋面板,还可用作屋面板,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地,第三板肋包括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的第九扣持臂22,第九扣持臂22向下折弯形成第十扣持臂23,第十扣持臂23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十一扣持臂24。为了使得第三板肋能够很好地与第一板肋、第二板肋配合,要求第三板肋与第一板肋、第二板肋也为相似结构。优选的,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与第九扣持臂22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九扣持臂22与第十扣持臂23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十扣持臂23与第十一扣持臂24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第十扣持臂23与第十一扣持臂24之 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的长度为20~30mm,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长度为22~48mm,第九扣持臂22的水平折边宽度为15~25mm,第十扣持臂23的折边高度为10~22mm,第十一扣持臂24的折边宽度为5~15mm。 
由于第一板肋、第二板肋以及第三板肋的截面形状为相似结构,而且其每一个的开口部均为朝向屋面板本体11的,即为隐含式的暗扣,因而利用第一板肋、第二板肋以及第三板肋相互咬合后,屋面的外观是较为平整的。 
连接件4一般选用自攻钉或铆钉,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自攻螺钉。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容易实现。 
安装时,首先,用连接件4将固定扣件2的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固定在屋面支撑体3上;其次,将第一个屋面板1放置在屋面支撑体3上,使得其屋面板本体11压在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上,并保证该屋面板的第一板肋同样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齐平;第三,铺设相邻的第二个屋面板1,该屋面板1的第二板肋与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上端、以及第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板肋齐平;使得第一板肋、第三板肋以及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咬合,即可实现相邻两个屋面板的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大面积的屋面板之间的连接,而且,使用这种屋面板的结构,使得屋面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简便。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373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CN203808373U(21)申请号 201420186086.7(22)申请日 2014.04.17E04D 3/24(2006.01)E04D 3/30(2006.01)E04D 3/362(2006.01)(73)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明光实业有限公司地址 51803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保税区槟榔道1号吉虹研发大楼B栋4楼(72)发明人徐飙 徐凯 王相萍(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代理人胡彬 张海英(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

2、型公开了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屋面板本体的一端有第一扣持臂、第三扣持臂、第五扣持臂以及第七扣持臂形成的第一板肋;屋面板本体的另一端有第二扣持臂、第四扣持臂、第六扣持臂以及第八扣持臂形成的第二板肋。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屋面板与固定扣件,固定扣件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扣件本体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与屋面支撑体连接,扣件本体的竖直边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该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

3、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373 UCN 203808373 U1/2页21.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的一端向外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12),所述第一扣持臂(12)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第三扣持臂(14),所述第三扣持臂(14)向下折弯形成第五扣持臂(16),所述第五扣持臂(16)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七扣持臂(18),所述第一扣持臂(12)、所述第三扣持臂(14)、所述第五扣持臂(16)以及所述第七扣持臂(18)形成第一板肋;。

4、所述屋面板本体(11)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扣持臂(13),所述第二扣持臂(13)向内水平折弯形成第四扣持臂(15),所述第四扣持臂(15)向下折弯形成第六扣持臂(17),所述第六扣持臂(17)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八扣持臂(19),所述第二扣持臂(13)、所述第四扣持臂(15)、所述第六扣持臂(17)以及所述第八扣持臂(19)形成第二板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与所述第一扣持臂(12)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一扣持臂(12)与所述第三扣持臂(14)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三扣持臂(14)与所述第五扣持臂(16)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

5、述第五扣持臂(16)与所述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五扣持臂(16)与所述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与所述第二扣持臂(13)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扣持臂(13)与所述第四扣持臂(15)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四扣持臂(15)与所述第六扣持臂(17)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六扣持臂(17)与所述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六扣持臂(17)与所述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持臂(12)的折边高度。

6、为2550mm,所述第三扣持臂(14)的折边宽度为2030mm,所述第五扣持臂(16)的折边高度为1225mm,所述第七扣持臂(18)的折边宽度为5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持臂(13)的折边高度为2045mm,所述第四扣持臂(15)的折边宽度为1020mm,所述第六扣持臂(17)的折边高度为820mm,所述第八扣持臂(19)的折边宽度为5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本体(11)的宽度为200800mm,厚度为0.51.5mm。7.一种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屋面板(1),还。

7、包括固定扣件(2),所述固定扣件(2)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21),所述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屋面支撑体(3)连接,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外侧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一板肋、所述固定扣件(2)的所述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屋面板(1)的所述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肋包括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的第九扣持臂(22),所述第九扣持臂(22)向下折弯形成第十扣持臂(23),所述第十扣持臂(23)在内侧向上折弯形。

8、成第十一扣持臂(2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与所述第九扣持臂(22)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九扣持臂(22)与所述第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08373 U2/2页3十扣持臂(23)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十扣持臂(23)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24)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十扣持臂(23)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24)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的长度为2030mm,所述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长度为2248mm,所述第九扣。

9、持臂(22)的水平折边宽度为1525mm,第十扣持臂(23)的折边高度为1022mm,所述第十一扣持臂(24)的折边宽度为515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08373 U1/4页4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屋面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特别是屋面系统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隐含插接式固定的屋面板在排水、防漏水等方面很合理,安装简单、快捷,但连接相邻屋面板的固定扣件只是固定屋面板一侧,进而双向咬合,稳定性和水密性还不够强,尤其在雨水。

10、比较多的地区。因此,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佳的屋面系统是目前仍然需有待解决的课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屋面板及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0004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所述屋面板本体的一端向外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所述第一扣持臂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第三扣持臂,所述第三扣持臂向下折弯形成第五扣持臂,所述第五扣持臂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七扣持臂,所述第一扣持臂、所述第三扣持臂、所述第五扣持臂以及所述第七扣持臂形成第一板肋;所述屋面板本体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扣持臂,所述第二扣持臂向。

11、内水平折弯形成第四扣持臂,所述第四扣持臂向下折弯形成第六扣持臂,所述第六扣持臂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八扣持臂,所述第二扣持 臂、所述第四扣持臂、所述第六扣持臂以及所述第八扣持臂形成第二板肋。0006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与所述第一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一扣持臂与所述第三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所述第三扣持臂与所述第五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五扣持臂与所述第七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五扣持臂与所述第七扣持臂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0007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与所述第二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扣持臂与所述第四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四。

12、扣持臂与所述第六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六扣持臂与所述第八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六扣持臂与所述第八扣持臂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3mm。0008 其中,所述第一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2550mm,所述第三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2030mm,所述第五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1225mm,所述第七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515mm。0009 其中,所述第二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2045mm,所述第四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1020mm,所述第六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820mm,所述第八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515mm。说 明 书CN 203808373 U2/4页50010 其中,所述屋面板本体的宽度为200800mm。

13、,厚度为0.51.5mm。0011 一种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屋面板,还包括固定扣件,所述固定扣件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所述扣件本体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屋面支撑体连接,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顶端外侧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一板肋、所述固定扣件的所述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 形成三层重叠结构。0012 其中,所述第三板肋包括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顶端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的第九扣持臂,所述第九扣持臂向下折弯形成第十扣持臂,所述第十扣持臂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十一扣持臂。0013 其中,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与所述第九。

14、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九扣持臂与所述第十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十扣持臂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所述第十扣持臂与所述第十一扣持臂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0014 其中,所述扣件本体的水平边的长度为2030mm,所述扣件本体的竖直边的长度为2248mm,所述第九扣持臂的水平折边宽度为1525mm,第十扣持臂的折边高度为1022mm,所述第十一扣持臂的折边宽度为515mm。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屋面板,在屋面板本体的一端设有由第一扣持臂、第三扣持臂、第五扣持臂以及第七扣持臂形成的第一板肋;屋面板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由第二扣持臂。

15、、第四扣持臂、第六扣持臂以及第八扣持臂形成的第二板肋,采用上述屋面板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两个屋面板连接时,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进而固定相邻的屋面板两侧,这种结构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和水密性能,屋面系统防水效果更佳,其结构简单、安装也更方便;而且拼装后的两个屋面板由于第一板肋的流线扣盖造型而具有较好的外表效果,其不仅可以作为屋面板,还可用作屋面板,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0019。

16、 图3是图2中的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20 图4是图3中的屋面板结构在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21 图5是图4中的固定扣件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中:1-屋面板;2-固定扣件;3-屋面支撑体;4-连接件;11-屋面板本体;12-第一扣持臂;13-第二扣持臂;14-第三扣持臂;15-第四扣持臂;16-第五扣持臂;17-第六扣持臂;18-第七扣持臂;19-第八扣持臂;21-扣件本体;22-第九扣持臂;23-第十扣持臂;24-第十一扣持臂;111-第一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24 需要注意的是,向上。

17、、向下以及向内与向外均是相对而言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说 明 书CN 203808373 U3/4页6中,向上与向下均是指与折弯本体形成一定角度的折弯方向,一般为垂直方向,向内、向外均是向着折弯本体的水平方向而言,朝向折弯本体即为向内,反之,向外。0025 如图1所示,一种屋面板,包括屋面板本体11,屋面板本体11的一端向外折弯形成第一扣持臂12,第一扣持臂12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第三扣持臂14,第三扣持臂14向下折弯形成第五扣持臂16,第五扣持臂16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七扣持臂18,第一扣持臂12、第三扣持臂14、第五扣持臂16以及第七扣持臂18形成第一板肋;屋面板本体11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

18、二扣持臂13,第二扣持臂13向内水平折弯形成第四扣持臂15,第四扣持臂 15向下折弯形成第六扣持臂17,第六扣持臂17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八扣持臂19,第二扣持臂13、第四扣持臂15、第六扣持臂17以及第八扣持臂19形成第二板肋。该屋面板的第一板肋与第二板肋为相似结构,可以方便两个屋面板连接时的扣合,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较好地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0026 在本实施例中,屋面板本体11与第一扣持臂12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第一扣持臂12与第三扣持臂14之间的夹角为90120度,第三扣持臂14与第五扣持臂16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五扣持臂16与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第五扣。

19、持臂16与第七扣持臂18之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屋面板本体11与第二扣持臂13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二扣持臂13与第四扣持臂15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四扣持臂15与第六扣持臂17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六扣持臂17与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第六扣持臂17与第八扣持臂19之间的弧形半径为13mm。其中,第一扣持臂12的折边高度为2550mm,第三扣持臂14的折边宽度为2030mm,第五扣持臂16的折边高度为1225mm,第七扣持臂18的折边宽度为515mm。其中,第二扣持臂13的折边高度为2045mm,第四扣持臂15的折边宽度为1020mm,第六扣持臂17的折边高度为820mm,第。

20、八扣持臂19的折边宽度为515mm。0027 为增强屋面板1各个方向的受力强度,以保证屋面板1作为墙板或者吊顶板时能够承受较大力,屋面板本体11设置有若干条向上凸起的第一加强筋111,第一加强筋111的截面为底部呈弧形的倒V字形,且第一加强筋111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150度。优选的,第一加强筋111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为90度、120度或150度。0028 屋面板本体11的宽度为200800mm,厚度为0.51.5mm。而且,屋面板1的材质还可为钢板、铝镁锰合金板、钛锌板或铜板等金属材料,使其用做墙面或吊顶时无排水坡度限制,用做屋面时排水坡度3度以上,板块转弯半径7米及以上。0029 如图。

21、2至5所示,一种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包括多个上述任一屋面板1,还包括固定扣件2,固定扣件2包括L型的扣件本体21,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通过连接件4与屋面支撑体3连接,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外侧设有第三板肋;安装时,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2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1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该立边暗扣三咬合屋面板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板1,在两个屋面板1连接时,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板肋、固定扣件2的第三板肋、以及相邻的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适应性的咬合,形成三层重叠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改善屋面的固定性能和水密性能,屋面系统防水效。

22、果更佳,其结构简单、安装也更方便;而且拼装后的两个屋面板由于第一板肋的流线扣盖造型而具有较好的外表效果,其不仅可以作为屋面板,还可用作屋面板,适用范围更广。说 明 书CN 203808373 U4/4页70030 具体地,第三板肋包括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顶端向外水平折弯形成的第九扣持臂22,第九扣持臂22向下折弯形成第十扣持臂23,第十扣持臂23在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第十一扣持臂24。为了使得第三板肋能够很好地与第一板肋、第二板肋配合,要求第三板肋与第一板肋、第二板肋也为相似结构。优选的,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与第九扣持臂22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九扣持臂22与第十扣持臂23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

23、十扣持臂23与第十一扣持臂24之间的夹角为2035度,第十扣持臂23与第十一扣持臂24之 间的弧形半径为38mm。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的长度为2030mm,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长度为2248mm,第九扣持臂22的水平折边宽度为1525mm,第十扣持臂23的折边高度为1022mm,第十一扣持臂24的折边宽度为515mm。0031 由于第一板肋、第二板肋以及第三板肋的截面形状为相似结构,而且其每一个的开口部均为朝向屋面板本体11的,即为隐含式的暗扣,因而利用第一板肋、第二板肋以及第三板肋相互咬合后,屋面的外观是较为平整的。0032 连接件4一般选用自攻钉或铆钉,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自。

24、攻螺钉。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容易实现。0033 安装时,首先,用连接件4将固定扣件2的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固定在屋面支撑体3上;其次,将第一个屋面板1放置在屋面支撑体3上,使得其屋面板本体11压在扣件本体21的水平边上,并保证该屋面板的第一板肋同样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齐平;第三,铺设相邻的第二个屋面板1,该屋面板1的第二板肋与扣件本体21的竖直边的上端、以及第一个屋面板的第一板肋齐平;使得第一板肋、第三板肋以及第二板肋从外到内依次咬合,即可实现相邻两个屋面板的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大面积的屋面板之间的连接,而且,使用这种屋面板的结构,使得屋面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简便。0034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808373 U1/3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373 U2/3页9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373 U3/3页10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373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