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530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2CN103335303A*CN103335303A*(21)申请号 201310255430.3(22)申请日 2013.06.25F23C 5/28(2006.01)F23C 7/02(2006.01)F23L 9/02(2006.01)(71)申请人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地址 034016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义井乡曹家庄村北(72)发明人王民发 王欢 郎凤娥 郑旭娟郎鹏德 杜铭华 张清峰(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代理人冷锦超 吴立(54) 发明名称立式炉三维。
2、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锅炉的燃烧方式,特别是公开了一种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包括炉膛,采用三级供风完成燃烧,具体方法为,采用的燃烧器布置方式为前墙和后墙的燃烧器两两对冲布置,一次风管与二次风管为相对水平布置,一次风管的出风量为2200m3/h,二次风管的风量为44500m3/h,一次风管与二次风管的送风温度为一次风温150,二次风温为260,燃烧区燃烧温度控制在1600,在立式锅炉的两侧墙上分别设置有两个OFA喷口,四个OFA喷口呈同一平面布置,OFA喷口的风量为8900m3/h,在立式锅炉的棱边上均设置有SOFA喷口,SOFA。
3、喷口的风量为1500m3/h;本发明提供使一种四十吨小时立式工业煤粉锅炉燃烧利用率提高并且能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低氮燃烧技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5303 ACN 103335303 A1/1页21.一种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包括炉体和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内部形成主燃区和燃尽区,采用三级供风完成燃烧,具体方法如下:一级供风:采用的燃烧器布置方式为前墙和后墙的燃烧器两两对冲布置,一次风。
4、管与二次风管为相对水平布置,一次风管的出风量为2200m3/h,二次风管的风量为44500 m3/h,一次风管与二次风管的送风温度为一次风温150,二次风温为260,燃烧区燃烧温度控制在1600;二级供风:在立式锅炉的两侧墙上分别设置有两个OFA喷口,四个OFA喷口呈同一平面布置,OFA喷口的风量为8900 m3/h;三级供风:在立式锅炉的棱边上均设置有SOFA喷口,四个呈四角切圆方式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SOFA喷口的风量为1500 m3/h。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OFA喷口在SOFA喷口和燃烧器之间,并且高度偏差不超过1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OFA喷口整体为顺时针供风。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335303 A1/3页3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 OFA 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 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的燃烧方式,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 背景技术0002 燃煤工业锅炉是我国主要热能装备,根据统计结果,截止2010年,总数达到60.12万台,总容量达348万蒸吨,年耗煤将近7亿吨。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量大,仅次于燃煤发电,是城镇大气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无论是链条炉还是传统煤粉炉都无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氮氧化物排放严。
6、重超标的问题。 0003 氮氧化物是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之一,占我国NOx排放总量的60%以上,其中燃煤工业锅炉排放约250万吨。按照目前的排放控制水平,到202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23632914万吨,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氮氧化物排放国,因此,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相对于燃煤电站锅炉,我国工业锅炉以中小型锅炉为主,数量多、分布广,是重要的NOx排放源,在NOx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现有对NOx控制技术主要是燃烧优化和烟气后处理降低NOx技术,其中燃烧优化技术包括低过量空气燃烧、燃料分级燃烧、再燃技术和烟气再循环等,四十吨小时立式工业煤粉锅炉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并且采用上述方。
7、法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燃料利用率不好且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不理想。 发明内容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使一种四十吨小时立式工业煤粉锅炉燃烧利用率提高并且能有效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 0005 本发明的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膛,炉膛内部形成主燃区和燃尽区,采用三级供风完成燃烧,具体方法如下: 一级供风:采用的燃烧器布置方式为前墙和后墙的燃烧器两两对冲布置,一次风管与二次风管为相对水平布置,一次风管的出风量为2200m3/h,二次风管的风量为44500 m3/h,一次风管与二次风管的送风温度为一次风温。
8、150,二次风温为260,燃烧区燃烧温度控制在1600;二级供风:在立式锅炉的两侧墙上分别设置有两个OFA喷口,四个OFA喷口呈同一平面布置,OFA喷口的风量为8900 m3/h;三级供风:在立式锅炉的棱边上均设置有SOFA喷口,四个呈四角切圆方式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SOFA喷口的风量为1500 m3/h。0006 所述OFA喷口在SOFA喷口和燃烧器之间,并且高度偏差不超过10%。 0007 所述SOFA喷口整体为顺时针供风。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采取了三级供风燃烧技术,从而使得四十吨小时立式工业煤粉锅炉的脱氮效率显著提高,该技术使最终排烟含NOx浓度比。
9、原来的降低40左右;说 明 书CN 103335303 A2/3页4(2)排出的烟气中NOx浓度控制不大于150mg/m3,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NOx最低排放量。附图说明0009 图1是本发明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1 如图1所示,一种立式炉三维立体分级OFA燃尽风低氮燃烧技术,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膛3,炉膛3内部形成主燃区和燃尽区,采用三级供风完成燃烧,具体方法如下: 一级供风:采用的燃烧器4布置方式为前墙和后墙。
10、的燃烧器4两两对冲布置,一次风管与二次风管为相对水平布置,一次风管的出风量为2200m3/h,二次风管的风量为44500 m3/h,一次风管与二次风管的送风温度为一次风温150,二次风温为260,燃烧区燃烧温度控制在1600。0012 二级供风:在立式锅炉的两侧墙上分别设置有两个OFA喷口2,四个OFA喷口2呈同一平面布置,OFA喷口2的风量为8900 m3/h。 0013 三级供风:在立式锅炉的棱边上均设置有SOFA喷口1,四个呈四角切圆方式布置且位于同一平面内,SOFA喷口1的风量为1500 m3/h, SOFA喷口1整体为顺时针供风。 0014 OFA喷口2在SOFA喷口1和燃烧器4之间。
11、,并且高度偏差不超过10%。 0015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为:将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分成三级送入炉膛3,使主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在0.8-1,燃料先在富燃料条件下燃烧,使得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延迟了燃烧过程,在还原性气氛中大量含x在主燃烧区的生成量,将燃烧所需其余空气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的OFA喷口2和SOFA喷口1送入炉膛3,在供入燃尽风以后,成为燃尽区,此时空气量虽多,但因火焰温度低,且煤中析出的大部分含氮基团在主燃区已反氮基团与NOx反应,提高了NOx向N2的转化率,降低了NO应完成,最终NOx生成量不大,同时空气的供入使煤粉颗粒中剩余焦炭充分燃尽,保证煤粉的高燃烧效率,最终炉内垂直空气分级。
12、燃烧可使NOx生成量降低30-40%。 0016 上述中过量空气系数指的是指燃烧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即=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完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0017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燃煤过程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的反应方程式: HCN+ O2NOx+ (1)NH3+O2NOx+ (2)Cf-N+ O2NOx+ (3)另一方面,煤粉被加热之后热解与氧化反应过程同时存在,由热解析出的CHi, HCN和NHj都可还原NOx,反应方程为:CHi+ NOxHCN. (4)HCN+O.OHN2+ (5)NOx+NHjN2 (6)说 明 书CN 103335303 。
13、A3/3页5同时还存在复杂的气相还原NO和异相还原NO的过程,焦炭表面上的异相机理为:2NOx+2( C)N2 +2CO (7)(C) +2 NOxCO2+ N2(8)从上式中NOx的产生与还原机理可知,在贫氧的条件下,燃料中的N以HCN 、 NH3、NOx等形式存在,生成的NO可与气相中的还原性物质CH、HCN、NH等发生同相还原反应以及在焦炭表面还原转化成N2,实现了煤粉的低NOx燃烧,在富氧的条件下,气相中的还原性物质和焦炭与O2发生氧化反应被消耗掉,燃料中的N易于转化为NOx,不利于NOx的减排,此时空气量虽多,但因火焰温度低,且煤中析出的大部分含氮基团在贫氧区已反应完成,最终NOx生成量不大,同时空气的供入使煤粉颗粒中剩余焦炭充分燃尽,保证煤粉的高燃烧效率,最终炉内垂直空气分级燃烧可使NOx生成量降低30-40%。 001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3335303 A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3353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