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48559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9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30561.6

申请日:

2014.05.07

公开号:

CN203835406U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D11/10; E21D11/38

主分类号:

E21D11/10

申请人: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剑

地址: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二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代理人:

李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下穿沟谷隧道顶部埋深比较小,地层稳定性较差,容易塌方冒顶,地表水倒灌入隧道。本实用新型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道环向的钢架,并喷涂喷射混凝土覆盖钢架;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在小导管内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小导管的外插角度大于自进式管棚的外插角度。本实用新型将长管棚与短导管的优势充分结合,并通过预注浆固结岩体,充分利用了岩层自承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保护壳,使得隧道施工处于安全状态。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于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道环向的钢架(3),并喷涂喷射混凝土(2)覆盖钢架(3);
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4),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5),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5);在小导管(5)内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小导管(5)的外插角度大于自进式管棚(4)的外插角度。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山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需要修建大量的隧道工程,以提高线路标准和改善运营条件,隧道穿过的山脉地表往往沟壑发育,不少沟谷还有常年流水,隧道工程在沟谷下方通过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隧道顶部埋深比较小,沟内多为冲积物,下伏基岩也是风化层,地层稳定性比较差;地层自稳能力低、时间短,施工需要快速支护封闭,往往很难做到。稍有不当,很容易塌方冒顶,地表水倒灌入隧道,对施工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建成后隧道结构也存在开裂、渗漏水等病害隐患,因此,选择合理的超前支护措施,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扰动,对安全通过沟谷段的施工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有效预防塌方冒顶和地表水倒灌入隧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于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道环向的钢架,并喷涂喷射混凝土覆盖钢架;
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在小导管内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
小导管的外插角度大于自进式管棚的外插角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充分研究了下穿沟谷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难度,将长管棚与短导管的优势充分结合,并通过预注浆固结岩体,充分利用了岩层自承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保护壳,使得隧道施工处于安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面布置图。
图中,1-注浆固结岩体,2-喷射混凝土,3-钢架,4-自进式管棚,5-小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于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道环向的钢架3,并喷涂喷射混凝土2覆盖钢架3,形成一层保护。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4,自进式管棚4为自带钻头装置,直接打孔安设,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5,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5;在小导管5内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1,形成另一层保护,最终完成双层支护措施,在拱部形成安全保护壳,可有效控制隧道拱部坍塌,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小导管5的外插角度(10~15°)大于自进式管棚4的外插角度(3~5°)。隧道开挖应在上一环的保护下进行,自进式管棚4与小导管5纵向均应适当搭接重叠一定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5406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7CN203835406U(21)申请号 201420230561.6(22)申请日 2014.05.07E21D 11/10(2006.01)E21D 11/38(2006.01)(73)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二号(72)发明人张剑(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代理人李罡(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下穿沟谷隧道顶部埋深比较小,地层稳定。

2、性较差,容易塌方冒顶,地表水倒灌入隧道。本实用新型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道环向的钢架,并喷涂喷射混凝土覆盖钢架;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在小导管内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小导管的外插角度大于自进式管棚的外插角度。本实用新型将长管棚与短导管的优势充分结合,并通过预注浆固结岩体,充分利用了岩层自承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保护壳,使得隧道施工处于安全状态。(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5406 UCN 203835406 U1/1页21.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于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道环向的钢架(3),并喷涂喷射混凝土(2)覆盖钢架(3);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4),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5),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5);在小导管(5)内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小导。

4、管(5)的外插角度大于自进式管棚(4)的外插角度。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35406 U1/2页3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背景技术0002 山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需要修建大量的隧道工程,以提高线路标准和改善运营条件,隧道穿过的山脉地表往往沟壑发育,不少沟谷还有常年流水,隧道工程在沟谷下方通过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隧道顶部埋深比较小,沟内多为冲积物,下伏基岩也是风化层,地层稳定性比较差;地层自稳能力低、时间短,施工需要快速支护封闭,往往很难做到。稍有不当,很容易塌方冒顶,地表水倒灌入。

5、隧道,对施工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建成后隧道结构也存在开裂、渗漏水等病害隐患,因此,选择合理的超前支护措施,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扰动,对安全通过沟谷段的施工至关重要。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有效预防塌方冒顶和地表水倒灌入隧道。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 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0006 于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道环向的钢架,并喷涂喷射混凝土覆盖钢架;0007 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在小导管内。

6、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0008 小导管的外插角度大于自进式管棚的外插角度。0009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0010 本实用新型充分研究了下穿沟谷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难度,将长管棚与短导管的优势充分结合,并通过预注浆固结岩体,充分利用了岩层自承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保护壳,使得隧道施工处于安全状态。附图说明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布置图。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面布置图。0013 图中,1-注浆固结岩体,2-喷射混凝土,3-钢架,4-自进式管棚,5-小导管。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001。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穿沟谷隧道双层超前支护结构,于隧道内壁沿纵向设置多说 明 书CN 203835406 U2/2页4道环向的钢架3,并喷涂喷射混凝土2覆盖钢架3,形成一层保护。向隧道拱部的围岩内沿纵向打设多环自进式管棚4,自进式管棚4为自带钻头装置,直接打孔安设,横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一个小导管5,纵向相邻的自进式管棚4之间打设四个小导管5;在小导管5内压注固结浆液,与拱部上部岩体结合形成注浆固结岩体1,形成另一层保护,最终完成双层支护措施,在拱部形成安全保护壳,可有效控制隧道拱部坍塌,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小导管5的外插角度(1015)大于自进式管棚4的外插角度(35)。隧道开挖应在上一环的保护下进行,自进式管棚4与小导管5纵向均应适当搭接重叠一定范围。0016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说 明 书CN 203835406 U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35406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