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块.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6081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CN203960810U(21)申请号 201420386540.3(22)申请日 2014.07.14E02B 3/14(2006.01)(73)专利权人蒋冈正地址 317300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染潭村233号(72)发明人蒋冈正 蒋云铅(54) 实用新型名称砌块(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砌块,包括铺设在坝体朝向水一侧的外表面形成迎水面的块体,所述块体在朝向水一侧的近水面与背对着水一侧的远水面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泄压通孔,泄压通孔靠近近水面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
2、于块体的近水面与远水面之间设置有七个里小外大的倒圆台状泄压通孔,有利于植物生长,美化生态环境,有利于该泄压通孔过滤型泄压,防止泥沙流失,从根本上解决了砌块铺设形成的整个迎水面的崩塌问题;由于块体的远水面至少设有一对内小外大、侧边开口的凹坑,使得块体可以容易获得坝体泥沙可靠的附着力,同时方便作业人员搬运、铺设块体时获得可靠地着力空间。(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60810 UCN 203960810。
3、 U1/1页21.一种砌块,包括铺设在坝体朝向水一侧的外表面形成迎水面的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在朝向水一侧的近水面与背对着水一侧的远水面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泄压通孔,泄压通孔靠近近水面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的远水面至少设有一对凹坑,凹坑与块体的一侧面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横截面为内小外大的梯形。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通孔包括主泄压通孔和付泄压通孔,主泄压通孔数量为一个,付泄压通孔数量为六个,主泄压通孔位于块体的中心,六个付泄压通孔有规律地均布在主泄压通孔的周侧。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为正六角形体。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60810 U1/3页3砌块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的建设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库以及引水河道两侧坝体迎水面建设的砌块。背景技术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越来越深,为了改善生存环境,适应自然界雨水不均匀的状况,先人们开始建造水库以及引水河道,以便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及雨水顺势导引,直到现代利用水库进行水力发电造福人类,利用引水河道进行航运等。水库以及引水河道的迎水面建设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为:原先为夯实的泥土斜坡,由于泥土抗水浪或潮水侵蚀的能。
5、力较弱,尤其是大风大浪的冲涮,使其经常需要养护修补,投入的人力、物力极大;到后来在泥土斜坡上铺设石块,由于石块与石块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缝隙中的泥土受到风浪或潮水的冲刷而侵蚀,时间一长,石块远水面因丧失依托而致迎水面崩塌,石块铺设的迎水面虽然比泥土迎水面耐用,但毕竟还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为克服该弱点,现有技术的迎水面利用混泥土浇注形状规则的砌块进行紧密铺设,有效解决了风浪或潮水进入缝隙侵蚀砌块远水面依托的泥沙问题,但由于形状规则砌块之间的缝隙虽然紧密近乎密封,毕竟还是无法杜绝渗漏的产生,在水位较高时,时间一长,铺设砌块形成的迎水面背水一侧因渗漏而充盈着与水面同高的水位,如果碰到特殊情况,比如汛期。
6、水库或引水河道需要腾出容量以便迎接更大洪峰时,水库或引水河道需要在短时间内紧急降低水位,此时砌块铺设的迎水面背水一侧的水位仍旧维持在原来水位上,迎水面内外两侧的水位差使得砌块承受着向外的压力,当水位差大到一定程度,迎水面下侧的砌块自身的附着力不足以克服内外侧水位差产生的压力时就会被推出导致整个迎水面崩塌。另外,由于砌块紧密铺设,致使其表面无法生长植物,没有生机,与现在人们的环境生态观不相符。发明内容0003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以及时泄去远水面水压确保远水面依托的泥沙不会流失,同时又可以生长植物的砌块。0004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砌块,包括铺设在坝体朝向水一侧的外表面形成迎水面的块体,所述块体在朝向水一侧的近水面与背对着水一侧的远水面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泄压通孔,泄压通孔靠近近水面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由于块体的近水面与远水面之间至少设有一个泄压通孔,使得水库或引水河道的水位快速下降时,块体远水面的水可以通过该泄压通孔流出,使块体两侧的水位保持相近,确保块体铺设形成的迎水面不会因为过高的水位差而出现崩塌现象;又由于泄压通孔靠近近水面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符合绿色植物株体上大下小的特性,这样有利于在该泄压通孔中生长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根系生长使得该泄压通孔具有过滤作用,在水进出泄压通孔时,可以阻止泥沙的流失。
8、,绿色植物的生长可以美化环境,使环境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一说 明 书CN 203960810 U2/3页4种美的享受,符合现代人的环境生态观。0005 作为优选,所述块体的远水面至少设有一对凹坑,凹坑与块体的一侧面连通。凹坑的设置可以增加块体远水面与其依托的泥沙之间的附着力;该凹坑与块体的一侧面连通,使得作业人员在搬动、铺设自身重量较重的块体时手可以获得一个方便着力的空间。0006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的横截面为内小外大的梯形。这样可以方便泥沙进入凹坑,使块体可以获得泥沙可靠的附着力。0007 作为优选,所述泄压通孔包括主泄压通孔和付泄压通孔,主泄压通孔数量为一个,付泄压通孔数量为六个,主泄压通。
9、孔位于块体的中心,六个付泄压通孔有规律地均布在主泄压通孔的周侧。主泄压通孔的直径大于付泄压通孔的直径,可以适合不同大小植物株体的生长,泄压通孔数量较多,使其泄压功用较好,同时可以布置出主次分明、充满美感的植物图案。0008 作为优选,所述块体为正六角形体。这样有利于作业人员方便、快捷地拼铺。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块体的近水面与远水面之间设置有七个里小外大的倒圆台状泄压通孔,有利于植物生长,美化生态环境,有利于该泄压通孔过滤型泄压,防止泥沙流失,从根本上解决了砌块铺设形成的整个迎水面的崩塌问题;由于块体的远水面至少设有一对内小外大、侧边开口的凹坑,使得块体可以容易。
10、获得坝体泥沙可靠的附着力,同时方便作业人员搬运、铺设块体时获得可靠地着力空间。附图说明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俯视示意图;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仰视示意图;0012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0013 图4是图2中的B向示意图。0014 图中:1、块体;2、沉孔;3、导流槽;4、付泄压通孔;5、主泄压通孔;6、凹坑。具体实施方式0015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0016 实施例:一种砌块,如图所示,包括铺设在坝体朝向水一侧的外表面形成迎水面的块体1,所述块体1为正六角形体,所述块体1在朝向水一侧的近水面与背对着。
11、水一侧的远水面之间设置有一个直径较大的主泄压通孔5和六个直径较小的付泄压通孔4,主泄压通孔5位于块体1的中心,六个付泄压通孔4呈正六角形的形式布置在以主泄压通孔5为中心的周侧,主泄压通孔5、付泄压通孔4靠近近水面的一端直径分别大于另一端的直径。所述块体1的远水面设置有三对凹坑6,六个凹坑6分别布置在靠近块体1六个侧面的位置处,六个凹坑6与就近的侧面连通,凹坑6的横截面为内小外大的梯形。块体1的近水面在主泄压通孔5的位置处设置有可以方便容纳人或动物脚踩的沉孔2,以利于动物饮水或者人类紧急逃生。块体1的近水面上设置有穿过沉孔2的贯通导流槽3,导流槽3的最低点与沉孔2的底面齐平,以利于沉孔2可以排空积水,即使冬季也不会结冰而造成沉孔2失去应有的功能。说 明 书CN 203960810 U3/3页50017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0018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说 明 书CN 203960810 U1/2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60810 U2/2页7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6081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