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停车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停车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7241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08CN203867241U(21)申请号 201420093570.5(22)申请日 2014.03.03E04H 6/18(2006.01)(73)专利权人董伟地址 110127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号路8甲6号专利权人王长龙(72)发明人董伟 王长龙(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代理人许宗富(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自动停车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密度高的自动停车装置,包括车辆引导轨道、车辆举升装置和车辆平移轨道,其中在车辆平移轨道中设有停车的车位。
2、,车辆由所述车辆平移轨道的车辆出入端进出,在所述车辆出入端的车辆驶入侧和车辆驶出侧均设有车辆引导轨道和车辆举升装置,所述车辆举升装置包括两个车辆举升轨道,车辆两侧的车轮通过所述车辆举升轨道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在车辆出入端的半圆轨道部分,所述车辆引导轨道、车辆举升轨道和车辆平移轨道的驱动链条上均设有推动车辆前轮移动的推动辊,其中在车辆平移轨道上的平移推动辊等间距设置,可推动所有停在车位上的车辆沿车辆平移轨道循环移动。本实用新型停车密度高,无需大量基础土建,施工周期短。(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2页 。
3、说明书5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7241 UCN 203867241 U1/2页21.一种自动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引导轨道(1)、车辆举升装置(8)和车辆平移轨道(3),其中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包括半圆轨道部分(5)和直线轨道部分(7),在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中设有停车的车位(6),装置工作时,车辆一侧的车轮在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上移动;车辆由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的车辆出入端进出,在所述车辆出入端的车辆驶入侧和车辆驶出侧均设有车辆引导轨道(1)和车辆举升装置(8),其中车辆驶入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和车辆举升装置(8)均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外,。
4、车辆驶出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外,车辆驶出侧的车辆举升装置(8)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内,所述车辆举升装置(8)包括两个车辆举升轨道(2),车辆两侧的车轮分别通过所述车辆举升轨道(2)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在车辆出入端的半圆轨道部分(5);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上设有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在所述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车辆的前轮(4)移动的平移推动辊(36),所述平移推动辊(36)等间距设置,且所述平移推动辊(36)之间的间距与车辆平移轨道(3)内的车位(6)长度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停车。
5、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上设有驱动链轮(11)、驱动链条(13)和从动链轮(14),所述驱动链轮(11)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4)通过所述驱动链条(13)相连,所述驱动链条(13)上设有用于推动车辆的前轮(4)移动的引导推动辊(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包括引导轨道支架(16),所述驱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4)分别安装在所述引导轨道支架(16)的架体(17)两端,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引导轨道支架(16)的架体(17)上;在所述引导轨道支架(16)的架体(17)上安装有平滑辊(12),车轮即。
6、在所述平滑辊(12)上移动;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通过所述引导轨道支架(16)安装于地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举升轨道(2)包括驱动链条(21)、驱动链轮(22)、从动链轮(25)、举升支架(23)和举升气缸(24),所述驱动链轮(22)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链轮(22)和从动链轮(25)通过所述驱动链条(21)相连,在所述驱动链条(2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车辆的前轮(4)移动的推动辊(26),所述举升支架(23)的架体(28)通过所述举升气缸(24)作用升起或落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链轮(22)和从动链轮(25)。
7、分别安装在所述举升支架(23)的架体(28)两端,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举升支架(23)的架体(28)上;在所述举升支架(23)的架体(28)上安装有平滑辊(29),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29)上移动;所述车辆举升轨道(2)通过所述举升支架(23)安装于地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包括平移轨道支架(37),所述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分别安装在所述平移轨道支架(37)的架体(38)两侧,驱动所述内侧驱动链条(31)的内侧驱动电机(34)以及驱动所述外侧驱动链条(32)的外侧驱动电机(35)分别安装在所述平移轨道支架(37)的架。
8、体(38)上,在所述内侧驱动电机(34)和外侧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驱动链轮,从动链轮安装于所述平移轨道支架(37)的架体(38)上,在所述平移轨道支架(37)的架体(38)上安装有平滑辊(33),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33)上移动,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通过所述平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67241 U2/2页3移轨道支架(37)安装于地面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67241 U1/5页4一种自动停车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密度高的自动停车装置。背景技术000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汽车停车难的问题。现有技术中,。
9、最常用的停车场仍旧是以平面停车场为主,此类停车场的最大问题就是停车密度很低,通常停车密度小于60%,也就是说10000平方米的停车场,用于停车的空间不会超过6000平方米。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立体车库这种停车方式,虽然立体车库采用立体举升轨道,可以解决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停车密度低的问题,但是由于立体车库前期投入成本大(平均投资为百万元以上),建设周期长(平均建筑施工周期大于六个月),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占用整块地下、地面、及地面以上空间,后期维护费用高,因此立体车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停车装置,停车密度高,结构简单实用,。
10、成本低,无需大量基础土建,施工周期短。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5 一种自动停车装置,包括车辆引导轨道、车辆举升装置和车辆平移轨道,其中所述车辆平移轨道包括半圆轨道部分和直线轨道部分,在所述车辆平移轨道中设有停车的车位,装置工作时,车辆一侧的车轮在所述车辆平移轨道上移动;0006 车辆由所述车辆平移轨道的车辆出入端进出,在所述车辆出入端的车辆驶入侧和车辆驶出侧均设有车辆引导轨道和车辆举升装置,其中车辆驶入侧的车辆引导轨道和车辆举升装置均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外,车辆驶出侧的车辆引导轨道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外,车辆驶出侧的车辆举升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内,。
11、所述车辆举升装置包括两个车辆举升轨道,车辆两侧的车轮分别通过所述车辆举升轨道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在车辆出入端的半圆轨道部分;0007 所述车辆平移轨道上设有内侧驱动链条和外侧驱动链条,在所述内侧驱动链条和外侧驱动链条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车辆的前轮移动的平移推动辊,所述平移推动辊等间距设置,且所述平移推动辊之间的间距与车辆平移轨道内的车位长度相等。0008 所述车辆引导轨道上设有驱动链轮、驱动链条和从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所述驱动链条相连,所述驱动链条上设有用于推动车辆的前轮移动的引导推动辊。0009 所述车辆引导轨道包括引导轨道支架,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
12、别安装在所述引导轨道支架的架体两端,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引导轨道支架的架体上;在所述引导轨道支架的架体上安装有平滑辊,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上移动;所述车辆引导轨道通过所述引导轨道支架安装于地面上。说 明 书CN 203867241 U2/5页50010 所述车辆举升轨道包括驱动链条、驱动链轮、从动链轮、举升支架和举升气缸,所述驱动链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所述驱动链条相连,在所述驱动链条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车辆的前轮移动的推动辊,所述举升支架的架体通过所述举升气缸作用升起或落下。0011 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别安装在所述举升支架)的架体两端,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举升支架的。
13、架体上;在所述举升支架的架体上安装有平滑辊,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上移动;所述车辆举升轨道通过所述举升支架安装于地面上。0012 所述车辆平移轨道包括平移轨道支架,所述内侧驱动链条和外侧驱动链条分别安装在所述平移轨道支架的架体两侧,驱动所述内侧驱动链条的内侧驱动电机以及驱动所述外侧驱动链条的外侧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所述平移轨道支架的架体上,在所述内侧驱动电机和外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驱动链轮,从动链轮安装于所述平移轨道支架的架体上,在所述平移轨道支架的架体上安装有平滑辊,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上移动,所述车辆平移轨道通过所述平移轨道支架安装于地面上。001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0014。
14、 1、本实用新型停车密度高,在较低的经济投入下可将平面停车场的利用率由不足60%提升至85%。0015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无需大量土建,不会破坏原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平均投资仅为十万元级,平均建设周期为三个月。附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0017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0018 图3为图1中车辆引导轨道结构示意图,0019 图4为图1中车辆举升轨道结构示意图,0020 图5为图1中车辆平移轨道结构示意图,0021 图6为图5中车辆平移轨道结构俯视图,0022 图7(a)图7(e)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辆驶入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0023 其中,1为车辆引导轨道,11为驱动链轮,。
15、12为平滑辊,13为驱动链条,14为从动链轮,15为引导推动辊,16为引导轨道支架,17为架体,2为车辆举升轨道,21为驱动链条,22为驱动链轮,23为举升支架,24为举升气缸,25为从动链轮,26为推动辊,27为举升机构,28为架体,29为平滑辊,3为车辆平移轨道,31为内侧驱动链条,32为外侧驱动链条,33为平滑辊,34为内侧驱动电机,35为外侧驱动电机,36为平移推动辊,37为平移轨道支架,38为架体,4为前轮,5为半圆轨道部分,6为车位,7为直线轨道部分,8为车辆举升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0025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辆引导轨道1、。
16、车辆举升装置8和车辆平移轨道3,其中所述车辆举升装置8由两个车辆举升轨道2构成,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包括两段半圆轨道部分5和两段直线轨道部分7,在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内设有车位6供停车使用,说 明 书CN 203867241 U3/5页6本实施例中设有10个车位,车辆由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的一端驶入,并由同一端驶出,该端即为车辆平移轨道3的车辆出入端,在所述车辆出入端的车辆驶入侧和车辆驶出侧均设有车辆引导轨道1和车辆举升装置8,其中车辆驶入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和车辆举升装置8均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外,车辆驶出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外,车辆驶出侧的车辆举升装置8设置于所述车辆平移。
17、轨道3内,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和车辆举升装置8用于将车辆导入或导出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0026 如图3所示,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包括驱动链轮11、平滑辊12、驱动链条13、从动链轮14、引导推动辊15和引导轨道支架16,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通过引导轨道支架16安装于地面上。驱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4分别设置于所述引导轨道支架16的架体17两端,并通过驱动链条13相连,在所述驱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4之间的引导轨道支架16的架体17上安装有平滑辊12,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12上移动,所述驱动链轮11与一个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引导轨道支架16的架体17上,在所述驱动链条13上设置有。
18、引导推动辊15,车辆进入或驶出时,车辆一侧的前轮4即停止于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的平滑辊12上,驱动链轮11在所述驱动电机作用下开始转动,并带动驱动链条13回转,当所述驱动链条13上的引导推动辊15与所述车辆的前轮4相抵时,所述引导推动辊15在所述驱动链条13的带动下即推动车辆沿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移动,从而将车辆导入或导出。0027 所述车辆举升装置8包括两个车辆举升轨道2,如图4所示,所述车辆举升轨道2包括驱动链条21、驱动链轮22、举升支架23、举升气缸24、从动链轮25和推动辊26,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举升轨道2通过举升支架23安装于地面上,所述举升支架23包括举升机构27和架体28,驱动链。
19、轮22和从动链轮25分别设置于所述举升支架23的架体28两端,并通过驱动链条21相连,在所述驱动链轮22和从动链轮25之间的举升支架23的架体28上安装有平滑辊29,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29上移动,所述举升支架23通过举升气缸24作用升起或落下,在所述驱动链条21上设置有推动辊26,所述驱动链轮22与一个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举升支架23的架体28上,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链轮22旋转,进而带动驱动链条21上的推动辊26推动车辆的前轮4移动。车辆举升装置8的两个车辆举升轨道2在工作时分别将车辆两侧的车轮抬起,以使车辆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在车辆出入端的半圆轨道部分5。0028 如图5。
20、6所示,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包括内侧驱动链条31、外侧驱动链条32、平滑辊33、内侧驱动电机34、外侧驱动电机35、平移推动辊36和平移轨道支架37,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通过所述平移轨道支架37安装于地面上,如图6所示,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分别安装在平移轨道支架37的架体38两侧,在所述架体38的两侧还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的内侧驱动电机34和外侧驱动电机35,在所述内侧驱动电机34和外侧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驱动链轮,与所述驱动链轮配合的从动链轮安装在平移轨道支架37的架体38上,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内侧驱动电机34和三个外侧驱。
21、动电机35。在所述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上设置有平移推动辊36,所述平移推动辊36等间距设置,且所述平移推动辊36之间的间距与车辆平移轨道3内的车位6长度相等,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车位6都对应有一个平移推动辊36,在所述平移轨道支架37的架体38上安装有平滑辊33,车轮即在所述平滑辊33说 明 书CN 203867241 U4/5页7上移动。机构工作时,所述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在电机驱动下转动,使平移推动辊36与车辆一侧的前轮4相抵,进而带动车辆沿车辆平移轨道3移动。0029 在车辆举升轨道2未举升时,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上的平滑辊33、车辆举升轨道2上的平滑辊29以及车辆。
22、引导轨道1上的平滑辊12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水平面距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使车辆的车轮驶入,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面距离地面高度为120mm。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0031 车辆平移轨道3通过内侧驱动电机34和外侧驱动电机35驱动内侧驱动链条31和外侧驱动链条32回转,由于所述链条上的平移推动辊36等间距设置,且所述平移推动辊36之间的间距与车辆平移轨道3内的车位6长度相等,从而使车辆平移轨道3上的平移推动辊36能够分别与所对应的车位内的车辆的前轮4相抵,进而推动所有停在车位6上的车辆沿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循环移动。0032 当有空的车位6时,车辆平移轨道3拖动所有停在车位6上的车辆移。
23、动,以使车辆出入端位于车辆驶入侧的车位6空出,然后位于车辆驶入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和车辆举升装置8将待驶入车辆导入。0033 如图1所示,车辆导入时,车辆一侧的前轮4首先进入所述车辆驶入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中,如图7(a)所示,车辆一侧的前轮4停止于所述车辆驶入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上,此时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链轮11开始工作,驱动链条13上的引导推动辊15与所述车辆的前轮4相抵后即推动车辆沿所述车辆引导轨道1移动,并将车辆导入车辆驶入侧的车辆举升装置8中。0034 如图7(b)7(e)所示,为躲避车辆平移轨道3在车辆出入端的半圆轨道部分5,车辆的两个前轮4先后进入到车辆举升装置8的两个车辆举升轨道2中,。
24、举升支架23在举升气缸24作用下将车辆的前轮4升起,以使车辆的前轮4高于所述半圆轨道部分5,然后车辆举升轨道2上的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链轮22开始工作,使驱动链条21上的推动辊26与车辆的前轮4相抵并推动车辆移动,使车辆的前轮4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的半圆轨道部分5,其中由车辆引导轨道1进入到所述车辆举升装置8中的前轮4在越过半圆轨道部分5后即导入车辆平移轨道3中,车辆的另一侧前轮4越过所述半圆轨道部分5后落回地面上,举升支架23在车辆的前轮4越过所述半圆轨道部分5后即回落至原位,车辆的两个后轮也以相同方式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的半圆轨道部分5,且由车辆引导轨道1进入到车辆举升装置8中的后轮被导入。
25、车辆平移轨道3中。0035 车辆需要驶出时,所有车辆均沿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循环移动,等到待驶出的车辆移动至车辆出入端位于车辆驶出侧的车位6后,待驶出车辆在车辆平移轨道3上的前轮4即进入到车辆驶出侧的车辆举升装置8中,所述车辆举升装置8的车辆举升轨道2使所述前轮4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的半圆轨道部分5,并将所述前轮4导入车辆驶出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中,所述车辆举升轨道2在所述前轮4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的半圆轨道部分5后即回落到原来位置,所述车辆的其他车轮以相同方式越过所述车辆平移轨道3的半圆轨道部分5,且位于车辆平移轨道3上的后轮被导入所述车辆驶出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中,然后位于车辆驶出侧的车辆引导轨道1将该车辆导出。0036 若车辆不需要驶出时,车辆举升装置8的车辆举升轨道2均不动作,车辆沿车辆平移轨道3的半圆轨道部分5继续移动,进入下一次循环。说 明 书CN 203867241 U5/5页80037 所述车辆举升轨道2的举升时间和举升高度通过与举升气缸24连接的气动管路控制,此为现有常用技术。说 明 书CN 203867241 U1/4页9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7241 U2/4页10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7241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