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533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7CN203835339U(21)申请号 201420145725.5(22)申请日 2014.03.28E21B 43/00(2006.01)F16G 1/22(2006.01)(73)专利权人东营胜利高原有限公司地址 257091 山东省东营市高新开发区府前大街28号(72)发明人隗祥俊 薛鹏 崔凤光 刘明军赵增强 刘文斌(74)专利代理机构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代理人罗文远(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其。
2、技术方案是:左负荷皮带与右负荷皮带组成负荷皮带,所述的左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和第二下皮带板上,所述的右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皮带板和第一下皮带板上;所述的第一上皮带板和第二上皮带板的上部与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上端与配重块连接;所述的第一下皮带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到悬绳器的右端,所述的第二下皮带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悬绳器的左端。有益效果是:通过左负荷皮带与右负荷皮带将整体式皮带分成两部分,在保证负荷皮带足够拉力的情况下,让开光杆外露的空间,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35339 UCN 203835339 U1/1页21.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连接件(1)、第一上皮带板(2)、右负荷皮带(3)、第一下皮带板(4)、第一连接板(5)、左负荷皮带(7)、第二上皮带板(8)、第二下皮带板(9)和第二连接板(10),所述的左负荷皮带(7)与右负荷皮带(3)组成负荷皮带,所述的左负荷皮带(7)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8)和第二下皮带板(9)上,所述的右负荷皮带(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皮带板(2)和第一下皮带板(4)上;所述的第一上皮带板(。
4、2)和第二上皮带板(8)的上部与连接件(1)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件(1)的上端与配重块连接;所述的第一下皮带板(4)通过第一连接板(5)连接到悬绳器的右端,所述的第二下皮带板(9)通过第二连接板(10)连接悬绳器(6)的左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件(1)为三角形结构,底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8)和第一上皮带板(2),顶部通过螺栓与配重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10)的底部设有多个调节孔。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35339 U1/2页3一。
5、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背景技术0002 皮带抽油机是目前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一种无游梁式抽油机,具有可靠性高、节能显著等优点。光杆是为实现抽油杆与悬绳器之间的连接而特制的“抽油杆”。因为处于抽油杆的最上部,受力最大,所以光杆的直径比抽油杆直径要大,钢的级别要高,表面更光滑。但由于现有的皮带抽油机采用整体式的皮带结构,对于光杆外露长的油井,会出现光杆与皮带端板干涉的情况,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皮带抽油机用分体式皮带装置,将整。
6、体式皮带分成两部分,在保证负荷皮带足够拉力的情况下,让开光杆外露的空间,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0004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连接件、第一上皮带板、右负荷皮带、第一下皮带板、第一连接板、左负荷皮带、第二上皮带板、第二下皮带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左负荷皮带与右负荷皮带组成负荷皮带,所述的左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和第二下皮带板上,所述的右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皮带板和第一下皮带板上;所述的第一上皮带板和第二上皮带板的上部与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上端与配重块连接;所述的第一下皮带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到悬绳器的右端,所述的第二下皮带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悬绳器的左端。00。
7、05 上述的连接件为三角形结构,底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和第一上皮带板,顶部通过螺栓与配重块连接。0006 上述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设有多个调节孔。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左负荷皮带与右负荷皮带将整体式皮带分成两部分,并且,左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和第二下皮带板上,所述的右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皮带板和第一下皮带板上,在保证负荷皮带足够拉力的情况下,让开光杆外露的空间,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附图说明0008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9 上图中:连接件1、第一上皮带板2、右负荷皮带3、第一下皮带板4、第一连接板5、悬绳器。
8、6、左负荷皮带7、第二上皮带板8、第二下皮带板9、第二连接板10。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203835339 U2/2页40010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11 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件1、第一上皮带板2、右负荷皮带3、第一下皮带板4、第一连接板5、左负荷皮带7、第二上皮带板8、第二下皮带板9和第二连接板10,所述的左负荷皮带7与右负荷皮带3组成负荷皮带,所述的左负荷皮带7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8和第二下皮带板9上,所述的右负荷皮带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皮带板2和第一下皮带板4上;所述的第一上皮带板2和第二上皮带板8的上部与连接件1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件1的。
9、上端与配重块连接;所述的第一下皮带板4通过第一连接板5连接到悬绳器的右端,所述的第二下皮带板9通过第二连接板10连接悬绳器6的左端。0012 其中,连接件1为三角形结构,底部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8和第一上皮带板2,顶部通过螺栓与配重块连接。0013 另外,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10的底部设有多个调节孔,便于调整位置。0014 通过左负荷皮带与右负荷皮带将整体式皮带分成两部分,并且,左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皮带板和第二下皮带板上,所述的右负荷皮带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皮带板和第一下皮带板上,在保证负荷皮带足够拉力的情况下,让开光杆外露的空间,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0015 在不改变现有结构的前提下,既保证了负荷皮带的拉力,又让开了光杆外露的空间,而且具有通用性,对于已正常生产的油井,若遇到作业后需要提高光杆外露的情况,可直接用此装置将原先的负荷皮带结构替换,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说 明 书CN 203835339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3533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