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20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CN203808200U(21)申请号 201320828660.X(22)申请日 2013.12.17E03F 1/00(2006.01)E03F 5/02(2006.01)(73)专利权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地址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68号(72)发明人孙莉清 冯仁祥 徐家乐 黄达余安春秀 钱锋 周志超(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代理人翁霁明(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57) 摘要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它仅在连通主变压器侧的进。
2、口设置了有水封措施的事故排油管的水封井,所述水封井之间由排油管连接并连接于事故油池;所述的水封井为一内设有爬梯的方井,水封井的底部设置有标高低于水封井内液面标高1m底板,而在水封井的顶部设置有高出地面100mm顶板,该顶板上设有人孔盖板;所述的底板、顶板以及水封井的侧壁分别双向配筋;它解决了现有各水封井之间因安装空间小容不下第三个进出口而无法互联,导致水封井与检查井数量多又无处放的问题,实现减少检查井的数量,减少占地的目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
3、N 203808200 UCN 203808200 U1/1页21.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它仅在连通主变压器侧的进口设置了有水封措施的事故排油管的水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封井(3)为一方井,所述水封井(3)之间无需依靠检查井汇集,由排油管(6)连接并连接于事故油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封井(3)为一内设有爬梯(8)的方井,水封井(3)的底部设置有标高低于水封井(3)内液面标高1m底板(10),而在水封井(3)的顶部设置有高出地面100mm顶板(12),该顶板上设有人孔盖板(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
4、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0)、顶板(12)以及水封井(3)的侧壁(11)分别双向配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事故排油管(5)由支架(9)固定水封井(3),该事故排油管的管底淹没在水封井(3)内的液面以下400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08200 U1/2页3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属于变电站内的事故排油系统。背景技术0002 变电站事故排油系统一般先经过水封井后再随管道及检查井排入事故油池。根据现有的图集,水封井的进出管道均在液面以下水封后排出,涉及的。
5、竖管较大,一般为DN300、DN400的管子,其顶部还装有橡木塞紧贴井盖,井内空间只能满足一进一出的形式,使得水封井之间无法做到相互连接,需要先接入检查井后才能与事故排油系统连通。0003 如图1、2、3所示为一种常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它包括有水封井2,其进出口设置了有水封措施的事故排油管5,与检查井4连通后,由事故排油管6连接各检查井4至事故油池。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优化变电站主变压器的事故排油系统的基础上,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的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变电站内的组合式水封方井,它。
6、仅在连通主变压器侧的进口设置了有水封措施的事故排油管的水封井,所述水封井之间由排油管连接并连接于事故油池。0006 所述的水封井为一内设有爬梯的方井,水封井的底部设置有标高低于水封井内液面标高1m底板,而在水封井的顶部设置有高出地面100mm顶板,该顶板上设有人孔盖板。0007 所述的底板、顶板以及水封井的侧壁分别双向配筋。0008 所述的事故排油管由支架固定水封井,该事故排油管的管底淹没在水封井内的液面以下400mm。0009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现有技术的优化设计,将方形检查井连接主变油坑的进管做了水封措施,井与井之间的进出管不做水封,形成了一个可以相互连通的新型水封方井,减少了检查井的数。
7、量;另外,采用方型检查井,合理利用了建造时的开挖面积,减少了变电站占地。0010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0011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后,解决了传统水封井无法互通的问题,美观了站内管道布置效果,达到了减少变电站占地的目的;将连接主变油坑的水封井出口的水封做法取消,采取直流,解决了现有各水封井之间因安装空间小容不下第三个进出口而无法互联,导致水封井与检查井数量多又无处放的问题,实现减少检查井的数量,减少占地的目的。说 明 书CN 203808200 U2/2页4附图说明0012 图1是常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的结构布置示意图。0013 图2是常规水封井安装平面图。00。
8、14 图3是常规水封井安装剖面图。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的结构布置示意图。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封方井安装平面图。0017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封方井安装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4、5、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内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它仅在连通主变压器侧1的进口设置了有水封措施的事故排油管5的水封井3,,所述水封井3之间由排油管6连接并连接于排油的事故油池。0019 图中所示的水封井3为一内设有爬梯8的方井,水封井3的底部设置有标高低于水封井3内液面标高1m底板10,而在水封井3的顶部设置。
9、有高出地面100mm顶板12,该顶板上设有人孔盖板7;所述的底板10、顶板12以及水封井3的侧壁11分别双向配筋。002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事故排油管5由支架9固定水封井3,该事故排油管的管底淹没在水封井3内的液面以下400mm。0021 所述事故排油流向如图中箭头所示。0022 实施例:0023 图4、5、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封井事故排油系统,它包括有水封井3,其主变压器1侧的进口设置了有水封措施的事故排油管5,水封井3之间由事故排油管6连接排至事故油池。0024 所述的水封井3为内壁尺寸1.2m1.2m的方井,侧壁11厚300mm,设有爬梯8,底板10标高低于水封井3内液面标高1m,顶板12高出地面100mm,并设有人孔盖板7。底板10、侧壁11、顶板12双向配筋。事故排油管5由支架9固定,该管底淹没在井内液面以下400mm。0025 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变电站主变压器的事故排油系统,解决了水封井间不能相互连通的问题,检修方便,还减少了变电站的占地。说 明 书CN 203808200 U1/3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200 U2/3页6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200 U3/3页7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20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