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电泵井口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油电泵井口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6187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CN203961879U(21)申请号 201420387821.0(22)申请日 2014.07.14E21B 33/03(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72)发明人罗恩勇 李晓龙 黄腾 张志中刘昌龙 贺子恩 崔春秋 贾红云郭英刚 姜延廷(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代理人汤在彦(54) 实用新型名称潜油电泵井口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包括:井口主体、井口四通、油管悬。
2、挂器及穿越器,井口主体包括第一井液通道;井口四通的上端与井口主体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油管悬挂器安装在井口四通的内部台肩上,油管悬挂器中偏心设置有:测试电缆通道、预留井液通道及动力电缆穿越通道,预留井液通道与第一井液通道连通;动力电缆穿越通道和测试电缆通道分别位于预留井液通道的两侧,穿越器部分穿入动力电缆穿越通道中。提供预留井液通道、测试电缆通道和动力电缆穿越通道,实现测试电缆、动力电缆分别同时从井下到地面的穿越,以采用独立温压测试技术。并且,三个通道偏心设置,确保通道在最小截面积下的最大化。(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
3、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61879 UCN 203961879 U1/1页21.一种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口主体(1)、井口四通(2)、油管悬挂器(3)及穿越器(4),其中,所述井口主体(1)包括第一井液通道(11);所述井口四通(2)的上端与所述井口主体(1)的下端通过螺栓(12)连接;所述油管悬挂器(3)安装在所述井口四通(2)的内部台肩(21)上,所述油管悬挂器(3)中偏心设置有:测试电缆通道(5)、预留井液通道(31)及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所述预留井液通道(31)与所述第一井液通道(11)连通;所述动力电缆穿。
4、越通道(32)和所述测试电缆通道(5)分别位于所述预留井液通道(31)的两侧,所述穿越器(4)部分穿入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越器(4)是可拆分结构,包括上段(41)、中间段(42)和下段(43),所述中间段(42)穿入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所述下段(43)位于所述井口四通(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主体(1)包括三个孔,分别对准所述测试电缆通道(5)、所述预留井液通道(31)和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所述预留井液通道(31)、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与其对应。
5、的孔之间均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测试电缆通道(5)与其对应的孔之间采用卡套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悬挂器(3)与所述井口四通(2)之间采用两道O型圈(6)密封以及通过所述油管悬挂器(3)所悬挂的油管的重力实现金属密封,所述油管悬挂器(3)与所述井口主体(1)之间采用O型圈(6)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悬挂器(3)内部设有悬挂油管的内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越器(4)的出口和所述测试电缆通道(5)的出口均采用卡套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潜油电泵井口装。
6、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油电泵井口装置还包括:井口阀门,采用法兰方式安装在所述井口主体(1)的上端。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61879 U1/4页3潜油电泵井口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油电泵井口装置。背景技术0002 潜油电泵采油是油田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采油方式,潜油电泵主要包括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潜油泵、潜油电缆以及地面配套的井口、控制屏、变压器等部件,其原理是当潜油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充满在叶轮内的液体(即井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叶轮流道甩向叶轮四周,使压力和速度同时增加,最终将井液由井下送到地面泵站。0003 电泵井口作为潜。
7、油电泵重要的地面配套设施之一,其作用主要是将油管柱悬挂支撑,为井下液体提供流道和保证密封性;同时也对电缆外表面密封,防止油套环空中的液体或气体溢出。随着电泵技术的发展,对井口配套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目前,电泵井口的温度压力测试技术(也称为温压测试技术)一般包括井下部分和地面部分两部分测试,其中,井下部分与井下电泵机组相连,地面部分安装在控制屏内,信号传送依靠动力电缆(也称为电力电缆)实现。现在比较成熟的热电偶测温技术和毛细管测压技术,比传统的电泵温压测试技术更精确,但是需要独立的温压测试电缆,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测试电缆和动力电缆一起捆绑在油管外壁,从井下传到地面,并没有通道将测试电缆引出井口。。
8、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油电泵井口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测试电缆和动力电缆一起捆绑在油管外壁,从井下传到地面,没有通道将测试电缆引出井口的问题。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包括:井口主体、井口四通、油管悬挂器及穿越器,其中,所述井口主体包括第一井液通道;所述井口四通的上端与所述井口主体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油管悬挂器安装在所述井口四通的内部台肩上,所述油管悬挂器中偏心设置有:测试电缆通道、预留井液通道及动力电缆穿越通道,所述预留井液通道与所述第一井液通道连通;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和所述测试电缆通道分别位于所述预留井液通道的两侧,所。
9、述穿越器部分穿入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中。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越器是可拆分结构,包括上段、中间段和下段,所述中间段穿入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中,所述下段位于所述井口四通的内部。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井口主体包括三个孔,分别对准所述测试电缆通道、所述预留井液通道和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所述预留井液通道、所述动力电缆穿越通道与其对应的孔之间均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所述测试电缆通道与其对应的孔之间采用卡套密封。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管悬挂器与所述井口四通之间采用两道O型圈密封以及通过所述油管悬挂器所悬挂的油管的重力实现金属密封,所述油管悬挂器与所述井口主体之间采用O型圈密封。。
10、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管悬挂器内部设有悬挂油管的内螺纹。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越器的出口和所述测试电缆通道的出口均采用卡套密说 明 书CN 203961879 U2/4页4封。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油电泵井口装置还包括:井口阀门,采用法兰方式安装在所述井口主体的上端。0012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提供了预留井液通道、测试电缆通道和动力电缆穿越通道,实现测试电缆、动力电缆分别同时从井下到地面的穿越,可以采用独立的温压测试技术(例如,热电偶测温技术和毛细管测压技术),实现电泵生产时的温压正常测试。并且,三个通道(预留井液通道、动力电缆穿越通道和测试电缆通。
11、道)是偏心设置的,即油管悬挂器采用偏心结构,确保了通道在最小截面积下的最大化,尤其是其中最大的预留井液通道,要尽可能保证最大化,以确保井底液流流经井口时不会产生截流阻力。附图说明0013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中:1为井口主体、11为第一井液通道、12为螺栓、2为井口四通、21为台肩、3为油管悬挂器、31为预留井液通道、32为动力电缆穿越通道、4为穿越器、41为上段、42为中间段、4。
12、3为下段、5为测试电缆通道、6为O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潜油电泵井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包括:井口主体1、井口四通2、油管悬挂器3及穿越器4。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0018 井口主体1包括第一井液通道11;。
13、0019 井口四通2的上端与井口主体1的下端通过螺栓12连接;0020 油管悬挂器3安装在井口四通2的内部台肩21上,油管悬挂器3中偏心设置有:测试电缆通道5、预留井液通道31及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预留井液通道31与第一井液通道11连通;0021 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和测试电缆通道5分别位于预留井液通道31的两侧,穿越器4部分穿入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0022 通过上述实施例,潜油电泵井口装置提供了预留井液通道31、测试电缆通道5和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实现测试电缆、动力电缆分别同时从井下到地面的穿越,可以采用独立的温压测试技术(例如,热电偶测温技术和毛细管测压技术),实现电泵生产时的温压。
14、正常测试。并且,三个通道(预留井液通道31、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和测试电缆通道5)是偏心设置的,即油管悬挂器3采用偏心结构,确保了通道在最小截面积下的最大化,尤其是其说 明 书CN 203961879 U3/4页5中最大的预留井液通道31,要尽可能保证最大化,以确保井底液流流经井口时不会产生截流阻力。0023 在一个实施例中,穿越器4是可拆分结构,包括上段41、中间段42和下段43,中间段42穿入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下段43位于井口四通2的内部。本实施例中穿越器4是可拆分结构,便于安装,例如,在安装井口过程中,先将中间段42穿入油管悬挂器3的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拧紧,再将下段43与中间段。
15、42的底部拧紧连接,安装好井口主体1与油管悬挂器3后,将上段41与中间段42连接,从而完成穿越器4的安装。0024 在一个实施例中,井口主体1包括三个孔,分别对准测试电缆通道5、预留井液通道31和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预留井液通道31、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与其对应的孔之间均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测试电缆通道5与其对应的孔之间采用卡套密封。具体的,预留井液通道31的上端口可以带有密封圈(例如,O型密封圈),安装时,则可以通过该密封圈与井口主体1上对应的孔(是三个孔中最大的孔)实现密封;同样的,穿越器4的中间段42上也可以带有密封圈,以实现与井口主体1上对应的孔的密封;测试电缆通道5与其对应的孔之间。
16、采用卡套密封,同时也能实现测试电缆通道5与油管悬挂器3的密封,且采用卡套密封,反复拆装也不会影响密封性能。0025 在一个实施例中,油管悬挂器3与井口四通2之间可以采用两道O型圈6密封,同时,可以通过油管悬挂器3所悬挂的油管的重力实现金属密封,油管悬挂器3与井口主体1之间可以采用O型圈6密封。本实施例中,通过两道O型圈6和金属密封,保证了油管悬挂器3与井口四通2之间的有效密封;油管悬挂器3与井口主体1之间采用O型圈6密封,能可靠地密封油管悬挂器3、井口主体1、井口四通2和油套环空(位于井口四通2内,图中未示出)之间的压力。0026 在一个实施例中,油管悬挂器3内部设有悬挂油管的内螺纹。该内螺纹。
17、可以提升悬挂,用于悬挂油管(位于井口四通2内,图中未示出),进而可以通过油管的重力实现金属密封。0027 穿越器4的出口和测试电缆通道5的出口均可以采用卡套密封。采用卡套密封,结构简单,密封性能良好,反复拆装也不会影响密封性能。0028 潜油电泵井口装置还可以包括:井口阀门(图中未示出),采用法兰方式安装在井口主体1的上端。可以通过井口阀门控制油管的液流。0029 在安装井口的过程中,首先将穿越器4的中间段42穿入油管悬挂器3的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例如,穿越器4的中间段42具有外螺纹,油管悬挂器3的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具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中间段42穿入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通过旋转。
18、拧紧,保证中间段42不会从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中滑出,然后将穿越器4的下段43与中间段42底部拧紧连接。将测试电缆从测试电缆通道5中穿出,用卡套紧固密封,此处,卡套不仅可以实现测试电缆通道5与井口主体1上对应的孔的密封,还可以实现测试电缆通道5与油管悬挂器3之间的密封。然后将穿越器4随油管悬挂器3一起放入井口四通2中,用定位螺钉实现油管悬挂器3的安装定位,最后上紧顶丝(图中未示出定位螺钉与顶丝)。之后安装井口主体1,井口主体1的三个内孔分别对准油管悬挂器3的预留井液通道31、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和测试电缆通道5,预留井液通道31外的密封圈与井口主体1的最大的内孔密封,穿越器4本体的密封圈(或者。
19、动力电缆穿越通道32上的密封圈)也与井口主体1相应说 明 书CN 203961879 U4/4页6的内孔实现密封(图中未示出密封圈)。紧固井口主体1与井口四通2的螺栓12后,用卡套密封测试电缆出口端和动力电缆的出口端。在井口主体1的上端采用法兰方式安装井口阀门,以控制油管液流。003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0031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961879 U1/1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6187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