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隔热外开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隔热外开窗.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549816.5(22)申请日 2014.09.23E06B 3/263(2006.01)E06B 7/22(2006.01)E06B 3/677(2006.01)E06B 3/36(2006.01)E06B 3/66(2006.01)(73)专利权人上海欣畅实业有限公司地址 201101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联明村(72)发明人胡子良(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代理人曾少丽(54) 实用新型名称防水隔热外开窗(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防水隔热外开窗。
2、,防水隔热外开窗包括固定框、窗扇和玻璃,窗扇和所述固定框活动连接,窗扇上设置有玻璃槽,所述玻璃设置于所述玻璃槽中,玻璃与所述窗扇框架的间隙分别设置有遇水膨胀条、长尾隔热胶条和第一隔热条,第一隔热条、垫块、承重板及玻璃将型材框架的内部空间完全隔断,窗扇框架的角部处设有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连接窗扇框架的相邻边;固定框包括第二隔热条,第二隔热条连接所述窗框的内壁两侧,第二隔热条将固定框的内部空间完全隔断,所述固定框的角部处设有第二加强件。(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99975 U。
3、(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1CN 204199975 U1/1页21.一种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包括固定框窗扇和玻璃,所述窗扇和所述固定框活动连接,所述窗扇中设置有玻璃槽,所述玻璃设置于所述玻璃槽中,所述窗扇还包括垫块和承重板,所述玻璃设置于所述垫块上,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承重板上,所述玻璃与所述窗扇的间隙分别设置有遇水膨胀条和长尾隔热胶条,所述窗扇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连接所述窗扇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隔热条、垫块、承重板及玻璃将所述窗扇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所述两部分空间完全隔断,所述窗扇与固定框接触处设有软硬共挤胶条,所述软硬共挤胶条将窗扇。
4、与固定框密封,所述窗扇的各角部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所述窗扇的相邻边;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二隔热条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所述两部分空间完全隔断,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窗扇的接触处设有软硬共挤胶条,所述软硬共挤胶条将所述固定框与窗扇密封,所述固定框的各角部处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所述固定框的相邻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为窗框或者窗转向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槽中设置有相应的至少两块玻璃,所述玻璃与玻璃之间通过中空玻璃胶粘合的方式。
5、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为中空玻璃,所述至少两块玻璃之间还设置有干燥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为塑料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还设置有泡棉,所述泡棉分别设置于第一隔热条之间的空腔中以及第二隔热条之间的空腔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条及第二隔热条为包括有玻璃纤维成分的聚酰胺66或尼龙6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双组分胶与所述窗扇的相邻边固定,所述第二加强件通过双组分胶与所述固定框。
6、的相邻边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与所述固定框之间通过滑撑活动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99975 U1/5页3防水隔热外开窗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水隔热效果的门窗结构。背景技术0002 现代建筑要求建筑门窗必须具有采光、密封、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尘、防盗、节能等多种使用功能,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因此,建筑门窗是体现现代建筑声、光、热以及环境等物理性能的极其重要的功能性部件,并且具有建筑外立面和室内环境双重装饰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舒适和节能。0003 此外,。
7、建筑门窗作为建筑外墙和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其结构形式、材料质感及表面色彩等外观效果对建筑物内外的美观协调起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和装饰作用。门窗是建筑物外围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热交换最敏感的部位,其单位面积能耗是墙体的56倍,门窗的热能损失占整个建筑物的40以上。0004 目前建筑中使用的门窗,越来越将保温、防水及节能作为门窗性能的重要考核指标。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一种名称为双隔热铝型材内开门窗结构(申请号为200820051643.9)的实用新型申请。0005 如图1所示,在该申请中,包括有外框型材1、内框型材2,在外框型材1和内框型材2之间穿设穿条3,在外框型材上成型有注胶。
8、槽4,注胶槽4内注有隔热胶5。0006 该技术虽然通过设置双层型材,并在双层型材之间穿设穿条以及加注隔热胶的方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隔热效果,但由于在窗子的外部和内部之间并未设置用于加强密封效果的部件,所述该双隔热铝型材内开门窗结构的密封效果并不是很强,同时,该技术并未达到防水的效果。实用新型内容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隔热外开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及的上述问题。0008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一种防水隔热外开窗,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包括固定框窗扇和玻璃,所述窗扇和所述固定框活动连接,所述窗扇中设置有玻璃槽,所述玻璃设置于所述玻璃槽中,所述窗扇还包括垫块。
9、和承重板,所述玻璃设置于所述垫块上,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承重板上,所述玻璃与所述窗扇的间隙分别设置有遇水膨胀条和长尾隔热胶条,所述窗扇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连接所述窗扇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隔热条、垫块、承重板及玻璃将所述窗扇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所述两部分空间完全隔断,所述窗扇与固定框接触处设有软硬共挤胶条,所述软硬共挤胶条将窗扇与固定框密封,所述窗扇的各角部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所述窗扇的相邻边;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二隔热条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所述两部分空间完全隔断,所说 明 书CN 204199。
10、975 U2/5页4述固定框与所述窗扇的接触处设有软硬共挤胶条,所述软硬共挤胶条将所述固定框与窗扇密封,所述固定框的各角部处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所述固定框的相邻边。0009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为窗框或者窗转向框。0010 优选地,所述玻璃槽中设置有相应的至少两块玻璃,所述玻璃与玻璃之间通过中空玻璃胶粘合的方式固定。0011 优选地,所述玻璃为中空玻璃,所述至少两块玻璃之间还设置有干燥剂。0012 优选地,所述承重板为塑料板。0013 优选地,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还设置有泡棉,所述泡棉分别设置于第一隔热条之间的空腔中以及第二隔热条之间的空腔中。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条及第二。
11、隔热条为聚酰胺66或尼龙66,所述聚酰胺66或尼龙66中包括有玻璃纤维。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双组分胶与所述窗扇的相邻边固定,所述第二加强件通过双组分胶与所述固定框的相邻边固定。0016 优选地,所述窗扇与所述固定框之间通过滑撑活动连接。长尾隔热胶条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0017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结构能够实现与五金配件的通用性。0018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中所采用的加强件与内开窗系统通用。0019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所采用的外开窗设计,保证了排水的有效性和及时性。0020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
12、外开窗在窗扇与固定框之间增加了密封件,能够有效防止积水的内渗。0021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所采用的滑撑固定方式,确保了窗扇安全有效地连接于窗框并实现开启。0022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通过使用软硬共挤胶条对窗体进行密封,确保了整个窗体的水密性和气密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窗体的热工性能。附图说明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
13、024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双隔热铝型材内开门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一开启方式示意图。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二开启方式示意图。002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0 1 外框型材 2 内框型材说 明 书CN 204199975 U3/5页50031 3 穿条 4 注胶槽0032 5 隔热条 6 窗扇0033 7 窗框 8 遇水膨胀条0034 9 长尾隔热胶条 10 胶0035 11。
14、 玻璃 12 干燥剂0036 13 垫块 14 承重板0037 15 第一隔热条 16 第二隔热条0038 17 滑撑 18 软硬共挤胶条0039 19 窗转向框。具体实施方式004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0042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防水隔热外开窗,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包括窗扇6、固定框和玻璃11,所述窗扇6和所述固定框活动连接,所述窗扇6中设置有玻璃槽,所述玻璃11设置于所述玻璃槽中,所述窗扇6还包括垫块13和承重板14,所述玻璃11设置于所述垫块13上,所述垫块13设置于所述承重板14上,所述玻璃11与所述窗扇6的间隙分别设置有遇水膨胀条8和长尾隔热胶条9,所述窗扇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热条15,所述第一隔热条15连接所述窗扇6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一隔热条15、垫块13、承重板14及玻璃11将所述窗扇6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所述两部分空间完全隔断,所述窗扇6与固定框接触处设。
16、有腔体式软硬共挤胶条18,所述软硬共挤胶条18将所述窗扇6与固定框密封,所述窗扇6的各角部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所述窗扇6的相邻边;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二隔热条16,所述第二隔热条16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二隔热条16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所述两部分空间完全隔断,所述固定框与窗扇6的接触处设有腔体式软硬共挤胶条18,所述软硬共挤胶条18将所述固定框和窗扇6密封,所述固定框的各角部处设置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所述固定框的相邻边。0043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为窗转向框19。004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化,如图3所示,在。
1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为窗框7。0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条15和第二隔热条16为聚酰胺66或尼龙66,所述聚酰胺66或尼龙66中包括有25玻璃纤维。所述软硬共挤胶条18为三元乙丙发泡与硬质橡胶共挤合成。004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所述第一隔热条15、第二隔热条16及所述软硬共挤胶条18也可以选用其他材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以此为限。说 明 书CN 204199975 U4/5页6004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还包括垫块13和承重板14,所示垫块13设置于所述玻璃11下底面的两端,所述玻璃11设置于所述垫块13上。
18、,所述垫块13设置于所述承重板14上。0048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14选用轻质高强度的塑料板。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槽中设置有相应的至少两块玻璃11,所述玻璃与玻璃之间通过胶10相互粘合的方式固定。0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所述玻璃槽的尺寸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或者实际需要采用不同规格的压线来调整,以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玻璃11,达到更好的防水隔热效果。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玻璃11为中空玻璃,所述至少两块玻璃11之间还设置有干燥剂12,所述干燥剂12能够吸收从外界渗入的水气,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效果。0052 作为本实。
19、用新型的一种变形,所述玻璃11也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玻璃,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以此为限。0053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中还设置有泡棉,所述泡棉分别设置于第一隔热条15之间形成的空腔中以及第二隔热条16之间形成的空腔中。0054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通过双组分胶与所述窗扇6的相邻边固定,所述第二加强件通过双组分胶与所述固定框的相邻边固定。005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所示第一加强件以及第二加强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分别与所述窗扇6的相邻边以及固定框7的相邻边实现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依次为限。0056 作为一种优选,所。
20、述窗扇6与所述固定框之间通过滑撑活动连接。0057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一开启方式示意图。0058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第二开启方式示意图。0059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可以实现将窗户外开的效果。0060 以下根据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工作原理做更近一步的说明。0061 如图2所示,当窗扇6和窗框7闭合时,通过遇水膨胀条8、玻璃11、长尾隔热胶条9、第一隔热条15、第二隔热条16、软硬共挤胶条18已经完全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窗扇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部分。0062 当外界风压和雨量增大到突破第一道密封。
21、时,遇水膨胀条8开始膨胀,使其与玻璃间压强增大,并大于外界风压,增加了第二道密封的作用。同时长尾隔热胶条9的使用,阻断所述防水隔热外开窗内部热量的流动,同时增加了隔热性能。0063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软硬共挤胶条18运用先进的发泡复合的技术,增强隔热,水密气密性能,同时软胶条部分又降低了关闭窗扇时的冲击力和启闭力,使开启和关闭窗户更方便舒适。0064 综上,玻璃11和遇水膨胀条8能够产生防水隔水的作用,第一隔热条15、第二隔热条16以及长尾隔热胶条9具有隔热的作用。说 明 书CN 204199975 U5/5页70065 因此,当玻璃11的外侧有雨水或者高温时,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
22、隔热外开窗实现对外部雨水或者高温的阻挡,从而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完全隔开,从而实现防水隔热的作用。0066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0067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的结构能够实现与五金配件的通用性。0068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中所采用的加强件与内开窗系统通用。0069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所采用的外开窗设计,保证了排水的有效性和及时性。0070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在窗扇与固定框之间增加了密封件,能够有效防止积水的内渗。0071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所采用的滑撑固定方式,确保了窗扇安全有效地连接于固定框并实现开启。0072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水隔热外开窗通过使用软硬共挤胶条对窗体进行密封,确保了整个窗体的水密性和气密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窗体的热工性能。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4199975 U1/4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99975 U2/4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99975 U3/4页10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99975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