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轮廓可枢转连接输注组件.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47777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5545.7

申请日:

2003.03.07

公开号:

CN1638829A

公开日:

2005.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M 5/32登记生效日:2016083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糖尿病应用研究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维森楚私人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得克萨斯变更后权利人:荷兰乌特勒支|||授权|||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糖尿病应用研究公司 申请人地址:美国得克萨斯; 申请人:乔治·R·林奇 申请人地址:美国得克萨斯变更后权利人:糖尿病应用研究公司 申请人地址:美国得克萨斯登记生效日:2006.1.1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M5/32

主分类号:

A61M5/32

申请人:

糖尿病应用研究公司; 乔治·R·林奇

发明人:

艾伦·E·勃兰登堡; 杰弗里·菲尔德; 蒙特·柯伦; 安德鲁·纳尔逊

地址:

美国得克萨斯

优先权:

2002.03.08 US 60/362,593; 2002.06.14 US 60/388,926; 2002.12.20 US 60/435,143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永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输注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从远处源头进行流体皮下输注的装置。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基座组件,其中具有一流体通道和从一平坦底部向下垂直延伸的插管。接收来自远处流体源的流体承载管道和该流体连接器部件的流体连接器可枢转并可拆卸地与该基座部件相连。该连接方式为“铰接”,以使得该流体连接器能够通过向下转动从一非使用位置运动到一使用位置。在使用位置中,流体连接器中的流体通道将与基座中的流体通道连接,以向插管和病人提供流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输注系统,用于从一远处源头将流体输送进病人体内,它 包括: 一主流体输注单元,其具有在一近端处连接在所述主流体输注单 元的下面的插管、与所述插管流体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以及第一铰接 部分; 一流体连接管道,其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所述流体连接管道可 在所述远端与所述远处源头接合;以及 一流体连接器组件,其具有可以连接在所述流体连接管道的所述 近端上的第二流体通道以及第二铰接部分; 所述第一铰接部分与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合作,以允许所述系统能 够从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未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通的第一非 输送位置枢转运动到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流体 连通的第二输送位置,从而从所述远处源头将所述流体输送通过所述 插管并输入所述病人体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主流体输注单元安置部件,它具有一插入针,所述插入针适于 延伸穿过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并在所述系统处于第一安置位置中时 伸过所述插管的末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离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为一次成 型部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离件,所 述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中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 通道上方。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密封表面,其包围着一开设在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的所述 第一流体通道中的端口;以及 一第二密封表面,其包围着一开设在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的所述 第二流体通道中的第二端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表面还 包括一可压缩密封部件,当所述系统处于所述第二输送位置时,所述 可压缩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二密封表面合作,以形成一密封件-表面流体 密封连接。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表面还 包括一可压缩密封部件,当所述系统处于所述第二输送位置时,所述 可压缩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一密封表面合作,从而形成一密封件-表面流 体密封连接。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流体通道保护件,它固定在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上,以封 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的端口,所述保护件可以从一第一封闭位置运 动到一第二非封闭位置。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 还包括: 一保护件接合部件,所述保护件接合部件在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 绕着所述第一和第二铰接部分枢转时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保护件从所 述第一封闭位置向所述第二非封闭位置推压。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保护件上的腿合作的狭缝,所述狭缝适于 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保护件从所述第一封闭位置向所述第二非封闭位 置引导。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流体通道保护件,它固定在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上,以封 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的端口,在所述系统从所述第一非输送位置枢 转至所述第二输送位置时,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保护件可从位于所述第 一密封表面上方的第一封闭位置向第二非封闭位置运动。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体连接器组 件的所述第一端上的所述第二铰接部分与一通道-连接管道相对并位 于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上,所述相互合作的第一和第二铰接部分形成 一铰接位置,从而一关闭力施加在所述通道-连接管道处,并将所述系 统从所述第一非输送位置向所述第二输送位置推压。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接合 部件包括一凸轮。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分包括限 定出一切口的壁,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包括适于可枢转地容纳在所述 切口中的伸出部件。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分包 括限定出一钩子的壁,所述第二铰接部分包括用于与所述钩子可枢转 地接合的臂。
1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表面包 括一“O”形环。
1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表面包 括一凸圈。
1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表面包 括一凸起部件。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件为柔 性的,并且其尺寸被设计为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压缩配合。
2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 密封表面中的一个包括凸起壁,而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密封表面中的 另一个包括限定出一尺寸被设计为与所述凸起壁接合的凹入部分的 壁。
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 和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的尺寸如此设计,以便当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 处于所述第二输送位置时,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流 体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轴向对准。
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 包括槽口,所述插管在其一近端处包括一圆形唇部,所述槽口的尺寸 被设计为在其中容纳所述唇部。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表面 与所述唇部接合,以使所述插管与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成一体地定位 和保持。
2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将所述流 体连接器组件可拆卸地锁紧到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中的部件。
26: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将所述流 体连接器组件可拆卸地锁定到所述第二输送位置中的部件。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来将所述流 体连接器组件可拆卸地锁定到所述输送位置中的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流 体连接器组件上的弹性臂。
2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 和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适于使得当处于所述非输送位置中时,所述流 体连接器组件可从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上卸下。
2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 和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适于在所述输送位置中彼此锁紧接合,所述输 送位置包括当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病人的皮肤平行以及所述流 体连接管道的近端接合与所述病人的皮肤平行的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 时的位置。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连接器组 件和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适于从所述非输送位置向所述输送位置运 动,所述非输送位置使所述流体连接器组件定位成与所述主流体输注 单元大致垂直。
31: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连接器组 件适于在处于所述非输送位置时与所述主流体输注单元脱开。

说明书


小轮廓可枢转连接输注组件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02年3月8日申请的、2002年6月14日申请的、以及2002年12月20日申请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362,593、No.60/388,926和No.60/435,143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在这里被引用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治疗输注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将给病人进行流体皮下输入的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注组件,它具有枢转/铰接流体连接器和具有基座单元和模制隔离件(隔膜)的基座组件。本发明易于制造和装配并且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现有技术的输注组件提供了用于使流体连接器与基座接合的多种方法。基座通常具有从平底部向下悬垂的垂直插管。流体连接器通常具有从远处的容器向基座输送流体的流体管道。通常可以通过使流体连接器脱开并且只留下与病人相连的基座的方式将该流体连接器从输注组件的基座中拆除,由此人便可以自由移动。

    许多现有技术的输注组件采用可以用针穿刺的隔离件。该隔离件执行一项或者多项功能。例如,现有技术的输注组件采用具有用于重复刺穿隔离件的中空针的隔离件。穿刺的针通常是流体连接器的一部分,并用于通过该针从远处的容器向病人输液。基座组件通常包括用于接收流体并将其引入到病人体内的插管。现有技术表明,隔离件还容纳有一插入针,用于将输注组件初始固定在病人身上。

    隔离件地其中一项典型功能在于,当针被推压穿过该隔离件并随后除去时可拆卸地密封通常位于基座组件内的一腔室。隔离件可以呈盘状或者管状,并且限定出将两个空腔密封或者分开的壁。该隔离件通常足够柔软,以便于针重复地穿刺,并在除去针之后恢复其形状。它可以包括或者不包括自密封狭缝。另外,隔离件的壁通常处于一定的压力之下,从而当除去针时,回弹性允许隔离件恢复其完整性,并保持两个空腔之间的密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基座组件包括一隔离件。该基座组件具有一插管,并且该插管具有一管腔轴线。隔离件在该基座组件中设置成与管腔轴线对准,从而插入针可以用于穿刺该隔离件,穿过插管并将输注组件安置到病人身上。在隔离件中,通常设有垂直或者水平通道。垂直通道相对于基座的平底部大体上垂直,并且水平通道相对于基座是水平的。垂直和水平通道流体连通。这两个通道的连接部分位于隔离件的用于接收插入针的部分下方。

    还提供一种用于与基座组件可枢转接合(或铰接接合)的新型流体连接器。该流体连接器中具有一流体通道。基座组件和流体连接器如此使用,从而该流体连接器可以从一第一(非操作)位置向一第二(操作)位置运动。操作位置使得基座组件的水平通道与流体连接器中的流体通道流体接合。也就是说,基座组件和流体连接器如此设计,从而它们可枢转地接合,以使流体连接器从其中流体通道与基座组件的水平通道轴向对准并流体连通的操作位置(有时也被称为“使用”或“向下”位置)向其中流体连接器的流体通道与基座组件的垂直通道平行并与基座组件的水平通道垂直的非操作位置(有时也被称为“非使用”或“向上”位置)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是一铰接腿,它具有从中垂直延伸出的脚部。铰接腿可以是基座组件的一部分。在向上偏转并且位于隔离件中的流体入口附近的第一位置中,铰接腿的脚部挡住该入口,以防止材料进入或离开该入口。在该阻挡位置中,流体连接器未与隔离件接合,并且流体未通过基座组件流入到病人体内。当流体连接器在操作位置中与基座组件接合时,铰接腿被向下推压,从而脚部不再挡住该入口。当流体连接器在该种布置情况下对准时,流体可以通过输注组件输送进病人体内。

    发明概述

    这里披露一种通常具有三个主要部件的输注组件。第一部件是一单件式隔离件,它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在其第一端处敞开,并与第二通道相交。第二通道通常与第一通道垂直,并在其底端处敞开。

    输注组件的第二个主要部件是一基座单元。该基座单元具有一平底板,其适于靠近病人的皮肤设置或者贴在一柔性粘接部件上,该粘接部件反过来将以粘接并且可拆卸的方式贴在病人的皮肤上。基座单元还包括柔软的橡胶或者塑料插管,该插管通常从基板的下表面垂直向外悬垂,以用于插入到病人的皮肤下。基座单元也可以包括一台肩和一对间隔开的垂直取向的侧壁,这些侧壁用于将流体连接器从第一向上或者升高位置引导至第二向下位置。该基座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偏置的或者铰接的腿部件,该腿部件具有与底板可枢转连接的近端和具有通常在底板上方向上偏置的垂直延伸的脚部的远端或远离端。腿部件能够在升高位置之间枢转运动,其中在该升高位置处,腿(脚部)的远端关闭或者阻挡由隔离件的第一通道开口所限定的入口。腿部件还可以移动至一降低位置,在此处,远端比第一通道开口低或位于其下方。在该降低位置中,腿部件基本上可以与基座单元的底板的上表面齐平。基座单元还包括用于可拆卸地将流体连接器保持在向下位置中的部件例如臂。基座的尺寸还设定成用于接收和定位隔离件,从而使隔离件的第二通道与插管对准。

    从下面的描述中将可以理解,隔离件和基座单元形成基座组件。尽管该公开文本将基座单元和隔离件描述为单独的部件,但是还应该理解的是,它们可以按照整体方式模制出来或者单独模制出来。

    输注组件的第三个主要部件是流体连接器,它具有一近端、一底面、一垂直壁和位于远端处的唇部。该唇部设置成用于与基座单元的流体连接器接合部件的台肩可枢转地接合。流体连接器包括适于与基座的间隔开的侧壁接合的壁,从而该流体连接器能够从一向上位置向一向下位置进行枢转。流体连接器中也具有一流体输送通道,当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或者操作位置时,该通道将位于隔离件的第一通道开口附近。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腿被设计成从基座单元垂直伸出,用于保持并且向前推动,以便将基座单元良好地座靠隔离件。该第二实施例可以一单一硬度单件式隔离件为特征,它设计成“突然进入”(或弹入)到基座单元中,以便于装配。该隔离件通常包括升高的“鼻”部,用来帮助隔离件与流体连接器连接,以在隔离件和流体连接器之间进行密封式配合。申请人还为流体连接器设置了相对平滑的顶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基座单元,它形成为设有用于与流体连接器接合的垂直和水平通道,其中隔离件设置在基座单元的垂直通道上方。

    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还为隔离件提供另一种结构,它具有许多优点。代替利用隔离件来密封腔室,本发明采用了成对的部件。一个部件通常位于具有一流体通道的基座组件上,另一个部件位于相对于基座组件枢转的接头上。当枢转部件旋转到允许不可压缩部件和可压缩部件结合在一起的位置处时,该成对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可压缩的。该成对的部件结合,以形成一流体密封接头。流体连接器(承载这些成对部件中的一个的流体连接器)中的流体通道与基座(包括成对部件中的另二个的基座)的流体通道相结合。当枢转运动使得流体连接器中的通道与安装在基座组件上的插管流体连通时,至少一个弹性部件(在枢轴式部件上或在基座组件上)与另一个部件接触(呈流体密封关系)。这些成对部件可以采取如下所述的多种结构,但是通常结合进新型静态基座/枢转流体连接器组合中,以在流体连接器和插管承载基座之间进行简单有效的压缩式密封。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输注组件的前视图,显示出包括隔离件和与之接合的流体连接器的基座组件。该流体连接器相对于基座组件设置在“向上”、“非操作”或“不使用”位置中。

    图1B为图1的输注组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流体连接器与基座组件接合。

    图1C为本发明的基座单元和隔离件的局部正面剖视图,显示出与基座单元连接的隔离件和具有与基座单元插管的垂直轴线轴向对准的垂直通道的隔离件本体。其还显示出与垂直通道垂直的水平通道。

    图1D为图1A中所示的本发明的输注组件的顶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的输注组件的前视图,其中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操作”或“使用”位置中。

    图2B为图2A的侧面剖视图,显示出当处于向下或使用状态中时流体连接器的流体通道与隔离件/基座组件的水平通道轴向对准的方式。图2B还显示出被向下推压或按压的铰接部件。

    图2C为隔离件本体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其中的垂直和水平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或使用状态(如图2A和2B所示)中,还显示出流体连接器的底壁可以与隔离件的垂直壁紧贴地接合、以便使隔离件的水平通道与流体连接器的流体通道对准并提供穿过流体连接器的流体通道进入到基座组件的插管中的流体流动通道的方式。

    图2D为与基座组件和处于向下或使用位置中的流体连接器接合的流体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2E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基座单元包括垂直和水平通道,并且可刺穿隔离件位于基座组件的垂直通道顶部。

    图3A为本发明的基座和隔离件的侧面剖视图,它没有流体连接器,但是具有处于适当位置的插入针组件。

    图3B为图3A的前视图。

    图3C为刺穿该隔离件并与插管对准且局部位于该插管内、以便使得将该输注组件的基座组件安置在病人身上的处于适当位置的插入针的局部前视图。

    图3D为在图3A和3B中所给出的代表方案的顶视图。

    图4A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座的下表面,其中图4A-4F中所示的基座与图6A-6F中所示的连接器一起使用。

    图4B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4C为在图4D所示部分的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基座的侧面剖视图。

    图4D为本发明一可替换优选实施例的基座的底视图。

    图4E为本发明一可替换优选实施例的基座的后视图。

    图4F为本发明一可替换优选实施例的基座的侧视图。

    图5A为用于本发明的隔离件的透视图。

    图5B为图5A的隔离件的底视图。

    图5C为图5A的隔离件的剖视图。

    图6A为一透视图,显示出供上面图4A-4F中所示的基座使用的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的一实施例。

    图6B为图6A的流体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6C为图6A的流体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6D为图6A的流体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E为图6A的流体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6F为图6A的流体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7为如图4A-4F和6A-6E中所示的其中流体连接器处于“非输送”或“向上”位置中的本发明输注组件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A显示出用于本发明基座的插入针组件。

    图8B为图7A的针组件的底部平面图。

    图9显示出本发明的无隔离件输注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显示出具有延伸穿过插管的插入针的无隔离件基座的侧面剖视图。

    图11为具有无隔离件密封件的基座组件的透视图。

    图12为处于打开、向上或非操作位置中的输注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13显示出处于局部降低位置中的图12的组件。

    图14显示出处于关闭、向下或操作位置中的图12的组件。

    图15为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16为流体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17显示出本发明的弹性密封件的一实施例。

    图18为本发明的密封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9为另一个无隔离件输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密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处于打开位置中的本发明的滑动组件的透视图。

    图22显示出图21的滑动组件朝着封闭或保护位置的运动。

    图23显示出具有滑动打开凸轮的本发明的流体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

    图24显示出具有打开滑动件的本发明基座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5显示出其中滑动件关闭的图24的实施例。

    图26为本发明的输注组件的底部透视图,其中显示出打开滑动件位置。

    图27为处于打开位置中的本发明另一个滑动机构的顶部透视图。

    图28显示出处于保护或关闭位置中的图27的机构。

    图29为用于图27的基座的流体连接器的底部透视图,其中显示出该滑动件定位机构。

    图30为本发明的滑动机构的详细视图。

    图31为图30的滑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2显示出本发明另一密封系统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33以局部剖面侧视图显示出另一密封系统。

    图33A为图33的密封系统的接合顶端的详细视图。

    图34以局部剖面侧视图显示出另一密封系统实施例。

    图35显示出使用粘接剂来保持本发明的密封件。

    图36显示出施加各种力来将流体连接器连接在本发明的基座组件上。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如在附图中所示,输注系统10用来通常通过插管12B将通常通过流体输送管18运送的流体输送到病人体内。

    该输注系统或组件已经被减少至包含最少数量的部件。这简化了该装置的结构、装配和使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常要单独制造出三个基本部件来构造出该输注组件,这些部件包括:基座单元12;隔离件组件14;和流体连接器16。基座和隔离件形成输注主体组件13。在用在病人身上中,该组件因此由两个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的部件-主体组件13(由基座13和隔离件组件14形成)和流体连接器组件16构成。在下面所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配合、互补密封部件而除去该隔离件。

    在具有隔离件的系统中,基座单元12的一个功能在于为隔离件和流体连接器提供支撑并且使它们彼此相对定位,因此它们可以按照下面所述的方式相互可枢转地接合。基座组件还包括一插管12B,它能够容纳插入针(参见图3A-3D),以便将基座组件安置在皮肤附近,其中插管穿过皮肤并且在其下面向下悬垂,以便通过流体连接器、隔离件和基座的插管从远处的容器将流体输送进病人体内。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功能,基座单元包括大体上平坦的底面12A,用于直接压靠在病人的皮肤上或者压靠在双面粘性垫片20上(参见图1A),以便间接地将该组件可拆卸地贴在病人皮肤上。

    参照图1A-2D,可以看出,在基座12的底面上方为限定出一隔离件底座12I的壁14W,隔离件组件14可以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安置在该隔离件底座上。通常在其中限定出一凹入部分的该基座的一部分包括尺寸被设定成可容纳插管的一环形唇部12L的一插管底座12J。软橡胶或塑料插管12B与基座的平底面12A垂直地向下悬垂。该插管可以在产品装配之前超声波焊接在单独模制出的基座上。

    如图1B中所示,基座12还包括用作第一铰接部分的台肩12C。如可在下面更详细地看出的那样,该台肩包括设计成用来与流体连接器接合的水平臂。在台肩附近有一对间隔开的垂直相对侧壁12D(在图1B中显示出该对中的一个)。这些侧壁12D也用作第一铰链部分的一部分,它们被设计成在唇部16C与台肩12C接合时与流体连接器的相应侧壁接合,以铰接地并且可枢转地将流体连接器引导到隔离件组件上,该隔离件组件已经在装配过程中安装在基座上。

    该基座可以包括具有一孔阻挡腿12E的保护器组件,该腿为在其远端处具有脚部12F的延伸部件。脚部12F大体上与腿的纵向轴线垂直地延伸。该腿在近端12G处通过整体(活动)铰链安装在基座12上。在基座阻挡件的形成中,腿12E偏置,从而例如如图1B和1C中所示,脚部12F升高到基座的底面上方。该基座由例如具有一些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如图1B和1C中所示在“向上”、“阻挡”或封闭位置中与腿部模制在一起。该腿部在其近端12G处按照这样的方式安装,从而它很容易绕着近端从其正常向上偏置位置向下枢转。因此,近端12G用作结合进腿部和基座的“活动铰链”。基座12还可以具有一对流体连接器臂接合部件12H和12H′(参见图1D),用来弹性地接合流体连接器的臂16I和16I′,以便将流体连接器保持在向下或输送位置中。

    如图1C所示,隔离件组件14具有隔离件本体14A,它具有第一硬度计读数硬度。该隔离件组件通常包括一顶面14B、侧壁14C和一底面14D。在优选实施例中,隔离件组件14在其中包括一流体流动通道。水平第一通道腿14E具有敞开的第一端14F和敞开的第二端14G。第二端14G向垂直对准的第二通道腿14H敞开。第二通道腿14H具有通向插管的第一端14I和通向第一通道腿14F的第二端14G的第二端14M。如参照图1C所述,隔离件组件14可以采用胶粘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隔离件座12I上。该隔离件组件可以具有足以让插入针穿透的单一硬度,或者它可以包括两个具有不同硬度的区域,其顶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硬度使得可以由插入针穿透。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双注射”模制方法将软隔离件部件14J结合进隔离件组件中,同样可以具有一侧壁部分14K,其硬度比隔离件本体的其余部分更软。在该实施例中,一部分隔离件部件设置在第一通道14E上方。但是要指出的是,该隔离件通常注射成形为一单个单元--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那样,为单独制造出来然后胶粘或焊接在一起的两个单元。它通常为单件式隔离件组件,例如它可以具有硬度更软的区域,从而在穿刺顶面14B中更容易容纳插入针。作为设在隔离件本体14A中的开口,侧壁口14K优选可以呈由第一通道14E的敞开第一端14F包围的环形。

    第一通道腿14E和第二通道腿14H通常相互垂直,第一通道腿通常为水平的,而第二通道腿通常为垂直的。当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位置时,它能够通过第一通道腿14E的第一端14F将流体输送给隔离件组件流体通道,并穿过隔离件组件14直到该流体到达第一通道腿的第二端14G。然后将该流体输送给第二通道腿14H,在那里它在重力(或供给泵,未示出)作用下向下流动进入插管,以便输送进病人体内。

    流体连接器16设置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与主体组件13的基座12接合并且可以在基座上枢转,以与隔离件组件对准,从而在流体连接器已经转动到向下或操作输送位置时(参照图2B和2C)从流体输送管18将流体输送给隔离件组件的流体流动通道。

    为了实现这个和其它目的,流体连接器16具有近端16A、本体16J和从本体伸出的鼻部16K(参见图1A、1B、1D和2D)。与近端(16A)相对的是远端(16B)。流体连接器具有一纵向轴线16Z。远端16B包括用作第二铰接部分的一部分的唇部16C。该唇部设计成用于与基座12的台肩12C可枢转地接合。流体连接器包括一对间隔开的侧壁(16E)(参见图2D),它们用作第二铰链部分的一部分,并且靠近基座的间隔开的侧壁(12D)(参见图1和1B)齐平地接合。因此,为流体连接器提供了一机构,以便容易且可拆卸地在台肩处接合基座,同时提供成对的相邻侧壁,以从向上或非输送位置(图1至1D)将流体连接器引导至输送或向下位置(图2至2D)。

    流体连接器16还包括一底面16D。该底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尺寸设置成在流体连接器朝着向下位置运动时与腿12E的脚部12F作用,以将该脚部推压离开流体流动通道14E的第一端14F。图1C、2C、1A和2A显示出其中处于向上位置中的流体连接器不与位于第一通道的第一端附近的脚部位置干扰的方式。在该“向上”位置中,脚部阻挡了通道,并且防止了有害材料在第一通道处的积累。当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位置时,可以看出,一部分底面16D已经与腿的脚部作用,以将它推压至向下位置,从而将流体连接器的流体输送管定位在第一通道附近,以允许流体从中通过。

    流体连接器的底面可以包括凹入区域16H(参见图1A),该区域的形状设定为在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位置中时贴合地包围着隔离件组件的侧壁和顶面。流体连接器的凸起壁16G和隔离件组件之间的贴合流体密封关系可以例如参照图2C来理解。另外,可以看出,凸起壁16G形成一稍微凸起表面,它可以包围着流体输送通道16F的开口端16F′。这在图2C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按照这种方式,这些壁凸起与为隔离件组件14提供凸起环形侧壁口14K一起在流体连接器和隔离件之间提供了流体密封配合布置,从而从开口端16F′流进第一通道腿14E中的流体将不会泄漏。因此,在侧壁口14K中最好具有一些弹性。要指出的是,流体连接器的底面的尺寸设定成在将流体连接器推压进关闭位置期间允许与腿12E的脚部12F相互干涉或作用。

    图2E显示出一可选基座12和隔离件组件14的配置,其中基座12中模制有一垂直和水平通道。其硬度足够软、以便安置插入针的隔离件部件14J安置在与插管的管腔对准的垂直通道腿顶部处。基座和流体连接器仍然可枢转地接合。流体连接器从其中流体通道和流体连接器与基座的水平通道对准的输送位置运动至其中该两条通道没有对准的非输送位置。在图2E的该可选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其它特征为没有活动铰链(尽管可以设置一个)。另外,可以看出,可采用一插管紧固板15来改善插管相对于基座的密封。

    图3A至3D显示出没有流体连接器但是具有与之接合的插入针组件22的输注组件。更具体地说,针组件22包括一把手22A和一针22B。该针通过第二通道和插管垂直向下插入穿过隔离件的顶部,直到针的远端正好经过插管的远端伸出(参见图3B)。在该结构中,可以柔和地将针/插管插入病人身体中,从而该插管将在皮肤下面向下悬垂,从而基座或粘性部件20将位于皮肤附近。然后可以除去并抛弃把手。流体连接器16可以安装在向上位置中,以便向下旋转并且开始给病人输送流体。

    图4A至4F显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基座112,这些图显示出使流体连接器与主体铰接保持或接合的可选方式。

    如图4A-4F中所示,臂接合部件112H和112H′从基座112垂直地伸出并且与之成一体,该基座将按照在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或使用位置中时包围着臂接合部件的方式弹性接合流体连接器的臂116I和116I′(参见图6B)。

    参照这些说明还可以理解的是,该新型隔离件114具有一凸起的鼻部144F(图5A和5B)。可以理解的是,该凸起鼻部将在流体连接件处于向下位置时确保与流体连接件的良好配合,以有助于确保隔离件/流体连接界面的完整性。隔离件114也可以为单件式、单注射成形装置。从图4B和4C中可以看出,基座112可以包括弹性隔离件接合凸起或凸缘113J(这里为三个),用于通过与在隔离件中的具有类似尺寸的沟槽114G(参见图5A)接合来弹性地保持和定位与基座接合的隔离件。

    图4A至4F显示出可选基座112的细节。图4C显示出该基座具有向下悬垂的插管112B的特征。该插管从平底面112A悬垂。可选的是,底部的一台阶部分113A可以包括针保护唇部113B。隔离件外壳112J设计成将隔离件114(参见图5A)容纳在其中,并且通过凸缘113J与在弹性隔离件中的沟槽114G的接合来实现。唇部112C包括钩形侧壁112D。钩子部分和钩形侧壁112D设计成接合流体连接器116的横臂116C(参见图6C)。钩形侧壁112D将接合位于横臂116C附近的侧壁117C,以便保持在流体连接器的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一致引导运动。因此,位于横臂116C附近的钩形侧壁112D和侧壁117C以及接合横臂116C的钩子部分112C在接合时将用来在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上位置中时将流体连接器固定在基座上,并且在关闭或向下位置和向上或打开位置之间引导流体连接器。该流体连接器在处于向下位置中时将通过基座的臂接合部件和流体连接器的臂之间的接合以及钩子和侧壁处的接合而接合。流体连接器116的凹入区域116H(参见图6B)与隔离件和隔离件座的接合在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位置中时将出现。腿112E具有一活动铰链和一脚部11F,并且用来按照上面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作用,从而与流体连接器枢转接合。

    基座112的臂接合部件112H和112H′包括唇部113H和113H′,从而当将流体连接器推压至向下位置时,唇部会接合在流体连接器的臂116I和116I′的内侧侧壁中的槽口116Z(参见图6B),以将流体连接器保持在向下位置中。臂接合部件的侧壁可以是倾斜的,从而它们可以按照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流体连接器接合,以在流体连接器被推压至向下位置时将流体连接器推向并压靠在隔离件上,以实现良好的密封。

    图5A至5C显示出该输注系统的弹性隔离件114。该隔离件包括在隔离件112被压紧底座中时将与基座的隔离件座的凸缘113J接合的槽口114G。通常,隔离件114还包括用于在流体连接器处于向下位置中时与流体连接器齐平接合的平顶面114T。底面114B通常齐平压靠在基座上。从图5C中可以看出,设有具有开口端114C′的第一通道腿114C,它通常与基座平行并且使第二通道腿114D与开口端114D′连接,该开口端在隔离件在基板上就位时通常位于插管112B的顶端上面。

    图6A至6F显示出与基座112一起使用的协作流体连接器116。显示出了平滑顶部116T和从流体连接器的后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对弹性臂116I和116I′。槽口116Z位于臂116I和116I′的内表面上。这些臂在两个外侧臂和位于中央的鼻部116K之间确定出狭缝116S。这些臂具有一些柔性,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向内挤压,以便使流体连接器脱离其中这些臂与基座的臂接合部件接合的向下位置。在这些臂的外表面上的肋条116X设置用于与流体连接器指状接合,以便使流体连接器在升起和下降位置之间运动,并且将这些臂向内推压,以便使流体连接器脱离向下位置。

    流体连接器116具有一近端116A和一远端116B。侧壁117C位于远端116B处。横臂116C设计成用于可拆卸地并贴合地接合基座的唇部112C。钩子部分侧壁在流体连接器在升起和下降位置之间运动时贴合并可滑动地接合流体连接器的侧壁117C。在流体连接器的底面上具有一凹入区域116H,其尺寸设定成用于容纳隔离件和隔离件底座。当流体连接器运动至向下位置时,在那里具有一壁116Y(参见图6B),以使得它通过接触与腿112E的腿部112F的脚部112E相互干涉或作用,以将它从其位于隔离件鼻部附近的向上或升起位置推动离开至远离隔离件鼻部的向下位置。在向下位置中,流体输送通道116F的开口端116F′贴合地设在隔离件的开口端114C′附近,因此流体可以流动穿过该隔离件并穿过插管进入病人体内。

    图7显示出如图4A-4F所示的基座112接合流体连接器116的方式。该接合方式提供了在基座和流体连接器之间的铰接运动。图7中示出了在基座中的钩子部分112C和它与流体连接器接合的方式。该连接方式为“铰接”,以允许流体连接器可通过转动从一非使用位置向下运动至一使用位置。在使用位置中,流体连接器中的流体通道将与在基座中的流体通道连接,以向插管以及病人提供流体。

    图8A-8B显示出针接口组件122。该组件具有一把手112A和从中垂直伸出的一针112B。流体连接器在针接口组件接合隔离件、基座和插管时与基座的本体分开。在该单元被使用者适当安置到位之后,可以将针接口组件抽出并且扔掉,并且可以将安装有流体连接器管道的流体连接器与背面接合,并且从向上位置运动到下面或使用位置,以从远处容器(未示出)将流体提供给病人。针组件的远端包括具有从中切出的窗口112Y的中空部分112X,并且该中空部分和窗口的形状设定为在隔离件与之接合时装配在基座的隔离件外壳112J周围。在中空部分和窗口与隔离件和隔离件外壳的侧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供引导,以使针对中,从而可以使之与插管正确地对准。

    在图9至36中显示出用于“无隔离件”输注系统的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图9和10显示出输注组件200的一可选优选实施例,该输注组件具有一基座212、一第一密封部件214、一流体连接器216和一流体输送管218。可以设置插入针组件220(参见图10),以将输注组件安置到病人身上。

    图10显示出插入针组件220,该插入针组件包括具有从中伸出的针228A的把手228。底部228B可以通过与基座的切口部分212C接合来帮助使针组件定位。

    输注组件200是“无隔离件”的。可以看出,它包括用于与基座212接合的枢转式流体连接器216,该流体连接器可以在使用(输送)和不使用(不输送)位置之间旋转。基座212具有平底部212A。设有一柔软且柔性的插管212B,并在其中限定出一管腔。插管212B从基座的平底部向下垂直延伸。

    基座可以包括限定出用作一铰接部分的切口部分212C的壁。如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的那样,该切口的形状设定为用于容纳流体连接器的铰接部分。该切口包括垂直成对侧壁212D,如下面所述那样,这些侧壁将接合流体连接器并将其(在与基座铰接接合时)从一非输送(或“向上”)位置引导至一输送位置(或“向下”位置)。基座可以包括垂直伸出的对准凸起212E,用来与流体连接器接合,以辅助将流体连接器引导至向下或输送位置。该基座也可以包括垂直竖立腿212F和212G(图21),用于与流体连接器的臂可拆卸地接合,以将流体连接器保持在向下或使用位置中。在输注组件212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可以使用滑动件212(参见图21至28),该滑动件用于在流体连接器从基座拆除或脱离其“向下”或输送位置时保护性地覆盖流体通道214D。

    回到图18,该图也显示了第一密封部件214,它通常包括主体部分214A,并可以包括弹性“O”环214B。第一密封部件通常至少是部分弹性的,并可以包括弹性的升高台圈214C(见图17)。在任何情况下,第一密封部件214通常在其中限定一个流体通道214D,并且其尺寸被设计成立可容纳在基座212中,如图9和11所示。因此,第一密封部件可以与基座212成一体。可以看出,流体连接器216包括底壁216A,并具有穿过其中的流体通道216B(见图9)。流体通道216B可以包括第一腿216C和第二腿216D。在流体通道216B碰到底壁216A的位置上,限定出一端口216N,当流体连接器处于输送位置时,该端口将与第一密封部件的流体通道214D接合。流体连接器通常包括从中伸出的一臂或唇部216E,其被设置成用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基座212的切口212C以及侧壁212D接合,从而当该唇部贴合地嵌套或者安置在切口内时,流体连接器可以从向上的位置向向下的位置旋转,同时如果使用凸起的话,则其被引导到凸起212E上(该凸起有助于引导和使基座与流体连接器对准),因此使得具有切口216H和216I的腿216F和216G弹性地并且可拆卸地接合腿212F和212G,以可拆卸地将流体连接器锁定至向下的位置上。在接近完全向下的位置时,应当指出,“O”环214B或者升高的台圈214C将在端口216N的区域中以弹性的方式接合流体连接器的底壁216A,从而以流体密封的关系将流体连接器的端口接合至与插管212B的管腔流体相通的端口,因此流体可以穿过流体连接器输送至本体中并进入插管,而不会泄漏。

    参考图21至29(滑动保护件的替换实施例),可以看出,基座可以包括保护部件或者滑动件213。滑动件能够从脱离接合(非封闭)位置向接合(封闭)位置移动,封闭位置在流体连接器不与基座相接合时保护流体通道214D,以避免收集杂物或释放液体。可以看出,滑动件213可以包括一对相对安装的耳部213A和213B,该耳部可以从管状体213C中伸出。该主体可以包括竖直向下悬垂的引导凸起213D,该引导凸起具有从其底部延伸出的一对引导腿213E和231F。滑动件213被设计为与基座212可滑动地接合,如图21-23和27-28所示。更具体地说,基座可以包括凸轮槽212J和212K,这些凸轮槽可以靠近滑动件通道212L。滑动件通道212L的尺寸设计成可以在其中容纳引导凸起213D,从而水平伸出的引导腿213E和213F在滑动件的耳部和滑动件的引导腿之间捕获该基座,从而滑动件可以在如图21所示的打开或者脱离接合位置与如图23K所示的使用或者保护位置之间移动,该保护位置保护基座,以避免接收可能会进入其中的流体通道的液体或者杂物。

    图30和31显示了滑动件或者保护部件213的一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仅包括一对纵向延伸的引导脊,用于按照可在基座上滑动的方式与基座的槽弹性接合。

    设有用于使滑动件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的机构。当将流体连接器从基座除去时,滑动件应当处于由使用者手动设置的保护位置上。当流体连接器与基座接合并且被推压至向下位置时,可以看出,在流体连接器朝着向下位置运动以将滑动件朝着打开位置推压时,使用一对新型凸轮216J和216K(图23)来与滑动件的耳部213A和213B和槽212J和212K接合。

    图27-29显示出滑动件213的另一实施例,该滑动件也能够在打开(非封闭)和保护(封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输注装置包括在流体连接器移动至向下或者输送位置时使滑动件从封闭位置向非封闭位置运动的结构。在输注组件200的该替换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流体连接器上的凸轮表面216L将与在图28中所示的成形顶表面213Z作用,从而在枢转式流体连接器被推压至向下位置时,凸轮表面将滑动件从保护位置推向打开位置。

    现在回到“无隔离件”密封部件,可以看出其中至少一个为弹性的该对部件可以采取各种结构。例如,上面已经说明,与流体连接器的底面相互作用相结合的简单的“O”形环可以包括一流体密封对,以包围着流体连接器的通道和密封件或者基座的通道之间的接头,以便将流经流体连接器的流体加入到插管的管腔中然后进入病人体内。图19显示在流体连接器的硬塑料底面上的凸圈214C,该凸圈在该密封件中的通道附近齐平地容纳压靠在弹性密封件上,用来将流体连接器的通道与插管以流体密封关系连接。图20显示了在弹性密封部件中的环形凹陷,当流体连接器向下嵌入到使用位置中时,该凹陷用于接合在流体连接器的底面上具有倾斜壁的类似尺寸的圆柱状凸起。该图还显示了成对的部件,其中至少一个是弹性的,该成对部件环绕基座中的端口至流体连接器中的端口的连接部分。图29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流体连接器的底面包括弹性或者非弹性的脊216X,它包括端口216N。基座可以被构成为当该流体连接器移动至向下或者使用位置时该基座在其碰到脊216X的位置处是平的并且可压缩或不可压缩的(仅在该脊是可压缩时)。

    图32-35显示了可以将密封件214结合进基座212中的各种方式。图32显示了具有唇部的基座的壁,该唇部的尺寸被设计为用于将槽口承载密封件容纳在其中,然后容纳紧固板212W,该板用于捕获和将密封件整合到基座中。图33和33A显示了具有弹性腿的密封件,这些腿上具有弹性头部,用于容纳在基座内的孔中。图34显示了具有切口的基座,该切口的尺寸被设计为用于在其中接受密封件的易弯曲或弹性凸起。图35显示了具有施加在其上的粘合剂219的密封件,以将该密封件永久地接合至基座上,以将插管上的唇部“捕获”或者夹至基座上。实际上,图33和34表明可以使用该密封件来将环形唇部接合在插管的近端上,以将插管定位和整合到基座中。

    图36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新型实施例,其中基座212可以包括唇部212Y承载延伸部分,以接合限定出流体连接器216的远端的唇部216Y。另外,图36显示了枢转式“无隔离件”输注组件的优点。也就是说,它提供一流体连接器和一基座,其中流体连接器的一端与基座接合,另一端的尺寸设定为用于接受较小的力,从而使该流体连接器旋转至向下位置,其中流体连接器被设计为可拆卸地且可压缩地接合在枢轴端和旋转端之间的密封件。因此,应用了机械效益,其中必须被克服以产生有效密封所需要的压缩的阻力位于枢转臂和该小的施加作用力之间。实际上,可以看出,当与至流体连接器的远端的距离相比时,该优选实施例中的密封部件更靠近在图36所示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基座和流体连接器之间的铰接点,在那里通常施加旋转作用力,以将流体连接器在向上或不使用位置至向下或使用位置之间移动。

    尽管已经参考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该说明并不意味着构成任何限制。相反,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参考了本发明的描述之后,对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将涵盖落入到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这些改进、替换和等同方案。

小轮廓可枢转连接输注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轮廓可枢转连接输注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轮廓可枢转连接输注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轮廓可枢转连接输注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轮廓可枢转连接输注组件.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治疗输注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从远处源头进行流体皮下输注的装置。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基座组件,其中具有一流体通道和从一平坦底部向下垂直延伸的插管。接收来自远处流体源的流体承载管道和该流体连接器部件的流体连接器可枢转并可拆卸地与该基座部件相连。该连接方式为“铰接”,以使得该流体连接器能够通过向下转动从一非使用位置运动到一使用位置。在使用位置中,流体连接器中的流体通道将与基座中的流体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