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226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CN203808226U(21)申请号 201420109541.3(22)申请日 2014.03.12201310114609.7 2013.04.03 CNE03F 5/22(2006.01)E03B 5/00(2006.01)(73)专利权人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10022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5号(72)发明人韩杰 李苗(54) 实用新型名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包括底盘、排水泵和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上设置有吸气入。
2、口,所述吸气入口气密性连接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排水泵的泵腔气密连接,所述底盘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排水泵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排水泵为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装,且所述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通过该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底盘上的有限空间,优化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最大排水量,有利地解决了在有限的底盘空间内难以提高排水量的技术问题。(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
3、书5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8226 UCN 203808226 U1/1页21.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包括底盘、排水泵和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上设置有吸气入口,所述吸气入口气密性连接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排水泵的泵腔气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排水泵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排水泵为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装,且所述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为两个,所述安装通孔为两个,且每个所述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每个所述安装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4、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沿纵向轴线依次纵向设置的第一纵梁区、第一安装区、第二纵梁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纵梁区和所述第二纵梁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个所述安装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均包括围成矩形的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个所述安装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吸入口与相应的所述安装通孔垂直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5、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吸入口位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的上方、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或下表面的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吸入口直接与进水管连接或通过安装弯头由垂直扭转为水平布置后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安装弯头的法兰口低于所述底盘。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包括立式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排水泵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车辆主底盘或者拖车底盘。10.根。
6、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为外接动力源,或者所述动力源直接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08226 U1/5页3移动式防洪排涝、 消防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背景技术0002 目前,在城市、工矿企业和农田出现汛情,需要抗洪防汛抢险排涝时,大多应用固定排水泵站来排水。但是,固定排水泵站由于设置位置固定,无法应对一些出乎意料的地点发生的积水险情,例如城市立交桥下由于大雨产生的积水,从而出现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0003 然而,在。
7、现有技术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例如排水车中,排水泵均水平放置于底盘上,由于排水车的宽度通常为2.4米,底盘上的空间有限,因此只能水平放置一台排水泵,排水车的最大排水量一般仅为3000吨/小时。由于底盘上的空间有限,而排水泵的排水量和体积成正比,在有限的底盘空间内难以通过增加排水泵的体积来提高排水量,导致更大排水量的排水车的生产一直难以实现。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通过优化该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中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该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最大排水量。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
8、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包括底盘、排水泵和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上设置有吸气入口,所述吸气入口气密性连接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排水泵的泵腔气密连接,所述底盘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排水泵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排水泵为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装,且所述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0006 进一步地,排水泵为两个,安装通孔为两个,且每个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每个安装通孔。0007 进一步地,底盘具有沿纵向轴线依次纵向设置的第一纵梁区、第一安装区、第二纵梁区和第二安装区,第一纵梁区和第二纵梁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和。
9、两根横梁;两个安装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中。0008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均包括围成矩形的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个安装通孔分别设置在矩形内。0009 进一步地,泵吸入口与相应的安装通孔垂直对应。0010 进一步地,泵吸入口位于底盘的上表面的上方、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或下表面的下方。0011 进一步地,泵吸入口直接与进水管连接或通过安装弯头由垂直扭转为水平布置后说 明 书CN 203808226 U2/5页4与进水管连接,安装弯头的法兰口低于底盘。0012 进一步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包括立式安装在底盘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和排水泵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0013 。
10、进一步地,底盘为车辆主底盘或者拖车底盘。0014 进一步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为外接动力源,或者动力源直接设置在底盘上。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抽真空装置与排水泵相配合,排水泵在工作前无需手动灌水,故排水泵在使用时可以采用立式安装,并且,固定在底盘上的排水泵采用泵吸入向下的立式安装,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安装通孔,并将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安装通孔,从而充分利用了底盘上的有限空间,优化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最大排水量,有利地解决了在有限的底盘空间内难以提高排水量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0016 说。
11、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盘的侧视图;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盘的仰视图;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盘安装了进水管时的仰视图;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底盘作为拖车底盘时的侧视图;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底盘作为拖车底盘时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
12、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24 实用新型人专门从事水泵生产十几年,为了克服现有排水车排水量小的问题,经过反复不断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所在,即现有技术存在将排水泵水平放置在排水车上的一种惯性思维。0025 当然,导致这种惯性思维的存在,有着比较复杂的多方面原因:0026 首先,自吸泵在工作之前,需要向泵腔内手动灌水,目前常用的排水泵在立式安装后,由于其泵吸入口向下,泵腔内没办法存水,导致排水泵无法正常工作。现有的可以立式安装的水泵例如有潜污泵和长轴泵等,但是这两种水泵均是液下泵,工作时水泵部分必须插入水中,因此不需要向泵。
13、腔内手动灌水,故可以立式安装,但这两种水泵并不适用于排水车的工作环境;0027 其次,排水车通常直接利用车辆的底盘结构进行排水泵等排灌设备的安装,如果采用排水泵的立式安装,由于现有排水车的底盘的结构形式,排水泵的泵吸入口只能位于排水车的底盘上面,增加了泵吸入口至水面的距离,即增加了排水泵的吸程(吸程是指排水说 明 书CN 203808226 U3/5页5泵叶轮中心线距水面的距离)。每个排水泵都有一个最大吸程,一旦超过这个最大吸程,排水泵就无法工作,并且吸程越大能量损耗越大,吸程增加也会使排水量减少。0028 最后,为了便于驱动排水泵,现有技术中的排水泵及其驱动装置(例如驱动电机等)通常一体设置。
14、,尤其是驱动装置通常设置在排水泵的轴端,如果将排水泵进行立式安装,排水泵及其驱动装置的整体高度过高,难以通过例如桥洞等建筑设施,另外重心较高也容易导致倾覆。0029 上述惯性思维的存在,导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需要提高排水车的排水量时,通常是通过增大排水车的空间和增加排水泵的体积来实现。这种方式,对于必须符合一定尺寸规格(例如道路限制)的排水车而言,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0030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排水量难以有效提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包括底盘和排水泵,所述底盘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排水泵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排水泵为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
15、装,且所述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所述安装通孔。0031 优选地,所述排水泵为两个,所述安装通孔为两个,且每个所述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每个所述安装通孔。0032 更优选地,所述底盘具有沿纵向轴线依次纵向设置的第一纵梁区、第一安装区、第二纵梁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纵梁区和所述第二纵梁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均包括至少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两个所述安装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中。003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底盘10为车辆主底盘,即底盘10为车辆本身固有的底盘。在底盘10上,。
16、设置有两个排水泵20和两个驱动电机30。其中,两个排水泵20均采用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装,两个驱动电机30也均采用立式安装,并分别驱动相应的排水泵20。0034 每个排水泵20还与配套的抽真空装置组合使用,该抽真空装置上设置有吸气入口,所述吸气入口气密性连接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相应的排水泵20的泵腔气密连接,从而,由于抽真空装置的存在,排水泵20可以在真空作用下工作,在工作前无需手动灌水,因此能够适应立式安装的需要。0035 具体地,如图1所示,每个排水泵20的轴伸端竖直向上,每个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也是竖直向上,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和相应排水泵20的轴伸端之间通过皮带传动。由此,驱动电机30。
17、可以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方式直接驱动相应的排水泵20。当然,也可以仅采用一个驱动电机同时驱动多个排水泵的方式。0036 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排水泵的立式安装,对传统的底盘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如图2至图4所示。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盘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盘的仰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盘安装了进水管时的仰视图。0037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底盘10上,沿底盘10的纵向轴线依次纵向设置了第一纵梁区11、第一安装区12、第二纵梁区13和第二安装区14。在第一安装区12中,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15,在第二安装区14中,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16。0038 其中,第一纵梁。
18、区11包括两根纵梁,且这两根纵梁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底盘10的纵向轴线,优选为相对于底盘10的纵向轴线对称地纵向延伸。类似地,第二纵梁区13也包括说 明 书CN 203808226 U4/5页6两根纵梁,且这两根纵梁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底盘10的纵向轴线,优选为相对于底盘10的纵向轴线对称地纵向延伸。0039 第一安装区12在纵向上位于第一纵梁区11和第二纵梁区13之间。并且,第一安装区12包括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从而比起第一纵梁区11或第二纵梁区13而言,第一安装区12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优选地,第一安装区12中的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相互连接、围成一个矩形形状,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的结构强度。此时。
19、,第一安装通孔15位于该矩形内。0040 第二安装区14也包括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比起第一纵梁区11或第二纵梁区13而言,第二安装区14也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优选地,第二安装区14中的两根纵梁和两根横梁相互连接、围成一个矩形形状,从而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的结构强度。此时,第二安装通孔16位于该矩形内。0041 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第一安装区12中,两根纵梁在与横梁连接处继续向两边延伸,并且,每根纵梁的端部分别通过一小截横梁分别与第一纵梁区11和第二纵梁区13的相应纵梁连接。这样,第一安装区12分别与第一纵梁区11和第二纵梁区13更稳定地连接,使得第一安装区12及整个底盘10的结构强度和承载。
20、能力进一步提高。0042 类似地,如图3所示,在第二安装区14中,两根纵梁在与横梁连接处继续向两边延伸,并且,每根纵梁的一个端部分别通过一小截横梁与第二纵梁区13的相应纵梁连接。由此,第二安装区14及整个底盘10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也进一步提高。0043 当然,前述各个区域中,纵梁和横梁的数量并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数量,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其数量,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应注意到底盘的成本和整体重量也会随之增加。0044 相比之下,在现有技术的底盘结构中,通常是两根纵梁纵向贯穿整个底盘的下表面,而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则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对底盘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和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移动式防洪排。
21、涝、消防装置中排水泵采用立式安装的承载要求和工作需要。0045 结合图1至图3,在该移动式排灌装中,底盘10具有两个安装通孔,即第一安装通孔15和第二安装通孔16。两个排水泵20均采用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装,它们分别对应于底盘10上的两个安装通孔,每个排水泵20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相应的一个安装通孔。0046 优选地,泵吸入口与相应的安装通孔垂直对应,且泵吸入口位于底盘10的上表面的上方,或者穿过相应的安装通孔并位于底盘10的上下表面之间,或者,穿过相应的安装通孔并位于底盘10的下表面的下方。由此,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可以较低,更加有利于缩短泵吸入口至水面的距离,即减小了排水泵的吸程。00。
22、47 如图1和图4所示,设置在第一安装通孔15中的泵吸入口通过安装弯头与第一进水管17连接,设置在第二安装通孔16中的泵吸入口也通过安装弯头与第二进水管18连接,从而,将泵吸入口的垂直延伸扭转为进水管的水平延伸,有利于进行排灌操作。前述进水管还可以与更长的进水管连接,以便扩大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排灌处理范围。当然,每个泵吸入口也可以直接与相应的进水管连接,无需采用安装弯头。为了稳定进水管在底盘上的位置,进水管可以固定在底盘10上。004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底盘作为拖车底盘时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说 明 书CN 203808226 U5/5页7实施例二的底盘作为拖车底盘时的仰。
23、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底盘10除了作为车辆主底盘之外,也可以作为拖车底盘,此时该底盘上同样设置了第一安装通孔15和第二安装通孔16。0049 当然,在底盘上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安装通孔和一个排水泵。这样,当排水泵固定在底盘上,且采用泵吸入口向下的立式安装时,与水平放置的情况相比,仍然可以减小排水泵在底盘上的占用空间,即底盘上沿水平方向的空间。此时,在固定长度和宽度的底盘上,即使在排水泵水平放置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提高排水泵的体积来提高排水量,也可以通过排水泵的立式安装,充分利用底盘上沿垂直方向的空间,同样有利于提高排水量。0050 在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可以。
24、为外接动力源,例如外接的交流电源。动力源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底盘10上,例如,直接设置在底盘10上的柴油机发电机组或汽油机发电机组。采用后一种动力源,由于自带动力源,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移动性能和独立工作性能更佳。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动力源、真空排水泵和驱动装置等其余设备的工作过程的控制机柜。0051 动力源可以直接驱动排水泵进行工作,也可以采用驱动电机或驱动液压泵等驱动装置来间接驱动排水泵。根据排水泵的立式安装方式,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优化。0052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实施例,由于采用了抽真空装置与排水泵相配。
25、合,排水泵在工作前无需手动灌水,故排水泵在使用时可以采用立式安装,并且,固定在底盘上的排水泵采用泵吸入向下的立式安装,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安装通孔,并将排水泵的泵吸入口的设置位置对应于安装通孔,从而充分利用了底盘上的有限空间,优化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装置的最大排水量,有利地解决了在有限的底盘空间内难以提高排水量的技术问题。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808226 U1/2页8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226 U2/2页9图4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0822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