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滑台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十字滑台,尤指一种具有两呈交互垂直方向运动的直线滑动的十字滑台。
背景技术
地震为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所造成的震动,它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地震的强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往往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其造成财产损失的主因是建筑物倒塌及家具重物倾倒,即使建筑物没有倒塌,一旦屋内陈设物品的架柜倾倒时,除会造成屋内人员受架柜、物品造成压伤、砸伤的身体伤害以外,另外许多陈设品或高价艺品亦面临损毁之灾。
为此,在日本此一受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地区,已有业者设计出专供房宅达到减震作用的滑台结构,例如日本特开平8-240033号的免震构造物专利,以求房宅不受地震晃动的作用而发生倒塌、财损或人员伤亡。但此等对于要求大规模房舍所需的隔震设备,往往只能以增加隔震装置的数量或加大隔震装置的规格尺寸等方式来因应,产生隔震设备的结构复杂化、设备成本增加及安装匹配困难度高等诸多问题,实有加以研究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字滑台,通过其具有两呈交互垂直方向运动的直线滑动结构设计,组成适用在房舍建筑物底部基梁的超荷重十字滑台,达到确实负荷防震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十字滑台,包括一滑座本体、二导轨、多数个侧盖及多数个滚柱,其特征在于:该滑座本体为一体式铸造成型,该滑座本体的顶端部成型有一第一轨槽,该滑座本体的底端部成型有一第二轨槽,该第一轨槽与该第二轨槽为十字交错的设置,该第一轨槽与该第二轨槽的二侧壁面分别成型有一滚柱导沟,该第一轨槽与该第二轨槽的槽底面分别成型有多数道滚柱导沟,该滑座本体对应于各该滚柱导沟的旁侧分别设有一贯通该滑座本体的通道;各该侧盖罩盖于该第一轨槽与该第二轨槽两端的槽口端部,各该滚柱导沟及该通道通过该侧盖连通形成一循环通道;各该滚柱充填置入于各该循环通道中;该二导轨分别滑设于该第一轨槽及该第二轨槽,该第一轨槽与该第二轨槽侧壁面的滚柱导沟内的滚柱限位勾持该二导轨,以组成该十字滑台。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轨槽的循环通道与第二轨槽的循环通道以相互圈绕的方式设置于该滑座本体。
优选地,其中该滑座本体的二端部凸设有多数个分别对应该滚柱导沟及该通道的回流导块。
优选地,其中该回流导块表面成型有内循环槽,该内循环槽连通于该滚柱导沟及该通道之间。
优选地,其中该侧盖于其内侧结合面上成型有对应该内循环槽的外循环槽。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轨槽与该第二轨槽二侧壁面的该滚柱导沟为V型沟。
优选地,其中各该导轨的顶端面分别具有一研磨轨道面,该研磨轨道面分别与该第一轨槽与该第二轨槽槽底的滚柱导沟内的滚柱抵压承靠;各该导轨的两侧侧壁面分别成型有一侧沟,该侧沟分别与该第一轨槽及该第二轨槽两侧滚柱导沟内的滚柱形成限位滚转。
优选地,其中各该导轨的侧沟为V型沟。
优选地,其中各该导轨的两侧底缘部外伸成型有凸缘,该凸缘设有多数个穿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十字滑台,通过其具有两呈交互垂直方向运动的直线滑动结构设计,组成适用在房舍建筑物底部基梁的超荷重十字滑台,达到确实负荷防震的目的;通过一体式精密铸造的滑座本体设计,使滑座本体的加工工序更形简易,制造成本更易控制,且装设于滑座本体与导轨间的滚柱能承受更佳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十字滑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十字滑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座本体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座本体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座本体滚柱及侧盖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十字滑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滚珠导沟与通道相互圈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座本体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部件名称:
1-滑座本体;1’-本体部件;
11-第一轨槽 ;12-第二轨槽;13-滚柱导沟;14-滚柱导沟;15、16-通道;17-回流导块;171-内循环槽;18-法兰;
2-导轨;21-轨道面;22-侧沟;23-凸缘;24-穿孔;
3-侧盖;31-凹部;32-外循环槽;
4-滚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作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滑台,为一种应用在建筑物底部基梁上的防震装置,其较佳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滑座本体1、二导轨2、多数个侧盖3及多数个滚柱4,其中:
如图2及图3所示,该滑座本体1为采用合金钢材质以精密铸造方式模造成型制成的块体,于座体的顶端部成型有一第一轨槽11,而底端部成型有一第二轨槽12,该第一轨槽11与该第二轨槽12以十字交错方式90度垂直设置,于第一轨槽11、第二轨槽12的二侧垂直壁面分别成型有一顺向平行的V型滚柱导沟13,而第一轨槽11、第二轨槽12的槽底面成型有多数道顺向平行的凹型滚柱导沟14;该滑座本体1对应各该滚柱导沟13、14的旁侧分别设置有一贯通滑座本体1的通道15、16(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轨槽11、第二轨槽12的二端部分别凸设有各回流导块17,该回流导块17表面成型有一个以上的内循环槽171,使各该内循环槽171分别连通于相对应的滚柱导沟13、14及通道15、16,进而使各滚柱导沟13、14及通道15、16形成一循环通道,借此提供多数个滚柱4容置及循环滚动。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导轨2为长条型块体,其顶端面具有一研磨的轨道面21,使该轨道面21可提供第一轨槽11及第二轨槽12槽底的滚柱导沟14内的滚柱4所抵压承靠(如图6所示)。且各该导轨2的两侧壁面上各成型有一V型的侧沟22,使该侧沟22可供第一轨槽11及第二轨槽12两侧的V型滚柱导沟13内的滚柱4形成限位滚转的固持作用。而且,该导轨2两侧分别外凸成型有一凸缘23,各该凸缘23开设有多数个穿孔24,通过该穿孔24以供固定组件(螺栓)穿设,使导轨2能通过穿孔24及固定组件稳固地锁定在建筑物底部基梁。
如图3及图6所示,该侧盖3主要提供该滚柱4在各该滚柱导沟13、14与通道15、16之间循环滚动的循环导引组件,该侧盖3对应各回流导块17而罩盖结设于第一轨槽11及第二轨槽12的槽口端部,各该侧盖3内侧的结合面上成型有多数个对应回流导块17的凹部31,及对应各该内循环槽171的外循环槽32,使各滚柱导沟13、14及通道15、16通过内循环槽171与外循环槽32的并合结构,进而连通形成一循环通道,提供该滚柱4容置及循环滚动。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构件所架构组成的十字滑台,可将第一轨槽11及第二轨槽12内的导轨2分别通过该穿孔24及固定组件(螺栓)分别锁合于屋宅梁柱,使屋宅梁柱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十字滑台予以支撑衔接,而当有地震发生时,屋宅可通过二导轨2与滑座本体1形成限位滑移,使地震的震波可受十字滑台予以消弥,令屋宅不受地震震波的作用而达到免震的功效。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十字滑台供大型屋宅建筑物所运用,因此对于承受建筑物整体重量的高负荷而言,本实用新型针对直接承受负载的部件采用更具高负荷的滚柱4,形成多数个滚柱4支撑于导轨2的线接触支撑构造,有别于已知滚珠的单点支撑,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能承受的负载能力大幅提升,整体安全系数比已知的滚珠更加优越。
再者,由于滑座本体1庞大的体积,不适于机械切削加工成型,对于制作加工时所运用的工法则必须有最佳的考虑,本实用新型乃通过精密铸造的成型工法来达成滑座本体1结构上的需求。再者,滑座本体1对应于各滚柱导沟13、14的旁侧,均设置有一贯通滑座本体的通道15、16,为使通道15、16能提供滚柱4为一滑顺的循环通道,此一深邃贯通滑座本体1的通道结构,如采用一般机械加工的深孔钻工法,除加工费时以外,其过长的孔道亦不易觅得加工钻头,为此应当有应用精密铸造方式为最佳的应用工法。
此外,本实用新型为使十字滑台的整体组架体积能更进一步缩减,乃提出上述较佳的第一应用实施例,通过第一轨槽11的循环通道(上滚珠导沟14与通道16)与第二轨槽12的循环通道(下滚珠导沟14与通道16)可依滑座本体1的空间形态配置,呈相互圈绕的方式设置于滑座本体1(如图7所示),以能有效地降低滑座本体1的整体高度。同时,亦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各滚柱导沟13、14与通道15、16间更大的回转半径,令滚柱4回旋运转更形顺畅无碍。
同理,如依前述架构的滑座本体1,亦可于结构上做适当的等效构造来达成,如图8所提出较佳的第二应用实施例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滑座本体1以上、下两相同的本体部件1’通过交互90度角所搭组构成,令本体部件1’于轨槽相反端的缘边处凸设有一法兰18,使两本体部件1’可凭借该法兰18而互锁结合,进而达到与滑座本体1具有两呈交互垂直方向运动轨槽的等效结构,若此,对于本体部件1’的精密铸造工艺更容易达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其它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等,均应同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