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钢丝网架增强型岩棉保温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岩棉板。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已经非常普遍,建筑用保温材料不仅要求保温性能好,而且对防火性能也有较高要求。岩棉板因其保温性及优异的防火性能,近年来在外墙保温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岩棉板垂直布丝方向的抗拉强度很低,同时岩棉容重大,单位体积重量达到150KG以上,使得湿贴的岩棉板保温系统存在不稳定性及安全隐患。当前工艺中普遍采用粘结砂浆将岩棉板与基层墙体及抹灰层进行粘结固定,该方法存在粘结不牢固、抗风力性能差、易脱落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面钢丝网架增强型岩棉保温板,有效地增加了岩棉板的抗拉拔强度,提高了岩棉板与抹灰层及基层墙体的结合度,可以更好地将岩棉板固定在墙体上,使整个保温系统牢固耐久、抗风力性能显著提高,避免了岩棉保温板整体脱落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面钢丝网架增强型岩棉保温板,涉及岩棉板、钢丝网架及腹丝,所述岩棉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钢丝网架,岩棉板上斜插有若干腹丝,其特征在于:腹丝与岩棉板表面所成的倾斜角度不完全相同,腹丝穿透岩棉板,腹丝的一端与前侧钢丝网架齐平,腹丝的另一端伸出后侧钢丝网架,腹丝与两侧钢丝网架的接触部位焊接固定。
所述腹丝与岩棉板表面成30-60度角,优选45度角。
所述腹丝的数量为每平方米150-200根,腹丝在岩棉板上均匀分布。
所述腹丝伸出岩棉板后表面的长度为35-50mm。
所述腹丝是直径为2mm的镀锌钢丝。
所述钢丝网架与岩棉板的距离为10mm。
所述钢丝网架的网孔为50mm×50mm,钢丝是直径2mm的镀锌钢丝。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岩棉板前后两侧设置钢丝网架以及均匀斜插腹丝的方法对岩棉板进行处理,多根腹丝以与岩棉板表面不完全相同倾斜角度穿透岩棉板,腹丝的一端与前侧钢丝网架齐平,另一端伸出后侧钢丝网架,且腹丝与两侧钢丝网架的接触部位均进行焊接固定,形成了一个立体钢丝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岩棉板的抗拉拔强度。岩棉板后侧与基层墙结合,伸出钢丝网架的多根腹丝以多个角度与砂浆牢固结合,可以大大增加岩棉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结合力;岩棉板的前侧与抹灰层结合,设置于岩棉板前侧的钢丝网架有利于岩棉板与抹灰层的牢固结合。该实用新型的应用可确保外墙保温系统牢固耐久,抗风力性能显著提高,避免了岩棉保温板整体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双面钢丝网架增强型岩棉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面钢丝网架增强型岩棉保温板剖视图。
图中,1-岩棉板,2-前侧钢丝网架,3-腹丝,4-后侧钢丝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面钢丝网架增强型岩棉保温板,岩棉板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钢丝网架,岩棉板1上分布有与岩棉板表面成30-60斜插角度的多根腹丝3;所有腹丝3穿透岩棉板,腹丝3的一端与前侧钢丝网架2齐平,另一端伸出后侧钢丝网架4,腹丝3与两侧钢丝网架的接触部位焊接固定。
具体实施例如下:岩棉板1长度为1200mm,宽为600mm,厚度为50mm,岩棉板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钢丝网架,钢丝网架距离岩棉板10mm。岩棉板1上以不同角度斜插有多根腹丝3,斜插角度范围为30-60度。所有腹丝3均穿透岩棉板,腹丝3的一端与前侧钢丝网架2齐平,另一端伸出后侧钢丝网架4,腹丝伸出岩棉板后表面的长度为35-50mm。腹丝在岩棉板上均匀分布,每平方米的腹丝数量为150-200根,腹丝为直径2mm的镀锌钢丝,腹丝与两侧钢丝网架的接触部位均进行焊接固定。
通过在岩棉板的两侧设置钢丝网架并以腹丝穿透的方法在岩棉板内部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岩棉板的抗拉拔性能。实际应用中,将岩棉板后侧的钢丝网架及伸出的腹丝部分与基层墙体结合为一体,伸出钢丝网架的多根腹丝以多个角度与砂浆牢固结合,大大增加了岩棉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结合力;外墙抹灰作业时,设置于岩棉板前侧的钢丝网架有利于岩棉保温板与抹灰层的牢固结合。从而可以更好地将岩棉板固定在墙体上,确保整个保温系统牢固、耐久,不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