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6314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8.27CN203796314U(21)申请号 201420155250.8(22)申请日 2014.04.01E21F 11/00(2006.01)(73)专利权人陕西煤田地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建东街4号15幢(72)发明人宋宽强 崔忠省 雷衍庆 王亚娟樊文龙(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代理人陆万寿(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部舱体、中部舱体和上部舱体;其中,。
2、下部舱体通过下脱离机构与中部舱体相连接,其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中部舱体通过上脱离机构与上部舱体相连接,其周向开设有舱门以及内部设置有供氧设备、通话设备和逃生降落装置;上部舱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上部舱体内壁的顶端焊接有顶板,顶板的中心上开设有通孔,顶板上焊接有与其通孔相贯通的第一支撑管,且支撑管底部出口与中部舱体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用于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工被困井下,由地面打通一个垂直救援通道,将救生舱降入井下,被困矿工进入救生舱,由提升系统将救生舱安全提升至地面,实现救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
3、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96314 UCN 203796314 U1/1页21.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部舱体(21)、中部舱体(17)和上部舱体(7);其中,下部舱体(21)通过下脱离机构(20)与中部舱体(17)相连接,其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5);中部舱体(17)通过上脱离机构(9)与上部舱体(7)相连接,其周向开设有舱门(16)以及内部设置有供氧设备(18)、通话设备(11)和逃生降落装置(13);上部舱体(7)的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5),上部舱体(7)内壁的顶端焊接有顶板(4。
4、),其顶部焊接有用于起吊的吊环(3),顶板(4)底部焊接有与其中心位置开设的通孔相贯通的第一支撑管(6),且第一支撑管(6)底部出口与中部舱体(17)相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下部舱体(21)的内壁底部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筋板(22)和底板(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筋板(22)和底板(23)的中心焊接有第二支撑管(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下脱离机构(20)与中部舱体(17)分离的操作手柄(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中部舱体(17)。
5、内壁的顶部安装有挡板(10),挡板(10)的底部设置有监控设备(12)和防爆式LED灯(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上脱离机构(9)与中部舱体(17)分离的拉环(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上部舱体(7)的内壁底部与上脱离机构(9)之间焊接有护板(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特征在于,上部舱体(7)顶端的周向上焊接有8个圆弧形的支架(1),各个支架(1)通过支撑板(2)加强。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96314 U1/4页3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
6、矿难救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矿难事故的频繁出现,矿山救援装备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提高救援装备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救援装备的整体效能,将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是矿山救援装备的发展方向。它是提高处置矿山恶性事故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矿山应急救援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形象。0003 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
7、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0004 垂直救援救生舱,它是在井下作业人员被困,地面救援人员无法靠近事故地点的情况下,通过大孔径钻孔,利用该设备直接将被困人员从孔内提升到地面,为被困人员打通救生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 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部舱体、中部舱体和上部舱体;其中,下部舱体通过下脱离机构与中部舱体相连接,其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中部舱体通过上脱离机构与上部舱体相连接,其周向开设。
8、有舱门以及内部设置有供氧设备、通话设备和逃生降落装置;上部舱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上部舱体内壁的顶端焊接有顶板,其顶部焊接有用于起吊的吊环,顶板底部焊接有与其中心位置开设的通孔相贯通的第一支撑管,且第一支撑管底部出口与中部舱体相贯通。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下部舱体的内壁底部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筋板和底板。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筋板和底板的中心焊接有第二支撑管。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下脱离机构与中部舱体分离的操作手柄。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中部舱体内壁的顶部安装有挡板,挡板的底部设置有监控设备和防爆式LED灯。0012。
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上脱离机构与中部舱体分离的拉环。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上部舱体的内壁底部与上脱离机构之间焊接有护板。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上部舱体顶端的周向上焊接有8个圆弧形的支架,说 明 书CN 203796314 U2/4页4各个支架通过支撑板加强。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0016 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其用于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工被困井下,由地面打通一个垂直救援通道,将救生舱降入井下,被困矿工进入救生舱,由提升系统将救生舱安全提升至地面,实现垂直救援。0017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顶部设计为锥形圆弧结构,。
10、在升井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舱体上、下部各设计有减震装置,在救援过程中对舱起到减震作用,并有效降低罐体与井壁的磨损,保证救生舱在上升过程中保持平稳;救生舱上部、下部设有逃脱机构,该机构采用定滑块原理,机械传动,系统可靠,以便升井过程中发生意外时,可将被困人员继续提升至地面,或在逃生降落装置帮助下把矿工送回到矿井底部。【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脱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脱离机构的原理图;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向减震轮的安装示意图;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脱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
11、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4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救援救生舱,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部舱体21、中部舱体17和上部舱体7。0025 其中,下部舱体21通过下脱离机构20与中部舱体17相连接,其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5,且下部舱体21的内壁底部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筋板22和底板23,筋板22和底板23的中心焊接有第二支撑管24,此外,包括用于使下脱离机构20与中部舱体17分离的操作手柄19。0026 中部舱体17通过上脱离机构9与上部舱体7相连接,其周向开设有舱门16以及内部设置有供氧设备17、通话设备11和逃生降落装置13,中部舱。
12、体17内壁的顶部焊接有挡板10,挡板10的底部设置有监控设备12和防爆式LED灯15,此外,还包括用于使上脱离机构9与中部舱体17分离的拉环14。0027 上部舱体7的周向均匀设置有4个导向减震轮5,上部舱体7内壁的顶端焊接有顶板4,顶板4的底部焊接有与其中心位置开设的通孔相贯通的第一支撑管6,且第一支撑管6底部出口与中部舱体17相贯通,顶板4顶部焊接有用于起吊的吊环3,此外,上部舱体7的内壁底部与上脱离机构9之间焊接有护板8,以及上部舱体7顶端的周向上焊接有8个圆弧形的支架1,各个支架1通过支撑板2加强。0028 本实用新型救生舱整体设计为钢结构,对顶端用圆弧形的支架1进行加强,以防止在提升。
13、过程中意外脱落的碎石破坏救生舱。救生舱内还设有供氧设备18、逃生降落装置13等,升井过程一旦出现“卡滞”情况,矿工将启动紧急系统,通过舱体内操作手柄19控制逃生脱离装置,届时救生舱会分离成两部分,可将被困人员继续提升至地面,或在逃生降落说 明 书CN 203796314 U3/4页5装置帮助下把矿工送回到矿井底部。此外,救生舱内还将安装一套通讯设备,用于地面营救人员与救生舱内的矿工进行实时交流。0029 由于受到救生舱空间和钻孔直径的限制,一次只能运载一名矿工上升至地面。0030 本实用新型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分包括提升吊环3、导向减震轮5、供氧设备18、紧急逃生脱离装置、逃生降落装置。
14、13及照明通讯等提升过程必要的配置;中间部分主要为救援舱体位置;下部分包括逃生下脱离装置20及导向减震轮5。救生舱内还设有照明设备、供氧设备18以及一套通话设备11,用于地面营救人员与救生舱内的矿工进行实时交流。此外,紧急逃生脱离装置以及降落装置等,一旦发生意外,被困人员通过舱体内操作手柄19控制逃生脱离装置将舱下部脱离,再利用逃生降落装置重新降回到矿井底部。0031 1、上部分介绍0032 救生舱顶端设计有导向的圆弧形支架,如8个锥形圆弧形的支架1,以防止升井途中有意外掉落的碎石破坏救生舱,钢筋架焊接在救生舱顶部;导向机构设计为4个导向减震轮5均布放置,导向减震轮5平时状态下伸出救生舱外壁1。
15、5mm,受力时通过压缩弹簧以达到减震和保护救生舱的目的。0033 2、中间部分介绍0034 中间部分为救生舱舱体位置,门扇高度1.5米,门槛高0.3米,开口150,便于被救人员进出;门扇连接采用铰页销轴式,闭锁采用上下插销式。门扇及救生舱舱壁都开有孔洞,安装菱形钢板网,既减轻总体重量,又有可视效果。舱内顶部安装防爆式LED14灯15及监控设备12;下部安装供氧设备18的氧气瓶,高度约在人腿部位置,不影响人站立;中部舱体17内还放置有缓降器绳盘。0035 3、下部分介绍0036 下脱离机构20(参见图2和3)的操纵手柄19延伸至救援主体高800mm,约人手垂放位置,便于操作。正常情况下,下脱离机。
16、构20由三个定块机构顶紧销轴以联接中下部,确保销轴不脱落。逃生时,由中部舱体内被救人员转动操纵手柄19,带动下端同步的传动齿轮转动,通过与大齿轮的啮合传动,将操纵手柄19的转动传递到与大齿轮同步的心轮转动。通过心轮的转动,带动定块机构中的连杆转动,从而将固定销轴拉出,下部舱体21即和中间舱体17脱离分开。救生舱底端设计有5块筋板22延伸出下部舱体21舱壁,对整个救生舱起减震保护作用。0037 4、各部连接0038 上部分和中间部分连接依靠上脱离机构9中的二根直径为20mm销轴连接。中间部分和下部分连接依靠下脱离机构20中的三根直径为20mm销轴连接。0039 滚轮导向装置:主要起导向及缓冲作用。
17、;本装置由滚轮、缓冲机构及底座组成。通过给滚轮的两个支柱上安装弹簧以使滚轮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达到缓冲的作用。0040 逃生降落装置:采用救援专用缓降器;缓降器由挂钩(或吊环)、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等组成,是一种可使人沿(随)绳(带)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工作时,通过缓降绳索带动主机内的行星轮减速机构运转与磨擦轮毂内的磨擦块产生的磨擦作用,保证使用者依靠自重始终保持一定速度安全降至地面。滑降绳索采用优质软钢丝绳内芯,外层编护层组成,具有抗拉强度高,安全性能好,柔软舒适等特点0041 舱体内照明:采用防爆充电式LED光源。说 明 书CN 203796314 U4/4页60042 供氧设备:采用正。
18、压式空气呼吸器及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本产品是一种隔绝闭路循环式自救器,配戴后人体供氧设备与外界隔绝,可以防止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人体。主要在矿井、消防或其它环境当空气发生有毒气体污染或缺氧窒息性灾害时,提供给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护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区。0043 下脱离机构:本脱离机构采用固定销轴式联接。正常情况下,由三个定块机构顶紧销轴以联接中下部,确保销轴不脱落。逃生时,由中部舱体17内被救人员转动操作手柄19,带动下端同步的传动齿轮转动,通过与大齿轮的啮合传动,将操纵杆的转动传递到与大齿轮同步的心轮转动。通过心轮的转动,带动定块机构中的连杆转动,从而将代表固定销轴的杆拉出,达到救生舱下。
19、部与中部脱离。0044 音、视频系统:地面人员利用彩色红外线摄像机进行监测,辅助对讲、拾音系统进行监听,对地下环境状况进行近距离了解,以利于地下救援工作。本套装置配备的大屏幕彩色显示器可清晰显示地下情况,远距离拾音系统可将地下声响迅速传递到地表。全套电子装置装在一个控制箱内,使用操作方便。0045 其他:中部门扇开启方式采用铰页式开启,闭锁使用上下插销式;下部整体脱落采用斜楔插入式,便于安装定位及脱落。说 明 书CN 203796314 U1/4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96314 U2/4页8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96314 U3/4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96314 U4/4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96314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