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塞体加固结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46649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524481.1

申请日:

2014.09.12

公开号:

CN204212108U

公开日:

2015.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B5/02

主分类号:

E02B5/02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东军; 沈明; 徐江涛; 鲍世虎; 范振飞

地址:

310014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代理人:

韩小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岩塞体加固结构,确保岩塞体爆破时及运行期岩塞进水口周边围岩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具有水库和引水隧洞,引水隧洞从下游开挖至水库库底,引水隧洞与水库之间拟开挖一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岩塞体,集渣坑上方预开挖一条延伸至岩塞体上方的施工隧洞,隧洞末端连接横向支洞,在横向支洞的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或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或同时布置防渗固结灌浆孔和预应力锚索,防渗固结灌浆孔布置于岩塞体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集渣坑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预应力锚索布置于岩塞体上部岩体内。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具有水库(1)和引水隧洞(2),引水隧洞(2)从下游开挖至水库(1)库底,引水隧洞(2)与水库(1)之间拟开挖一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3),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岩塞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坑(3)上方预开挖一条延伸至岩塞体(4)上方的施工隧洞(5),该隧洞末端连接横向支洞(6),在横向支洞(6)的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7)或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8)或同时布置防渗固结灌浆孔(7)和预应力锚索(8),其中防渗固结灌浆孔(7)布置于岩塞体(4)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集渣坑(3)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预应力锚索(8)布置于岩塞体(4)上部岩体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塞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洞(6)横跨岩塞体(4)两侧布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塞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固结灌浆孔(7)距离水库(1)岸坡较近孔段内采用化学堵水灌浆。

说明书

说明书岩塞体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在天然湖泊或已建水库中建设引水式水电站或其它引水工程,如果建设期天然湖泊或水库水位无法降低或降低水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地形条件又不适合采用布置挡水围堰的方式来建设进水口,这时必须采用水下岩塞技术修建进水口,即:将引水隧洞开挖至库底,预留一定厚度的岩体(即岩塞体),待下游隧洞完建后,一次性爆除预留的岩塞,使隧洞与水库贯通。如围岩地质条件较差,采用这种特殊技术修建进水口时,存在库水通过岩塞体渗入集渣坑,或者岩塞体出现掉块甚至坍塌失稳的现象,导致进水口被堵塞,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岩塞体加固结构,以确保岩塞体爆破时及运行期岩塞进水口周边围岩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具有水库和引水隧洞,引水隧洞从下游开挖至水库库底,引水隧洞与水库之间拟开挖一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岩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坑上方预开挖一条延伸至岩塞体上方的施工隧洞,该隧洞末端连接横向支洞,在横向支洞的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或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或同时布置防渗固结灌浆孔和预应力锚索,其中防渗固结灌浆孔布置于岩塞体部位及 其周边围岩、集渣坑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预应力锚索布置于岩塞体上部岩体内。
所述横向支洞横跨岩塞体两侧布置。
所述防渗固结灌浆孔距离水库岸坡较近孔段内采用化学堵水灌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水下岩塞体进水口上部布置施工隧洞和横向支洞,通过横向支洞对岩塞体及下游集渣坑与岩塞体相连部位进行开挖前的预灌浆加固,可对上述部位围岩裂隙进行有效填充,为岩塞体爆破施工提供良好施工环境,并可保证岩塞体爆破施工过程中及永久运行期,岩塞进水口周边围岩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支洞对岩塞体上部岩体进行预应力加固,保证岩塞体爆破施工过程中及永久运行期,岩塞进水口上部岩体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纵剖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纵剖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塞体及相邻结构围岩进行预灌浆加固的方法,引水隧洞2从下游开挖至水库1(也可为天然湖泊)库底,引水隧洞2与水库1之间拟开挖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3,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一定厚度的岩体,形成岩塞体4。
本实施例中在集渣坑3开挖前,布置一条延伸至岩塞体4上方的、便于人员进出施工的施工隧洞5(施工隧洞位置可根据岩塞进水口区域地质勘探成果确定),并在施工隧洞末端连接横跨岩塞体4两侧的横向支洞6。在横向支洞6的 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7,分别对岩塞体4部位及其周边、集渣坑3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围岩进行预灌浆。因防渗固结灌浆孔7孔底段距离水库1岸坡较近,钻孔施工过程中会发产生渗水、涌水问题,故距离岸坡较近孔段,可根据需要进行化学堵水灌浆。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岩塞体加固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例中在横向支洞6的边墙、底板可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8,对岩塞体上部岩体进行预应力加固。因预应力锚索孔孔底段距离岸坡较近,钻孔施工过程中会发产生渗水、涌水问题,故预应力锚索施工前,需做好防渗水、涌水的施工措施。
当然,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防渗固结灌浆孔7和预应力锚索8协同作用,使结构岩塞周边围岩结构更加稳定。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岩塞体加固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岩塞体加固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岩塞体加固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塞体加固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塞体加固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524481.1(22)申请日 2014.09.12E02B 5/02(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72)发明人黄东军 沈明 徐江涛 鲍世虎范振飞(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代理人韩小燕(54) 实用新型名称岩塞体加固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岩塞体加固结构,确保岩塞体爆破时及运行期岩塞进水口周边围岩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

2、案是:具有水库和引水隧洞,引水隧洞从下游开挖至水库库底,引水隧洞与水库之间拟开挖一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岩塞体,集渣坑上方预开挖一条延伸至岩塞体上方的施工隧洞,隧洞末端连接横向支洞,在横向支洞的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或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或同时布置防渗固结灌浆孔和预应力锚索,防渗固结灌浆孔布置于岩塞体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集渣坑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预应力锚索布置于岩塞体上部岩体内。(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12108 U(45)授权公告日。

3、 2015.03.18CN 204212108 U1/1页21.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具有水库(1)和引水隧洞(2),引水隧洞(2)从下游开挖至水库(1)库底,引水隧洞(2)与水库(1)之间拟开挖一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3),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岩塞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坑(3)上方预开挖一条延伸至岩塞体(4)上方的施工隧洞(5),该隧洞末端连接横向支洞(6),在横向支洞(6)的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7)或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8)或同时布置防渗固结灌浆孔(7)和预应力锚索(8),其中防渗固结灌浆孔(7)布置于岩塞体(4)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集渣坑(3)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

4、围岩,预应力锚索(8)布置于岩塞体(4)上部岩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塞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洞(6)横跨岩塞体(4)两侧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塞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固结灌浆孔(7)距离水库(1)岸坡较近孔段内采用化学堵水灌浆。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212108 U1/2页3岩塞体加固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背景技术0002 在天然湖泊或已建水库中建设引水式水电站或其它引水工程,如果建设期天然湖泊或水库水位无法降低或降低水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地形条件又不适合采用布置挡水围堰的方式来建设进水。

5、口,这时必须采用水下岩塞技术修建进水口,即:将引水隧洞开挖至库底,预留一定厚度的岩体(即岩塞体),待下游隧洞完建后,一次性爆除预留的岩塞,使隧洞与水库贯通。如围岩地质条件较差,采用这种特殊技术修建进水口时,存在库水通过岩塞体渗入集渣坑,或者岩塞体出现掉块甚至坍塌失稳的现象,导致进水口被堵塞,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岩塞体加固结构,以确保岩塞体爆破时及运行期岩塞进水口周边围岩稳定。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塞体加固结构,具有水库和引水隧洞,引水隧洞从下游开挖至水库库底,引水隧。

6、洞与水库之间拟开挖一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岩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坑上方预开挖一条延伸至岩塞体上方的施工隧洞,该隧洞末端连接横向支洞,在横向支洞的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或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或同时布置防渗固结灌浆孔和预应力锚索,其中防渗固结灌浆孔布置于岩塞体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集渣坑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围岩,预应力锚索布置于岩塞体上部岩体内。0005 所述横向支洞横跨岩塞体两侧布置。0006 所述防渗固结灌浆孔距离水库岸坡较近孔段内采用化学堵水灌浆。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水下岩塞体进水口上部布置施工隧洞和横向支洞,通过横向支洞对岩塞体。

7、及下游集渣坑与岩塞体相连部位进行开挖前的预灌浆加固,可对上述部位围岩裂隙进行有效填充,为岩塞体爆破施工提供良好施工环境,并可保证岩塞体爆破施工过程中及永久运行期,岩塞进水口周边围岩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支洞对岩塞体上部岩体进行预应力加固,保证岩塞体爆破施工过程中及永久运行期,岩塞进水口上部岩体稳定。附图说明0008 图1为实施例1的纵剖图。0009 图2为实施例1的平面布置图。0010 图3为实施例2的纵剖图。说 明 书CN 204212108 U2/2页40011 图4为实施例2的平面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塞体及相邻结构围岩进行预灌浆加。

8、固的方法,引水隧洞2从下游开挖至水库1(也可为天然湖泊)库底,引水隧洞2与水库1之间拟开挖与引水隧洞连通的集渣坑3,集渣坑与水库之间预留一定厚度的岩体,形成岩塞体4。0013 本实施例中在集渣坑3开挖前,布置一条延伸至岩塞体4上方的、便于人员进出施工的施工隧洞5(施工隧洞位置可根据岩塞进水口区域地质勘探成果确定),并在施工隧洞末端连接横跨岩塞体4两侧的横向支洞6。在横向支洞6的边墙、底板布置多排防渗固结灌浆孔7,分别对岩塞体4部位及其周边、集渣坑3与岩塞体相连部位及其周边围岩进行预灌浆。因防渗固结灌浆孔7孔底段距离水库1岸坡较近,钻孔施工过程中会发产生渗水、涌水问题,故距离岸坡较近孔段,可根据。

9、需要进行化学堵水灌浆。0014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岩塞体加固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例中在横向支洞6的边墙、底板可布置多排预应力锚索8,对岩塞体上部岩体进行预应力加固。因预应力锚索孔孔底段距离岸坡较近,钻孔施工过程中会发产生渗水、涌水问题,故预应力锚索施工前,需做好防渗水、涌水的施工措施。0015 当然,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防渗固结灌浆孔7和预应力锚索8协同作用,使结构岩塞周边围岩结构更加稳定。0016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4212108 U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12108 U2/2页6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1210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