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46313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845699.7

申请日:

2014.12.25

公开号:

CN204326157U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B3/36; E03B11/10; E03B11/12; E21F5/00; E03B9/00

主分类号:

E03B3/36

申请人: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向一鸣; 龙万学; 王先聪; 周森; 吴毅; 马强; 王正吉; 张忠胜

地址:

550081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区金阳科技产业园阳关大道1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

代理人:

郭德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包括排水沟以及修建在所述隧道附近的拦水坝、滤水池、沉沙井、低位水池、泵房、高位水池以及隧道消防栓;通过利用山间水作为水源,可保证蓄水池充足的蓄水量,同时降低成本;采用拦水坝修建在排水沟的末端,排水沟中来水被拦水坝拦截并存储,在少雨季节,由于拦水坝蓄水量较大,可以存储更多的山间水;通过设置低位水池、泵房和高位水池,可自动对隧道消防栓提供水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沟以
及修建在所述隧道附近的拦水坝、滤水池、沉沙井、低位水池、泵房、高位水
池以及隧道消防栓;
所述排水沟修建在与所述隧道邻近的山谷间,用于收集山间水;
所述拦水坝沿排水沟横向修建在排水沟的末端;所述滤水池修建在所述拦
水坝中,所述滤水池通过管路与所述沉沙井接通;所述沉沙井通过设置在井壁
上部的管道与所述低位水池联通;所述低位水池的位置低于所述沉沙井;所述
泵房将低位水池水抽到高位水池中;所述高位水池修建的位置高于所述低位水
池;所述高位水池通过至少两条管道连接到所述隧道消防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喷涂有除锈、除油或防酸
的涂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低位水池的池壁上部设置有溢流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低位水池附近设有溢流井,存储从低位水池的溢流孔流出的山间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低位水池与高位水池的容量相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的进水管朝着隧道消防栓方向上升的坡
度,所述坡度为大于或者等于千分之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在高位水池一端设置朝下
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低于高位水池的最低水位至少0.5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喇叭口与高位水池池底的净距大于或等于0.8倍进水管管径,所述喇
叭口边缘与高位水池池壁的净距大于或等于1.5倍进水管管径;所述两进水管之
间的净距大于或等于3.5倍进水管管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外侧包扎有泡沫或防冻棉
絮。

说明书

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
隧道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公路隧道一
旦发生火灾,造成后果严重,因此,建设隧道消防系统极其必要。而这些隧道
基本均处在崇山峻岭之中,远离城镇,其消防用水均采用修建水池蓄水来保证
消防用水需求。因地形地貌、地质和降水等因素控制,高速隧道消防水源收集
往往较困难,且水源水量保证率低,加之蓄水池在选址、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存
在缺陷,造成水池渗水、漏水和损坏严重,无法满足消防用水要求,即使采用
水车运水补给蓄水池,因成本较高,可行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
通过利用山间水作为水源,可保证蓄水池充足的蓄水量,同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包括排水沟以及
修建在所述隧道附近的拦水坝、滤水池、沉沙井、低位水池、泵房、高位水池
以及隧道消防栓;

所述排水沟修建在与所述隧道邻近的山谷间,用于收集山间水;

所述拦水坝沿排水沟横向修建在排水沟的末端;所述滤水池修建在所述拦
水坝中,所述滤水池通过管路与所述沉沙井接通;所述沉沙井通过设置在井壁
上部的管道与所述低位水池联通;所述低位水池的位置低于所述沉沙井;所述
泵房将低位水池水抽到高位水池中;所述高位水池修建的位置高于所述低位水
池;所述高位水池通过至少两条管道连接到所述隧道消防栓中。

较佳的,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喷涂有除锈、除油
或防酸的涂层;所述低位水池的池壁上部设置有溢流孔;所述低位水池附近设
有溢流井,存储从低位水池的溢流孔流出的山间水;所述低位水池与高位水池
的容量相当。

较佳的,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的进水管朝着隧道消防栓方向上
升的坡度,所述坡度为大于或者等于千分之五;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
间连接的进水管在高位水池一端设置朝下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低于高位水池
的最低水位至少0.5米;所述喇叭口与高位水池池底的净距大于或等于0.8倍进
水管管径,所述喇叭口边缘与高位水池池壁的净距大于或等于1.5倍进水管管径;
所述两进水管之间的净距大于或等于3.5倍进水管管径;所述高位水池与隧道消
防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外侧包扎有泡沫或防冻棉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消防系统,通过利用山间水作为水源,可保证蓄水池充
足的蓄水量,同时降低成本;采用拦水坝修建在排水沟的末端,排水沟中来水
被拦水坝拦截并存储,在少雨季节,由于拦水坝蓄水量较大,可以存储更多的
山间水;通过设置低位水池、泵房和高位水池,可自动对隧道消防栓提供水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消防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拦水坝的结构示意图。

1-拦水坝,2-滤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排水沟收集从山坡流下的山间水,山间水沿排水沟流动,当流至拦水坝后,
被横向修筑的拦水坝挡住,拦水坝中设置滤水池,将山间水中的大块砂石和树
枝树叶等过滤掉,再通过管路流向沉沙井,山间水中的泥沙在沉沙井沉淀后,
清水从沉沙井井壁上部设置的管道自动流向低处的低位水池,再通过泵房将清
水送至高位水池,由于高位水池的位置高于隧道消防栓的位置,消防栓中的水
自动形成压力。高位水池的高度根据隧道消防栓的水压进行设置。为保证消防
栓不间断供水,一组消防栓的进水管应不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时,其余
的进水管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

为保证水量充足,所述低位水池与高位水池的容量相当,当高位水池的水
用光后,低位水池可向高位水池补水一次,可保证在一次消防中向消防栓提供
两个高位水池水量的用水。

为了不使进水管内积聚空气,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的进水管朝着隧
道消防栓方向上升的坡度,坡度为大于或者等于千分之五。

为保证高位水池的水能自动流入进水管中,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连
接的进水管在高位水池一端设置朝下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低于高位水池的最
低水位至少0.5米。喇叭口与高位水池池底的净距大于或等于0.8倍进水管管径,
所述喇叭口边缘与高位水池池壁的净距大于或等于1.5倍进水管管径;所述两进
水管之间的净距大于或等于3.5倍进水管管径。

寒冷山区的进水管须有防冻保护措施,因此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连
接的进水管外侧包扎有泡沫或防冻棉絮。

进水管应采取防腐措施,高位水池与隧道消防栓之间连接的进水管喷涂有
除锈、除油或防酸的涂层。对于地下埋管,可以用沥青绝缘进行防腐处理。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
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沟谷山间水水源的隧道消防系统,包括排水沟以及修建在所述隧道附近的拦水坝、滤水池、沉沙井、低位水池、泵房、高位水池以及隧道消防栓;通过利用山间水作为水源,可保证蓄水池充足的蓄水量,同时降低成本;采用拦水坝修建在排水沟的末端,排水沟中来水被拦水坝拦截并存储,在少雨季节,由于拦水坝蓄水量较大,可以存储更多的山间水;通过设置低位水池、泵房和高位水池,可自动对隧道消防栓提供水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