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12189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CN204112189U(21)申请号 201420661871.3(22)申请日 2014.11.08E01C 15/00(2006.01)(73)专利权人王涛地址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安徽理工大学本部(72)发明人王涛 赵雪虎 柳冰昕 王德威范靖宇(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包括提示盲道目层、行进盲道层、电动推杆、4个伸缩杆、上盖和外壳,盲道目层、行进盲道层、电动推杆和伸缩杆安装。
2、在上盖下方外壳内部;提示盲道目层包括底板A、20个圆柱体和20个提示盲道触感圆点,盲道触感圆点设置在圆柱体顶端;圆柱体安装在底板A上;行进盲道层包括底板B和4个盲道触感条,4个盲道触感条设置在底板B上;电动推杆底部固定在底板A上表面,顶部固定在底板B下表面;4个伸缩杆安装在提示盲道目层和行进盲道层之间,底部固定在底板A上表面,顶部固定在底板B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向盲人传递交通信号,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容易理解。(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
3、书3页 附图7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12189 UCN 204112189 U1/1页21.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包括提示盲道目层(1)、行进盲道层(2)、电动推杆(3)、伸缩杆(4)、上盖(5)和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4)数量为4个;所述的盲道目层(1)、行进盲道层(2)、电动推杆(3)和伸缩杆(4)安装在上盖(5)下方、外壳(6)内部;所述的上盖(5)设置有4个跑道形通孔(51);所述的提示盲道目层(1)包括底板A(11)、圆柱体(12)和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所述的圆柱体(12)和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数量为20个;所述的底板A(11)呈正。
4、方形;所述的盲道触感圆点(13)呈圆台状;所述的盲道触感圆点(13)设置在圆柱体(12)顶端;所述的圆柱体(12)均匀的分4列安装在底板A(11)上,圆柱体(12)底面与所述的底板A(1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行进盲道层(2)包括底板B(21)和盲道触感条(22),所述的盲道触感条(22)的数量为4个;所述的底板B(21)呈正方形;所述的盲道触感条(22)呈跑道形,盲道触感条(22)上均匀的设置有5个圆形通孔(221),所述的4个盲道触感条(22)设置在底板B(21)上;所述的电动推杆(3)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A(11)上表面,所述的电动推杆(3)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B(。
5、21)下表面;所述的四个伸缩杆(4)分两对对称的安装在提示盲道目层(1)和行进盲道层(2)之间,伸缩杆(4)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A(11)上表面,伸缩杆(4)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B(21)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底面直径为35mm,顶面直径为25mm,高度为5mm,每一列上的相邻两个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的圆心距为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道触感条(22)呈上窄下宽状,盲道触感条(22)面宽为25mm,底宽为35mm,高度为5mm,。
6、中心距为62mm;所述的圆形通孔(221),半径为35mm;所述的跑道形通孔(51),宽度为37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A(11)和底板B(21),边长为248mm,厚度为5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12189 U1/3页3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背景技术0002 盲人出行过马路时需要感知交通信号,但现有的交通信号灯只能发射光信号,盲人无法识别。发明内容0003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盲人无法识别。
7、交通信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它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符合国家标准且容易理解,适合推广使用。0005 技术方案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0007 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包括提示盲道目层、行进盲道层、电动推杆、伸缩杆、上盖和外壳,所述的伸缩杆数量为4个;所述的盲道目层、行进盲道层、电动推杆和伸缩杆安装在上盖下方、外壳内部;0008 所述的上盖设置有4个跑道形通孔;0009 所述的提示盲道目层包括底板A、圆柱体和提示盲道触感圆点,所述的圆柱体和提示盲道触感圆点数量为20个;所述的底板A呈正方形;所述的盲道触感圆点呈圆台。
8、状;所述的盲道触感圆点设置在圆柱体顶端;所述的圆柱体均匀的分4列安装在底板A上,圆柱体底面与所述的底板A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0010 所述的行进盲道层包括底板B和盲道触感条,所述的盲道触感条的数量为4个;所述的底板B呈正方形;所述的盲道触感条呈跑道形,盲道触感条上均匀的设置有5个圆形通孔,所述的4个盲道触感条设置在底板B上;0011 所述的电动推杆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A上表面,所述的电动推杆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B下表面;0012 所述的四个伸缩杆分两对对称的安装在提示盲道目层和行进盲道层之间,伸缩杆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A上表面,伸缩杆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B下表面。
9、。0013 优选地,所述的提示盲道触感圆点底面直径为35mm,顶面直径为25mm,高度为5mm,每一列上的相邻两个提示盲道触感圆点的圆心距为50mm。0014 优选地,所述的盲道触感条呈上窄下宽状,盲道触感条面宽为25mm,底宽为35mm,高度为5mm,中心距为62mm;所述的圆形通孔,半径为35mm;所述的跑道形通孔,宽度为37mm。说 明 书CN 204112189 U2/3页40015 优选地,所述的底板A和底板B,边长为248mm,厚度为5mm。0016 有益效果0017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8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
10、号的盲道砖,红灯时行进盲道层下降,只有提示盲道目层的提示盲道触感圆点突出上盖,使得整个盲道砖变成提示盲道目,告知盲人前方危险;红灯时行进盲道层生升,提示盲道目层的提示盲道触感圆点和行进盲道层的盲道触感条同时突出上盖,使得整个盲道砖变成行进盲道,告知盲人前方可以行进,原理简单且与现有盲人道砖遵循相同规则,容易被盲人理解。0019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所述的提示盲道触感圆点底面直径为35mm,顶面直径为25mm,高度为5mm,每一列上的相邻两个提示盲道触感圆点的圆心距为50mm;所述的盲道触感条呈上窄下宽状,盲道触感条面宽为25mm,底宽为35mm,高度为5mm,中。
11、心距为62mm;所述的圆形通孔,半径为35mm;所述的跑道形通孔,宽度为37mm,基本与国家现行盲人道砖标准相同,使得盲人容易接受和理解。0020 (3)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绿灯时的工作示意图;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红灯时的工作示意图;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结构示意图;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绿灯时的内部示意图;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
12、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红灯时的内部示意图;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提示盲道目层结构示意图;0027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行进盲道层结构示意图;0028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上盖结构示意图。0029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 提示盲道目层;2. 行进盲道层;3. 电动推杆;4. 伸缩杆;5. 上盖;6. 外壳;11. 底板A;12. 圆柱体;13. 盲道触感圆点;21. 底板B;22. 盲道触感条;221.圆形通孔;51. 跑道形通孔。具体实施方式0030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
13、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0031 实施例10032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通过触感传递交通信号的盲道砖,包括提示盲道目层1、行进盲道层2、电动推杆3、伸缩杆4、上盖5和外壳6,所述的伸缩杆4数量为4个;所述的盲道目层1、行进盲道层2、电动推杆3和伸缩杆安装在上盖5下方、外壳6内部;0033 如图8所示,所述的上盖5设置有4个跑道形通孔51;说 明 书CN 204112189 U3/3页50034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的提示盲道目层1包括底板A11、圆柱体12和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所述的圆柱体12和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数量为20个;所述的底板A11呈正方形;所述的盲。
14、道触感圆点13呈圆台状;所述的盲道触感圆点13设置在圆柱体12顶端;所述的圆柱体12均匀的分4列安装在底板A11上,圆柱体12底面与所述的底板A1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0035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的行进盲道层2包括底板B21和盲道触感条22,所述的盲道触感条22的数量为4个;所述的底板B21呈正方形;所述的盲道触感条22呈跑道形,盲道触感条22上均匀的设置有5个圆形通孔221,所述的4个盲道触感条22设置在底板B21上;0036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电动推杆3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A11上表面,所述的电动推杆3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B21下表面;0037 如图。
15、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四个伸缩杆4分两对对称的安装在提示盲道目层1和行进盲道层2之间,伸缩杆4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A11上表面,伸缩杆4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底板B21下表面;0038 如图6所示,所述的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底面直径为35mm,顶面直径为25mm,高度为5mm,每一列上的相邻两个提示盲道触感圆点13的圆心距为50mm;0039 如图7所示,所述的盲道触感条22呈上窄下宽状,盲道触感条22面宽为25mm,底宽为35mm,高度为5mm,中心距为62mm;所述的圆形通孔221,半径为35mm;0040 如图8所示,所述的跑道形通孔51,宽度为37mm;0041 。
16、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底板A11和底板B21,边长为248mm,厚度为5mm。0042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4112189 U1/7页6图 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12189 U2/7页7图 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12189 U3/7页8图 3图 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12189 U4/7页9图 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12189 U5/7页10图 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12189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