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98035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14CN204098035U(21)申请号 201420437433.9(22)申请日 2014.08.05E02D 13/08(2006.01)(73)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地址 300171 天津市河东区十一经路81号天星河畔广场8层A单元(72)发明人吴晓东 李克江 刘光辉 陈赛菊周铖 王左同 杜海洋 吴广浩(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代理人王来佳(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
2、的装置,包括筒体、长杆、螺旋叶片以及手柄,所述筒体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该筒体同轴套装在长杆的下端部,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部与长杆旋转安装在一起,该筒体下端开口部的长杆上安装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的外缘与筒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长杆的上端部安装有手柄,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螺旋叶片在筒体内旋转。本装置通过设置在筒体内的旋转叶片实现了将残土移出的目的。通过上、下两套旋转固定机构将长杆牢固的安装在筒体内,而且克服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晃动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并且易于制作、操作简单,可有效保证了打桩的施工进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3、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98035 UCN 204098035 U1/1页21.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长杆、螺旋叶片以及手柄,所述筒体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该筒体同轴套装在长杆的下端部,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部与长杆旋转安装在一起,该筒体下端开口部的长杆上安装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的外缘与筒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长杆的上端部安装有手柄,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螺旋叶片在筒体内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长杆的连接结构为:该长杆外缘通过上轴承同。
4、轴安装上套管,该上套管外缘与筒体的上端开口部内圆之间连接均布设置的多根上连接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与螺旋叶片之间的长杆外缘通过下轴承同轴安装下套管,该下套管外缘与筒体内圆之间连接均布设置的多根下连接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的下端部为锥形结构,且位于筒体的下端开口处以下。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98035 U1/2页3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预制桩孔,尤其是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背景技术0002 在打桩的。
5、施工现场,如预应力管桩、方桩等,桩顶标高低于场地标高,在进行土方开挖时,桩孔内通常留下残土需要清理,尤其是在地下水位高于桩顶标高或遇到雨水天气时,桩孔内还会有一定的积水。0003 如果不能及时清理残土和积水,则严重影响了下到工序的施工进度。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保证了打桩的施工进度。0005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6 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包括筒体、长杆、螺旋叶片以及手柄,所述筒体为上。
6、、下开口的筒状结构,该筒体同轴套装在长杆的下端部,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部与长杆旋转安装在一起,该筒体下端开口部的长杆上安装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的外缘与筒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长杆的上端部安装有手柄,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螺旋叶片在筒体内旋转。0007 而且,所述筒体与长杆的连接结构为:该长杆外缘通过上轴承同轴安装上套管,该上套管外缘与筒体的上端开口部内圆之间连接均布设置的多根上连接筋。0008 而且,所述上套管与螺旋叶片之间的长杆外缘通过下轴承同轴安装下套管,该下套管外缘与筒体内圆之间连接均布设置的多根下连接筋。0009 而且,所述长杆的下端部为锥形结构,且位于筒体的下端开口处以下。0010 本实用新型。
7、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0011 本装置通过设置在筒体内的旋转叶片实现了将残土移出的目的。通过上、下两套旋转固定机构将长杆牢固的安装在筒体内,而且克服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晃动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并且易于制作、操作简单,可有效保证了打桩的施工进度。附图说明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0013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204098035 U2/2页40014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0015 一种清理预制桩孔内残土和积水的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筒体6、长杆2、螺旋叶片10以及手柄1,所述筒体使。
8、用白铁皮围成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该筒体同轴套装在长杆的下端部,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部与长杆旋转安装在一起,该筒体下端开口部的长杆上安装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的外缘与筒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长杆的上端部安装有手柄,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螺旋叶片在筒体内旋转。0016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与长杆的连接结构为:该长杆外缘通过两个上轴承3同轴安装上套管4,该上套管外缘与筒体的上端开口部内圆之间连接均布设置的六根上连接筋5。为了防止长杆旋转时在筒体内产生晃动的现象,所述上套管与螺旋叶片之间的长杆外缘通过下轴承7同轴安装下套管8,该下套管外缘与筒体内圆之间连接均布设置的六根下连接筋9。0017 所述长杆的下端部为锥。
9、形结构11且位于筒体的下端开口处以下,目的是便于插入预制桩孔的底部。00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0019 将本装置置于预制桩孔的底部,通过旋转长杆带动螺旋叶片旋转,预制桩孔底部的残土被不断的旋入筒体内;如果预制桩孔内存有积水,螺旋叶片带动积水下方的泥土形成了封底,可以将预制桩孔内的积水随残土共同移出。0020 本装置通过设置在筒体内的旋转叶片实现了将残土移出的目的。通过上、下两套旋转固定机构将长杆牢固的安装在筒体内,而且克服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晃动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并且易于制作、操作简单,可有效保证了打桩的施工进度。0021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说 明 书CN 204098035 U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98035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