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5503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438289.0

申请日:

2014.08.01

公开号:

CN204151737U

公开日:

2015.02.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B 1/02申请日:20140801授权公告日:20150211终止日期:20150801|||授权

IPC分类号:

E02B1/02

主分类号:

E02B1/02

申请人:

长春工程学院

发明人:

刘江川; 尹志刚; 黄树友; 高岩; 许美娟

地址: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宽平大路39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包括集水池、启闭台、启闭机、水箱、回水管、稳水栅格和支撑柱,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层回水管和底层回水管,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稳水栅格与上层回水管连接,支撑柱位于水箱下方。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能够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水头、采用稳水及回水一体化管道结构简单、省时省力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启闭台、启闭机、水箱、回水管、稳水栅格和支撑柱,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层回水管和底层回水管,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稳水栅格与上层回水管连接,支撑柱位于水箱下方。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做水工实验时,通常需要保持建筑物上游水头的恒定(即水流为恒定流),同时还要求水头能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进行变化,以适应工程实际的情况;另外,还应当设置稳水板,以保持水位稳定,波动小。传统的做法使得水位难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额外的稳定设施也增加了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建筑物水头大范围变化、回水处保持水流流态稳定等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水头、采用稳水及回水一体化管道结构简单、省时省力的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包括集水池、启闭台、启闭机、水箱、回水管、稳水栅格和支撑柱,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层回水管和底层回水管,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稳水栅格与上层回水管连接,支撑柱位于水箱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两根圆管套着使用,构成双管活动式回水管道,解决了在实验过程中建筑物水头变化大的问题,不用每次都来回调节水位了,节约实验投入;将稳水栅格与回水管构成一个整体,不用另外修建稳水设施了,可以节约空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回水管的正面视图; 
图2是回水管的侧面视图; 
图3是回水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包括集水池1、启闭台2、启闭机3、水箱4、回水管9、稳水栅格5和支撑柱6,所述回水管9包括上层回水管7和底层回水管8, 底层回水管8固定在水箱4上,稳水栅格5与上层回水管7连接,支撑柱6位于水箱4下方。本实用新型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集水池用以给水箱供水和收集回水、水箱用以抬高水位、启闭台为操作平台、启闭机用以调节上层回水管的高度以实现建筑物水头的变化、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其顶部高程通常与建筑物所需要的零水头相等、上层回水管为活动式的,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回水高度,控制水头,稳水栅格与上层回水管固定在一起,一方面便结构简单,另一方面直接可以很好地起到稳水的作用。 
优选地,采用了上层和底层两根圆管嵌套,底层为固定结构、上层为活动结构,可方便地调节水头;上层回水管与稳水栅格固定在一起,稳水效果更好。 
根据建筑物对水头的需要,让底层圆管顶高程与建筑物所需要的零水头高程相等,底层圆管底部直接固定在支座上,圆管延长至集水系统中;用一根直径较底层圆管小一些的圆管套入底层圆管中(称为上层圆管),构成一个双管活动式回水管道;上层圆管顶部安装栅格叶形稳水板,上层圆管底部直接伸进至底层圆管中,不要发生分离情况;启动启闭机,将栅格叶形稳水板与上层圆管同时提起或降下,从而在允许范围内调节回水时的高度;回水高度可通过安装在启闭台上的电子仪器获得,并且这个高度也是建筑物所需要的水头值。其中,提升或降落过程中一定要缓慢,并且注意上层圆管与底层圆管不要分离,以免影响水流流态及测试效果。 
该回水管是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不仅克服了传统调节水头的做法,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而且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使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51737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2.11CN204151737U(21)申请号 201420438289.0(22)申请日 2014.08.01E02B 1/02(2006.01)(73)专利权人长春工程学院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宽平大路395号(72)发明人刘江川 尹志刚 黄树友 高岩许美娟(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包括集水池、启闭台、启闭机、水箱、回水管、稳水栅格和支撑柱,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层回水管和底层回水管,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稳水栅格与上。

2、层回水管连接,支撑柱位于水箱下方。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能够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水头、采用稳水及回水一体化管道结构简单、省时省力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51737 UCN 204151737 U1/1页21.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启闭台、启闭机、水箱、回水管、稳水栅格和支撑柱,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层回水管和底层回水管,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稳水栅格与上层回水管连接,支撑柱位于水箱下方。。

3、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51737 U1/2页3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背景技术0002 在实验室做水工实验时,通常需要保持建筑物上游水头的恒定(即水流为恒定流),同时还要求水头能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进行变化,以适应工程实际的情况;另外,还应当设置稳水板,以保持水位稳定,波动小。传统的做法使得水位难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额外的稳定设施也增加了费用。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建筑物水头大范围变化、回水处保持水流流态稳定等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根据需要。

4、自动调节水头、采用稳水及回水一体化管道结构简单、省时省力的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其具体技术方案为:0004 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包括集水池、启闭台、启闭机、水箱、回水管、稳水栅格和支撑柱,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层回水管和底层回水管,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稳水栅格与上层回水管连接,支撑柱位于水箱下方。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06 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两根圆管套着使用,构成双管活动式回水管道,解决了在实验过程中建筑物水头变化大的问题,不用每次都来回调节水位了,节约实验投入;将稳水栅格与回水管构成一个整体,不用另外修建稳水设施了,可以节约空间和费用。附图说明。

5、0007 图1是回水管的正面视图;0008 图2是回水管的侧面视图;0009 图3是回水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0011 参见图1-图3,一种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包括集水池1、启闭台2、启闭机3、水箱4、回水管9、稳水栅格5和支撑柱6,所述回水管9包括上层回水管7和底层回水管8, 底层回水管8固定在水箱4上,稳水栅格5与上层回水管7连接,支撑柱6位于水箱4下方。本实用新型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集水池用以给水箱供水和收集回水、水箱用以抬高水位、启闭台为操作平台、启闭机用以调节上层回水管的高度以实现建筑物水头。

6、的变化、底层回水管固定在水箱上,其顶部高程通常与建筑物所需要的零水头相等、上层回水管为活动式的,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回水高度,控制水头,稳水栅格与上层回水管固定说 明 书CN 204151737 U2/2页4在一起,一方面便结构简单,另一方面直接可以很好地起到稳水的作用。0012 优选地,采用了上层和底层两根圆管嵌套,底层为固定结构、上层为活动结构,可方便地调节水头;上层回水管与稳水栅格固定在一起,稳水效果更好。0013 根据建筑物对水头的需要,让底层圆管顶高程与建筑物所需要的零水头高程相等,底层圆管底部直接固定在支座上,圆管延长至集水系统中;用一根直径较底层圆管小一些的圆管套入底层圆管中(称为。

7、上层圆管),构成一个双管活动式回水管道;上层圆管顶部安装栅格叶形稳水板,上层圆管底部直接伸进至底层圆管中,不要发生分离情况;启动启闭机,将栅格叶形稳水板与上层圆管同时提起或降下,从而在允许范围内调节回水时的高度;回水高度可通过安装在启闭台上的电子仪器获得,并且这个高度也是建筑物所需要的水头值。其中,提升或降落过程中一定要缓慢,并且注意上层圆管与底层圆管不要分离,以免影响水流流态及测试效果。0014 该回水管是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的回水管,不仅克服了传统调节水头的做法,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而且集变水头、稳水为一体,使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0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4151737 U1/3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51737 U2/3页6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51737 U3/3页7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51737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