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 平版印刷版切断方法及平版印刷版叠层方法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平版印刷版切断方法及平版印刷版叠层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制版法(包括电子照相制版法)中,广泛应用感光性印刷版及感热性印刷版等易于制版工艺自动化的平版印刷版。平版印刷版的制造一般是在板状或卷状的铝板等的支持体上进行单独的或适当组合的表面处理,例如磨砂目、阳极氧化、硅酸盐处理、其它的化学转化处理等,然后,在进行感光层或感热层(统称涂敷膜)的涂敷、干燥处理之后,切成所需要的尺寸。该平版印刷版在被进行曝光、显像处理、涂胶等制版处理后,固定在印刷机中并涂布油墨,使文字、图象等印刷在纸面上。
在对该平版印刷版进行货运处理(搬运及保管等)时,为了保护涂敷在支持体上的涂敷膜,使涂敷膜与称为夹垫纸的纸接触。特别地,为更有效地处理作为货物的平版印刷版,将多个平版印刷版沿厚度方向叠置而构成平版印刷版的叠层束,并在包装成该叠层束的状态下作为货物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上述夹垫纸与涂敷膜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夹垫纸比平版印刷版的叠层束大而伸出,在包装叠层束时就会有障碍,因此,形成的夹垫纸要比平版印刷版小。
夹垫纸比平版印刷版小时,如图7所示,对叠层束112来说,平版印刷版110地边缘部分110E的附近为没有夹垫纸114的区域。如图7中实线所示的平版印刷版110的支持体产生较大的折弯及弯曲,因此会使平版印刷版110的品质下降。
另外,在该区域,平版印刷版110上产生折弯及弯曲时,会与相邻的平版印刷版110接触,平版印刷版110在接触状态虽然很少磨擦,但涂敷膜也会剥离,使平版印刷版110的品质下降。此外,在例如为单面平版印刷版时,该涂敷膜接触并靠在相邻平版印刷版10的里面(未形成涂敷膜的面)。因此,从叠层束112中取出平版印刷版110时,该膜也会发生剥离。
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就是考虑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平版印刷版的变形及涂敷膜剥离并可靠地保护平版印刷版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平版印刷版切断方法及平版印刷版叠层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平版印刷版夹垫纸,该夹垫纸至少部分与平版印刷版的涂敷膜接触并保护平版印刷版涂敷膜,其特征在于,该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宽度W2及长度L2相对于平版印刷版的宽度W1及长度L1设定成为:
-5mm≤W1-W2≤50mm
-5mm≤L1-L2≤50mm。
因此,通过将该平版印刷版的夹垫纸相对平版印刷版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可以将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边缘位置相对于平版印刷版边缘位置的进入(朝向夹垫纸范围的内侧)位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在限制平版印刷版的折弯及弯曲的同时,可以防止涂敷膜过于紧密靠在相邻平版印刷版里面,还可以提高并维持平版印刷版的品质。
另外,如果该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相对平版印刷版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就不会从平版印刷版中过度地伸出(朝向平版印刷版范围的外侧),因此,不会在包装时造成阻碍。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最好具有沿厚度方向叠置的多个平版印刷版和与所述平版印刷版的各涂敷膜接触配置的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
即,通过叠置该平版印刷版及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构成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叠层束),因此,可以同时对多个平版印刷版进行货运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由于与平版印刷版的涂敷膜接触地配置,因此,在限制平版印刷版的折弯及弯曲同时,可以防止涂敷膜过于紧密靠在相邻的平版印刷版里面,还可以提高并维持平版印刷版的品质。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边缘位置相对所述平版印刷版边缘位置的最大进入量为30mm以下,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边缘位置相对所述平版印刷版边缘位置的最大伸出量为5mm以下。
由此,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边缘位置相对所述平版印刷版边缘位置的进入量为30mm以下,使平版印刷版边缘位置附近配置有平版印刷版夹垫纸。从而,在限制平版印刷版折弯及弯曲的同时,可以防止涂敷膜过于紧密地靠在相邻平版印刷版里面,还可以提高并维持平版印刷版的品质。
另外,由于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边缘位置相对所述平版印刷版的边缘位置的伸出量控制在5mm以下,因此,在对该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叠层束)进行包装时,伸出的夹垫纸不会造成阻碍。
本发明的长条状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用于在平版印刷版切断装置中对连续运行的长条状平版印刷版进行切断前与平版印刷版涂敷膜接触配置并保护涂敷膜,其特征在于,设定成使长条状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宽度W4相对长条状的平版印刷版的宽度W3满足
-200mm≤W3-W4≤200mm。
但是,即使在例如不沿宽度方向切断卷状平版印刷版来形成制品时,通过这种配置,使该卷状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相对卷状的平版印刷版位于适当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可以使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边缘位置相对宽度方向的平版印刷版的边缘位置的进入位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在限制切断后的平版印刷版的折弯及弯曲的同时,可以防止涂敷膜过于紧密的靠在相邻的平版印刷版的里面,还可以提高并维持平版印刷版的品质。
此外,在平版印刷版的长度方向,如果由所谓的飞剪截断器切断例如卷状的平版印刷版,那么,长度方向的平版印刷版的边缘位置必然与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边缘位置一致。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平版印刷版的切断方法,该方法在使连续运行的长条状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相对连续运行的长条状的平版印刷版接触配置之后,用切断装置切成需要宽度及长度的,其特征在于,切断平版印刷版的形式为:使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宽度方向的边缘位置相对切断后的所述平版印刷版的宽度方向的边缘位置的最大进入量为30mm以下,使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宽度方向的边缘位置相对切断后的所述平版印刷版的宽度方向的边缘位置的最大伸出量为5mm以下。
由此,板状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边缘位置相对板状的平版印刷版的边缘位置的进入量为30mm以下,就能使平版印刷版的边缘位置附近配置有平版印刷版的夹垫纸。从而,在限制平版印刷版的折弯及弯曲同时,可以防止涂敷膜过于紧密的靠在相邻的平版印刷版的里面,还可以提高并维持平版印刷版的品质。
另外,由于板状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边缘位置相对板状的平版印刷版的边缘位置的伸出量控制在5mm以下,因此,在对该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叠层束)进行包装时,伸出的夹垫纸不会造成阻碍。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平版印刷版的切断方法,该方法切断非切断部件,该非切断部件由板状的平版印刷版和与该平版印刷版的涂敷膜接触配置的板状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板状的平版印刷版的切断位置最好位于比所述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相对于所述平版印刷版的边缘位置的最大进入量再向内进入0.3mm以上的内侧位置。
因而,在具有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位置可以对平版印刷版进行切断。由此可以防止平版印刷版的支持体熔敷在切断装置的切断刃上,还可以延长切断刃的寿命。
本发明中,对切断平版印刷版时的平版印刷版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当然包含切断平版印刷版的数量为1的情况,但特别是包含在沿厚度方向叠置多个平版印刷版的状态进行切断的情况。切断后者(束剪断)时,如果利用本发明的最佳的平版印刷版切断方法进行切断,因能更显著地发挥上述效果,所以结果更好。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各种构成中,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相对平版印刷版接触配置后,或者切断平版印刷版后并经过某一时间后,夹垫纸因吸收水分等少量地伸缩。即使当初平版印刷版的边缘部分与夹垫纸的边缘部分的位置一致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夹垫纸的这种伸缩也会产生偏差,而且有时偏差较大。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满足本发明的夹垫纸(或构成平版印刷版叠层构造体),由于该偏差会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平版印刷版,并维持其品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具有上述构成,能防止平版印刷版的变形及膜的剥离,并且能可靠地保护平版印刷版。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包装平版印刷版工艺的侧视图,其中使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
图2是表示包装平版印刷版状态的侧视图,其中使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
图3A是表示使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叠层束的平面图。
图3B是表示使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叠层束的正视图。
图4是平面图,用于说明在使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叠层束中最大进入量及最大伸出量。
图5是表示使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夹垫纸的叠层束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制造本发明平版印刷版的制造生产线的大体构成侧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平版印刷版叠层束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最佳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使用夹垫纸14构成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同时,该叠层束12由内部包装纸16包装的一部分过程。另外,图2表示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由内部包装纸16进行包装的状态。
由图1可知,平版印刷版10是在被制成长方形的板状薄铝质支持体上涂布涂敷膜(在感光性印刷版时为感光层,在感热性印刷版时为感热层,并根据需要涂布保护层及面层等)。在该涂敷膜上进行曝光、显像处理、涂胶等制版处理,通过固定在印刷机中并涂布油墨,使文字、图象等印刷在纸面上。另外,本实施例的平版印刷版10在印刷中处于实施必要处理(曝光及显像)之前的阶段时被称为平版印刷版原版或平版印刷版材。
上述构成并不是对平版印刷版10的具体构成进行特别的限定,例如,通过构成加热式及光量子式的激光刷版用的平版印刷版,可以成为由数字数据直接制版的平版印刷版。
另外,平版印刷版10通过对感光层或感热层中的成分进行各种选择,可以构成相应于各种制版方法的平版印刷版。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的具体实施例,列举为下文所述的(1)~(11)的形态。
(1)感光层为含有通过红外线吸收剂、热产生氧化的化合物以及通过氧化交联的化合物形式。
(2)感光层为含有通过红外线吸收剂、热构成碱溶解性化合物的形式。
(3)感光层为含有2层的形式,一层是含有通过激光照射而产生官能团的化合物、可溶于碱的粘合剂、以及官能性的单体或预聚物层,另一层是氧化阻断层。
(4)感光层为物理显像中心层及卤化银乳剂层所构成的2层的形式。
(5)感光层为含有3层的形式,一层是含有多官能性单体及多官能性粘合剂的重合层,另一层是含有卤化银和还原剂的层,再一层是氧化阻断层。
(6)感光层为含有2层的形式,一层是含有线型酚醛清漆树脂及萘醌的层,另一层是含有卤化银的层。
(7)感光层为含有有机光导电体的形式。
(8)感光层为含有2~3层的形式,一层是通过激光照射除去的激光吸收层,其它层是亲油性层和/或亲水性层。
(9)感光层为含有化合物的形式,化合物有:吸收能量并产生氧化的化合物,在支链上有通过氧化产生氧化砜或氧化碳的官能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及通过吸收可见光对氧发生剂施加能量的化合物。
(10)感光层为含有萘醌化合物及线型酚醛清漆树脂的形式。
(11)感光层为含有由光或紫外线分解、形成本身或与层内的其它分子交联的化合物以及可溶解在碱中的粘合剂的形式。
特别是具有通过激光照射可溶性可相对显像液变化的感光层的平版印刷版中,画像形成面(感光层或感热层易受损),因此,用于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包装结构时,可以如下文所述地可靠地防止所谓的剥膜。
另外,在此,激光的波长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
①波长范围为350~450nm的激光(对于具体实例,为波长405±5nm的激光二级管)
②波长范围为480~540nm的激光(对于具体实例,为波长488nm的氩激光器,波长为532nm的(FD)YAG激光,波长为532nm的固体激光,波长为532nm的(格林)He-Ne激光)。
③波长范围为630~680nm的激光(对于具体实例,为波长630~670nm的He-Ne激光,波长为630~670nm的红色半导体激光)。
④波长范围为800~830nm的激光(对于具体实例,为波长830nm的(红色)半导体激光)。
⑤波长范围为1064~1080nm的激光(对于具体实例,为波长1064nm的YAG激光)。
还可以进行种种举例。其中,②和③的波长范围内的激光对具有上述的(3)或(4)的形式的感光层或感热层的平版印刷版都适用。另外,④和⑤的波长范围内的激光对具有上述的(1)或(2)的形式的感光层或感热层的平版印刷版都适用。不言而喻,激光的波长范围及感光层或感热层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限定。
因此,由图1可知,保护涂敷膜的夹垫纸14、以及平版印刷版10在厚度方向相互交错地重合,且在其上面及下面配置保护用厚纸22,构成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构成1个叠层束12的平版印刷版10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从提高搬运及保管的效率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达到10~100张。另外,在由10~100张平版印刷版10构成1个叠层束12的情况下,为使平版印刷版10及保护用厚纸22不致错动,可以由粘接带等固定机构对它们进行固定。另外,由多个平版印刷版10构成叠层束12,可以使搬运及保管的效率更高。例如,平版印刷版10的数量最多为7000张时,可以20~100张平版印刷版10插入保护用厚纸22。另外,平版印刷版10的数量达到3000张时,可以只在其上下配置保护用厚纸22。此外,还可以根据平版印刷版10的种类省略保护用厚纸22。
如此构成的叠层束12,如图2所示,利用具有遮光性及防潮性的内部包装纸16进行内部包装,并用粘接带24将内部包装纸16贴在规定位置。由此,将内部包装纸16固定,使其不致散开及脱落,平版印刷版10被可靠地遮光及防潮。
本文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夹垫纸14的宽度W2及长度L2相对平版印刷版10的宽度W1及L1确定其尺寸,并满足:
-5mm≤W1-W2≤50mm (1)
-5mm≤L1-L2≤50mm (2)
另外,为了使夹垫纸14与平版印刷版10的涂敷膜接触配置时从平版印刷版10的最大进入量在30mm以下,且最大伸出量在2mm以下,平版印刷版10被配置在规定的位置。
如图4所示,就该最大进入量来说,是在考虑平版印刷版10的边10S以及与其对应的夹垫纸14的边14S时,从平版印刷版10的边10S在进入最靠近中央的位置上,边10S到边14S之间的距离。由图4可知,在轴向方向和长度方向分别被定义成所述最大进入量ΔW(max)及ΔL(max),且满足:
ΔW(max)≤30mm (3)
ΔL(max)≤30mm (4)
中的至少一个(或二者)
同样,如图4所示,就该最大伸出量来说,是在考虑平版印刷版10的边10S以及与其对应的夹垫纸14的边14S时,从平版印刷版10的边10S在最外侧的伸出位置上,边10S到边14S之间的距离。由图4可知,在轴向方向和长度方向分别被定义成所述最大伸出量ΔX(max)及ΔY(max),且满足:
ΔX(max)≤5mm (5)
ΔY(max)≤5mm (6)
中的至少一个(或二者)
再者,就所述最大伸出量ΔX(max)及ΔY(max)来说,由于夹垫纸14相对平版印刷版10满足上述的公式(1)及(2),因此,为0以下(即实际上夹垫纸14不从平版印刷版10伸出)。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夹垫纸14以及用该夹垫纸14构成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的作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夹垫纸14的宽度W2及长度L2满足上述的公式(1)及公式(2),而且,最大进入量ΔW(max)及ΔL(max),满足上述公式(3)及(4)至少一个(或二者)地进行配置。因此,与不满足这样的条件配置的夹垫纸和平版印刷版10的涂敷膜紧密配合的构成(参见图7)相比较,夹垫纸14位于平版印刷版10的各条边(边缘部分)的附近的位置。
因此,在构成叠层束12的状态,如图5中实线所示,平版印刷版10的边缘部分附近有较小的折弯及弯曲。另外,即使在产生折弯及弯曲的情况下,该部位在边缘部分附近,即,不会影响印刷的区域。
即使在这样的平版印刷版10的边缘部分附近也可以防止折弯及弯曲,因此,可以防止弯曲的平版印刷版10的非画像形成面10Q与相邻(图5中的下侧)的平版印刷版10的画像形成面10P(涂敷膜)接触,涂敷膜与非画像形成面10Q不会紧密接触。从而,将平版印刷版10从叠层束12取出并使用时,不会使涂敷膜剥离,以保持平版印刷版10的较高品质。并且,平版印刷版10的非画像形成面10Q与相邻的平版印刷版10的涂敷膜接触时,由于接触压力较小,也可以减小涂敷膜剥离及损伤,不致影响平版印刷版10的品质。
另外,本实施例的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应配置成使最大伸出量ΔX(max)及ΔY(max)满足上述式(5)及(6)中的至少一个(或二者)。由于来自叠层束12的夹垫纸14的伸出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对叠层束12进行包装(例如,图2所示,由内部包装纸16进行内部包装)时,伸出的夹垫纸14不会造成障碍,因此有利于作业。
下面,对用于卷状的平版印刷版进行剪断、以获得本发明所希望尺寸的平版印刷版10的一例平版印刷版制造生产线进行说明。本发明中,剪断是指将厚度方向的力作用于平版印刷版上而进行的剪断,并包含由后述的纵切剪机316沿长度方向的剪断及由飞剪截断器318沿宽度的剪断(狭义的剪断)等,此外还包含沿倾斜方向剪断平版印刷版。
如图6所示,该制造生产线310从上游侧(图6中的右上侧)向下游侧(图6中的左下侧)顺序设置输出器312、牙口剪314、纵切剪机316、飞剪截断器318及堆积装置320。
输出器312在送出辊状的卷322的同时将多个卷322接合而形成长条状。在从输出器312送出的长条状卷322上,由贴合装置332贴合其它生产线输送来的长条状的夹垫纸330,并送至牙口剪314。此外,在图面中,用符号323表示夹垫纸330被贴合后的卷。
牙口剪314将卷32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局部打孔,形成所谓的耳部324。并且利用纵切剪机316的修边上刃326及修边下刃328将卷323修整成规定的宽度。由于纵切剪机316的修边上刃326及修边下刃328进入耳部324,因此可以沿卷323的宽度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在连续剪断的过程中,改变卷323的修整宽度(由纵切剪机316切断的宽度)。
这样,达到规定的修整宽度的卷323可以由飞剪截断器318切成规定的长度,制造出需要尺寸的感光性印刷版。
堆积装置320堆叠贴合了夹垫纸330的多个平版印刷版(所以,在该阶段中,平版印刷版和夹垫纸330交互层叠),构成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参照图1)。
利用这种构成的制造生产线310来获得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10时,如图6所示,除了在宽度方向近中央位置处不剪断长条状平版印刷版322的情况之外,还具有在宽度方向近中央位置处剪断长条状平版印刷版322的情况。另外,还具有不从长条状平版印刷版322上打孔而利用整个宽度方向的情况。但不管是哪种构成,长条状平版印刷版322的宽度W3与长条状夹垫纸330的宽度W4要满足:
-2mm≤W3-W4≤50mm (7)
为满足这种关系,需对长条状夹垫纸330的宽度W4进行设定,使所获得的平版印刷版10及夹垫纸14满足上述公式(1)的关系。
另外,在上述制造生产线310中,由贴合装置332进行贴合时,为使长条状夹垫纸330相对于长条状平版印刷版322满足上述公式(3)及公式(7),长条状卷33沿宽度方向可以移动。因此,长条状的夹垫纸330位于长条状的平版印刷版322宽度方向的近中央位置。这样,在所得的平版印刷版10中,就能以满足上述公式(3)及(5)的形式,使夹垫纸14相对于平版印刷版10配置在规定位置处。
此外,根据平版印刷版10的种类,不贴合长条状的夹垫纸330,仅对长条状的平版印刷版322进行剪断及切断,在用堆积装置堆积时,把用其它工序形成规定尺寸的夹垫纸14紧密靠在平版印刷版10的涂敷膜上,就能构成叠层束12。这种情况下,在夹垫纸由其它工序形成时,满足上述公式(1)和(2)就可以。另外,在用堆积装置进行堆积时,满足上述公式(3)~(6)进行堆积就行。
由这种堆积装置构成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之后,再由切断装置将多个平版印刷版10与叠层束12一体地切断,以得到需要尺寸。这种情况如图4中的双点画线所示,当切断装置的截断器(图中省略)的切断位置C比最大进入量ΔW(max)还要再向内进入0.3mm时,可以防止平版印刷版10的支持体(铝)熔敷在截断器上,从而延长截断器的寿命。此外,即使以这种方式设定切断位置,在该切断位置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虽然存在无夹垫纸14的情况,但这样的部分很小,几乎不会对切断位置产生影响,也能对具有夹垫纸14的部分进行切断。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制。
实验I
实验I进行的实验,是对平版印刷版10的叠层束12进行内部包装的状态下的平版印刷版10边缘部附近的折弯及弯曲进行评价。
作为平版印刷版10,使用的有:
A.常规系列的正片型印刷版(有面层):在亲水化处理过的铝支持体上,施加常规系列的正片型感光层,并在感光层表面上形成可溶于碱的面层。
在厚度分别不同的3种常规系列的正片型印刷版的涂敷膜上配置夹垫纸14(作为比较实例,包含不配置夹垫纸14的情况),叠置30张而形成叠层束12。然后,该叠层束12由铝工艺纸构成的内部包装纸16进行内部包装,以避光及防潮。
从经过内部包装的叠层束12的上方(叠层方向)施加9.8×102Pa(100kg/cm2)的载重,并放置一个月,然后,从叠层束12中抽取作为样品的平版印刷版10,对铝支持体的折弯及弯曲的发生状况进行了确认。
铝支持体的折弯及弯曲的测定是将一样品反转并静置在平台上,然后用锥度规测定铝支持体的4个角的上浮量。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印刷版与夹垫纸的位置 关系 AL支持体的厚度 ΔW(max) ΔL(max) 0.15mm 0.30mm 0.40mm比较例1 无夹垫纸○:0.2mm以下○:0.2mm以下○:0.2mm以下实施例1 1mm以下 1mm以下○:0.3mm以下○:0.3mm以下○:0.3mm以下实施例2 20mm 20mm○:0.7mm以下○:0.6mm以下○:0.6mm以下实施例3 30mm 30mm○:0.9mm以下○:0.8mm以下○:0.7mm以下比较例2 40mm 40mm×:有1.0mm以上的部分×:有1.0mm以上的部分×:有1.0mm以上的部分
在该表1及后述的表2中,“○”表示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表示实际使用中产生问题。
由表1可知,ΔX(max)及ΔY(max)在30mm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3)时,与铝支持体的厚度无关,上浮量不会对实际使用构成问题。与此相对应,ΔX(max)及ΔY(max)为40mm(比较例2)时,就会具有上浮量为1.0mm以上的部分,实际使用中就会产生问题。另外,不使用夹垫纸14(比较例1)时,当然,上浮量不会对实际使用构成问题,但就可靠地保护涂敷膜本身来说,由例如以下的实验II及实验III可以看出,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实验II及实验III
实验II及实验III是在上述的平版印刷版10上附加并使用:
B.常规系列的正片型印刷版(无面层):在亲水化处理过的铝支持体上,施加常规系列的正片型感光层
C.光电聚合物型数字直接印刷版:在亲水化处理过的铝支持体上施加光重合型光电聚合物层,然后在其表面上施加保护层,即由水溶性树脂构成的氧元素阻断层
D.热敏正片型数字直接印刷版:在亲水化处理过的铝支持体上施加正片型IR激光感光层。
各平版印刷版10的厚度为30mm,由铝纸构成的内部包装纸16对叠层束12进行内部包装以遮光及防潮,该叠层束12与实验I相同,与夹垫纸14相互地叠置30层(比较例未配置夹垫纸14)。
实验II是在经过内部包装的叠层束12上由加震装置施加振动,然后观察平版印刷版10的涂敷膜表面的状态。
实验III是对从经过内部包装的叠层束12的上方(叠层方向)施加9.8×104Pa的载重,在45℃、75%RH(相对湿度)环境下放置72小时,然后,观察平版印刷版10的涂敷膜表面的状态。
结果显示在表2中。表2 <样品> <实验结果> 印刷版种类 ΔW(max) ΔL(max) 实验II 实验III比较例3 A:常规系列的 正片型印刷版 (有面层) 无夹垫纸×:发生膜全面剥离○:没有问题实施例4 20mm 30mm○: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实施例5 30mm 30mm○:长边侧边缘部分(10mm以内)发生微小膜剥离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位置○:没有问题比较例4 40mm 30mm×:在长边边缘部分(20mm部分)发生膜的剥离○:没有问题比较例5 B:常规系列的 正片型印刷版 (无面层) 无夹垫纸×:发生膜全面剥离×:发生膜全面剥离实施例6 30mm 20mm○: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实施例7 30mm 30mm○:短边侧边缘部分(10mm以内)发生微小膜剥离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位置○:短边侧边缘部分(10mm以内)面层轻微附着在里面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水平比较例6 30mm 40mm×:短边侧边缘部分(20mm部分)发生膜剥离×:长边的边缘部分面层过度地附着在里面比较例7 C:光电聚合物型 数字直接 印刷版 无夹垫纸×:保护层上全面产生伤痕×:保护层完全地靠在相对的印刷版的里面实施例8 20mm 30mm○: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实施例9 30mm 30mm○:长边侧边缘部分(10mm以内)在保护层上产生伤痕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位置○:长边侧边缘部分(10mm以内)保护层轻微地靠在相对的印刷版的里面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水平比较例8 40mm 30mm×:在长边边缘部分(20mm部分)在保护层上产生伤痕×:在长边边缘部分保护层靠在里面比较例9 D:热敏正片型 数字直接 印刷版 无夹垫纸×:感光层上全面地产生伤痕×:感光层上全面地产生斑点实施例10 30mm 20mm○: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实施例11 30mm 30mm○:在短边侧边缘部分(10mm以内)感光层上产生伤痕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位置○:没有问题比较例10 30mm 40mm×:在短边侧边缘部分(20mm部分)感光层上产生伤痕○:短边侧边缘部分(20mm部分)产生微量斑点为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水平
由表2可知,ΔX(max)及ΔY(max)在30mm以下(实施例4~实施例11)时,在实验II及实验III中,都没有发生实际使用上的问题。与此相比,ΔX(max)及ΔY(max)中的任何一个为40mm(比较例4、比较例6、比较例8及比较例10)时,实验II中的平版印刷版10上发生膜剥离或伤痕,另外,比较例6及比较例8在实验III中也会产生问题。此外,在不使用夹垫纸(比较例3、比较例5、比较例7及比较例9)时,实验II及实验III中的至少一个涂敷膜会产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