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44789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858850.0

申请日:

2014.12.30

公开号:

CN204418160U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3/10

主分类号:

E02D3/10

申请人:

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庆江; 黄鹏; 李俊丰; 米东强; 付茜

地址:

300170天津市河东区龙潭路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代理人:

周庆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包括抽气装置、抽水装置,与所述的抽气装置连通的抽气主管,与所述的抽水装置连通并设置在抽气主管下方的抽水主管,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主管连通的抽气支管,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支管一一对应且设置在抽气支管下方并与所述的抽水主管连通的抽水主管,滤管网的抽气孔连接有引出管,所述的引出管经三通管接入抽气支管和抽水支管。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系统采用集中式并联设置,使滤管网内抽出的气体和液体分别进入抽气支管和抽水支管,最终汇入抽气主管和抽水主管分别处理。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装置、抽水装 置,与所述的抽气装置连通的抽气主管,与所述的抽水装置连通并设置在抽气 主管下方的抽水主管,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主管连通的抽气支管,多 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支管一一对应且设置在抽气支管下方并与所述的抽水主管 连通的抽水主管,滤管网的抽气孔连接有引出管,所述的引出管经三通管接入 抽气支管和抽水支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引出管为弯管,所述的弯管的最高点高于三通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三通管为T形三通管。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T形三通管与所述的引出管连接的直管内在旁通口处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导水板, 所述的导水板与旁通口间保留有气道。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抽水支管和抽气支管分别固定设置在管支架上,所述的抽气支管由与所述的支 架保持夹角的斜板定位支撑。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抽真空装置和抽水装置分别为射流真空泵。

说明书

说明书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预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 空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预压技术是目前沿海、内河吹填造陆所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该技术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吹填淤泥层及设计深度内的底层原状淤泥处理至承载力不 小于80Kpa,从而形成承载能力较高的陆基,大幅的缩减建筑物基础处理投入。
目前,国内真空预压抽真空作业基本仍为分散式,即在滤管网上每800~1200 ㎡设置一个抽气孔,每个抽气孔对应安装1台真空射流泵,但是这种分散式抽 真空作业存在以下不足:(1)小设备集群作业能效低;(2)设备技术含量低且 数量大难以升级;(3)投入设备数量庞大,维护工作量繁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并联式 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包括抽气装置、抽水装置,与所述的抽 气装置连通的抽气主管,与所述的抽水装置连通并设置在抽气主管下方的抽水 主管,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主管连通的抽气支管,多个分别与所述的 抽气支管一一对应且设置在抽气支管下方并与所述的抽水主管连通的抽水主 管,滤管网的抽气孔连接有引出管,所述的引出管经三通管接入抽气支管和抽 水支管。
所述的引出管为弯管,所述的弯管的最高点高于三通管。
所述的三通管为T形三通管。
所述的T形三通管与所述的引出管连接的直管内在旁通口处设置有向前延 伸的导水板,所述的导水板与旁通口间保留有气道。
所述的抽水支管和抽气支管分别固定设置在管支架上,所述的抽气支管由 与所述的支架保持夹角的斜板定位支撑。
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和抽水装置分别为射流真空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系统采用集中式并联设置,分别设置抽真空装置和抽 水装置,然后通过抽气主管、抽水主管、抽气支管和抽水支管构建的管网连通 至每个抽气孔,同时,在抽气孔处利用弯管设计和三通将气液分离,使滤管网 内抽出的气体和液体分别进入抽气支管和抽水支管,最终汇入抽气主管和抽水 主管分别处理,自抽气孔出来即进行汽水分离,使抽气主管和抽气支管内真空 压力传导介质由水气混合物转化为近似纯气体,单位长度管道摩阻造成的真空 压力损失大幅减小,而且采用真空压力集中传输,有效改变目前普遍采用的一 个抽气孔接引一台射流真空泵的作业方式,从而大幅提高能效,降低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引出管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包括抽气装置1、 抽水装置2,与所述的抽气装置1连通的抽气主管3,与所述的抽水装置2连通 并设置在抽气主管下方的抽水主管4,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主管连通的 抽气支管5,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支管5一一对应且设置在抽气支管下方并与 所述的抽水主管连通的抽水主管6,滤管网10的抽气孔11连接有引出管7,所 述的引出管的端部设置有三通管8,所述的三通管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接入抽气 支管5和抽水支管6。其中,所述的抽水支管和抽气支管、抽气主管和抽水主管 分别固定设置在多个管支架9上,所述的抽气支管由与所述的支架保持夹角的 斜板12定位支撑,采用斜板夹持式定位,架设便利易于后期拆卸,其中,所述 的引出管为在竖直面内具有折弯的弯管,所述的弯管的最高点高于三通管8,利 用折弯式设计,汽水混合物经过折弯后能进行初步分离,然后在进入三通管后 再次进行汽水分离。采用本系统进行抽真空作业可采用高能效、高技术含量的 大型设备,大幅减少施工期间维护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系统采用集中式并联设置,分别设置抽真空装置和抽 水装置,即分别两个射流真空泵,共设置两套,其中一套主要用于抽排水,真 空预压前期出水量较大,后期随着出水量的减少可兼起抽气功能,另一套主要 用于抽气。,这样能有效提高处理效果,然后通过抽气主管、抽水主管、抽气支 管和抽水支管构建的管网连通至每个抽气孔,同时,在抽气孔处利用弯管设计 和三通将气液分离,使滤管网内抽出的气体和液体分别进入抽气支管和抽水支 管,最终汇入抽气主管和抽水主管分别处理,自抽气孔出来即进行汽水分离, 使抽气主管和抽气支管内真空压力传导介质由水气混合物转化为近似纯气体, 单位长度管道摩阻造成的真空压力损失大幅减小,而且采用真空压力集中传输, 有效改变目前普遍采用的一个抽气孔接引一台射流真空泵的作业方式,从而大 幅提高能效,降低工程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三通管为T形三通管,与引出管接入端位于同一直管上的 端口与抽水支管连通,相对的旁通口接入抽气支管,这样,利用液体的惯性, 能在三通管处进一步实现汽水分离。
同时,为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所述的T形三通管与所述的引出管连接的直 管内在旁通口处设置有向前延伸的导水板,即所述的导水板自与引出管连接端 向排水支管连接端延伸且尾部与引出管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水板为半圆 弧状,其延伸至将旁通口封闭前为止,即,所述的导水板与旁通口间保留有预 定的气道。当然,所述的导水板还可为向斜下延伸,即随着向与抽水支管连接 端的延伸,离旁通口的距离越远,这样能有效提高水进入下部的抽水支管的几 率,避免进入抽气支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联式真空预压抽真空系统,包括抽气装置、抽水装置,与所述的抽气装置连通的抽气主管,与所述的抽水装置连通并设置在抽气主管下方的抽水主管,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主管连通的抽气支管,多个分别与所述的抽气支管一一对应且设置在抽气支管下方并与所述的抽水主管连通的抽水主管,滤管网的抽气孔连接有引出管,所述的引出管经三通管接入抽气支管和抽水支管。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系统采用集中式并联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