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713190.7(22)申请日 2014.11.24E04B 1/21(2006.01)(73)专利权人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地址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5号(72)发明人张德锋 唐喜 张新年(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代理人周云(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57) 摘要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它包括框架梁(1)和框架柱(2),框架梁(1)和框架柱(2)连接在一起组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1)底面与框架柱(2)顶。
2、面交接面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侧隔离层(3)和外侧隔离层(4),所述框架梁(1)和框架柱(2)通过钢筋混凝土芯柱(5)连接,所述框架梁(1)内位于内侧板隔离层(3)一侧设有钢筋混凝土梁垫(6)。本实用新型将顶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柱设置为单项铰接构造形式,释放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传来的弯矩,使边框架柱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降低其配筋量和截面尺寸,改善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满足建筑大空间设计要求。(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52。
3、272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4.08CN 204252272 U1/1 页21.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 , 它包括框架梁 (1) 和框架柱 (2),框架梁 (1) 和框架柱 (2) 连接在一起组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梁(1) 底面与框架柱 (2) 顶面交接面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侧隔离层 (3) 和外侧隔离层(4),所述框架梁(1)和框架柱(2)通过钢筋混凝土芯柱(5)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芯柱(5)位于内侧隔离层 (3) 和外侧隔离层 (4) 之间,一端伸入框架梁 (1),另一端伸入框架柱 (2),所述框架梁 (1) 内位于内侧板隔离层 。
4、(3) 一侧设有钢筋混凝土梁垫 (6)。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柱 (2) 内侧面和外侧面主筋在梁底标高处弯折锚固。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隔离层 (3) 和外侧隔离层 (4) 都是四氟板制作,四氟板的宽度为框架柱高度的 1/4,长度与框架柱宽度相同,厚度为 5mm。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混凝土芯柱 (5) 宽度和高度分别为框架柱 (2) 宽度和高度的 1/2,其主筋数量不少 4根 主筋伸入。
5、框架梁 (1) 和框架柱 (2) 内长度不小于 30 倍主筋直径 , 箍筋规格不小于 箍筋间距为 100mm。5.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垫 (6) 宽度为框架柱 (2) 高度的 1/4,长度与框架柱 (2) 宽度相同,主筋规格不小于 箍筋间距为 200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252272 U1/2 页3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能够改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受力状况。背景技术0002 在建筑工程技术。
6、中,为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常用的结构型式,但当建筑物顶层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其边框架柱所受轴向压力较小,而弯矩很大,需配置很多的受力钢筋或采用很大的柱截面尺寸。但是框架柱配筋太多将导致钢筋密集,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费用较高 ;增大框架柱截面尺寸,不仅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且造价高,也影响建筑美观和减少建筑使用面积。因此,顶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设计是目前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建筑工程中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受力弯矩过大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将顶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7、边柱设置为单项铰接构造形式,释放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传来的弯矩,使边框架柱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降低其配筋量和截面尺寸,改善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满足建筑大空间设计要求。0004 技术方案0005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 , 它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框架梁和框架柱连接在一起组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梁底面与框架柱顶面交接面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侧隔离层和外侧隔离层,所述框架梁和框架柱通过钢筋混凝土芯柱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芯柱位于内侧隔离层和外侧隔离层之间,一端伸入框架梁,另一端伸入框架柱,所述框架梁内位于内侧板隔离层一侧设有钢。
8、筋混凝土梁垫。0006 进一步,所述框架柱内侧面和外侧面主筋在梁底标高处弯折锚固。0007 进一步,所述内侧隔离层和外侧隔离层都是四氟板制作,四氟板的宽度为框架柱高度的 1/4,长度与框架柱宽度相同,厚度为 5mm。0008 进一步,所述钢筋混凝土芯柱宽度和高度分别为框架柱宽度和高度的 1/2,其主筋数量不少 4 根 主筋伸入框架梁和框架柱内长度不小于 30 倍主筋直径 , 箍筋规格不小于 箍筋间距为 100mm。0009 进一步,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垫宽度为框架柱高度的 1/4,长度与框架柱宽度相同,主筋规格不小于 箍筋间距为 200mm。0010 有益效果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应。
9、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将顶层大跨度预应说 明 书CN 204252272 U2/2 页4力混凝土框架边柱设置为单项铰接构造形式,释放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传来的弯矩,使边框架柱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降低其配筋量和截面尺寸,改善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满足建筑大空间设计要求。附图说明0012 附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 附图 2 是附图 1 中 A 向剖视图。0014 附图 3 是附图 1 中 B 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0016 实施例0017 如附图 1 3 所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铰节点构造 , 它包括框架梁。
10、1 和框架柱 2,框架梁 1 和框架柱 2 连接在一起组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所述框架梁 1 底面与框架柱 2 顶面交接面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侧隔离层 3 和外侧隔离层 4,内侧隔离层 3 和外侧隔离层 4 都是四氟板制作,四氟板的宽度为框架柱高度的 1/4,长度与框架柱宽度相同,厚度为 5mm。所述框架柱 2 内侧面和外侧面主筋在梁底标高处弯折锚固。所述框架梁 1 和框架柱 2 通过钢筋混凝土芯柱 5 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芯柱 5 位于内侧隔离层 3 和外侧隔离层 4 之间,一端伸入框架梁 1,另一端伸入框架柱 2,钢筋混凝土芯柱 5 宽度和高度分别为框架柱 2 宽度和高度的 1。
11、/2,其主筋数量不少 4 根 主筋伸入框架梁 1和框架柱 2 内长度不小于 30 倍主筋直径 , 箍筋规格不小于 箍筋间距为 100mm。所述框架梁1内位于内侧板隔离层3一侧设有钢筋混凝土梁垫6,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垫6宽度为框架柱 2 高度的 1/4,长度与框架柱 2 宽度相同,主筋规格不小于 箍筋间距为 200mm。0018 本实用新型将顶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柱设置为单项铰接构造形式,释放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传来的弯矩,使边框架柱处于小偏心受压状态,降低其配筋量和截面尺寸,改善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满足建筑大空间设计要求。0019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后左右为相对位置,而不是绝对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提及的技术方案,任何受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技术方案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4252272 U1/2 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52272 U2/2 页6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5227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