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治理技术.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4561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11748.3

申请日:

1998.01.19

公开号:

CN1314075A

公开日:

2001.09.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29|||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2.29

IPC分类号:

A01B79/00; C09K17/00; //C09K101:00

主分类号:

A01B79/00; C09K17/00; //C09K101:00

申请人:

陈一达;

发明人:

陈一达; 祝秋芳

地址:

200127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沂路81弄69号13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浦东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史良才;陈志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沙漠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沙漠中撒入适量的活化剂和螯合酶,经过一定工艺,就能完成沙漠造田工程。本发明除了沙漠造田以外,还可修筑沙漠地区的堤岸和道路以及便道,建筑沙漠农业工程以及园林作埂,改造沙漠和开发盐碱地。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沙漠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沙漠中撒入适量的活化剂 和螫合酶,经过一定工艺,就能完成沙漠造田工程。 a)沙漠造田施加物质及其撒入量: 每亩面积中,至少投撒活化剂6.6Kg,草酸2.2Kg,螯合酶
2: 5Kg, 净水40Kg。 b)沙漠造田工程的程序是:将a)项中四种物料进行调和,然 后灌到喷雾器内,在喷射前先整平沙丘,然后进行喷固沙层,还进 行一些修垒田埂、固化成道,再翻耕固层进行二次喷固,最后犁耙 施肥和栽种植物完成沙漠造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a)项 中所述的活化剂有:柠檬酸、腐植酸、富里酸,所述的螯合酶有: 多种辅羧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光合酶,活化剂、螯合酶品种 组合选用视沙漠质量而定。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沙漠治理技术,其用途有以下几 种: (1)沙漠造田,修筑沙漠地区的堤岸和道路以及便道,建筑 沙漠农业工程以及园林作埂。 (2)改造沙漠和开发盐碱地。
3: 2Kg,螯合酶1.5Kg, 净水40Kg。 b)沙漠造田工程的程序是:将a)项中四种物料进行调和,然 后灌到喷雾器内,在喷射前先整平沙丘,然后进行喷固沙层,还进 行一些修垒田埂、固化成道,再翻耕固层进行二次喷固,最后犁耙 施肥和栽种植物完成沙漠造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漠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a)项 中所述的活化剂有:柠檬酸、腐植酸、富里酸,所述的螯合酶有: 多种辅羧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光合酶,活化剂、螯合酶品种 组合选用视沙漠质量而定。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沙漠治理技术,其用途有以下几 种: (1)沙漠造田,修筑沙漠地区的堤岸和道路以及便道,建筑 沙漠农业工程以及园林作埂。 (2)改造沙漠和开发盐碱地。

说明书


沙漠治理技术

    本发明涉及沙漠治理技术,能将沙漠造田,属化学处理技术。

    地球上陆地面积本来比例较少,而陆地面积中又是大量的山地、沙漠、戈壁,阻碍着世界经济发展,在中国的西北,分布着辽阔的沙漠、戈壁,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由于天气干旱少雨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沙漠地区荒漠化继续蔓延,成片的草原在退化,大量植物被吞没,这里人们称之谓“不毛之地”,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在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把地球荒漠化的因素概括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并把每年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的干旱日,以提醒和促使人们引起警觉,其实人类治理沙漠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例如植树造林,以求改造这地区的气候条件等,但是由于地区的辽阔、方法的简陋,措施单一,效果是十分低下的,如何治理沙漠、如何开发和利用这地区的资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沙漠治理技术,能将沙漠造田,就地筑堤岸和道路,构筑沙漠农业工程和园林作埂,有效地将沙漠改造成绿树成荫的良田。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光电学等学科综合起来,把以沙治沙的目的性定位于“利”字上,在效益上去拓宽思路,根据地球表面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对立统一规律,根据植物栽培生物学和在变动地物理、生化学条件下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利用有机活化剂、生物酶对沙子中的Si、Al、Fe、Mg等物质进行螫合反应,生成土壤结构的重要成分,进行大规模造地;因此本发明的沙漠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沙漠中撒入适量活化剂和螯合酶后,经过一定工艺过程,就能完成沙漠造田工程,a)沙漠造田施加物质及其撒入量,每亩沙漠面积中,至少投撒活化剂6.6Kg,草酸2.2Kg,螯合酶1.5Kg,净水40Kg,b)沙漠造田工程的程序是:将a)项中四种物质进行调和,然后灌到喷雾器内,在喷射前先整平沙丘,然后进行喷固沙层,还进行一些修垒田埂,固化成道,再翻耕固层进行二次喷固,最后犁耙施肥和栽种植物,完成沙漠造田。所述的有机活化剂和螫合酶,有机活化剂原料有柠檬酸、草酸、腐植酸、富里酸,螯合酶有多种辅羧酸、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光合酶,有机活化剂通过生物酶的螫合作用,以及多种活性功能团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沙质的团聚化,使其改变了自身的组成和性质,有效地控制了团粒结构组成和物理性状,增进了缓冲性能,增加离子交换量,这样就达到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完成了适应各种作物生长的造地工程。其反应原理是:有机活化剂内含多种元素和介质,通过生物酶的螯合作用,可溶解玄武岩、花岗岩、石英岩中的Si、Al、Fe、Mg等成份,在溶解过程中能产生一毓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又能在溶解的沙团晶格内部进行互换和替代。沙子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属原生矿物质和由原生矿物质转化形成的次生矿物质,构成了沙粒的骨架,里面的腐植质、微生物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构成了配系肌体,形成了一个四面体的硅质单元,由一层硅质片和一层水铝质片组成一单位晶层,称为1∶1晶格,在自然瓜过程中,硅质单元中的Si4+常被Al3+替代,水铝质中的Al3+又经常被Mg2+、Fe3+替代,形成了一个同晶替代过程。替代后的晶格内部保持了电中性,又具备了吸附阳离子的性能,同时沙子里的腐植质具有天然的螫合作用。这们在利用同晶替代和量子互换的配系下,利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对立统一作用下,在有机螯合体(作用基团主要有:羟基——OH、羧基——COOH、氨基——NH2、羰基——CO等)的共同作用下,构成了能够形成多种理想衫物质的理想,对大规模的沙漠进行造田。

    沙漠治理技术的用途有:(1)沙漠造田,并利用黄沙制成建材,可修筑沙漠地区的堤岸和道路、便道,建筑沙漠农业工程以及园林作埂,使沙漠固化,(2)改造沙漠和开发盐碱地,(3)以沙治沙建造沙漠良田。

    本发明包含了治理沙漠和开发沙产业的技术是一项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延伸的重大课题,在人口增加、土地不断减少的今天,实施和推广本发明技术,不但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而且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美好前景。

沙漠治理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沙漠治理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沙漠治理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漠治理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漠治理技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沙漠治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沙漠中撒入适量的活化剂和螯合酶,经过一定工艺,就能完成沙漠造田工程。本发明除了沙漠造田以外,还可修筑沙漠地区的堤岸和道路以及便道,建筑沙漠农业工程以及园林作埂,改造沙漠和开发盐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