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肝养阴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中成药丸剂的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慢肝养阴丸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丸剂是一种传统剂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药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制丸机的问世以及新的辅料的广泛应用,为中药丸剂这一古老的剂型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它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丸剂“黑、大、粗”传统偏见,使之生产出来的丸剂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等优点。根据我国有关药品法规,改变剂型需作为一种新药研究,慢肝养阴丸原有剂型是:慢肝养阴胶囊,且已列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中),有十味药组成。原剂型的工艺技术特点是处方中的当归、五味子、桂枝粉碎成细粉,其余北沙参等七味水煎液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装胶囊。该胶囊剂工艺中挥发性成分容易损失,而在其质量标准中,几无定性定量指标,同时该药剂型单一,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基于此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及鉴测手段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的改进,形成新的制剂,并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造福百姓,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慢肝养阴丸及制备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医疗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
1.慢肝养阴丸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慢肝养阴丸的处方组成:
北沙参180-360g 枸杞子200-400g 麦冬180-360g
川楝子180-360g 五味子180-360g 当归180-360g
地黄220-440g 党参220-440g 桂枝100-200g
人参30-60g 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其最佳配方是:
北沙参298g 枸杞子438g 麦冬298g 川楝子298g
五味子298g 当归298g 地黄578g 党参578g
桂枝158g 人参70g辅料适量,共制成1000g。
1.2慢肝养阴丸制备工艺
工艺一、将十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将当归、五味子、桂枝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北沙参等七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制成丸,干燥,即得。
工艺二、将十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将当归、五味子、桂枝、人参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北沙参等六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制成丸,干燥,即得。
工艺三 将十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取当归、五味子、桂枝混合粉碎成粗粉,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与其余北沙参等七味药加水煎煮2-3次,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备用;上述挥发油加适量环糊精制成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备用;取上述稠膏/干膏粉、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或上述稠膏/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入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
工艺四 将十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处方中十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蒸煮提取2-3次,收集挥发油备用;合并二次水蒸提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备用;上述提取挥发油加适量环糊精制成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或用适量无水乙醇溶液溶解备用;取上述稠膏/干膏粉、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即得。或上述稠膏/干膏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丸,干燥,喷加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即得。
1.3通过工艺一、二、三、四所制得地丸为慢肝养阴丸。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等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得的丸的粒径为0.5-6mm,最好为1-4mm。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工艺中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
工艺中药材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通常为过5~30目粗粉/切成饮片,最好为过10-20目粗粉。
工艺中药材粉碎成细粉,通常为粉碎成过80-160目的细粉,最佳是超微粉碎成200-300目的细粉备用。
工艺中水煎煮/水蒸煮的条件是:煎煮/蒸煮2-3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量的6-12倍,时间为2-4小时,第二、三次加水量为药量的3-8倍,时间为1-4小时;最佳为:煎煮/蒸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量的10倍,时间为3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量的8倍,时间为2小时。
工艺中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环糊精可以采用β-环糊精或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任何一种;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7-13ml/g,最佳比例为1∶9(ml/g);挥发性物质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比例为1∶3-10ml/g,最佳比例为1∶6(ml/g)。
工艺中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15~1.45(60℃),最佳比例为1.25-1.30(60℃)。
工艺中提取物的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0-80℃,最佳为60℃。喷雾干燥为将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00℃,出风温度为50-150℃。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60℃),进风温度为150-170℃,出风温度为80-100℃。
工艺中滤过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超滤等方法。
2.本发明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个方面。
本品在鉴别上有地黄、人参、五味子、枸杞子、当归、党参的薄层鉴别;检查上有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的限量检查;含量测定上有五味子、当归的定量。
该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其优越性在于:生产工艺更趋完全合理、质量标准大大提高,使产品有科学的定性定量控制方法,使产品的质量有了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该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是:将十味药分别净选,除去杂质,检验合格备用;将当归、五味子、桂枝、人参粉碎成细粉备用;其余北沙参等六味药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上述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