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44377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1780.2

申请日:

2000.02.01

公开号:

CN1306900A

公开日:

2001.08.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1.5|||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2.1

IPC分类号:

B28C5/00

主分类号:

B28C5/00

申请人:

邱秀馨;

发明人:

邱秀馨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之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先将水与比重1.0以下之轻质石(砂)濡湿至面干饱和程度,再与水泥搅拌,另将发泡剂及膨胀性铝粉(催气剂)以0.1~1.0%水灰比搅拌均匀;将水与水泥搅拌成水泥浆后与发泡剂及膨胀性铝粉(催气剂)混合液再混合搅拌;将前述再混合浆混入前述已濡湿之轻质石(砂)内,且适当混合搅拌灌浆;而灌浆时及灌浆后不震摇模板,即可制成轻质石(砂)混凝土。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之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是将比重
2: 0 以下之轻质石(砂)和水泥浆等混合搅拌成轻质砂、石混凝土之方 法,其中部分水泥和水先混合搅拌成水泥浆,其特征在于:(1)先 将轻质石(砂)濡湿至面干饱和,再与水泥搅拌;(2)将发泡剂及 膨胀铝粉催气剂适量加入水中混合搅拌;(3)将前述混合搅拌后之 水泥浆与发泡剂及膨胀铝催气剂混合液混合搅拌;(4)将前述(3) 制成的再混合浆混入前述已濡湿之轻质石(砂)内,并混合搅拌后 灌浆;而灌浆时及灌浆后不得震摇模板。

说明书


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主要是将比重1.0以下硬、韧、轻的轻质石(砂)和水泥浆混合搅拌成轻质砂、石混凝土。

    由于土地狭小而人口又急速膨胀,造成无壳人民及社会诸多困扰和成本。唯有向空中即超高大楼发展才能解决问题。而超高大楼结构需轻、坚、耐,而一般混凝土的高比重造成了头痛焦点,其中以混凝土中砂石、水泥的自重最令人伤神。传统的砂比重为2.62,石头为2.60。这些问题促使研制强度优于砖块的轻质石(砂)(视粒径比重可在0.4至1.9之间)成为必要。目前,此类具玻璃质表面的硬质轻质石(砂)亦已经为发明人所研发制成(美国专利号5,935,316),其虽可使超高建筑成本降低(自重减低、降低钢构使用量、增加使用空间),而结构更强,但比重在1.0以下的轻质石(砂)(包括传统之炉渣)用传统的方式直接将水、水泥及轻质石一起混合搅拌为混凝土浆时却易于产生剥离现象(轻质石浮出水面而水泥沉底,故坍度应为8cm至12cm为宜)。所以,传统上无法将比重1以下的轻质石直接混拌为轻质混凝土,多半加上发泡剂一起混拌,而轻质石用量也较少,大部分骨材仍为传统上比重大于1的砂,传统上大致有下列两种“轻质”产品:

    (1)轻质发泡水泥(板):以发泡剂加入水及水泥中一起混拌,浇制后待发泡稳定后拌除多余部分即可,这类产品松软易脆,只能纯隔间,且表面一定要再粉刷或贴公布(护)表板,否则易生粉尘(剥落)。

    (2)轻质混凝土:以发泡剂加入水及水泥和骨材一起混拌,其中骨材可部分以轻质材(如炉灰)(但大部分比重均大于1)取代;此类产品结构比轻质发泡水泥强,但因骨材与发泡水泥结合差,常易剥离,整体强度品质不均,尤其取代的轻质材部分和水泥之结合更差;其成品易有空洞,结构强度不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比重1.0以下的轻质石材砂和水泥等混合搅拌成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方法,制成的轻质砂、石混凝土适用于灌制超高大楼的帷幕墙、预铸隔面墙,其成品强度可钉钩、钉,且优于一般发泡水泥。

    本发明公开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将水泥与水混合搅拌成水泥浆待用,同时将水与轻质石(砂)濡湿至面干饱和程度,再与水泥搅拌;然后将发泡剂及膨胀性铝粉(催气剂)以0.1~1.0%水灰比搅拌均匀;将前述待用的水泥浆与发泡剂及膨胀性铝粉(催气剂)混合液再混合搅拌,然后混入前述已濡湿的轻质石(砂)内,适当混合搅拌灌浆;而灌浆时及灌浆后不震摇模板,使比重1.0以下地轻质石(砂)可和水泥浆等混合搅拌均匀,可用于灌浆。

    采用了上述方法之后,轻质石(砂)可混合搅拌为轻质砂、石混凝土并预铸为有强度、防水、耐垫、吸音且防火达1200℃以下、吸震而又轻质隔间墙板,亦可直接于工地灌制。

    本发明实例的详细内容如下:

    原料:(A)水泥:其比重约3.15;

    (B)水:其比重为1;

    (C)轻质石(砂):其比重约0.4~0.1;

    (D)药剂:发泡剂(水性)比重为1.6,膨胀铝比重为0.3~0.5,催气剂比重约0.3~0.4。

    其搅拌时步骤如下:

    (1)将部分水泥与水混合搅拌成水泥浆(E)待用;

    (2)将轻质石(砂)(C)濡湿至面干饱和(浸水约15至30分钟滤干即可,以利水泥附着);

    (3)混合水泥(A)与轻质石(砂)(C),用以促使轻质石材附着水泥增加握裹;

    (4)将水(B)和药剂(D)混合,搅拌至均匀;

    (5)将第(3)步骤制成物及第(4)步骤制成物与已搅拌妥的水泥浆(E)混合;

    (6)灌浆时不宜震搅,以免轻质砂、石浮出、剥离。

    而其实验过程如下:

    (1)水泥比重为3.15,水比重为1,其比重相较之下不易融合而易于稀释,破坏水泥之握裹与粘结,实验证明其水灰比约0.2~0.4比较合适。

    (2)水,其比重为1而轻质砂石比重为0.4~1.0,放入轻质石头因而浮出水面也无法和3.15之水泥融合而造成剥离现象。

    (3)轻质砂石比重0.4~1.0,不易使水泥3.15、水1.0及轻质砂石直接与前述之水泥(A)、水(B)、药剂(D)结合,(经实验发泡或膨胀率,其药剂量能促进水泥体积、密质改变效率达约10%以上),且单位药剂容量小使用量约水泥重之0.1%~1.0%而以约0.2~0.4%较理想,故不能直接渗入水泥中,因易造成分布不均,导致品质不易控制。

    (4)结合水(B)及药剂(D)以人工或机具搅拌,促使药剂(D)或铝粉催气剂融合水中进而促成水泥与轻质砂石结合:使水泥分布握裹于轻质砂石的四周。(水泥易均匀地膨胀而填充四周隙孔,不至于形成蜂巢而更稳定品质增加强度),并增进施工度。

    (5)当灌浆时,注意不要以震动机或震动棒伸入水泥浆内震动(传统上是用以“震”出气泡);如(4)项所述,水泥会改变体积密质而填充隙孔。

    (6)其轻质石隙孔及纤维状乃最大之吸音及散热(耐高温之因素为纤维状隙孔)为散热为最优良之防火建材。

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的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轻质石(砂)混凝土之混合搅拌及灌浆方法,先将水与比重1.0以下之轻质石(砂)濡湿至面干饱和程度,再与水泥搅拌,另将发泡剂及膨胀性铝粉(催气剂)以0.11.0%水灰比搅拌均匀;将水与水泥搅拌成水泥浆后与发泡剂及膨胀性铝粉(催气剂)混合液再混合搅拌;将前述再混合浆混入前述已濡湿之轻质石(砂)内,且适当混合搅拌灌浆;而灌浆时及灌浆后不震摇模板,即可制成轻质石(砂)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加工水泥、黏土或石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