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44324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514705.0

申请日:

2014.09.09

公开号:

CN204112908U

公开日:

2015.01.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5B 49/00申请日:20140909授权公告日:20150121终止日期:20150909|||授权

IPC分类号:

E05B49/00; E05B3/00; E05B1/00

主分类号:

E05B49/00

申请人:

郑州朗鑫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乔晓辉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第五大街通信产业园408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它涉及红外感应技术领域,内锁柄安装在锁芯机构外壳的内侧,外锁柄安装在锁芯机构外壳的外侧,内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内锁柄上,内红外感应圈与驱动板连接,驱动板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连接,驱动板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外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外锁柄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使用方便,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简单,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内锁柄(1)、外锁柄(2)、锁芯机构(3)、内红外感应圈(4)、外红外感应圈(5)、驱动板(6)、蓄电池(7)、延时继电器(KM1),内锁柄(1)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内侧,外锁柄(2)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外侧,内红外感应圈(4)安装在内锁柄(2)上,内红外感应圈(4)与驱动板(6)连接,驱动板(6)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3)连接,驱动板(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KM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5)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5)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7)连接,外红外感应圈(5)安装在外锁柄(2)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继电器(KM1)为机械式延时继电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7)为充电式蓄电池。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属于红外感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外是红外线的简称,它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如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红外的特征:红外传输是一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无线,不能离的太远,要对准方向,且中间不能有障碍物也就是不能穿墙而过,几乎无法控制信息传输的进度;IrDA已经是一套标准,IR收/发的组件也是标准化产品。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为760nm-1mm,不为人眼所见。红外成像设备就是探测这种物体表面辐射的不为人眼所见的红外线的设备。它反映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场,即温度场。 
现有的红外感应门锁存在误操作,降低了其安全性,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它包含内锁柄、外锁柄、锁芯机构、内红外感应圈、外红外感应圈、驱动板、蓄电池、延时继电器,内锁柄安装在锁芯机构外壳的内侧,外锁柄安装在锁芯机构外壳的 外侧,内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内锁柄上,内红外感应圈与驱动板连接,驱动板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连接,驱动板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外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外锁柄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延时继电器为机械式延时继电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电池为充电式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操作简便,使用方便,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简单,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内锁柄;2-外锁柄;3-锁芯机构;4-内红外感应圈;5-外红外感应圈;6-驱动板;7-蓄电池;KM1-延时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内锁柄1、外锁柄2、锁芯机构3、内红外感应圈4、外红外感应圈5、驱动板6、蓄电池7、延时继电器KM1,内锁柄1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内侧,外锁柄2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外侧,内红外感应圈4安装在内锁柄2上, 内红外感应圈4与驱动板6连接,驱动板6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3连接,驱动板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KM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5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5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7连接,外红外感应圈5安装在外锁柄2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延时继电器KM1为机械式延时继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蓄电池7为充电式蓄电池。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关门时,触碰到内红外感应圈4时驱动板6驱动锁芯机构3关闭,当再次碰到内红外感应圈4时锁芯机构3打开,如果是误碰到时,其延时继电器KM1延时,在延时继电器KM1延时无人碰到外红外感应圈5时,延时继电器KM1使得驱动板6驱动锁芯机构3锁接,当碰到外红外感应圈5时,延时继电器KM1断电,即停止延时,使用方便,操作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12908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21CN204112908U(21)申请号 201420514705.0(22)申请日 2014.09.09E05B 49/00(2006.01)E05B 3/00(2006.01)E05B 1/00(2006.01)(73)专利权人郑州朗鑫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第五大街通信产业园408(72)发明人乔晓辉(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它涉及红外感应技术领域,内锁柄安装在锁芯机构外壳的内侧,外锁柄安装在锁。

2、芯机构外壳的外侧,内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内锁柄上,内红外感应圈与驱动板连接,驱动板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连接,驱动板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外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外锁柄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使用方便,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简单,且提高了工作效率。(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12908 UCN 20411。

3、2908 U1/1页21.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内锁柄(1)、外锁柄(2)、锁芯机构(3)、内红外感应圈(4)、外红外感应圈(5)、驱动板(6)、蓄电池(7)、延时继电器(KM1),内锁柄(1)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内侧,外锁柄(2)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外侧,内红外感应圈(4)安装在内锁柄(2)上,内红外感应圈(4)与驱动板(6)连接,驱动板(6)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3)连接,驱动板(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KM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5)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5)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7)连接,外红外。

4、感应圈(5)安装在外锁柄(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继电器(KM1)为机械式延时继电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7)为充电式蓄电池。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112908 U1/2页3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属于红外感应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红外是红外线的简称,它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如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红外的特征:红外传输是一种点对点的。

5、传输方式,无线,不能离的太远,要对准方向,且中间不能有障碍物也就是不能穿墙而过,几乎无法控制信息传输的进度;IrDA已经是一套标准,IR收/发的组件也是标准化产品。0003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为760nm-1mm,不为人眼所见。红外成像设备就是探测这种物体表面辐射的不为人眼所见的红外线的设备。它反映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场,即温度场。0004 现有的红外感应门锁存在误操作,降低了其安全性,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

6、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红外感应门锁,它包含内锁柄、外锁柄、锁芯机构、内红外感应圈、外红外感应圈、驱动板、蓄电池、延时继电器,内锁柄安装在锁芯机构外壳的内侧,外锁柄安装在锁芯机构外壳的 外侧,内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内锁柄上,内红外感应圈与驱动板连接,驱动板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连接,驱动板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外红外感应圈安装在外锁柄上。0007 作为优选,所述的延时继电器为机械式延时继电器。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电池为充电式蓄电池。0009 。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操作简便,使用方便,提高了安全性,结构简单,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0013 图中:1-内锁柄;2-外锁柄;3-锁芯机构;4-内红外感应圈;5-外红外感应圈;6-驱动板;7-蓄电池;KM1-延时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CN 204112908 U2/2页4001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

8、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0015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内锁柄1、外锁柄2、锁芯机构3、内红外感应圈4、外红外感应圈5、驱动板6、蓄电池7、延时继电器KM1,内锁柄1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内侧,外锁柄2安装在锁芯机构3外壳的外侧,内红外感应圈4安装在内锁柄2上, 内红外感应圈4与驱动板6连接,驱动板6的输出端与锁芯机构3连接,驱动板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延时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延时继电器KM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红外感应圈5的一端连接,外红外感应圈5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7连接。

9、,外红外感应圈5安装在外锁柄2上。0016 进一步的,所述的延时继电器KM1为机械式延时继电器。0017 进一步的,所述的蓄电池7为充电式蓄电池。001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关门时,触碰到内红外感应圈4时驱动板6驱动锁芯机构3关闭,当再次碰到内红外感应圈4时锁芯机构3打开,如果是误碰到时,其延时继电器KM1延时,在延时继电器KM1延时无人碰到外红外感应圈5时,延时继电器KM1使得驱动板6驱动锁芯机构3锁接,当碰到外红外感应圈5时,延时继电器KM1断电,即停止延时,使用方便,操作方便。001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说 明 书CN 204112908 U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11290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