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44157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05840.4

申请日:

2001.04.04

公开号:

CN1377864A

公开日:

2002.11.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C07C2/66

主分类号:

C07C2/66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发明人:

程文才; 杨德琴; 孔德金; 阮畋

地址:

100029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志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以苯、C10芳烃或/和C11芳烃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临氢条件下以负载铋和选自铁、钴、镍或钼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氧化物的氢型丝光沸石、β-沸石或Y-沸石为催化剂,在温度300~600℃,压力1.5~6.0MPa条件下反应生成C7~C9芳烃和C1~C4的石蜡烃。该工艺具有特别适于苯与C10芳烃或/和C11芳烃的烷基转移反应,且能有效地将苯和重质芳烃转化成附加值大的甲苯、碳八芳烃和碳九芳烃的优点,可用于工业生产中。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以苯和重质芳烃为原料进行烷基转移反应,生 成C 7 ~C 9 芳烃以及C 1 ~C 4 的石蜡烃,其中重质芳烃为C 10 或/和C 11 芳烃,其反应条件为: a)在临氢条件下,原料苯和重质芳烃通过气固相固定床反应器与催化剂接触,苯与重 质芳烃的重量比为10~80∶90~20,反应温度为300~600℃,反应压力为
2: 5~6.0MPa, 原料芳烃重量空速为0.5~
3: 0小时 -1 ,氢烃摩尔比为2~10; b)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含氢型沸石20~90份,SiO 2 /Al 2 O 3 摩尔比为10~50, 在氢型沸石上负载了铋的金属或氧化物0.05~10份,至少一种选自铁、钴、镍或钼的金属 或氧化物0~10份,在催化剂中粘结剂氧化铝为10~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重质芳烃为C 10 芳 烃,生成C 7 ~C 9 芳烃为甲苯、二甲苯、乙苯、甲乙苯或/和三甲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C 1 ~C 4 的石蜡烃为 甲烷、乙烷、丙烷或/和丁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铋的 金属或氧化物为0.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至少 一种选自铁、钴、镍或钼的金属或氧化物为0.1~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沸石为丝光沸石、 β沸石或Y沸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沸石为丝光沸石, SiO 2 /Al 2 O 3 摩尔比为10~30。

说明书


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

    本发明涉及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特别是关于苯与重质芳烃进行烷基转移反应生成C7~C9芳烃的方法。

    以往人们通常把C9A、C10A及C10以上芳烃统称为重芳烃(其中A为芳烃)。石油重质芳烃主要来源于轻油裂解生产乙烯装置的副产品;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的副产品;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装置的副产品。重芳烃的综合利用是人们关心的问题,C9A的加工利用已有成熟的方法,较广泛地用作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的原料,用来制造苯和二甲苯。因此,在目前的芳烃联合装置中所用的“重质芳烃”术语特指C10A及其以上芳烃为主要成分的重质芳烃。目前,芳烃联合装置的副产物重质芳烃C10A馏份的组成复杂,除含有5~20%(重量)的甲乙苯、三甲苯等C9A和茚满外,还含有几十种C10A以及C10以上的组份,如四甲苯、二甲基乙基苯、二乙苯、甲基萘、二甲基萘等。重质芳烃由于组成复杂,沸点高,目前用途较少。这些组份用作汽油或柴油的掺合组份都不合适,只有一部分用作溶剂油,一部分用于分出其中的均四甲苯,其余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实属浪费。据估计一个年产22.5万吨对二甲苯的芳烃联合装置,由于原料油的不同,加工过程和操作参数地不同,每年产生的重芳烃为2~6万吨,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目前的芳烃联合装置对C10A馏份重质芳烃还没有恰当的处理方法。

    在特公昭51-29131专利中,用MoO3-NiO/Al2O3(13重量%Mo、5重量%Ni)催化剂,以C9A-C10A(苯0.81%,甲苯0.26%,C8A 0.95%,C9A 80.96%,C10A 15.23%)为原料,在6MPa和550℃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物组成中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含苯9.74%、甲苯30.27%、二甲苯32.33%、甲乙苯5.22%以及非芳烃0.16%。在美国专利US4172813中,以3%WO3、5%MoO3-60%丝光沸石-40%Al2O3为催化剂,使重质重整液发生选择加氢脱烷基与烷基转移反应。其反应温度为315~538℃,反应压力为1.05~3.5MPa,反应原料含非芳烃0.5%,C8A 0.4%,甲苯28.3%,三甲苯46.6%,甲乙苯11.6%,茚满加丙苯2.1%,四甲苯10.1%,C10以上芳烃0.4%。原料中仅含C10A 10.1%,又含有28.3%的甲苯,46.6%的三甲苯,因此最主要的反应是甲苯与三甲苯的烷基转移。美国专利US4341914中叙述了一种从C9A或C7A与C9A烷基转移生产C8A的方法,从烷基转移反应流出物分出的C9A、C10A循环用作烷基转移的原料,提高了C8A的产量。

    在上述文献中,进反应器的原料中C10A以及C10以上芳烃的含量较低,最多不超过20%,最主要的反应还是甲苯与C9A的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

    重芳烃,特别是C10A及其C11A以上的重芳烃,无论在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过程中,或者加氢脱烷基反应过程中,还伴随发生加氢裂解反应生成碳和饱和烃,芳烃缩合反应生成多环或稠环化合物等副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副反应越大,大分子缩合产物愈多,催化剂结焦也愈多,催化剂活性下降得愈快。C10A馏份中含有微量的萘、甲基萘、二甲基萘等多环化合物,它们容易使催化剂失活。因此,在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中,为减缓催化剂积碳速度,延长催化剂寿命,除采用临氢操作外,在原料组成方面,一般要求进反应器原料C10A含量不超过4%,最多不超过8%。茚满是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的毒物,通常控制在0.5%以下。

    中国专利ZL97106718.X中公开了一种重质芳烃加氢脱烷基与烷基转移工艺,以C10及其以上重质芳烃为原料,生产C6~C9A,就其化学反应而言,该专利的工艺包括了重质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和重质芳烃加氢反应生成的较低级芳烃与C10A之间的烷基转移反应。无疑这是C10及其以上重质芳烃利用的途径之一,但重质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造成了烷基的损失,因而从经济角度看,不够合理。

    中国专利ZL97106719.8中公开了一种甲苯与重质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以甲苯、C10及其以上芳烃为原料,生产苯、二甲苯、甲乙苯和三甲苯。就其化学反应而言,该工艺的主反应包括了甲苯歧化反应,甲苯与C10及其以上芳烃烷基转移反应,当然,这也是C10及其以上芳烃利用的一种途径,而且是比较经济合理的利用途径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往技术中存在芳烃转换灵活性差,原料中允许重质芳烃含量较低,且需消耗大量甲苯原料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该方法具有能将大量的重质芳烃通过与苯进行烷基转移反应,生成甲苯和二甲苯等较高附加值产品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以苯和重质芳烃为原料进行烷基转移反应,生成C7~C9芳烃以及C1~C4的石蜡烃,其中重质芳烃为C10或/和C11芳烃,其反应条件为:

    a)在临氢条件下,原料苯和重质芳烃通过气固相固定床反应器与催化剂接触,苯与重质芳烃的重量比为10~80∶90~20,反应温度为300~600℃,反应压力为1.5~6.0MPa,原料芳烃重量空速为0.5~2.0小时-1,氢烃摩尔比为2~10;

    b)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份数计含氢型沸石20~90份,SiO2/Al2O3摩尔比为10~50,在氢型沸石上负载了铋的金属或氧化物0.05~10份,至少一种选自铁、钴、镍或钼的金属或氧化物0~10份,在催化剂中粘结剂氧化铝为10~60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重芳烃为C10芳烃时,生成C7~C9芳烃为甲苯、二甲苯、乙苯、甲乙苯或/和三甲苯。C1~C4的石蜡烃为甲烷、乙烷、丙烷或/和丁烷。催化剂中,以重量份数计铋的金属或氧化物优选范围为0.1~5份,至少一种选自铁、钴、镍或钼的金属或氧化物优选范围为0.1~5份。催化剂中所用沸石优选方案为丝光沸石、β沸石或Y沸石,更优选方案为丝光沸石,SiO2/Al2O3摩尔比为10~30。

    本发明采用含铋和选自铁、钴、镍、钼之一种或一种以上助催化剂的氢型沸石催化剂,反应原料为苯与C10A馏份。C10A馏分中C9A含量通常不超过10%(当然也可以含较高的C9A),C10A含量高达70%以上,还含有较多的C11A,即C10A馏分中C10A加C11A可以高达90%以上,茚满含量可高达2%。本发明用苯与廉价的C10A馏份,通过烷基转移反应,使C10A、C11A转化为较高价值的C7A~C9A的较低级芳烃,C10A转化率可高达80%以上,C11A转化率亦可接近40%以上,生成甲苯、C8A、C9A的重量收率可达88%,其余为C1~C5的烷烃和环烷烃,而且主要是C1~C4的烷烃。因此,本发明是综合利用含C10A和C11A的重芳烃,特别是综合利用以C10A为主要组份的廉价C10A馏份制造甲苯、C8A和C9A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借助于苯,可以使价廉的C10A重芳烃(主要为C10A和C11A),通过烷基转移反应制成甲苯、二甲苯和C9A。二甲苯是聚酯和合成纤维的重要原料;甲苯是制造三硝基甲苯(炸药)的重要原料。

    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剂可按中国专利ZL97106719.8的方法制备。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用于本发明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工艺的反应原料苯、C10A均来源于石油化工芳烃联合装置。

    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上述芳烃原料烷基转移反应性能评价,反应器内径φ20毫米,长度1200毫米,用不锈钢管制成。采用电加热,温度自动控制。反应器底部充填φ5毫米玻璃珠,反应区内充填20克催化剂,上部充填φ5毫米玻璃珠,作为原料预热、汽化之用。原料苯、C10A以及C11A与氢气混合,自上而下通过反应器,发生烷基转移反应,生成甲苯、乙苯、二甲苯或生成甲苯、乙苯、二甲苯、甲乙苯、三甲苯等较低级芳烃,以及少量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本工艺使用氢气,一方面是副反应——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需要消耗氢气,另一方面,氢气的存在主要为了抑制催化剂积碳,用以延长催化剂的运转周期。

    苯与C10及其以上芳烃烷基转移反应数据按以下公式处理: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

    Na2O含量小于0.15%、SiO2/Al2O3摩尔比12、550℃灼烧失重10%的铵型丝光沸石粉末或β-沸石、Y-沸石与Na2O含量小于0.15%、灼烧失重30%的拟薄水铝石(α-Al2O3·H2O)混合均匀。用化学纯硝酸铋[Bi(NO3)3·5H2O]、化学纯硝酸、水、与选自铁、钴、镍或钼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氧化物配成混合溶液。把此混合溶液加至铵型丝光沸石或β-沸石、Y-沸石与拟薄水铝石的混合物料中,充分混合、捏合均匀,进行挤条成型、烘干、切粒、焙烧活化,分别制得催化剂A、B、C、D。具体组成如下表:  催化剂    A    B    C    D    Bi    Fe    Co    Mo  沸石类型    1.0     /     /     /  丝光沸石    0.5     /     /    0.5  β-沸石    0.1    0.1     /    0.5  β-沸石    5.0     /    0.1    0.1  Y-沸石【实施例2】

    用苯/C10A重量比约为40/60的原料,在临氢条件下,选用实施例1的催化剂A,进行苯与C10A烷基转移反应,原料芳烃重量空速2.0小时-1,氢烃摩尔比4.0,反应压力4.0MPa,反应温度400℃条件下反应,原料组成和液体产物组成如下,重量%:  NA    B    T  C8A  C9A  C10A  C11+A  IND  原料液体产物  0.05  3.40  39.90  18.00  0.05  17.25  0.02  30.09  4.60  18.00  52.33  11.47  2.32  1.75  0.73  0.03

    注:C11+A为碳十一及其以上芳烃。

    计算结果: 苯转化率                 56.92%(重量)

               C10A转化率              79.08%(重量)

               C11+A转化率             28.02%(重量)

               总转化率                 68.47%(重量)

               C7A~C9A选择性        89.17%(重量)【实施例3】

    用苯/C10A重量比约为20/80的原料,在临氢条件下,选用实施例1的催化剂B,进行苯与C10A烷基转移反应,原料芳烃重量空速0.5小时-1,氢烃摩尔比8.0,反应压力3.0MPa,反应温度360℃条件下反应,反应原料组成和液体产物组成如下,重量%:  NA    B    T  C8A  C9A  C10A  C11+A  IND  原料液体产物  0.03  3.90  19.95  5.01  0.02  16.97  0.03  18.00  6.13  22.06  69.77  31.84  3.09  2.17  0.98  0.05

    计算结果: 苯转化率                   76.39%(重量)

               C10A转化率                57.10%(重量)

               C11+A转化率               33.98%(重量)

               总转化率                   60.48%(重量)

               甲苯+C8A+C9A选择性      84.50%(重量)【实施例4】

    用苯/C10A重量比约为70/30的原料,在临氢条件下,选用实施例1的催化剂C,进行苯与C10A烷基转移反应,原料芳烃重量空速2.0小时-1,氢烃摩尔比5.0,反应压力1.5MPa,反应温度450℃条件下反应,反应原料组成和液体产物组成如下,重量%:  NA    B    T  C8A  C9A  C10A  C11+A  IND  原料液体产物  0.08  0.70  69.90  55.65  0.05  11.00  0.02  12.01  2.56  15.23  26.50  5.00  0.66  0.40  0.23  0.01

    计算结果: 苯转化率                     23.18%(重量)

               C10A转化率                  81.77%(重量)

               C11+A转化率                 40.91%(重量)

               总转化率                     39.30%(重量)

               甲苯+C8A+C9A选择性        89.88%(重量)【实施例5】

    用实施例4的原料,在临氢条件下,选用实施例1的催化剂D,进行苯与C10A烷基转移反应,原料芳烃重量空速2.0小时-1,氢烃摩尔比5.0,反应压力1.8MPa,反应温度420℃条件下反应,反应原料组成和液体产物组成如下,重量%:  NA    B    T  C8A  C9A  C10A  C11+A  IND  原料液体产物  0.08  0.70  69.90  48.23  0.05  12.89  0.02  13.32  2.56  16.48  26.50  7.85  0.66  0.52  0.23  0.01

    计算结果: 苯转化率                     34.11%(重量)

               C10A转化率                  71.71%(重量)

               C11+A转化率                 24.76%(重量)

               总转化率                     44.31%(重量)

               甲苯+C8A+C9A选择性        88.68%(重量)

    常规的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实现了以甲苯和C9A为原料生产苯和二甲苯的过程;中国专利ZL97106719.8通过甲苯与重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实现了以甲苯和C9A、C10A为原料生产苯和二甲苯的过程。本发明则通过苯与重芳烃烷基转移工艺,实现以苯和C10A为原料生产甲苯和二甲苯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是采用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甲苯与重质芳烃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由甲苯和C9A、C10A来生产苯和二甲苯;特殊情况下,即在苯和重芳烃过剩而甲苯和二甲苯供应不足时,可用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工艺来解决。这样,本发明不仅实现了重芳烃特别是C10及其以上重芳烃的综合利用,还实现了芳烃原料的灵活性和产品的灵活性,可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苯与重质芳烃烷基转移方法,以苯、C10芳烃或/和C11芳烃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临氢条件下以负载铋和选自铁、钴、镍或钼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或氧化物的氢型丝光沸石、沸石或Y沸石为催化剂,在温度300600,压力1.56.0MPa条件下反应生成C7C9芳烃和C1C4的石蜡烃。该工艺具有特别适于苯与C10芳烃或/和C11芳烃的烷基转移反应,且能有效地将苯和重质芳烃转化成附加值大的甲苯、碳八芳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