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3739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0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11639.3

申请日:

2002.05.10

公开号:

CN1382807A

公开日:

2002.12.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12Q 1/68申请日:20020510授权公告日:20050316终止日期:201605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C12Q1/68

主分类号:

C12Q1/6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姚明忠; 顾锦法; 王晋慧; 孙兰英; 刘新垣

地址:

200031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通过采用腺病毒载体和pcDNA3质粒介导IL-2基因转移至蛛网膜下腔、病灶局部治疗慢性疼痛,用基因疗法使IL-2镇痛效应时间延长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 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pcDNA3-IL-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I和XhoI酶切得到有EcoRI和XhoI接 头的全长的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 pcDNA3载体,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构建的质粒转 化入大肠杆菌JM109扩增,碱裂解法制备质粒,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 通过测定260nm的光吸收来确定质粒浓度,注射时质粒稀释于含5% 葡萄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2)重组腺病毒Ad5-IL-2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 I和XhoI酶切得到有EcoRI和XhoI接 头的全长的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 pCA13载体,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pCA13-IL-2与 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BHG10共转染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重 组腺病毒,扩增纯化腺病毒,注射时病毒稀释于含5%蔗糖的磷酸盐 缓冲液中; (3) 慢性神经病理痛模型的建立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建立慢性神经病理痛; (4) 外周炎症痛模型的建立 大鼠后肢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建立外周炎症痛模型; (5) pcDNA3质粒介导IL-2基因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影响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30天,经第5与第6腰椎 之间插入导管,鞘内分别注射5%葡萄糖PBS,50μg lipofectamine, 25μg pcDNA3,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 lipofectamine,n=12-14, 注射总体积为30μl,注射后每天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 伏期,连续7天; (6)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影响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2周,经第5与第6腰椎 之间插入导管,鞘内分别注射5%蔗糖PBS,5×10 7 pfu Ad5,5×10 7 pfu Ad5-IL-2,n=15-18,注射总体积为10μl,注射后每周测定伤 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连续5周; (7)pcDNA3介导IL-2基因对外周炎症痛的影响 大鼠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或后肢跖部皮下注射 5%葡萄糖PBS,5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25μg pcDNA3/ 50μg 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 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 lipofectamine,n=8-10,注射总体积为30μl,2天后大鼠相同后肢 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注射后2.5小时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 腿反射潜伏期; (8)统计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 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体构建中用pcDNA3-IL-2或 Ad5-IL-2表达IL-2蛋白质产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 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采用的给药途径为鞘内或病灶局部给 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 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慢性疼痛类型为神经病理痛、炎 症痛或肿瘤痛。

说明书


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背景技术: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许多疾病和损伤可导致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产生“痛不欲生”的厌世之感,这种“慢性痛”是医学界长期努力但至今仍未解决的难题,现有的治疗方法存在着难以接受的副作用,或有一定的侵害性。如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痛难以被现有的方法控制,口服或静脉注射吗啡治疗癌症痛仅有部分疗效,且伴有便秘、镇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而且它的实际应用常常由于成瘾性而受限。为了减少副作用,将导管埋入蛛网膜下腔,用灌注泵局部给予阿片剂镇痛,但价格昂贵,并有感染的危险。蛛网膜下腔移植转基因细胞治疗疼痛虽已被尝试,但植入的细胞可能堵塞脑脊液循环。现在临床迫切需要高效且副作用少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基因治疗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是一种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将具有表达功能的基因导入到相关地细胞和组织中,使转录和翻译的产物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目前用于在体(in vivo)基因治疗的基因转移方法包括病毒载体介导和非病毒转基因方法。其中质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安全性好,可用于在体基因治疗,但表达不持久。腺病毒载体稳定性好,转基因效率高,可转染分裂或不分裂细胞;腺病毒进入细胞核后,以附加体(episome)的形式存在,不发生整合,因此没有逆转录病毒载体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性,安全性较好,这些特点决定了腺病毒非常适合于神经系统的在体基因治疗。当腺病毒载体注入蛛网膜下腔后,腺病毒进入软脊膜和蛛网膜内增殖,基因表达产物以“旁分泌模式”作用于脊髓和感觉神经根,可在脊髓水平进行疼痛控制,这种疼痛的基因治疗方式通过腰穿即可完成,所以有希望应用于门诊患者的治疗。

    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刘新垣院士等首先发现IL-2具有镇痛作用,实验表明IL-2既有中枢镇痛作用又有外周镇痛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对吗啡都无效的晚期癌症痛患者,使用IL-2后仍然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实验还发现IL-2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有关。然而,在外周镇痛作用研究中,发现阿片受体拮抗剂只能部分阻断IL-2的镇痛作用,说明IL-2的镇痛作用可能由阿片受体在内的多种受体介导。在吗啡耐受及对吗啡不敏感的神经病理痛模型上,IL-2较吗啡具有更为有效的镇痛作用,推测IL-2的镇痛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可望用于较为棘手的神经病理痛的治疗。然而IL-2在机体内活性半衰期很短,必须大剂量连续用药,一则医药费用高,再则机体难以忍受长期注射,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及这一药物的广泛应用。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pcDNA3-IL-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I和XhoI酶切得到有EcoRI和XhoI接头的全长的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pcDNA3载体。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构建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扩增,碱裂解法制备质粒,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通过测定260nm的光吸收来确定质粒浓度。注射时质粒稀释于含5%葡萄糖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2)重组腺病毒Ad5-IL-2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I和XhoI酶切得到有EcoRI和XhoI接头的全长的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pCA13载体。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pCA13-IL-2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BHG10共转染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重组腺病毒。扩增纯化后的腺病毒,注射时病毒稀释于含5%蔗糖的PBS中。(3) 慢性神经病理痛模型的建立

    SD雄性大鼠(240-26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建立慢性神经病理痛。(4) 外周炎症痛模型的建立

    SD雄性大鼠(240-26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后肢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建立外周炎症痛模型。(5)pcDNA3质粒介导IL-2基因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影响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30天,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5%葡萄糖PBS(n=12),5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25μg pcDNA3/50μg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μg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lipofectamine,n=12-14,注射总体积为30μl。注射后每天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PWL)(PWL长,即痛阈升高,具有镇痛作用),连续7天。(6)  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影响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2周,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分别注射5%蔗糖PBS,5×107pfu腺病毒5型(Ad5),5×107pfu Ad5-IL-2,n=15-18,注射总体积为10μl。注射后每周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PWL),连续5周。(7)  pcDNA3介导IL-2基因对外周炎症痛的影响

    大鼠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或后肢跖部皮下注射5%葡萄糖PBS,5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lipofectamine,n=8-10,注射总体积为30μl。2天后大鼠相同后肢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注射后2.5小时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8)  统计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 pcDNA3-IL-2鞘内注射治疗慢性神经病理痛

    鞘内注射5%葡萄糖PBS,lipofectamine,pcDNA3或pcDNA3/lipofectamine后对大鼠痛阈无影响(p>0.05,与注射前比较)。鞘内注射pcDNA3-IL-2或pcDNA3-IL-2/lipofectamine显示明显的镇痛效应(p<0.05,与pcDNA3注射比较)。高剂量(25μg)的IL-2基因较低剂量(10μg)的IL-2基因产生更强的镇痛效应(p<0.05),其镇痛效应可以维持6天。裸pcDNA3-IL-2的作用高峰在第二天,而pcDNA3-IL-2/lipofectamine作用的高峰在第三天。pcDNA3-IL-2/lipofectamine的镇痛效应高于pcDNA3-IL-2(图1)。结果表明,pcDNA3介导IL-2基因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镇痛效应是剂量依赖性的,脂质体能加强pcDNA3-IL-2的镇痛作用,pcDNA3介导IL-2基因的镇痛效应可维持5-6天。(2) 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鞘内注射治疗慢性神经病理痛

    鞘内注射5%蔗糖PBS或Ad5后对大鼠痛阈无影响(p>0.05,与注射前比较)。鞘内注射Ad5-IL-2后显示明显的镇痛效应(p<0.05,与Ad5注射比较),其镇痛效应1周后达高峰,可维持4周(图2)。结果表明,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产生的镇痛作用明显长于pcDNA3介导的IL-2基因。(3) pcDNA3介导IL-2基因鞘内或病灶局部注射治疗外周炎症痛

    鞘内或病灶局部注射pcDNA3-IL-2对外周炎症痛均有明显的镇痛效应(p<0.01,与注射前比较)。鞘内注射pcDNA3-IL-2后的镇痛效应可以维持6天,而病灶局部注射仅维持4天(图3)。鞘内注射pcDNA3-IL-2后的镇痛效应强于病灶局部注射(p<0.01),其镇痛效应是剂量依赖性的,脂质体能加强pcDNA3-IL-2的镇痛作用。鞘内注射5%葡萄糖PBS,lipofectamine,pcDNA3或pcDNA3/lipofectamine后对大鼠痛阈无影响(p>0.05,与注射前比较)(图4)。结果表明鞘内注射IL-2基因产生的镇痛作用的维持时间明显长于病灶局部注射,且镇痛效应强于病灶局部注射。

    研究表明,采用腺病毒载体和pcDNA3质粒介导IL-2基因转移至蛛网膜下腔和病灶局部治疗慢性疼痛,此基因疗法使IL-2镇痛效应的时间延长可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将IL-2 cDNA克隆入含CMV启动子的pcDNA3构建成pcDNA3-IL-2表达质粒,蛛网膜下腔或病灶局部注射pcDNA3-IL-2后,呈剂量依赖性的镇痛作用,2-3d作用达高峰,可维持4-6d,比IL-2蛋白质的半衰期延长约300倍,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后其镇痛作用强于裸基因转染后的作用,蛛网膜下腔给药途径产生的镇痛效应优于病灶局部给药。

    将IL-2 cDNA克隆入含CMV启动子的pCA13构建成pCA13-IL-2表达质粒,pCA13-IL-2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BHG10共转染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重组腺病毒。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腺病毒后,镇痛作用1周达高峰,可维持4周,比重组IL-2蛋白质的半衰期延长1000多倍。

    腺病毒载体和pcDNA3介导IL-2基因转移至蛛网膜下腔后,观察到IL-2基因均有镇痛作用,但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产生的镇痛作用明显长于pcDNA3介导IL-2基因。

    图1、pcDNA3-IL-2鞘内注射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治疗效应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30天,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分别注射5%葡萄糖PBS(vehicle),50μg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 lipofectamine,n=12-14,注射总体积为30μl。注射后每天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PWL),连续7天。图中横坐标为鞘内注射后的时间(天),0代表注射前,纵坐标为缩腿反射潜伏期(秒),统计学意义定为**p<0.01,*p<0.05(与pcDNA3/lipofectamine比较)。注:…●…5%葡萄糖PBS(vehicle)

    …○…50μg lipofectamine

    …+ …25μg pcDNA3

    …×…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

    —△—10μg pcDNA3-IL-2

    —口—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

    —▲—25μg pcDNA3-IL-2

    —■—25μg pcDNA3-IL-2/50μg lipofectamine

    图2、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鞘内注射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治疗效应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2周,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分别注射5%蔗糖PBS,5×107pfu Ad5,5×107pfu Ad5-IL-2,n=15-18,注射总体积为10μl。注射后每周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PWL),连续5周。图中横坐标为鞘内注射后的时间(周),0代表注射前,纵坐标为缩腿反射潜伏期(秒),统计学意义定为**p<0.01,*p<0.05(与Ad5比较)。注:…○…  5%蔗糖PBS

    —▲—5×107pfu Ad5

    —■—5×107pfu Ad5-IL-2

    图3、pcDNA3介导IL-2基因鞘内或病灶局部注射对外周炎症痛治疗效应的维持时间

    大鼠同时鞘内或后肢跖部皮下注射pcDNA3-IL-2/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与50μg lipofectamine),注射总体积为30μl。然后每天一组大鼠(相同)后肢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注射后2.5小时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PWL),连续7天。图中横坐标为pcDNA3-IL-2/lipofectamine注射后的时间(天),0代表pcDNA3-IL-2/lipofectamine注射前,纵坐标为缩腿反射潜伏期(秒),统计学意义定为**p<0.01(与pcDNA3-IL-2/lipofectamine注射前比较,n=8)。注:口鞘内注射

    ■皮下注射

    图4、pcDNA介导IL-2基因鞘内或病灶局部注射对外周炎症痛治疗效应

    大鼠鞘内或后肢跖部皮下分别注射5%葡萄糖PBS,50μg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 lipofectamine,注射总体积为30μl。2天后大鼠相同后肢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注射后2.5小时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PWL)。图中横坐标为不同的处理组,纵坐标为缩腿反射潜伏期(秒),统计学意义定为**p<0.01,*p<0.05(与相同剂量的皮下注射比较,n=8-10)。注:图中1为5%葡萄糖PBS

        2为50μg lipofectamine

        3为25μg pcDNA3

        4为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

        5为10μg pcDNA3-IL-2

        6为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

        7为25μg pcDNA3-IL-2

        8为25μg pcDNA3-IL-2/50μg lipofectamine

        □鞘内注射

        ■皮下注射具体实施方式:(1) pcDNA3-IL-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I和XhoI酶切得到有EcoRI和XhoI接头的全长的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pcDNA3载体,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构建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扩增,碱裂解法制备质粒,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通过测定260nm的光吸收来确定质粒浓度,注射时质粒稀释于含5%葡萄糖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2) 重组腺病毒Ad5-IL-2的构建

    人IL-2基因经EcoRI和XhoI酶切得到有EcoRI和XhoI接头的全长的含信号肽的人IL-2 cDNA(462bp)克隆入经相同酶切的pCA13载体,IL-2基因在CMV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pCA13-IL-2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BHG10共转染29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重组腺病毒,扩增纯化腺病毒,注射时病毒稀释于含5%蔗糖的PBS中;(3) 慢性神经病理痛模型的建立

    SD雄性大鼠(240-26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建立慢性神经病理痛;(4) 外周炎症痛模型的建立

    SD雄性大鼠(240-26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后肢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建立外周炎症痛模型;(5) pcDNA3质粒介导IL-2基因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影响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30天,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5%葡萄糖PBS,50μg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 lipofectamine,n=12-14,注射总体积为30μl,注射后每天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PWL),连续7天;(6) 腺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对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影响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手术后2周,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分别注射5%蔗糖PBS,5×107pfu Ad5,5×107pfu Ad5-IL-2,n=15-18,注射总体积为10μl,注射后每周测定伤害性辐射热所致缩腿反射潜伏期,连续5周;(7) pcDNA3介导IL-2基因对外周炎症痛的影响

    大鼠经第5与第6腰椎之间插入导管,鞘内或后肢跖部皮下注射5%葡萄糖PBS,5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25μg pcDNA3/50μg lipofectamine,10μg pcDNA3-IL-2,10μg pcDNA3-IL-2/20μg lipofectamine,25μg pcDNA3-IL-2,25μg pcDNA3-IL-2/50μglipofectamine,n=8-10,注射总体积为30μl,2天后大鼠相同后肢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注射后2.5小时测定伤

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慢性疼痛应用中的测试方法。通过采用腺病毒载体和pcDNA3质粒介导IL2基因转移至蛛网膜下腔、病灶局部治疗慢性疼痛,用基因疗法使IL2镇痛效应时间延长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