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3713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814048.1

申请日:

1999.11.29

公开号:

CN1329586A

公开日:

2002.01.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C07C29/14; C07C33/46; C07C17/16; C07C25/02; C07B61/00; B01J31/04; //C07C45/45 C07C47/273

主分类号:

C07C29/14; C07C33/46; C07C17/16; C07C25/02; C07B61/00; B01J31/04; //C07C45/45 C07C47/273

申请人: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本浩郎; 上川路美奈子; 堀内贵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98.12.11 JP 352529/1998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章鸣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以在氯化四甲基铵存在下将对碘氯苯与烯丙醇进行Pd偶联后再进行还原为特征的醇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及以将该法制得的醇化合物(1)进行溴化为特征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醇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氯化四甲基铵存在下将对 碘氯苯与烯丙醇进行Pd偶联后,进行还原。
2: 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制 得的醇化合物(1)进行溴化。

说明书


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作为抗血小板剂的有用中间体的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式(3)所示化合物是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07055/95、欧洲专利公开公报No.482208和美国专利No.5314883公报记载的作为抗血小板剂有用的化合物。

    上述专利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3)的制备方法如流程1所示,将化合物(2)和化合物(4)缩合,再与3-吡啶甲基胺反应,然后制成盐酸盐。

                            流程1

    为了获得此溴化合物(2),原来是经对氯肉桂酸衍生物的方法制备的,但难以抑制双键氢化时的脱氯反应。

                             流程2

    因此,我们关注了1984年J.C.S.报告的在氯化四丁基铵等含较大烷基的季铵盐存在下,在较低温度下将对碘氯苯与烯丙醇进行Pd偶联合成化合物(7)的反应(J.Chem.Soc.Commun.,1984,19,1287-1289),因为如果还原该化合物,可容易地得到需要的醇化合物。然而,在该文献中记载的反应条件下,乙酸钯的用量较多,为1-2mol%,而且,季铵盐价格昂贵、分子量大,不适合于作为工业制备方法(该文献中也讨论了季铵盐地种类,结果选择了氯化四丁基铵)。而且,生成的百分之几支化异构体(化合物(8))及其还原体(9)的混入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的揭示

    我们在进行锐意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将季铵盐改为氯化四甲基铵而文献记载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速度极慢(反应温度:室温),而反应温度升高到50℃以上则极有效地进行目的反应。其结果,乙酸钯的用量为0.1mol%即可。该反应中约生成6%上述支化异构体,直接进行溴化生成化合物(2)后,与化合物(4)缩合,支化的溴化合物经碱脱溴化氢,不与化合物(4)反应。因而,由Pd偶联生成的支化异构体无需特别进行分离操作。

    另外,偶联生成的醛中间体也可进行分离,其结构已确认,但现已实验证明可不经分离而进行下面的反应。即,确认偶联进行后,仅在反应液中加入硼氢化钠即可产生醇化合物(1)。

    即,本发明涉及哒嗪酮化合物(式(3))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在氯化四甲基铵存在下,将对碘氯苯与烯丙醇进行Pd偶联后,还原所得的醇化合物(1),再进行溴化,得到化合物(2)。

    实施发明的最佳状态

    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Pd偶联反应及还原)

    反应中使用的溶剂可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咪唑啉酮等酰胺,它可单独使用或与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等混合使用。使用最廉价的小分子量(即用量少)氯化四甲基铵是本发明的特点,用量为0.5-3倍摩尔,较佳为0.9-1.5倍摩尔。催化剂乙酸钯可减少也是本发明的特点,其量为0.01-0.2mol%,较佳为0.05-0.15mol%。作为碱,要求使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用量为等摩尔-20倍摩尔,较佳为3-10倍摩尔。反应温度为50-150℃,较佳为50-100℃。

    蒸去溶剂后,可用乙酸乙酯或甲苯提取醛化合物,可作为中间体分离出来,但较佳为不经分离直接用于下面的步骤。即用气相色谱法确认醛中间体的生成后,可将反应液冷却于-20~10℃,加入0.25-1倍摩尔(较佳为0.25-0.35倍摩尔)的硼氢化钠,进行反应时间为1小时的还原反应。

    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溴化反应)

    用甲苯、二甲苯等芳烃溶剂,用三溴化磷可进行醇化合物(1)的溴化。三溴化磷的用量为0.3-2倍摩尔,较佳为0.5-1.2倍摩尔,反应温度为50-150℃。

    本发明的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是不发生以往方法中产生的脱氯反应的有效方法。偶联时使用的也是钯的用量也在1/10以下。

    下面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但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Pd偶联反应和醛的还原

    将95.38g(400mmol)对氯碘苯、34.85g(600mmol)烯丙醇、0.089g(0.4mmol)乙酸钯、47.99g(438mmol)氯化四甲基铵和168.2g(2000mmol)碳酸氢钠加入200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该悬浮液的内温控制为50℃,进行加热。连续加热7小时,用气相色谱法确证醛的生成后,冷却至5℃。然后,加入4.54g(120mmol)硼氢化钠,搅拌30分钟后,加入100ml饱和氯化铵溶液、100ml水、200ml甲苯,搅拌1小时。经硅藻土过滤除去不溶物后,分液,水层用200ml甲苯再次提取。合并甲苯层,浓缩后,蒸馏(107℃/1mmHg),得到63.4g(收率93%)3-对氯苯基-1-丙醇(化合物(1)),为无色油状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该产物含6%支化异构体。

    实施例2溴化

    将66.0g(387mmol)3-对氯苯基-1-丙醇溶于350ml甲苯,滴加溶于50m1甲苯的105g(387mmol)三溴化磷。滴加结束后,反应液的内温上升至90℃,3小时后回到室温。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250ml,振摇后静置、分液,水层用150ml甲苯再次提取。合并甲苯层,用15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经硅藻土过滤,蒸去溶剂。残渣蒸馏得到目的化合物(2)3-对氯苯基-1-丙基溴75.2g(收率83%),为无色油状物(85-89℃/0.3mmHg)。

    参考例(Pa偶联反应)

    将11.9g(0.05mol)对氯碘苯溶于25ml二甲基甲酰胺,加入4.36g(0.075mol)烯丙醇、6.54g(0.06mol)氯化四甲基铵、21.0g(0.25mol)碳酸氢钠、225mg(2mol%)乙酸钯,室温搅拌。6小时后,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为对氯碘苯95.5%,3-对氯苯基-1-丙醇3.8%。将其放置10天,对氯碘苯为3.70%,3-对氯苯基-1-丙醇为88.4%。

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氯苯基丙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以在氯化四甲基铵存在下将对碘氯苯与烯丙醇进行Pd偶联后再进行还原为特征的醇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及以将该法制得的醇化合物(1)进行溴化为特征的化合物(2)的制备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