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和 该机专用育苗盘、拔苗装机的钳 本发明是用人力操作的水稻钵苗体插秧机,它涉及到配合本机专用的钵苗体育苗盘、拔育苗盘钵苗体秧苗,装进插秧机秧盘秧孔的钳。
目前国内外种植水稻的方式:有人手插的块秧和拔秧秧苗,有钵苗体人手抛和机抛,有机播和人手直播等。人手插秧种植到田里的秧苗株行距离比较均匀,秧苗稳直,使稻苗的通风透光好,便于田间管理,但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有时赶不上季节,人手插的拔秧秧苗往往要深插才能插稳,这样稻苗分蘖节位高,有效穗少,产量比不上抛秧种植的高。人手抛和机抛种植的水稻钵苗体,秧苗能工厂化育秧,工效高,劳动强度小,稻苗分蘖节位低,有效穗多,产量高,但是,抛到田里的钵苗体秧苗之间的距离不均匀,要补漏秧,立苗工作量大,而且稻苗后期通风透光差,作业时遇到刮大风,抛起的钵苗体秧苗会被风无目的吹走,使作业无法进行下去。如果抛到田里的钵苗体秧苗没有生根立苗就遇到下大雨、刮大风,一些钵苗体秧苗会被水冲走集中到一个角落被泥浆压着梗叶,使钵苗体秧苗难以直立。一台抛秧机的作业用秧往往要八九个人供秧,钵苗体秧苗从育苗盘拔起来送到抛秧机上使用,要经过多次搬动,这样人为伤秧是有的,按目前农村农户承包责任田面积数量少,而且田块也较为分散,单家独户要买一台抛秧机使用意义不大,使用日本产的插秧机,插秧质量好,但台价昂贵,农户更是买不起。水稻直播不论是机播还是人工手播都省工、省时,稻苗分蘖节位低,有效穗多,产量较高,但当播下的稻种没有生根发芽遇到天下大雨稻种会被水冲走,播在低洼积水凹地地稻种会被水淹坏,鼠害难防,夏天多雨,春天气温变化异常,若遇寒潮低温天气,会影响稻种发芽和烂秧,田间管理水平要高,难以推广。
根据《广西农业机械》2000年第三期第4-6页的报导:日本AP400-60FA型插秧机试验:漏秧率1.80%,翻倒率1.2%,漂秧率1.15%,油耗4.50(kg/nm2),生产率0.17(hm2/n)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是理想的栽种机具,但价格昂贵,每台2-10多万元,难购买使用。国产:zpr-H530型抛秧机,漏秧率3.33%,翻倒率42.27%,油耗6(kg/hm2),生产率0.18(hm2/n),反青快,有效分蘖多,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达不到当地农艺要求,立苗率低,漏插率高,泥脚田深度超过18cm时不能正常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水稻栽种过程中,育苗工厂化,拔秧装机机具化、插秧半机械化。在农艺上,插植到田里的秧苗入土深度适当,秧苗直立、株行距均匀、不漏插、不伤秧、不漂秧、不翻倒,易于田间管理、稻苗通风透光好,光能利用率高,有效分蘖多,有明显的增产,劳动强度小,工效较高。机具结构简单、轻便、灵活、耐用、易修理、机价低,对各种土质的泥脚深浅均为适应,山区和平原的农户买得起用得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的秧盘秧孔和育苗盘孔,拔育苗盘孔的钵苗秧苗装进插秧机的秧盘的钳都是共同配合完成水稻栽种工作的。现对上述机具作具体说明:插秧机的底部是个船体结构,它支承着全机浮于田中泥水之面上行走作业,机的底部船体结构对各种土质田块的泥脚深度不同均为适应,行走轻便,转向灵活,在机船头前右上角竖向开有个小长方形缺口,在缺口左右两旁上装有防止操作杆上下移动时左右偏离的条板,在机船尾挡板开有两个是左右压插杆伸出机船舱外压动压插滑板的洞,其它部位是密封的,这样田中泥水进不入机船舱内,机船舱内的机件得到了保护,机船头底板略向上弯起,防止机船前进时发生壅泥,在机船头外弯起处上方位置右侧装有一条可拆换指行距离条板,在机船上弯处不远的后方船底横装有一条刮泥深度很浅的刮泥板,机船前进时能把田面高的泥土刮平,并拖带着一定量的泥浆填补凹下的田面,使田表面趋于平坦,又使田表泥浆的流动性增大,给插下的钵苗体秧苗根部培上一层泥浆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把操作者踏下田中的脚印填平,防止陷秧或秧苗翻倒,在机船的尾部底板下方固定有株距开沟小条板,机船前进时在田里开了一条条小沟,使钵苗体掉插时在较硬的田块也能进入了一定深度的田土中,在机船头伸出有左右两条手柄,左手柄安装在机船头中部,其下端与机船舱内接触处装有一块加强板来加固它与机船底的作用,左手柄其作用拉机船前进、转向,右手柄在机船前右上方,又叫它作操作杆,在操作杆右外侧安装有一条向下可调高低、行距的行距离指距刻记条板,条板上方有固定距离刻记条板高低、松紧的螺旋,位于机船舱内操作杆段约中部安装有操作杆上下运动的支承点,在支承点的前不远处安装有操作杆的上下移动限位板,在机船舱内操作杆段中部右外侧后一点向下方伸向装有一条跟着操作杆上下移动的拉勾条板,条板下端有个勾行使着左右压插杆压放工作,拉勾条板旁的后方安装有使拉勾条板垂直上下运动限位板,在操作杆下顶端安装有棘爪,棘爪是拨动棘轮上棘齿的爪,在机船舱内的左右两旁上固定有一导轨轮机构轴,从右至左轴上有棘轮、有园柱凸轮、有直齿轮。棘轮上棘齿数一定是偶数,齿数一定等于落秧孔之间能排下多少个秧盘秧孔数的两倍,园柱凸轮上的导向槽,有两个转向直线槽段,每个转向直线槽段长为一个秧盘秧孔边长,其余槽段水平直线长度为落秧孔之间能排下秧盘秧孔数长度减去一个秧盘秧孔边长的差的两倍。直齿轮是套装在导轨轮机构轴上、直齿轮在轴上的直齿轮滑键可左右移动,直齿轮只有两个,其形状、大小、距离相等的直齿,直齿是拨动齿条框齿条齿,使齿条框移动,两个直齿拨动齿条齿时正是推杆运行在直线导向槽过渡段时。在机船旁左右两旁边上,固定有两条支架横向条板,在这两条支架横向条板上又固定有三条支架纵向条板,从右至左它们为第1、2、3支架纵向条板,这三条支架纵向条板伸向机船后方长度相同,而支架第一纵向条板向前伸长至载秧盘前底板下,支架第2、3纵向条板前长超过载秧盘前底板,在支架纵向条板2、3之间的内侧中部纵向开有一条槽形滑沟,贯通条板两端,这滑沟是齿条框前进和后退的滑行轨道,齿条框位于支架第2、3纵向条板之间,支架横向条板之上,载秧盘滑杆之下,齿条框的左右边框的外测安装有滑杆,这滑杆穿行在支架第2、3纵向条板的槽形沟内前后滑动、齿条框后梁竖立有一对有柄环与秧盘后梁向后伸出的一对有柄环交错排列,有一滑杆穿过这两对有柄环孔,齿条框右边的边框下端才装有齿,齿距是一个秧盘秧孔边长,在齿条框左框边上安装有调节齿条框松紧的螺旋,防止齿条框在支架纵向条板第2、3条板的槽形滑沟超速滑行,在支架三条纵向条板之上是载秧盘,载秧盘底底面中部安装有推杆受园柱凸轮的导向槽的导向,载秧盘底底面左右两侧边缘安装有纵向条板,这两条载秧盘纵向条板与支架三条纵向条板在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开有两个孔,用两条滑杆穿过,这两条滑杆叫载秧盘滑杆,它有固定载秧盘在支架三条纵向条板表面上,又可左右滑动,载秧盘没有前后梁,盘内装着可拆换的秧盘和秧盘托板,秧盘内有几千个秧孔,秧孔的排列前、后、左、右是正对的,孔口是正方形的,孔深度比孔口大点,是防止钵苗体秧苗从秧孔口翻出去,秧孔是穿底的,要用一块秧盘托板托着,秧盘左右边框与载秧盘左右边框接触处,平整光滑,是秧盘进入落秧滑板的滑行轨道,秧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和育苗盘孔、秧夹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秧盘托板托板是一块薄板,它托着秧盘秧孔底部,防止秧苗掉出去,它不是固定于秧盘底的,板上有个90°角的勾,它与秧盘进入载秧盘内时它的勾勾着载秧盘前底板,防止秧盘移入落秧滑板时跟着移入去,使秧盘的秧孔排不出秧苗,在秧盘后梁之下是落秧滑板,它与秧盘孔底,秧盘托板面是在同一水平面上,它是固定在三条纵向支架条板表面上,它与载秧盘底板的后方靠得很近,但载秧盘可左右移动,落秧滑板上开有按设计需要的孔,孔口是正方形的,孔口比秧盘孔大些,使秧孔的钵苗体秧苗易进入落秧孔,孔深是根据落秧滑板厚薄而定,落秧孔之间的距离就是插到田里秧苗株距离,落秧滑板的长度比秧盘横向长两个落秧孔之间的距离,各分布在落秧滑板两端,这长出的板是平直的没开有孔的,其作用使移入落秧滑板上的秧盘一排秧孔两端在左右移动时有个滑行位置,对两端不该马上从秧盘孔进入落秧孔的钵苗体秧苗保护着,落秧孔之下是落秧管,落秧管口正对落秧孔下口,管口与落秧孔大小一样,落秧滑板有多少个落秧孔,孔下就有多少条落秧管,落秧管固定在机船尾挡板上的外侧面,管口下伸到机船尾挡板底正对株距开沟小条板在田里开的小沟上,在管的下端外一个面去掉一段管面作为插下田里钵苗体秧苗离开管下的门户,又称这门户为出秧门,在这出秧门上方安装有一块出秧门插片,用这插片上下移动来调节出秧门高低适应钵苗体秧苗的长短,调节出秧门高低原则上,从落秧管掉插到田里小沟里站着的钵苗体秧苗还有一定长度的秧苗高出于出秧门顶端,这样是防止没有经压插手压插的掉插钵苗体秧苗从出秧门翻倒出去,而使这直直站立着的掉插秧苗为压插手顺利地把它压入田土中,使秧苗入土稳直后再离开出秧门。在机船尾挡板外侧中部下一点安装有一块横向压插滑板,该压插滑板左右两端有拉簧提拉着压插滑板上升到压插滑板限位板上极点,在机船尾挡板上安装有两块压插滑板上下移动限位板,在压插滑板内侧向下固定有与落秧管一样多的槽形条板套在落秧管外表面三方,它跟着压插滑板上下移动时,把落秧管外三个面作为滑行轨道,把这槽形条板叫压插滑槽,在这压插滑槽的外方一个面出秧门插片上2cm以下的面去掉,它的左右两个面的长度比套着的落秧管短1cm,在压插滑槽左右两旁槽外上端焊接固定着压插手的上端,压插手沿着压插滑槽左右面向下延伸到落秧管左右面上,差1/2Cm到达落秧管顶端,它的顶端向内弯些少,对落秧管左右表面弹压着,当它下压时顶端离开落秧管左右表面下端点时,就往内压近,但受到落秧管下顶端管口左右面的限制,这对压插手顶端所缩小后的距离正好比钵苗体秧苗培养基泥团上表面小一点,这样下压的压插手压在掉插在出秧门底的田里站着钵苗体秧苗培养基泥团表面左右方,使钵苗体秧苗再入一定深度的田土中,由于每对压插手下压力平衡,经压插的钵苗体秧苗一定是稳直的,在机船舱内还安装有压插轴,轴上固定有左右两条压插杆,它们的后端从机船尾后挡板的两个洞伸出去,压在压插滑板顶部,右压插杆从压插轴向前伸出一段合适的长度,在这伸长段端点下方角上被向下移动的拉勾条板的勾勾着,并勾进一定的深度,当拉勾条板跟着操作杆上升时,拉勾条板的勾就勾着右压插杆伸长段往上拉,而压在压插滑板上的左右压插杆克服了压插滑板上提拉簧的拉力,把压插滑板、压插滑槽、压插手都往下压,使压插手把掉插的钵苗体秧苗培养基泥团往下压入田土所需要的深度时,由于拉勾条板的勾把右压插杆伸长段拉上升时,是垂直升起的,而右压插杆伸长段是以压插轴为园心,右压插杆伸长段为半径,上升时运行是园弧线,所以上升到需要的高度时与拉勾条板的勾脱离,左右压插杆失去了压力,压插滑板的提升拉簧把压插杆、压插滑板、压插滑槽、压插手拉回到原来位置。操作者把操作杆往下一压,往上一提,就完成一次插秧工作。
本发明的水稻钵苗体秧苗育苗盘和目前国内使用的育苗盘相同的地方,盘孔是个截头园椎体,盘孔底有个排水孔,不同的地方,目前国内使用的盘孔是品字形排列,这样排列对育苗盘的利用率高些,而本发明的育苗盘孔的排列是前、后、左、右是正对的,横竖成行,这样排列的孔比品字形排列对育苗盘的利用率低些,这主要是为了配合钵苗体插秧机的秧盘孔和拔育苗盘的钵苗体的钳的秧夹之间的中心距离一致,又使钳上的所有挟秧夹都能同时分别穿进育苗盘孔之间的每一条孔行中,把一块育苗盘孔的几百个钵苗体秧苗基部同时挟紧拔起来又能一次放进插秧机秧孔中才采用这样排列的。
本发明的拔苗,装机的钳,是指从一块育苗盘上一次拔起的几百个钵苗体秧苗后,又把这钳挟着的几百个钵苗体秧苗一次装进插秧机的秧盘秧孔中。这拔秧钳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份组成:一个是外夹腿框,另一个是内夹腿框,它们都有两条框边和框梁,内外夹腿框边都是槽形条,它们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不过外夹腿框边比内夹腿框边长一个育苗盘秧孔之间中心距离作为内外夹腿框夹腿,秧夹打开、紧闭移动的位置,外夹腿框的槽形边框口向钳框内,内夹腿框的槽形边框口向钳框外,内外夹腿框的槽形条口交错接合组成该钳的钳框,钳框的内夹腿框左右滑动把钳的秧夹打开或紧闭,在该钳外夹腿框边外侧向下安装有许多外夹秧腿,在钳内夹腿框边内侧向下也安装有许多内夹秧腿,所有的内外夹秧腿形状、大小、长短几乎相同,数量相等,一对内外夹秧腿下顶端内侧固定有一块横向长条夹秧片,该夹秧片上压贴有薄胶片,防止在挟秧时把秧苗压破,相对的一对内外夹秧片组成一个秧夹,夹秧片两端往外侧弯成八字形,使钵苗体秧苗顺利进入秧夹中。一块育苗盘上有多少孔行钵苗体,拔秧钳上就装有多少对挟秧夹。在钳的外夹腿框的框梁两端四个角固定有一段与框梁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孔条,在相对的两段长方体孔条上开有孔,并用连杆连接着,这连杆在钳框边上方与钳框面平行,把这对连杆叫做外框梁滑杆,在这对外框梁滑杆的两端用螺丝固定,在这对外框梁滑杆中部两侧横向装上两条手柄,这两条手柄与外框梁滑杆相接处都开有孔,外框梁滑杆都穿过此孔的,手柄1的孔上方穿过螺丝把外框梁滑杆与手柄1固定起来,使外夹腿框梁滑杆不能在手柄1的孔中滑行,手柄2两端与内夹腿框边上表面相接处焊接固定起来,但外框梁滑杆在手柄2的孔中可以滑动,在手柄1和手柄2之间的外框梁滑杆之中穿上压簧把手柄2往外压离使挟秧夹打开,内夹腿框梁是安装在内夹腿框边两端上表面上的一块条板,它的厚度是外框梁滑杆下方至内夹腿框边上表面的距离,受到框梁滑杆压着,但可左右滑动,其作用防止内夹腿框在左右滑行时与外夹腿框偏离。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的右视图I部放大图。
图6为直齿轮直齿与齿条框齿条齿传动原理图。
图7为导轨轮机构轴。
图8本发明为了配合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专用的钵苗体育苗盘主视图。
图9本发明为了配合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专用的钵苗体育苗盘俯视图。
图10本发明为了配合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和钵苗体育苗盘专用的拔育苗盘的钵苗体秧苗,装进插秧机秧盘孔的钳的主视图。
图11本发明为了配合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和钵苗体育苗盘专用的拔育苗盘的钵苗体秧苗,装进插秧机秧盘孔的钳的左视图。
图12本发明为了配合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和钵苗体育苗盘专用的拔育苗盘的钵苗体秧苗,装进插秧机秧盘孔的钳的俯视图。
图1至图7为水稻钵苗体人力插秧机各部件名称:
1为操作杆,2为操作杆左限位板,3为固定行距刻记条板高低、行距大小螺旋,4为行距刻记条板,5为拉勾条板,6为拉勾条板垂直升降限位板,7为指距条板,8为操作杆上下移动限位板,9为操作杆支承点,10为船体向上弯起处,11为船体,12为刮泥板,13为拉勾条板勾,14为右压插杆伸长段端点下方角,15为右压插杆伸长段下降限位板,16为棘爪,17为右压插杆伸长段,18为压插轴,19为右压插杆,20为株距开沟小条板,21为出秧门底,又是机船尾挡板底,又是落秧管下顶端,22为压插手,23为压插滑槽,24为出秧门插片,25为压插手上端固定于压插滑槽焊接点,26为压插滑板,27为机船尾挡板,28为落秧管,29为支架第一纵向条板,30为齿条框后梁上有柄环,31为有柄环连接滑杆,32为秧盘框后梁有柄环,33为落秧滑板,33-1为落秧滑板标记1,33-2为落秧滑板标记2,34为落秧孔,35为秧盘框前梁,36为秧盘秧孔,37为载秧盘滑杆,38为支架横向条板,39为园柱凸轮,40为导轨轮机构轴,41为棘轮上的棘齿,42为棘轮,43为秧盘,44为秧盘托板,45为载秧盘,45-1为载秧盘底板前端,46为秧盘托板勾,47为支架第2纵向条板,48为齿条框右框边齿条滑杆,49为齿条框右框边齿条,50为左压插杆,51为机船尾档板上开的压插杆伸出洞,52为载秧盘左右框边与秧盘左右框边接触处,是秧盘滑行的轨道,52-1为载秧盘框左边标记,53为载秧盘底面上左右边缘的纵向条板,54为支架第3纵向条板,55为支架第3纵向条板上的滑槽,56为齿条框滑杆,57为直齿轮滑键,58为直齿轮拨丫槽,59为直齿轮,60为直齿,61为齿条齿,62为支架第2纵向条板的滑槽,63为载秧盘底底面,64为固定于载秧盘底底面中部的推杆,65为园柱凸轮导向槽,66为齿条框后梁,67为压插滑板提升拉簧,68为压插滑板升降终点限位板,69为出秧门,70为秧盘秧孔之间中心距离,71为调节齿条框齿条松紧度螺旋,72为直齿轮拨丫杆,73为左拉杆手柄,74为左拉杆手柄加强板,75为推杆在园柱凸轮上由左向右运行导向槽段,76为推杆在园柱凸轮上由右向左运行导向槽段,77为推杆在园柱凸轮上由右向左运行在导向槽过渡槽段,78为推杆在园柱凸轮上由左向右运行在导向槽过渡槽段,79为操作杆右限位板,80为齿条框,81为齿条框右框边,82为齿条框左框边。
图8至图9为水稻钵苗体育苗盘各部件名称:
83为钵苗体育苗盘,84为钵苗体育苗盘孔行,85为钵苗体育苗盘孔,86为钵苗体育苗盘孔底排水小孔,87为钵苗体育苗盘孔之间的中心距离。
图10至图12为拔育苗盘的钵苗体装进插秧机秧盘孔的钳的各部件名称:
88为外夹腿框,89为内夹腿框,90为外夹腿框梁,91为内夹腿框梁,92为外夹腿框边槽形条,93为内夹腿框边槽形条,94为内外夹腿框打开紧闭秧夹的移动位置,95为外夹腿框夹腿,96为内夹腿框夹腿,97为固定于外夹腿下端安装有胶片的夹秧条板,98为固定于内夹腿下端安装有胶片的夹秧条板,99为固定在外夹腿框梁角上的长方体孔条,100为外框梁滑杆,101为固定外框梁两端上的螺丝,102为压钳手柄1,103为压钳手柄2,104为固定压钳手柄1于外框梁滑杆上的螺丝,105为固定压钳手柄2于内框边表面上的焊接点,106为打开秧夹压簧,107为秧夹之间中心距离。108相对的两条内外夹秧条板组成一个挟秧夹。
插秧前要做以下二点准备工作,一是把拔秧钳上的所有秧夹(108)分别穿进育苗盘(83)所有的孔行(84)中的钵苗体秧苗基部,把压钳手柄(102)(103)往内压紧,连同整块育苗盘提起来,用薄片条轻轻拍打育苗盘底面,使钵苗体秧苗与育苗盘孔分离开来后,用手小心把育苗盘扯下来,把钳中挟着的几百个钵苗体秧苗对准事前准备好有秧盘托板托着的秧盘秧孔(36)装进去,这样连续多次把秧盘的几千个秧孔都装着钵苗体秧苗,如果秧盘秧孔有缺少钵苗体秧苗的,用手工补足。二是要把机上的一些工作部件调到准备工作的起点前,应在的位置上,先拨动直齿轮的拨丫杆(72)使直齿轮(59)的直齿(60)与齿条框齿条齿(61)脱离接触的位置,用手拉动齿条框(80)移向机船头方向终点上,再看载秧盘左边框的标记点(52-1),是否对准落秧滑板上的标记1(33-1)或(33-2)的标记2都行,如果没有正对就得操动操作杆(1)使棘轮上的棘齿(41)移动,载秧盘也移动,对正上述的两个标记中其中一个,又把直齿轮(59)拨回原位使直齿位于与齿条齿接触位置,此外根据所要插的钵苗体秧苗的高度用出秧门插片(24)来调好出秧门(69)的高低,又用螺旋(3)固定调好行距刻记条板(4)的高低和与行距指距条板(7)的距离,又调好齿条框松紧螺旋(71),最后把装满钵苗体秧苗秧孔的秧盘,连同秧盘托板装进载秧盘内把秧盘托板勾勾住载秧盘前端底板(45-1),又把秧盘后梁的有柄环(32)与齿条框后梁有柄环(30)用有柄环连接滑杆(31)连接好,准备工作结束。现以下各图所示加以说明,图4载秧盘的左框边标记(52-1)正对滑秧滑板(33-2)的标记2上,按设计这时推杆在园柱凸轮由右向左准备过渡的直线槽段(77)的起点上,图6的直齿轮直齿(60)正准备拨动齿条框齿条齿(61)的位置上,图1棘爪(16)正准备拨动棘轮的棘齿移位,这棘齿在排次上是第一棘齿,插秧工作开始。把图1操作杆(1)往下一压,这时指距刻记条(4)在机船前的田土上作了行距记号,拉勾条板(5)的勾(13)在下压时勾在右压插杆伸长段(17)端点下角(14)有适当的深度,棘爪(16)拨动棘轮上的第一个棘齿移一个齿位,图4图7推杆在园柱凸轮导向槽段(77)的由右向左过渡槽段上运行到由右向左导向槽段的起点上,由于(77)这段导向过渡槽是直线槽,对推杆没有压动作用,载秧盘静止不动停在原来的位置上,而这时图6图4直齿轮的直齿(60)正拨动齿条齿(61)移动一个齿位,使齿条框(80)跟着移动,齿条框后梁的有柄环(30)通过有柄环连接滑杆(31)连接秧盘后梁有柄环(32)的作用把秧盘带进落秧滑板(33),只带进秧盘一排秧孔位置,秧盘在进入落秧滑板时的一排秧孔中,那些正对落秧孔(34)的秧孔(36)的钵苗体秧苗立即掉入落秧孔(34),进入图1落秧管(28)到达出秧门底(21)的田里小沟上,成了一行掉插的秧苗,把操作杆(1)往上一提,这时拉勾条板勾(13)勾着右压插杆伸长段(17)的端点下角(14)往上提拉,而左右压插杆图3(50)(19)克服了压插滑板(26)的上提拉簧(67)的拉力,把压插滑板(26)往下压动,压插滑槽(23),压插手(22)都跟着往下移动,当压插手(22)把掉插到田里站着的钵苗体秧苗的培养基泥团上表面往下压到需要的深度时,拉勾条板上升到了和右压插杆伸长段脱勾的位置上了,这时左右压插杆失去了对压插滑板的压力,压插滑板的提升拉簧又把左右压插杆、压插滑板、压插滑槽、压插手拉回原来位置,插到田里的一行株距秧苗经过了掉插和压插的两次程序,秧苗在田中插得又稳又直,操作者把左手柄拉杆图4(73)把机船往前拉动,当看到指距条板图1(7)下端对准刻记条板在田上作的记号停下来,便是所需的行距了,操作者又把操作杆往下一压、往上一提,田里又插下一行秧苗了,这对操作杆一压,图1的棘爪(16)拨动棘轮上的第2个齿位移动,在同一导轨轮机构轴上的直齿轮也转动,但它没有直齿拨动齿条齿,秧盘也没有向落秧滑板移入一排秧孔的位置,而这时推杆在园柱凸轮导向槽的压动导向运行,载秧盘载着秧盘和秧盘进入落秧滑板的一排秧孔也由右向左移动,棘齿每移一个齿位停下来,进入落秧滑板的一排秧孔也跟着停下来,秧盘孔在落秧滑板上停留的位置,那些正对落秧孔的秧孔钵苗体秧苗从落秧孔掉进落秧管,掉插到田里,把操作杆往上一提又把掉插到田里的秧苗压插,这样又完成了一次插秧程序。操作者又把机船拉前一个行距位置停下来,再把操作杆一压一提又完成一次插秧程序,根据目前国内种植水稻的农艺要求种下的稻苗株距离为14cm左右:图4,机设计落秧孔之间有七个秧盘秧孔位置,秧盘秧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为2cm,秧盘每进一排秧孔位置到落秧滑板上,落秧滑板上的每一个落秧孔得掉下7个钵苗体秧苗,这次秧盘进入落秧滑板一排秧孔位置,在一进入时就从每个落秧孔掉下了一个钵苗体秧苗,其余6个钵苗体秧苗,要棘爪再拨动6个棘齿移位,机船要拉前6个行距位,推杆在园柱凸轮导向槽(76)由右向左走完这段槽,载秧盘也由落秧滑板的右边移到左边,载秧盘的左框边标记(52-1)对准落秧滑板标记1(33-1)这时棘爪在准备拨动棘轮上第8个棘齿,这齿也是棘轮半数后的第一个齿,直齿轮上的另一个直齿也准备拨动齿条框齿条齿移位,推杆准备在园柱凸轮导向槽(78)由右向左上过渡到由左向右的导向过渡槽段上。把机船拉前一个行距位置停下来,把操作杆往下一压往上一提,棘爪拨动棘轮上的第8个棘齿移位,这时推杆在园柱凸轮导向槽上(78)由右向左上过渡到由左向右的起点上,由于这段是直线槽,推杆没有受导向槽的压动,载秧盘也没有移动,而直齿轮上的直齿正是拨动齿条框齿条齿移位,由于齿条移动齿条框也移动,齿条框又把秧盘带进一排秧孔位置到落秧滑板上,同时又把前次进入落秧滑板插完钵苗体的一排秧孔带离落秧孔,这次秧盘进入落秧滑板的一排秧孔,在一进入时那些正对落秧孔的秧盘秧孔钵苗体即掉进落秧孔,进入落秧管插到田里小沟上,这排秧孔的钵苗体在落秧滑板上由左向右要移动6次,每个落秧孔还要掉下6个钵苗钵才能插完,即棘爪再要拨动6次棘齿移位,机船前进6个行距离,棘轮上的全部棘齿移完一次齿位,即棘轮转一圈,共移动14个齿位,推杆在园柱凸轮导向槽(75)由左向右的导向槽上走完,正好是运行导向槽(65)一周,直齿轮也是转一周,拨动两次齿条框齿条齿,使齿条框移动两次,把秧盘带入落秧滑板两次,每次秧盘只进一排秧孔位置。从上可知当棘爪拨动棘轮上棘齿上个半数和下个半数第一个齿位移动时,正是推杆运行在导向过渡槽段的(77)或(78)上,载秧盘左框边标记(52-1)分别正对落秧滑板标记2(33-2)和(33-1)标志1,操作者按上述的操作程序,把操作杆一压一提,把机船拉前一个行距,反复作业下去就会出现上述一次次循环,直到把插秧机上的秧盘秧孔钵苗体插完再更换一盘秧继续工作。需要把机船转向先把左手柄拉杆往下压,右手扶着机船旁,当机船尾底板开沟小条板离开田面时,摆动左手拉柄转动所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