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43480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3826.2

申请日:

2014.08.15

公开号:

CN104161667A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J 1/10申请公布日:201411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J 1/10申请日:20140815|||公开

IPC分类号:

A61J1/10; A61J1/14

主分类号:

A61J1/10

申请人:

青岛华仁医药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虎; 梁辰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7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代理人:

高洋;段秀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输液管口和加药口,所述加药口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所述环向凸起限制所述穿刺器向下滑动;下尖锐端中下部设置凸起。本发明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污染菌的进入,降低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几率,减少了输液中药品不良反应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结构简单,无需二次组件,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1)、输液管口(2),所述输液管口(2)与袋体(1)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袋体(1)内腔相通的加药口(3),所述加药口(3)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3)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4);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器(6),所述穿刺器(6)内设置贯穿两端尖锐端的一个以上的通道;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9),所述环向凸起(9)限制所述穿刺器(6)向下滑动;上尖锐端(5)指向所述胶塞(4),所述上尖锐端(5)长度小于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的距离;下尖锐端(7)中下部设置凸起(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部分的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竖向筋条(11),所述穿刺器(6)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刺沟槽(12),所述穿刺沟槽(12)与所述竖向筋条(11)配合使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器(6)上设置若干气孔(1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为两个。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10)。

说明书

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
背景技术
输液时,经常需要将粉剂药品混合到输液液体中,现有的配药方式是用注射器从输液瓶中抽取少量液体,将少量液体注入粉剂西林瓶中进行稀释配制,再从西林瓶中将混合后的液体注入到输液瓶中,整个过程经过三次穿刺,穿刺时注射针均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微粒和细菌容易污染注射针而被带入到输液液体中,而且,穿刺的次数多,穿刺胶塞的碎屑容易混入药液。对于药品的混合操作,卫生部规定需要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空气中菌落数不超过4cfu的条件下进行。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的配药环境均达标,2013年据黑龙江省、北京、河北、内蒙等省市的防病中心对当地医院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抽检,约有60%到100%的医院不达标。而在广西浙江地区气侯湿润、四季常绿,空气质量相对比较好,但据两省对当地医院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抽查,也约有40%到60%不达标。
据中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有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由于配药的过程的污染而造成的不良反应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配药过程中易污染菌且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输液管口,所述输液管口与袋体内腔相通,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袋体内腔相通的加药口,所述加药口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内设置贯穿两端尖锐端的一个以上的通道;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所述环向凸起限制所述穿刺器向下滑动;上尖锐端指向所述胶塞,所述上尖锐端长度小于所述环向凸起到所述胶塞的距离;下尖锐端中下部设置凸起。
以上方案,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避免污染菌的进入,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设置于一侧,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环向凸起到所述胶塞部分的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竖向筋条,所述穿刺器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刺沟槽,所述穿刺沟槽与所述竖向筋条配合使用。
以上方案,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了污染菌的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刺器上设置若干气孔。
以上方案,由于穿刺器与胶塞之间的空间密封,为了避免按压穿刺器向上移动时的困难,在穿刺器上开设若干微小的气孔,以便保持里外的气压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
以上方案,在产品运输过程中避免穿刺器暴露于空气中,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用于保证穿刺器处于无菌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污染菌的进入,降低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几率,减少了输液中药品不良反应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结构简单,无需二次组件,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结构示意图;
附图2 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使用状态1结构示意图;
附图3 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使用状态2结构示意图;
附图4 为本发明的所述穿刺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袋体;2为输液管口;3为加药口;4为胶塞;5为上尖锐端;6为穿刺器;7为下尖锐端;8为凸起;9为环向凸起;10为保护垫;11为竖向筋条;12为穿刺沟槽;13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4所示,
实施例1:
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1、输液管口2,所述输液管口2与袋体1内腔相通,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袋体1内腔相通的加药口3,所述加药口3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3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4;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器6,所述穿刺器6内设置贯穿两端尖锐端的一个以上的通道;所述的通道为两个;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9,所述环向凸起9限制所述穿刺器6向下滑动;上尖锐端5指向所述胶塞4,所述上尖锐端5长度小于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的距离;下尖锐端7中下部设置凸起8。所述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1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除以下区别外,其他同实施例1:
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部分的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竖向筋条11,所述穿刺器6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刺沟槽12,所述穿刺沟槽12与所述竖向筋条11配合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除以下区别外,其他同实施例2:
穿刺器上设置若干气孔13。
使用方法:
1、  移除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的保护垫10;
2、  使内置注射用粉剂的西林瓶14的密封胶塞的中心部对准穿刺器6的下尖锐端7,插入,向上推使上尖锐端5插入胶塞4,袋体1内的液体通过穿刺器6内部的通道(附图未显示)进入西林瓶14中,将西林瓶14中的粉末药剂溶解,(如图2)可摇晃加速溶解,完全溶解后,翻转将西林瓶14中的药液混入袋体1内;
3、  如若混合完成,将穿刺器6从胶塞4拔出,穿刺器6沿着竖向筋条11向下移动,穿刺器6落在环向凸起9位置,此时,上尖锐端5脱离胶塞4,胶塞4自密封,防止袋体1内的液体外流(图3);如若还有粉剂药品需要再次混合,可将之前的西林瓶14拔出,再次重复上述操作。
4、  最后,混合的西林瓶14可挂在下尖锐端7上,以便最终核对药品名称,由于下尖锐端7中下部设置凸起8,以防止西林瓶14掉落,下尖锐端7暴露在空气中。

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6166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26CN104161667A21申请号201410403826222申请日20140815A61J1/10200601A61J1/1420060171申请人青岛华仁医药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179号72发明人张虎梁辰74专利代理机构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7227代理人高洋段秀瑛54发明名称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输液管口和加药口,所述加药口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

2、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所述环向凸起限制所述穿刺器向下滑动;下尖锐端中下部设置凸起。本发明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污染菌的进入,降低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几率,减少了输液中药品不良反应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结构简单,无需二次组件,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61667ACN104161667A1/1页21一。

3、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1)、输液管口(2),所述输液管口(2)与袋体(1)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袋体(1)内腔相通的加药口(3),所述加药口(3)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3)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4);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器(6),所述穿刺器(6)内设置贯穿两端尖锐端的一个以上的通道;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9),所述环向凸起(9)限制所述穿刺器(6)向下滑动;上尖锐端(5)指向所述胶塞(4),所述上尖锐端(5)长度小于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的距离;下尖锐端(7)中下部设置。

4、凸起(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部分的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竖向筋条(11),所述穿刺器(6)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刺沟槽(12),所述穿刺沟槽(12)与所述竖向筋条(11)配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器(6)上设置若干气孔(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10)。权利要求书CN104161667A1/3页3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技术领域0001。

5、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背景技术0002输液时,经常需要将粉剂药品混合到输液液体中,现有的配药方式是用注射器从输液瓶中抽取少量液体,将少量液体注入粉剂西林瓶中进行稀释配制,再从西林瓶中将混合后的液体注入到输液瓶中,整个过程经过三次穿刺,穿刺时注射针均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微粒和细菌容易污染注射针而被带入到输液液体中,而且,穿刺的次数多,穿刺胶塞的碎屑容易混入药液。对于药品的混合操作,卫生部规定需要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空气中菌落数不超过4CFU的条件下进行。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的配药环境均达标,2013年据黑龙江省、北京、河北、内蒙等省市的防病中心对当地医院的空气细。

6、菌含量进行抽检,约有60到100的医院不达标。而在广西浙江地区气侯湿润、四季常绿,空气质量相对比较好,但据两省对当地医院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抽查,也约有40到60不达标。0003据中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有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由于配药的过程的污染而造成的不良反应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所述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配药过程中易污染菌且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的问题。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

7、体成型的袋体、输液管口,所述输液管口与袋体内腔相通,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袋体内腔相通的加药口,所述加药口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与配药器连接处设置胶塞;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内设置贯穿两端尖锐端的一个以上的通道;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所述环向凸起限制所述穿刺器向下滑动;上尖锐端指向所述胶塞,所述上尖锐端长度小于所述环向凸起到所述胶塞的距离;下尖锐端中下部设置凸起。0006以上方案,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避免污染菌的进入,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设置于一侧,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0007进一步。

8、的,所述环向凸起到所述胶塞部分的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竖向筋条,所述穿刺器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刺沟槽,所述穿刺沟槽与所述竖向筋条配合使用。0008以上方案,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了污染菌的进入。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刺器上设置若干气孔。0010以上方案,由于穿刺器与胶塞之间的空间密封,为了避免按压穿刺器向上移动时说明书CN104161667A2/3页4的困难,在穿刺器上开设若干微小的气孔,以便保持里外的气压一致。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为两个。0012进一步的,所述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0013以上方案,在产品运输过程中避免穿刺器暴露于。

9、空气中,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用于保证穿刺器处于无菌状态。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减少了配药过程中的穿刺次数,保证穿刺器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封闭性,避免污染菌的进入,降低穿刺碎屑进入输液中几率,减少了输液中药品不良反应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结构简单,无需二次组件,且适合加药口和输液管口均向下的双管输液袋,避免了西林瓶的掉落。附图说明0015附图1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使用状态1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发明的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使用状态2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发明的所述穿刺器的俯视。

10、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袋体;2为输液管口;3为加药口;4为胶塞;5为上尖锐端;6为穿刺器;7为下尖锐端;8为凸起;9为环向凸起;10为保护垫;11为竖向筋条;12为穿刺沟槽;13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0016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0017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4所示,实施例1一种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包括一体成型的袋体1、输液管口2,所述输液管口2与袋体1内腔相通,还包括一个与所述袋体1内腔相通的加药口3,所述加药口3外端部密封连接一个配药器,所述加药口3与配药器连接处设。

11、置胶塞4;所述配药器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型容器,所述配药器包括一个两端具有尖锐端的穿刺器6,所述穿刺器6内设置贯穿两端尖锐端的一个以上的通道;所述的通道为两个;所述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9,所述环向凸起9限制所述穿刺器6向下滑动;上尖锐端5指向所述胶塞4,所述上尖锐端5长度小于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的距离;下尖锐端7中下部设置凸起8。所述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设置保护垫10。0018实施例2本实施例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除以下区别外,其他同实施例1所述环向凸起9到所述胶塞4部分的配药器的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竖向筋条11,所述穿刺器6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穿刺沟槽12,所述穿刺沟槽12与所述竖向筋条11。

12、配合使用。0019实施例3本实施例直配型双管输液软袋,除以下区别外,其他同实施例2说明书CN104161667A3/3页5穿刺器上设置若干气孔13。0020使用方法1、移除配药器的下端开口部的保护垫10;2、使内置注射用粉剂的西林瓶14的密封胶塞的中心部对准穿刺器6的下尖锐端7,插入,向上推使上尖锐端5插入胶塞4,袋体1内的液体通过穿刺器6内部的通道(附图未显示)进入西林瓶14中,将西林瓶14中的粉末药剂溶解,(如图2)可摇晃加速溶解,完全溶解后,翻转将西林瓶14中的药液混入袋体1内;3、如若混合完成,将穿刺器6从胶塞4拔出,穿刺器6沿着竖向筋条11向下移动,穿刺器6落在环向凸起9位置,此时,上尖锐端5脱离胶塞4,胶塞4自密封,防止袋体1内的液体外流(图3);如若还有粉剂药品需要再次混合,可将之前的西林瓶14拔出,再次重复上述操作。00214、最后,混合的西林瓶14可挂在下尖锐端7上,以便最终核对药品名称,由于下尖锐端7中下部设置凸起8,以防止西林瓶14掉落,下尖锐端7暴露在空气中。说明书CN104161667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61667A2/4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61667A3/4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61667A4/4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6166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