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气体排出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43456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0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1979.3

申请日:

2014.08.15

公开号:

CN104161659A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H 33/02申请日:20140815|||公开

IPC分类号:

A61H33/02; A61L2/20

主分类号:

A61H33/02

申请人:

曲靖师范学院

发明人:

姬忠涛; 夏书标; 杨瑞明

地址:

655011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开发区学府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 53104

代理人:

许永昌;郎正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包括导气袋、上浮体、臭氧收集装置及支架;导气袋用弹性材料制成波形管,上、下口均固装有连接件,开有定位孔和螺杆孔;上浮体做成圆筒形,在外侧壁开定位孔、螺杆孔;臭氧收集装置的下部成锥形罩,上端有圆筒形连接口,开有定位孔和螺杆孔;支架由上部的圆筒体和下端腔壁上的两根导杆构成;导杆穿过导气袋、上浮体和臭氧收集装置上的定位孔,伸入到锥形罩内腔的下方;用螺栓通过导气袋、上浮体和臭氧收集装置上的螺杆孔把三部件连接为一体;在支架的圆筒腔内装导气管,将连接套套接在导气管的进气端上,用螺钉将二者位置固定,即做成一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解决了使用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过量臭氧,对室内空气的影响。

权利要求书

1.  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包括导气袋、上浮体、臭氧收集装置及支架,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用弹性塑胶材料制成下口大、上口小的波形管,上、下口均固装有连接件,其中下口的连接件是一个连接环(17),开有位置在同一直径线两端的两个导气袋定位孔(18),在与两导气袋定位孔(18)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开两个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4)做成圆筒形,在筒腔任一直径线的两端处的外侧壁上制有自下而上的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自上而下开上浮体定位孔(20),在与此两上浮体定位孔(20)连线垂直的直径线两端开上浮体螺杆孔(21);臭氧收集装置(5)的下部制成锥形罩(24),上端有圆筒形连接口,在连接口的任一直径线两端处的侧壁上自下至上制作有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开有自下而上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在与此两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处开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支架(2)由上部的圆筒体(15)和安装在圆筒体下端腔壁上的两根位置对称的导杆(14)构成;两根导杆(14)穿过导气袋上的定位孔(18)、上浮体上的定位孔(20)、臭氧收集装置(5)上部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伸入到锥形罩(24)内腔的下方 ;再用螺栓连接件(9)通过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螺杆孔(21)和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把导气袋(3)、上浮体(4)和臭氧收集装置(5)螺接为一体;在支架(2)上部圆筒体腔内安装一根导气管(1),将导气管连接套(16)套接在导气管(1)的进气端(12)上,并用定位螺钉(10)对导气管(1)与支架(2)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做成一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浮体(4)和导气袋(3)的密度小于水,臭氧收集装置(5)的密度大于水,但上浮体(4)、导气袋(3)和臭氧收集装置(5)的总体密度小于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的连接环(17)的直径、上浮体(4)的筒径、锥形罩(24)的上端的圆筒形连接口的直径均满足在它们侧壁或端口上,开具的定位孔位置对应,尺寸一致。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气袋(3)下口的连接环(17)上的两个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4)的筒体侧壁两端面间的两个上浮体螺杆孔(21)和臭氧收集装置(5)上端的连接口上的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的位置对应一致。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下口的连接环(17)贴紧臭氧收集装置(5)上端的连接口端面,上浮体(4)套在导气袋(3)外围,且其下端压紧在连接环(17)上,使三件构成一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由可伸缩软管代替。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杆(14)与导气袋定位孔(18)、上浮体定位孔(20)和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之间为可滑移间隙配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杆(14)的个数为自然数;如果导杆(14)的个数为1时,其横截面不是圆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在一个大型用臭氧设备(30)中形成阵列分布,每个收集臭氧装置整体(31)的导气管(1)连接在汇气管(29)上,汇气管(29)上连接的臭氧导出管(28)。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支架(2)上的待焊杆(13)由定位杆(38)代替,定位杆(38)与定位件(33)之间通过左右定位螺栓(40)连接,定位螺栓(40)与定位杆(38)上的支架定位孔(39)和定位件(33)上的左右定位前孔(35)、左右定位后孔(37)支架为间隙配合;定位件(33)上的定位件待焊杆(34)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夹(32)上,并将固定夹夹在用臭氧设备(6)上。

说明书

臭氧气体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气体排出装置,也可以用于排出氯气等有害气体。 
背景技术
臭氧的氧化性极强,其氧化能力高于氯气一倍,灭菌比氯快600至3000倍,甚至在几秒钟内就可以杀灭细菌,因此臭氧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杀菌剂。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利用臭氧进行消毒杀菌的家用产品出现。为推广这些产品,在产品说明中多数不直接称臭氧,而改称活氧、富氧、超氧等,但实际采用的杀菌剂均为臭氧,如活氧机、超氧机等;另外在浴足盆中也会使用臭氧用于治疗脚癣。其使用过程多数为,以空气为氧气源,通入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然后通过管道进入水中产生臭氧水作用皮肤或待消毒器具表面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臭氧有消毒杀菌的作用的同时,也有害处。臭氧可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也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还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且臭氧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而目前的家庭用臭氧水机中的臭氧在通过水之后便在室内敞开排放,这样就会导致室内臭氧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专利号为ZL 201120300085.7的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器具,但该器具位置固定,不能随水深度情况去改变集气罩下口的位置,无法实现无人值守收集气体的要求。另外,还须用一支架置于臭氧用具之外,占据空间,影响了简洁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在使用臭氧的设备如浴足盆、浴缸中安装,用以把用臭氧设备在利用臭氧进行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臭氧从室内排出,避免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方案: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包括导气袋、上浮体、臭氧收集装置及支架;导气袋用弹性塑胶材料制成下口大、上口小的波形管,上、下口均固装有连接件,其中下口的连接件是一个连接环,开有位置在同一直径线两端的两个导气袋定位孔,在与两导气袋定位孔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开两个导气袋螺杆孔;上浮体做成圆筒形,在筒腔任一直径线的两端处的外侧壁上制有自下而上的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自上而下开上浮体定位孔,在与此两上浮体定位孔连线垂直的直径线两端开上浮体螺杆孔;臭氧收集装置的下部制成锥形罩,上端有圆筒形连接口,在连接口的任一直径线两端处的侧壁上自下至上制作有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开有自下而上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在与此两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处开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支架由上部的圆筒体和安装在圆筒体下端腔壁上的两根位置对称的导杆构成;两根导杆穿过导气袋上的定位孔、上浮体上的定位孔、臭氧收集装置上部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伸入到锥形罩内腔的下方 ;再用螺栓连接件通过导气袋螺杆孔、上浮体螺杆孔和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把导气袋、上浮体和臭氧收集装置螺接为一体;在支架上部圆筒体腔内安装一根导气管,将导气管连接套套接在导气管的进气端上,并用定位螺钉对导气管与支架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做成一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 
上浮体和导气袋的密度小于水,臭氧收集装置的密度大于水,但上浮体、导气袋和臭氧收集装置的总体密度小于水。 
导气袋的连接环的直径、上浮体的筒径、锥形罩的上端的圆筒形连接口的直径均满足在它们侧壁或端口上,开具的定位孔位置对应,尺寸一致。 
所述导气袋下口的连接环上的两个导气袋螺杆孔、上浮体的筒体侧壁两端面间的两个上浮体螺杆孔和臭氧收集装置上端的连接口上的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的位置对应一致。 
导气袋下口的连接环贴紧臭氧收集装置上端的连接口端面,上浮体套在导气袋外围,且其下端压紧在连接环上,使三件构成一体。 
导气袋由可伸缩软管代替;导杆与导气袋定位孔、上浮体定位孔和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之间为可滑移间隙配合。导杆的个数为自然数;如果导杆的个数为1时,其横截面不是圆形。 
该装置在一个大型用臭氧设备中形成阵列分布,每个收集臭氧装置整体的导气管连接在汇气管上,汇气管上连接的臭氧导出管将汇气管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导出到室外。 
装置的支架上的待焊杆可以由定位杆代替,定位杆与定位件之间通过左右定位螺栓进行连接,定位螺栓与定位杆上的支架定位孔和定位件上的左右定位前孔、左右定位后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定位件上的定位键待焊杆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夹上,并将固定夹夹在用臭氧设备上。 
按照上述方式做成的排出臭氧气体的装置,根据水面的高低,导气袋伸缩性能及上浮体随水位的漂浮变化,导杆的限位,使连接成一体的上浮体、导气袋和臭氧收集装置能自动调整臭氧收集装置的上下位置,并可以使臭氧等有毒气体全部进入导气袋、导气管并排出室内。解决了使用臭氧发生装置进行消毒杀菌过程中产生的过量臭氧,对室内空气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臭氧气体排出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是导气管结构图。 
图3是支架的结构图。 
图4是导气袋结构图。 
图5是上浮体结构图。 
图6是臭氧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7是螺纹连接件的装配图。 
图8是在大型使用臭氧设备中使用多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的配置图。 
图9是固定夹的简图。 
图10是定位件结构图。 
图11是带定位杆的支架结构图。 
图12是可随意取下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是导气管、2是支架、3是导气袋、4是上浮体、5是臭氧收集装置、6是用臭氧设备、7是臭氧进气管、8是曝气头、9是螺栓连接件、10是定位螺钉、11是排气端、12是进气端、13是待焊杆、14是导杆、15是圆筒体、16是导气管连接套、17是连接环、18是导气袋定位孔、19是导气袋螺杆孔、20是上浮体定位孔、21是上浮体螺杆孔、22是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3是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4是锥形罩、25是螺栓、26是螺母、27是垫圈、28是臭氧导出管、29是汇气管、30是大型用臭氧设备、31是收集臭氧装置整体、32是固定夹、33是定位件、34是定位件待焊杆、35是左右定位前孔、36是上下定位孔、37是左右定位后孔、38是定位杆、39是支架定位孔、40是左右定位螺栓、41是上下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 
实例一,将上浮体4、导气袋3的连接环17、臭氧收集装置5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对齐,并使相对应的上浮体定位孔20、导气袋定位孔18、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然后用螺栓25依次通过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螺杆孔21,再加上垫圈27,用螺母26拧紧形成螺栓连接9。再将支架2的导杆14从上到下依次通过上浮体定位孔20、导气袋定位孔18、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穿透到臭氧收集装置5的内腔下方。接下来将待焊杆13的一端焊接在用臭氧设备6内壁的适当位置上,并使导杆14直杆部分竖直向下。然后使导气管1的进气端12通过圆筒体15的内腔,并使进气端12伸出一段距离,再用定位螺钉10将导气管1和支架2的相对位置固定。再将导气袋3的导气管连接套16与导气管1的进气端12套接在一起;其中因导气管连接套16有弹性,且直径小于导气管1的直径,因此套上后可以保持密封不漏气的状态。接下来将排气管连接在导气管1的排气端11上,并将排气管的另一端放在室外;之后将曝气头8放置在锥形罩24对称中心线与用臭氧设备6的底面的交点上,再将曝气头8与臭氧进气管7相连。再向用臭氧设备6中加入要用的水,开启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即能在臭氧溶于水中起到消毒作用的同时,多余臭氧顺利排出室外。这是因为虽然臭氧收集装置5的总体密度大于水,而上浮体4的密度小于水,连接环17的密度可以小于水也可稍大于水,并最终使上浮体4、臭氧收集装置5、连接环17的总体密度小于水,因此在用臭氧设备6中加入水后,当水面超过上浮体下表面一段距离时,上浮体4、臭氧收集装置5、连接环17才能上浮,这样导气袋3的连接环17在水面以下,可以使下方来的气泡全部进入导气袋3并最终排出室外。导杆14的直径要求略小于上浮体定位孔20、导气袋定位孔18和下沉体定位孔23的直径,使之形成间隙配合,当间隙小于一定数值时,上升的气泡的直径由于多数要远大于该间隙,因此上升的气泡很难进入该间隙而排到室内,因此这样的设计是安全的。连接环17具有密封圈的作用。
把排出臭氧气体的装置安装在一个大型用臭氧设备30中形成阵列分布,每个收集臭氧装置整体31的导气管1连接在汇气管29上,汇气管29上连接的臭氧导出管28将汇气管29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导出到室外。 
实施例二,采用实例一制作好的相关部件,把支架2上的待焊杆13以定位杆38代替。定位杆38与支架2为一体结构;再与定位件33、固定夹32连接配合,安装在用臭氧设备6上。具体方式:将左右定位螺栓40插入左右定位前孔35,再插入定位杆38上的支架定位孔39,再穿过左右定位后孔37,再套上垫圈27,拧上螺母26并拧紧;接下来将定位件待焊杆34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夹32上,将固定夹32夹在用臭氧设备6的器壁合适位置上,并调整使导杆14直杆部分竖直向下,将上下定位螺钉41拧在上下定位孔36内并拧紧,使支架2固定,定位杆38不易摆动。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最终同样使臭氧在溶于水中起到消毒作用的同时多余臭氧顺利排至室外。

臭氧气体排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臭氧气体排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臭氧气体排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臭氧气体排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臭氧气体排出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61659A43申请公布日20141126CN104161659A21申请号201410401979322申请日20140815A61H33/02200601A61L2/2020060171申请人曲靖师范学院地址655011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开发区学府路72发明人姬忠涛夏书标杨瑞明74专利代理机构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53104代理人许永昌郎正德54发明名称臭氧气体排出装置57摘要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包括导气袋、上浮体、臭氧收集装置及支架;导气袋用弹性材料制成波形管,上、下口均固装有连接件,开有定位孔和螺杆孔;上浮体做成圆筒形,在外侧壁开定位孔、螺杆孔;臭氧收集装置的下。

2、部成锥形罩,上端有圆筒形连接口,开有定位孔和螺杆孔;支架由上部的圆筒体和下端腔壁上的两根导杆构成;导杆穿过导气袋、上浮体和臭氧收集装置上的定位孔,伸入到锥形罩内腔的下方;用螺栓通过导气袋、上浮体和臭氧收集装置上的螺杆孔把三部件连接为一体;在支架的圆筒腔内装导气管,将连接套套接在导气管的进气端上,用螺钉将二者位置固定,即做成一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解决了使用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过量臭氧,对室内空气的影响。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61659ACN104161659A1/2页2。

3、1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包括导气袋、上浮体、臭氧收集装置及支架,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用弹性塑胶材料制成下口大、上口小的波形管,上、下口均固装有连接件,其中下口的连接件是一个连接环(17),开有位置在同一直径线两端的两个导气袋定位孔(18),在与两导气袋定位孔(18)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开两个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4)做成圆筒形,在筒腔任一直径线的两端处的外侧壁上制有自下而上的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自上而下开上浮体定位孔(20),在与此两上浮体定位孔(20)连线垂直的直径线两端开上浮体螺杆孔(21);臭氧收集装置(5)的下部制成锥形罩(24),上端有圆筒形连接口,在连接口的任一直径线两端处。

4、的侧壁上自下至上制作有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开有自下而上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在与此两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处开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支架(2)由上部的圆筒体(15)和安装在圆筒体下端腔壁上的两根位置对称的导杆(14)构成;两根导杆(14)穿过导气袋上的定位孔(18)、上浮体上的定位孔(20)、臭氧收集装置(5)上部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伸入到锥形罩(24)内腔的下方;再用螺栓连接件(9)通过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螺杆孔(21)和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把导气袋(3)、上浮体(4)和臭氧收集装置(5)螺接为一体;在支架(2)上部圆筒体腔内安装一。

5、根导气管(1),将导气管连接套(16)套接在导气管(1)的进气端(12)上,并用定位螺钉(10)对导气管(1)与支架(2)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做成一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浮体(4)和导气袋(3)的密度小于水,臭氧收集装置(5)的密度大于水,但上浮体(4)、导气袋(3)和臭氧收集装置(5)的总体密度小于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的连接环(17)的直径、上浮体(4)的筒径、锥形罩(24)的上端的圆筒形连接口的直径均满足在它们侧壁或端口上,开具的定位孔位置对应,尺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

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气袋(3)下口的连接环(17)上的两个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4)的筒体侧壁两端面间的两个上浮体螺杆孔(21)和臭氧收集装置(5)上端的连接口上的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的位置对应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下口的连接环(17)贴紧臭氧收集装置(5)上端的连接口端面,上浮体(4)套在导气袋(3)外围,且其下端压紧在连接环(17)上,使三件构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气袋(3)由可伸缩软管代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杆(14)与导气袋定位孔(18)、上浮。

7、体定位孔(20)和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之间为可滑移间隙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杆(14)的个数为自然数;如果导杆(14)的个数为1时,其横截面不是圆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在一个大型用臭氧设备(30)中形成阵列分布,每个收集臭氧装置整体(31)的导气管(1)连接在汇气管(29)上,汇气管(29)上连接的臭氧导出管(2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支架(2)上的待焊权利要求书CN104161659A2/2页3杆(13)由定位杆(38)代替,定位杆(38)与定位件(33)之间通过左右定位。

8、螺栓(40)连接,定位螺栓(40)与定位杆(38)上的支架定位孔(39)和定位件(33)上的左右定位前孔(35)、左右定位后孔(37)支架为间隙配合;定位件(33)上的定位件待焊杆(34)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夹(32)上,并将固定夹夹在用臭氧设备(6)上。权利要求书CN104161659A1/4页4臭氧气体排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气体排出装置,也可以用于排出氯气等有害气体。背景技术0002臭氧的氧化性极强,其氧化能力高于氯气一倍,灭菌比氯快600至3000倍,甚至在几秒钟内就可以杀灭细菌,因此臭氧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杀菌剂。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利用臭氧进行消毒杀菌的家用产品出现。为。

9、推广这些产品,在产品说明中多数不直接称臭氧,而改称活氧、富氧、超氧等,但实际采用的杀菌剂均为臭氧,如活氧机、超氧机等;另外在浴足盆中也会使用臭氧用于治疗脚癣。其使用过程多数为,以空气为氧气源,通入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然后通过管道进入水中产生臭氧水作用皮肤或待消毒器具表面以达到杀菌的效果。0003臭氧有消毒杀菌的作用的同时,也有害处。臭氧可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也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还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且臭氧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

10、畸形儿。而目前的家庭用臭氧水机中的臭氧在通过水之后便在室内敞开排放,这样就会导致室内臭氧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专利号为ZL2011203000857的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器具,但该器具位置固定,不能随水深度情况去改变集气罩下口的位置,无法实现无人值守收集气体的要求。另外,还须用一支架置于臭氧用具之外,占据空间,影响了简洁的要求。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在使用臭氧的设备如浴足盆、浴缸中安装,用以把用臭氧设备在利用臭氧进行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臭氧从室内排出,避免影响人体健康。0005技术方案臭氧气体排出装置,包括导气袋、上浮体、臭氧收集装置及支架;导气袋用弹。

11、性塑胶材料制成下口大、上口小的波形管,上、下口均固装有连接件,其中下口的连接件是一个连接环,开有位置在同一直径线两端的两个导气袋定位孔,在与两导气袋定位孔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开两个导气袋螺杆孔;上浮体做成圆筒形,在筒腔任一直径线的两端处的外侧壁上制有自下而上的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自上而下开上浮体定位孔,在与此两上浮体定位孔连线垂直的直径线两端开上浮体螺杆孔;臭氧收集装置的下部制成锥形罩,上端有圆筒形连接口,在连接口的任一直径线两端处的侧壁上自下至上制作有弧形凸起部,在凸起部开有自下而上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在与此两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连线垂直的一直径线两端处开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支架由上部。

12、的圆筒体和安装在圆筒体下端腔壁上的两根位置对称的导杆构成;两根导杆穿过导气袋上的定位孔、上浮体上的定位孔、臭氧收集装置上部的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伸入到锥形罩内腔的下方;再用螺栓连接件通过导气袋螺杆孔、上浮体螺杆孔和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把导气袋、上浮体和臭氧说明书CN104161659A2/4页5收集装置螺接为一体;在支架上部圆筒体腔内安装一根导气管,将导气管连接套套接在导气管的进气端上,并用定位螺钉对导气管与支架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做成一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0006上浮体和导气袋的密度小于水,臭氧收集装置的密度大于水,但上浮体、导气袋和臭氧收集装置的总体密度小于水。0007导气袋的连接环的直径、上。

13、浮体的筒径、锥形罩的上端的圆筒形连接口的直径均满足在它们侧壁或端口上,开具的定位孔位置对应,尺寸一致。0008所述导气袋下口的连接环上的两个导气袋螺杆孔、上浮体的筒体侧壁两端面间的两个上浮体螺杆孔和臭氧收集装置上端的连接口上的两个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的位置对应一致。0009导气袋下口的连接环贴紧臭氧收集装置上端的连接口端面,上浮体套在导气袋外围,且其下端压紧在连接环上,使三件构成一体。0010导气袋由可伸缩软管代替;导杆与导气袋定位孔、上浮体定位孔和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之间为可滑移间隙配合。导杆的个数为自然数;如果导杆的个数为1时,其横截面不是圆形。0011该装置在一个大型用臭氧设备中形成阵列分布。

14、,每个收集臭氧装置整体的导气管连接在汇气管上,汇气管上连接的臭氧导出管将汇气管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导出到室外。0012装置的支架上的待焊杆可以由定位杆代替,定位杆与定位件之间通过左右定位螺栓进行连接,定位螺栓与定位杆上的支架定位孔和定位件上的左右定位前孔、左右定位后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定位件上的定位键待焊杆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夹上,并将固定夹夹在用臭氧设备上。0013按照上述方式做成的排出臭氧气体的装置,根据水面的高低,导气袋伸缩性能及上浮体随水位的漂浮变化,导杆的限位,使连接成一体的上浮体、导气袋和臭氧收集装置能自动调整臭氧收集装置的上下位置,并可以使臭氧等有毒气体全部进入导气袋、导气管并排出室内。。

15、解决了使用臭氧发生装置进行消毒杀菌过程中产生的过量臭氧,对室内空气的影响。附图说明0014图1是臭氧气体排出装置整体结构图。0015图2是导气管结构图。0016图3是支架的结构图。0017图4是导气袋结构图。0018图5是上浮体结构图。0019图6是臭氧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0020图7是螺纹连接件的装配图。0021图8是在大型使用臭氧设备中使用多个臭氧气体排出装置的配置图。0022图9是固定夹的简图。0023图10是定位件结构图。0024图11是带定位杆的支架结构图。说明书CN104161659A3/4页60025图12是可随意取下的臭氧气体排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0026图中1是导气管、2是。

16、支架、3是导气袋、4是上浮体、5是臭氧收集装置、6是用臭氧设备、7是臭氧进气管、8是曝气头、9是螺栓连接件、10是定位螺钉、11是排气端、12是进气端、13是待焊杆、14是导杆、15是圆筒体、16是导气管连接套、17是连接环、18是导气袋定位孔、19是导气袋螺杆孔、20是上浮体定位孔、21是上浮体螺杆孔、22是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3是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4是锥形罩、25是螺栓、26是螺母、27是垫圈、28是臭氧导出管、29是汇气管、30是大型用臭氧设备、31是收集臭氧装置整体、32是固定夹、33是定位件、34是定位件待焊杆、35是左右定位前孔、36是上下定位孔、37是左右定位后孔、38是定。

17、位杆、39是支架定位孔、40是左右定位螺栓、41是上下定位螺钉。具体实施方式0027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实例一,将上浮体4、导气袋3的连接环17、臭氧收集装置5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对齐,并使相对应的上浮体定位孔20、导气袋定位孔18、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然后用螺栓25依次通过臭氧收集装置螺杆孔22、导气袋螺杆孔19、上浮体螺杆孔21,再加上垫圈27,用螺母26拧紧形成螺栓连接9。再将支架2的导杆14从上到下依次通过上浮体定位孔20、导气袋定位孔18、臭氧收集装置定位孔23,穿透到臭氧收集装置5的内腔下方。接下来将待焊。

18、杆13的一端焊接在用臭氧设备6内壁的适当位置上,并使导杆14直杆部分竖直向下。然后使导气管1的进气端12通过圆筒体15的内腔,并使进气端12伸出一段距离,再用定位螺钉10将导气管1和支架2的相对位置固定。再将导气袋3的导气管连接套16与导气管1的进气端12套接在一起;其中因导气管连接套16有弹性,且直径小于导气管1的直径,因此套上后可以保持密封不漏气的状态。接下来将排气管连接在导气管1的排气端11上,并将排气管的另一端放在室外;之后将曝气头8放置在锥形罩24对称中心线与用臭氧设备6的底面的交点上,再将曝气头8与臭氧进气管7相连。再向用臭氧设备6中加入要用的水,开启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即能在臭氧。

19、溶于水中起到消毒作用的同时,多余臭氧顺利排出室外。这是因为虽然臭氧收集装置5的总体密度大于水,而上浮体4的密度小于水,连接环17的密度可以小于水也可稍大于水,并最终使上浮体4、臭氧收集装置5、连接环17的总体密度小于水,因此在用臭氧设备6中加入水后,当水面超过上浮体下表面一段距离时,上浮体4、臭氧收集装置5、连接环17才能上浮,这样导气袋3的连接环17在水面以下,可以使下方来的气泡全部进入导气袋3并最终排出室外。导杆14的直径要求略小于上浮体定位孔20、导气袋定位孔18和下沉体定位孔23的直径,使之形成间隙配合,当间隙小于一定数值时,上升的气泡的直径由于多数要远大于该间隙,因此上升的气泡很难进。

20、入该间隙而排到室内,因此这样的设计是安全的。连接环17具有密封圈的作用。0028把排出臭氧气体的装置安装在一个大型用臭氧设备30中形成阵列分布,每个收集臭氧装置整体31的导气管1连接在汇气管29上,汇气管29上连接的臭氧导出管28将汇气管29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导出到室外。0029实施例二,采用实例一制作好的相关部件,把支架2上的待焊杆13以定位杆38代替。定位杆38与支架2为一体结构;再与定位件33、固定夹32连接配合,安装在用臭氧设备6上。具体方式将左右定位螺栓40插入左右定位前孔35,再插入定位杆38上的支架说明书CN104161659A4/4页7定位孔39,再穿过左右定位后孔37,再套上。

21、垫圈27,拧上螺母26并拧紧;接下来将定位件待焊杆34的一端焊接在固定夹32上,将固定夹32夹在用臭氧设备6的器壁合适位置上,并调整使导杆14直杆部分竖直向下,将上下定位螺钉41拧在上下定位孔36内并拧紧,使支架2固定,定位杆38不易摆动。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最终同样使臭氧在溶于水中起到消毒作用的同时多余臭氧顺利排至室外。说明书CN104161659A1/9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2/9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3/9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104/9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115/9页12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126/9页13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137/9页14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148/9页15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159/9页16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161659A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