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3303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05030.7

申请日:

2012.06.18

公开号:

CN102719742A

公开日:

2012.10.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C22C 38/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首钢总公司变更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变更后: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14合同备案号:2015990001019让与人:首钢总公司受让人: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申请日:20120618申请公布日:20121010授权公告日:20140129许可种类:普通许可备案日期:201512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14申请日:20120618|||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14; C21D1/26; C21D9/48; C21D9/52; C21D9/56

主分类号:

C22C38/14

申请人:

首钢总公司

发明人:

刘丹; 张民; 宋伟; 闻达; 杨小勇; 任君茹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代理人:

刘丽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属于冷轧板带退火技术领域,所述的IF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0.06-0.08,N≤0.004,余量为:Fe,加热段温度为815-825℃,缓冷段温度为620-630℃,快冷段温度为340-350℃,过时效温度为350-360℃。本发明通过优化炉区张力、降低炉区温度、降低辊身温差、防止带钢跑偏等方法,不仅实现了薄宽规格汽车板炉区稳定通板,也显著提高了退火板形质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极限规格的IF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F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数包括:
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

0.  06-0.08,N≤0.004,余量为:Fe。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其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15-825℃,缓冷段温度为620-630℃,快冷段温度为
340-350℃,过时效温度为350-36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20℃,缓冷段温度为625℃,快冷段温度为345℃,过时效温度为355℃。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5.5-6.5KN,过时效张力为4.6-5.2KN。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KN,过时效张力为5KN。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厚度包括

0.  6、0.7或0.8mm。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宽度包括
1640mm、1775mm或850mm。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冷轧板带退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IF钢,即无间隙原子钢,有时也称超低碳钢,具有极优异的深冲性能,现在伸长率和r值可达50%和2.0以上,在汽车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IF钢中,由于C、N含量低,在加入一定量的钛(Ti)、铌(Nb)等强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将超低碳钢中的碳、氮等间隙原子完全固定为碳氮化合物,从而得到的无间隙原子的洁净铁素体钢,即为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
[0003]汽车板的主要厚度范围为0.7~1.2mm,宽度范围为1400~1800mm,以EDDQ/SEDDQ-IF钢板为主,汽车板的主要特点是含碳量低(C≤0.002%),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但是,薄宽规格的IF钢极易在炉内发生高温瓢曲,无法实现连退机组高速、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如果薄宽规格汽车板在炉内发生了严重瓢曲,可能最终导致停车开炉大事故,处理炉区瓢曲事故用时20小时左右,不仅严重影响了生产节奏,产生的废品数量可观,带钢规格为
0.71*1770mm的薄宽规格汽车板出炉时,在板宽四分之一处有轻微瓢曲现象,其板形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薄宽规格炉区通板和提高退火板形是所有连续退火机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企业的生产瓶颈。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板形和稳定的极限规格IF钢及其通板方法。
[0005]一种极限规格IF钢,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数包括:C≤0.0015,Si≤0.03,Mn:
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0.06-0.08,N≤0.004,余量为:Fe。[0006]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15-825℃,缓冷段温度为620-630℃,快冷段温度为340-350℃,过时效温度为350-360℃。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20℃,缓冷段温度为
625℃,快冷段温度为345℃,过时效温度为355℃。
[0008]进一步地,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5.5-6.5KN,过时效张力为
4.6-5.2KN。
[0009]进一步地,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KN,过时效张力为5KN。
[0010]进一步地,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厚度包括0.6mm、0.7mm或0.8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宽度包括1640mm、1775mm或1850mm。
[001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通过优化炉区张力、降低炉区温度、降低辊身温差、防止带钢跑偏等方法,不仅实现了薄宽规格汽车板炉区稳定通板,也显著提高了退火板形质量,解决了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瓢曲问题,拓展了连续退火线产
品结构。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现有技术中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制备的板形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制备的板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
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
0.06-0.08,N≤0.004,余量为:Fe。
[0016] 通过执行以下具体操作要点:
[0017] 1、首先确认生产计划。薄宽料退火温度,厚度,宽度的过渡应尽可能小。尽可能集中排产和生产薄宽规格汽车板,不要在连续过渡导致炉况不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薄宽料。[0018] 2、薄宽料进炉子前,由窄向宽过渡时应提前换辊,工作辊为镀铬涂层时,可提前20公里换辊,创造稳定的炉况确保薄宽料的顺稳生产。
[0019] 3、薄宽料进炉子前,提前5卷将加热模式切换到手动设定控制模式,防止自动控制下退火温度的上下波动。
[0020] 4、薄宽料生产时,在保证炉内带钢机组不跑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炉子各段张力。设置加热段张力范围为5.5-6.5KN,设置过时效张力范围为4.6-5.2KN,注意观察风箱擦划伤,风箱距离设定70-80mm。
[0021] 5、薄宽料生产时,温度、张力必须至少提前一卷过渡完,并稳定下来,规格变化时,在加热出口用速度调节退火温度,切忌频繁调整,调整间隔最好在10秒以上,宽厚比最大钢卷进炉前,各种参数越稳定,带钢就越平整,否则越调越乱。注意观察各段的炉温差及带温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瓢曲发生。
[0022]6、薄宽料生产时,单次升速不应超过10mpm。升速间隔应大于10秒。单次降速不应超过30mpm。每次降速间隔应大于20秒。在降速过程中,在炉内带钢不跑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易瓢曲段炉子张力。
[0023] 7、薄宽IF钢按退火温度下限退火,加热段温度设定范围为815-825℃,降低热瓢曲风险,由于IF钢没有时效性特点,可适当降低快缓冷段温度到620-630℃,快冷温度到
340-350℃,过时效温度可降低到350-360℃。
[0024] 8、生产薄宽规格前,要使用加热段的热凸度控制系统,防止带钢跑偏造成热瓢曲。可打开过时效的电加热,减少辊型的变化。
[0025] 一般来讲,现有技术中加热段温度为840℃,缓冷段温度为660℃,快冷段温度为
420℃,过时效温度为420℃。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2010年8月23日生产批次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板形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板形进行板形外观检测,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参数为加热段温度、缓冷段温度、快冷段温度、过时效温度,检测标准为斜纹缺陷,具体检测情况见如下表1。
[0026] 表1厚度为0.7mm、宽度为1775mm板形对照表
[0027]

[0028]现有技术中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8-7.5KN,过时效张力为
5.5-6.0KN。2010年8月23日生产批次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板形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板形进行板形外观检测,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参数为加热段张力、过时效张力,检测标准为斜纹缺陷,具体检测情况见如下表2。
[0029]表2厚度为0.7mm、宽度为1775mm板形对照表
[0030]

[0031]在设计能力在1850mm以内的连续退火炉内,已成功生产厚度包括0.6mm、0.7mm或
0.8mm。宽度包括1640mm、1775mm或1850mm。表面质量达到了FC水平,解决了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瓢曲问题,拓展了连续退火线产品结构。实现了薄宽料IF钢的炉区稳定通板,带宽四分之一处的浪形也基本消除,显著提高了带钢的退火板形质量。
[0032]现有技术中,薄宽极限规格进行炉区退火处理时,带钢表面纵向会出现斜纹等表面缺陷,在带钢中心线左右对称位置处,斜纹长度约250毫米,斜纹宽度为550毫米,斜纹宽度和炉辊的凸度结构相对应,主要产生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带钢在张力作用下在炉辊凸度处产生热瓢曲现象,此斜纹缺陷影响到带钢外观质量综合等级的判定,一旦出现斜纹缺陷,外观质量等级判定级别为FB,无法达到汽车外板FC的质量级别,应用此通板方法后,有效降低了瓢曲现象,消除了极限规格表面的斜纹缺陷,表面质量判定级别符合FC,达到了汽
车外板的质量等级。
[0033]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19742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0CN102719742A*CN102719742A*(21)申请号 201210205030.7(22)申请日 2012.06.18C22C 38/14(2006.01)C21D 1/26(2006.01)C21D 9/48(2006.01)C21D 9/52(2006.01)C21D 9/56(2006.01)(71)申请人首钢总公司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72)发明人刘丹 张民 宋伟 闻达 杨小勇任君茹(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代理人刘丽君(54) 发。

2、明名称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属于冷轧板带退火技术领域,所述的IF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0.06-0.08,N0.004,余量为:Fe,加热段温度为815-825,缓冷段温度为620-630,快冷段温度为340-350,过时效温度为350-360。本发明通过优化炉区张力、降低炉区温度、降低辊身温差、防止带钢跑偏等方法,不仅实现了薄宽规格汽车板炉区稳定通板,也显著提高了退火板形质量。(51)Int.Cl.权利要。

3、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极限规格的IF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F钢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数包括: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0.06-0.08,N0.004,余量为: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其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15-825,缓冷段温度为620-630,快冷段温度为340-350,过时效温度为350-360。3.根据权。

4、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20,缓冷段温度为625,快冷段温度为345,过时效温度为35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5.5-6.5KN,过时效张力为4.6-5.2KN。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KN,过时效张力为5KN。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厚度包括0.6、0.7或0.8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区通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宽度包括1640mm、1。

5、775mm或850mm。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19742 A1/4页3一种极限规格 IF 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冷轧板带退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背景技术0002 IF钢,即无间隙原子钢,有时也称超低碳钢,具有极优异的深冲性能,现在伸长率和r值可达50%和2.0以上,在汽车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IF钢中,由于C、N含量低,在加入一定量的钛(Ti)、铌(Nb)等强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将超低碳钢中的碳、氮等间隙原子完全固定为碳氮化合物,从而得到的无间隙原子的洁净铁素体钢,即为超低碳无间隙原子钢。0003 汽车板的主要厚度范围为0.71。

6、.2mm,宽度范围为14001800mm,以EDDQ/SEDDQ-IF钢板为主,汽车板的主要特点是含碳量低(C0.002%),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但是,薄宽规格的IF钢极易在炉内发生高温瓢曲,无法实现连退机组高速、高效、高质量的生产,如果薄宽规格汽车板在炉内发生了严重瓢曲,可能最终导致停车开炉大事故,处理炉区瓢曲事故用时20小时左右,不仅严重影响了生产节奏,产生的废品数量可观,带钢规格为0.71*1770mm的薄宽规格汽车板出炉时,在板宽四分之一处有轻微瓢曲现象,其板形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薄宽规格炉区通板和提高退火板形是所有连续退火机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企业的生产瓶颈。发明内容000。

7、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板形和稳定的极限规格IF钢及其通板方法。0005 一种极限规格IF钢,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数包括: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0.06-0.08,N0.004,余量为:Fe。0006 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15-825,缓冷段温度为620-630,快冷段温度为340-350,过时效温度为350-360。0007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退火各阶段的温度为:加热段温度为820,缓冷段温度为625,快冷段温度为。

8、345,过时效温度为355。0008 进一步地,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5.5-6.5KN,过时效张力为4.6-5.2KN。0009 进一步地,所述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KN,过时效张力为5KN。0010 进一步地,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厚度包括0.6mm、0.7mm或0.8mm。0011 进一步地,所述IF钢的极限规格宽度包括1640mm、1775mm或1850mm。001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极限规格IF钢及其炉区通板方法,通过优化炉区张力、降低炉区温度、降低辊身温差、防止带钢跑偏等方法,不仅实现了薄宽规格汽车板炉区稳定通板,也显著提高了退火板形质量,解决了极限规格IF。

9、钢的炉区瓢曲问题,拓展了连续退火线产说 明 书CN 102719742 A2/4页4品结构。附图说明0013 图1为现有技术中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制备的板形示意图;001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制备的板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限规格IF钢的炉区通板方法,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数为:C0.0015,Si0.03,Mn:0.1-0.14,P0.01,S0.01,Alt:0.02-0.045,Ti:0.06-0.08,N0.004,余量为:Fe。0016 通过执行以下具体操作要点:0017 1、首先确认生产计划。薄宽料退火温度,厚度,宽。

10、度的过渡应尽可能小。尽可能集中排产和生产薄宽规格汽车板,不要在连续过渡导致炉况不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薄宽料。0018 2、薄宽料进炉子前,由窄向宽过渡时应提前换辊,工作辊为镀铬涂层时,可提前20公里换辊,创造稳定的炉况确保薄宽料的顺稳生产。0019 3、薄宽料进炉子前,提前5卷将加热模式切换到手动设定控制模式,防止自动控制下退火温度的上下波动。0020 4、薄宽料生产时,在保证炉内带钢机组不跑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炉子各段张力。设置加热段张力范围为5.5-6.5KN,设置过时效张力范围为4.6-5.2KN,注意观察风箱擦划伤,风箱距离设定70-80mm。0021 5、薄宽料生产时,温度、张力必须至少提。

11、前一卷过渡完,并稳定下来,规格变化时,在加热出口用速度调节退火温度,切忌频繁调整,调整间隔最好在10秒以上,宽厚比最大钢卷进炉前,各种参数越稳定,带钢就越平整,否则越调越乱。注意观察各段的炉温差及带温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瓢曲发生。0022 6、薄宽料生产时,单次升速不应超过10mpm。升速间隔应大于10秒。单次降速不应超过30mpm。每次降速间隔应大于20秒。在降速过程中,在炉内带钢不跑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易瓢曲段炉子张力。0023 7、薄宽IF钢按退火温度下限退火,加热段温度设定范围为815-825,降低热瓢曲风险,由于IF钢没有时效性特点,可适当降低快缓冷段温度到620-630,快。

12、冷温度到340-350,过时效温度可降低到350-360。0024 8、生产薄宽规格前,要使用加热段的热凸度控制系统,防止带钢跑偏造成热瓢曲。可打开过时效的电加热,减少辊型的变化。0025 一般来讲,现有技术中加热段温度为840,缓冷段温度为660,快冷段温度为420,过时效温度为420。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2010年8月23日生产批次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板形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板形进行板形外观检测,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参数为加热段温度、缓冷段温度、快冷段温度、过时效温度,检测标准为斜纹缺陷,具体检测情况见如下表1。0026 表1厚度为0.7mm、宽度为1775mm板形对照表说 明 书CN 1。

13、02719742 A3/4页50027 0028 现有技术中炉区各阶段的张力为:加热段张力为6.8-7.5KN,过时效张力为5.5-6.0KN。2010年8月23日生产批次为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板形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板形进行板形外观检测,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参数为加热段张力、过时效张力,检测标准为斜纹缺陷,具体检测情况见如下表2。0029 表2厚度为0.7mm、宽度为1775mm板形对照表0030 0031 在设计能力在1850mm以内的连续退火炉内,已成功生产厚度包括0.6mm、0.7mm或0.8mm。宽度包括1640mm、1775mm或1850mm。表面质量达到了FC水平,解决了极限规格IF钢的。

14、炉区瓢曲问题,拓展了连续退火线产品结构。实现了薄宽料IF钢的炉区稳定通板,带宽四分之一处的浪形也基本消除,显著提高了带钢的退火板形质量。0032 现有技术中,薄宽极限规格进行炉区退火处理时,带钢表面纵向会出现斜纹等表面缺陷,在带钢中心线左右对称位置处,斜纹长度约250毫米,斜纹宽度为550毫米,斜纹宽度和炉辊的凸度结构相对应,主要产生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带钢在张力作用下在炉辊凸度处产生热瓢曲现象,此斜纹缺陷影响到带钢外观质量综合等级的判定,一旦出现斜纹缺陷,外观质量等级判定级别为FB,无法达到汽车外板FC的质量级别,应用此通板方法后,有效降低了瓢曲现象,消除了极限规格表面的斜纹缺陷,表面质量判定级别符合FC,达到了汽说 明 书CN 102719742 A4/4页6车外板的质量等级。0033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 明 书CN 102719742 A1/1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19742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