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143270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80026292.0

申请日:

2004.06.08

公开号:

CN1849257A

公开日:

2006.10.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42(2006.01); B66B11/02(2006.01)

主分类号:

B66B1/42

申请人:

通力股份公司;

发明人:

乔马·穆斯塔拉蒂; 埃斯科·奥兰科

地址:

芬兰赫尔辛基

优先权:

2003.08.12 FI 2003114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景刚;王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和一种用于调节电梯中轿厢间距离的方法,此电梯包括两或多个电梯轿厢,彼此联接起来以便可在电梯竖井中一起移动,而这些电梯轿厢至少部分地借助于同一组提升绳索(2)予以悬吊。各电梯轿厢(6和7)之间的轿厢间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13)拉拽至少一个电梯轿厢(6或7)使之向上移动和落放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下移动而相对于至少一个其他电梯轿厢(6或7)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来进行调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调节电梯中的轿厢间距离的方法,电梯包括彼此联接、可在电梯竖井中一起运动的两或多个电梯轿厢,而且其中这些电梯轿厢至少部分地由同一组提升绳索(2)予以悬吊,其特在在于,各电梯轿厢(6和7)之间的轿厢间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13)拉拽至少一个电梯轿厢(6或7)使之向上移动和落放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下移动而相对于至少一个其他电梯轿厢(6或7)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来进行调节。

2.  一种用于调节电梯中的轿厢间距离的方法,电梯包括设置在借助于一组提升绳索(2)予以悬吊并可以移动的共同框架中的两或多个电梯轿厢,其特在在于,所述电梯轿厢(6和7)之间的轿厢间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13)拉拽至少一个电梯轿厢(6或7)使之向上移动和落放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下移动而相对于轿厢框架(3)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来进行调节。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3)的至少一端被固定以便相对于电梯竖井基本上固定不动。

4.  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对重悬吊于调节绳索以张紧调节绳索。

5.  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13)的至少另一端固定于调节机构(10),此调节机构(10)在朝向自身的方向上拉拽调节绳索(13)并在离开自身的方向上放送调节绳索(13)。

6.  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各电梯轿厢(6和7)之间的轿厢间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调节绳索(13)在铅直方向上移动至少一个电梯轿厢(6或7)来进行调节,此调节绳索(13)设置成至少一次绕过连接于有待移动的电梯轿厢(6)的转向滑轮(18)并至少一次绕过连接于轿厢框架(3)或由同一组提升绳索(2)悬吊的另一电梯轿厢的转向滑轮(17)。

7.  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各电梯轿厢(6和7)之间的轿厢间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调节绳索(13)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上部电梯轿厢(6)来进行调节,此调节绳索(13)设置成至少一次绕过连接于上部电梯轿厢(6)的转向滑轮(18)并至少一次绕过连接于轿厢框架(3)的转向滑轮(17)。

8.  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在在于,各电梯轿厢(6和7)之间的轿厢间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调节绳索(13)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上部电梯轿厢(6)进行调节,此调节绳索(13)设置成在其各固定点之间的走绳路径上至少两次绕过连接于上部电梯轿厢(6)的转向滑轮(18)并至少两次绕过连接于轿厢框架(3)的转向滑轮(17)。

9.  一种电梯,包括两或多个电梯轿厢(6,7),彼此联接以便可在电梯竖井中一起移动,以及这些电梯轿厢至少部分地由同一组提升绳索(2)予以悬吊,其特在在于,电梯具有至少一条单独的调节绳索(13)和配置在由此调节绳索形成的绳环中的各转向滑轮(17,18),此绳环的长度可以借助于作用于调节绳索的单独的机构予以改变,以及各转向滑轮中的上面一个(17)可随上部电梯轿厢(6)的移动一起移动,而各转向滑轮中的下面一个(18)可随下部电梯轿厢(7)的移动一起移动。

10.  一种电梯,包括两或多个电梯轿厢,装在由一组提升绳索予以悬吊并可移动的共同框架中,其特在在于,电梯包括至少一条单独的调节绳索(13)和各转向滑轮(17,18),而至少一个电梯轿厢(6,7)由至少一条调节绳索(13)和各转向滑轮(17,18)支承并悬吊在轿厢框架(3)中。

11.  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其特在在于,轿厢框架(3)配置有至少一个转向滑轮(17),而至少一个电梯轿厢(6,7)配置有至少一个转向滑轮(18),调节绳索(13)在其各固定点之间的走绳路径上至少一次绕过各转向滑轮(17,18)。

12.  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其特在在于,轿厢框架(3)配置有至少一个转向滑轮(17),而上部电梯轿厢(6)配置有至少一个转向滑轮(18),调节绳索(13)在其各固定点之间的走绳路径上至少一次绕过各转向滑轮(17,18)。

13.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9-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在在于,此设备包括调节机构(10),调节绳索(13)的第一端固牢于此调节机构,而此调节机构(10)设置成可在朝向自身的方向上拉拽调节绳索(13)和在离开自身的方向上放送调节绳索(13),以及调节绳索(13)以这样一种方式绕过各转向滑轮(17,18),使得当调节机构(10)在朝向自身的方向上拉拽调节绳索(13)时各转向滑轮(17,18)之间的铅直距离减小,而当调节机构(10)在离开自身的方向上放送调节绳索(13)时,各转向滑轮(17,18)之间的铅直距离增大。

14.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9-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在在于,调节绳索(13)在其各固定点之间的走绳路径上至少两次绕过各转向滑轮(17,18)。

15.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9-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在在于,调节机构(10)包括绳索鼓轮(11),调节绳索(13)的第一端固牢于此鼓轮,以及调节机构(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电梯机房中,调节绳索(13)的第二端固牢于电梯竖井的底板(16)。

16.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9-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在在于,调节绳索(13)的致动利用摩擦驱动装置实现。

17.  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其特在在于,调节绳索(13)的第一端固牢于对重,而调节绳索的第二端不可动地固牢于电梯竖井。

说明书

说明书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限定的方法和一种权利要求2前序部分限定的装置,用于调节电梯各轿厢之间的距离,并涉及权利要求9和10前序部分限定的电梯。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所谓的双层电梯的电梯轿厢间的轿厢距离的调节,在此电梯中,电梯轿厢彼此上下地安放在同一轿厢框架中。在上下文中,轿厢间距离的调节也称作底板间距离的调节。
背景技术
具有彼此上下地安放在同一轿厢框架之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用在比如高楼之中以增大运送能力。这种多层电梯,优选地是双层电梯,可以用作比如汇集电梯(collector elevator)。
传统上,双层电梯具有固定的轿厢间距离,如比如旧有的德国专利说明书DE1113293之中所述。不过,具有固定的轿厢间距离的双层电梯遇有在许多大楼中楼层之间距离不等的问题。往往,尤其是在近代高楼之中,入口门厅高于其他各层。同样,楼房可能具有变化高度的其他专门楼层。此外,在高楼中,公差可能累积,从而上下各楼层的层高可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建筑物中,在具有固定的轿厢间距离的双层电梯解决方案中,只是一个轿厢可以准确地被驱动到正确的位置,而另一个则保留在楼层平台以上或以下的一个对应于差别的距离处。
为了解决上面指出的问题,研制了一些双层电梯,其中装在同一轿厢框架中的电梯轿厢之间的铅直距离,亦即楼层间距离,是可以调节的。欧州专利申请No.EP1074503提出了许多针对上面指出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上述出版物的图1图示了一种解决办法,其中轿厢框架中的电梯轿厢借助于设置在轿厢框架之中的马达或等同装置相对于彼此和相对于轿厢框架升起或降落。
同样,图2图示了另一种先前技术的解决办法,其对应于比如美国专利No.US5907136。在此已知的解决办法中,轿厢框架之中的电梯轿厢借助于设置在轿厢框架之中的传动装置和剪形机构相对于彼此和相对于轿厢框架升起或降落。此外,轿厢框架包括中间梁件,装有剪形机构接头的固定部位。上部轿厢借助于设置在轿厢框架之中的提升装置,诸如一部马达,或者通过转动举升丝杠,或者借助于各动力液缸,使之升高。当上部轿厢在一个方向上运动时,由剪形机构驱动的下部轿厢同时在另一方向上运动。
前述EP说明书EP1074503本身建议两个电梯轿厢彼此上下地安放在轿厢框架之中并联接起来以由粗螺杆相对于彼此和相对于轿厢框架予以移动。移动上部轿厢的螺杆和下部轿厢的螺杆具有相反螺矩的螺纹,因而当各螺杆转动时,各电梯轿厢在相反方向上移动。各螺杆的驱动马达安放在轿厢框架的上部。
虽然以上援引的先前技术中的各种解决办法的确克服了由双层电梯中固定的轿厢间距离导致的前述缺点,但这些解决办法并非没有问题。所有以上指出的解决办法,在结构上都很复杂并使轿厢框架具有不必要的额外重量。再者,它们占据了原本为轿厢框架中其他设备所需的空间。另外一项问题是,驱动装置,诸如轿厢框架中的马达和动力液缸,需要必须从外面供向运动着的轿厢框架的运作能量。比如,电机需要经由轿厢电缆向轿厢框架单独供电。同样,各动力液缸或等同装置需要它们自身的动力源。另外一项问题是,随轿厢框架一起运动的各个装置难以调节和维护,因为这些作业都必须在电梯竖井内于轿厢框架顶上进行或者另外与轿厢框架结合起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旨在消除上面指出的各种缺点并提供一种可靠而经济的电梯和方法用于调节电梯的轿厢间距离,在此解决方案中,彼此上下地安放在轿厢框架之中的电梯轿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相对于至少一个另外电梯轿厢移动。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允许易于调节和维护的用于调节所述轿厢间距离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方法的特征体现在权利要求1和2特征部分中所述的内容,而本发明电梯的特征体现在权利要求9和10特征部分中所述的内容。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的特征体现在其他各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内容。发明实施例也表述在本申请的说明部分之中。本申请的发明内容也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各项要求所限定的方式予以限定。发明地内容也可以由几项单独的发明组成,尤其是如果本发明按照各种表述方式或内含的各项附属任务,或者着眼于所达到的各项优点或各组优点,而予以考虑的话。在此情况下,包含在以下各项权利要求之中的一些属性就单独的各项发明原理而言就可能是多余的了。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明快。另一优点是,为调节各电梯轿厢之间的轿厢距离所需的各个装置设置在一固定位置上,或是在机房之内,或是比如在电梯竖井的底部上,或是在楼房中某一另外合适的地方,诸如比方电梯竖井的上部。因而,各种调节装置都易于接近并因此易于调节和维护。另一优点是,轿厢框架不需要配置对于用以调节轿厢间距离的各种装置的电力供应。由于良好的易于调节性,优选地为双层电梯的电梯的电梯轿厢可以被精确地驱动到它们各自的楼层平台而与诸如各电梯轿厢负荷不同这样的事情无关,因为负荷补偿可以在调节装置中予以考虑。在本发明电梯中用于调节轿厢间距离的设备也可以在基于摩擦驱动的电梯机器的情况下作为控制机构予以设置,在此情况下,与采用带有鼓轮驱动的机器所实施的解决方案相比,作为附加的优点实现了低能耗。此外,在采用摩擦驱动所实施的电梯中,所用机器的尺寸减小了,并在轿厢距离调节机构中可以采用标准的电梯部件。电梯的主提升机器的尺寸在采用由摩擦驱动实施的调节机构时也可以减小,因为由于较易实现调节设备,因此在各电梯轿厢和轿厢框架内以及在移动它们的系统内,可以采用较轻的电梯部件。除此之外,不需要为调节设备建立任何沉重的提升设备配置。
在本发明的用于调节电梯中轿厢间距离的方法中,电梯包括两个或多个彼此联接以便在电梯竖井之中一起运动的电梯轿厢,且此电梯中这些电梯轿厢至少部分地由同一组提升绳索支承。各电梯轿厢之间的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拉拽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上移动和落放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下移动而相对于至少一个其他电梯轿厢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来进行调节。此外,在另一种符合本发明用于调节电梯中轿厢间距离的方法中,电梯包括两个或多个安装在一共同轿厢框架中的电梯轿厢,而轿厢框架借助于一组提升绳索予以支承并可以移动,各电梯轿厢之间的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拉拽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上移动和落放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下移动而相对于轿厢框架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来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电梯,包括两个或多个彼此联接、可在电梯竖井之中一起运动的电梯轿厢,而且其中这些电梯轿厢至少部分地由同一组提升绳索予以悬吊。此电梯具有至少一条单独的调节绳索和配置在由此调节绳索形成的绳环中的各转向滑轮,此绳环的长度可以借助于作用于调节绳索的单独的机构予以改变。在此电梯中,各转向滑轮中的上面一个可随上部电梯轿厢的移动一起移动,而各转向滑轮中的下面一个可随下部电梯轿厢的移动一起移动。。另一符合本发明的电梯包括两个或多个安装在一共同轿厢框架中的电梯轿厢,轿厢框架由一组提升绳索予以悬吊并可以移动。此电梯包括至少一根单独的调节绳索和各转向滑轮。在此电梯中,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由至少一条调节绳索和各转向滑轮支承并悬吊在轿厢框架)中。
附图说明
以下,本发明将参照一项实施例和所附各图详细予以说明,附图中
图1表明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双层电梯解决方案的简化前视图;
图2表明图1之中所示解决方案中轿厢框架上端处的一个细部的放大和简化前视图;
图3表明符合本发明用于调节轿厢相互距离的一种绳索配置的简图;以及
图4表明符合本发明的一种双层电梯解决方案,其中轿厢距离调节机构已经利用摩擦驱动予以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明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双层电梯解决方案,包括机房1和其下的电梯竖井,轿厢框架3沿着各铅直导轨5在竖井中运动,轿厢框架由各导块4导引并借助于图中未画出的电梯机器利用主提升绳索2悬吊在电梯竖井之中并沿铅直方向在电梯竖井之中运动。设置在轿厢框架3中的是上部电梯轿厢6和下部电梯轿厢7,它们彼此独立,其间由铅直距离间隔开来。下部电梯轿厢7固定地安装在轿厢框架3之中并因此只随轿厢框架3一起运动,而上部电梯轿厢6已经配置得可沿设置在轿厢框架3内部边缘处的各铅直导轨8运动,而各导块9导引该轿厢。上部电梯轿厢6借助于单独的调节绳索13和一组调节转轮14以上部电梯轿厢6可以由调节机构10使之沿铅直方向相对于轿厢框架3和下部电梯轿厢7移动的方式悬吊在轿厢框架3的顶部横梁上。调节机构10安放在电梯机房1之中,而且此调节机构10至少包括设置在机房1之中的绳索鼓轮11和各个转向滑轮12以导引调节绳索13。调节机构10由电梯控制系统予以控制。调节绳索的第一端位于绳索鼓轮11上,而第二端固牢于电梯竖井底部16的固定点15。
图2和3给出符合本发明的上部电梯轿厢6悬吊配置和所述组调节转轮14的较为详细的图示。轿厢框架3的顶部横梁配置各支架19,其上以枢转方式装有包括在所述组调节转轮之中的上部转向滑轮17,轿厢框架一边一个。相应地,所述组调节转轮的下部转向滑轮18以枢转方式装在上部电梯轿厢6的上部,基本上位于所述组调节转轮的上部转向滑轮17的正下方。为清淅起见,已经删略了左边一组调节转轮的调节绳索13。
调节绳索13的走行可以最好地从图3看到。在此,为清晰起见,两个双槽转向滑轮17、18表明为两个平行的滑轮或轮槽17a、17b和18a、18b,虽然实际上也可以使用并排设置的两个单槽滑轮。从上到下顺随调节绳索13的走行,可以看到,调节绳索首先从调节机构的鼓轮11下行到下部转向滑轮18的第一轮槽18a,从下面绕过此转向滑轮并走向上部转向滑轮17的第一轮槽17a。在第一次从上面绕过上部转向滑轮17之后,调节绳索再次下行至下部转向滑轮18,但这次是在倾斜方向上走行,第二次从下面绕过下部转向滑轮,此时是沿着轮槽18b。此后,调节绳索13上行至上部转向滑轮17的第二轮槽17b并第二次从上面绕过上部转向滑轮17,随后调节绳索13下行至其在竖井底部16上的固定点15。
在由提升绳索2悬吊的轿厢框架3沿铅直方向运动时,调节绳索13围绕转向滑轮17和18以同样速度在所述组调节转轮14中走行,而上部电梯轿厢6相对于轿厢框架3保持静止不动。在上部轿厢要借助于调节机构10相对于轿厢框架3或下部轿厢7升高或降低时,调节绳索13按需要被向上拉拽或向下落放。轿厢框架3和下部电梯轿厢7此时保持静止不动,而上部电梯轿厢6在铅直方向上移动。在调节绳索13在调节机构10的方向上被向上拉拽时,在所述组调节转轮14中绕过转向滑轮17和18的调节绳索13的绳环被拉紧而各转向滑轮之间的铅直距离被减小。因而,上部电梯轿厢6上升而轿厢间距离增大了。相应地,在调节绳索13在离开调节机构10的方向上被向下放送时,在所述组调节转轮14中绕过转向滑轮17和18的调节绳索13的绳环被放松而转向滑轮17与18之间的铅直距离被增大。因而,上部电梯轿厢6下降而轿厢间距离减小。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两个电梯轿厢之间的铅直距离的调节因而或是通过向上拉拽调节绳索13或是通过向下落放调节绳索13而借助于调节绳索13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上部电梯轿厢6而实现。
图4表明符合本发明的一种电梯,其中电梯轿厢之间铅直距离的调节是采用基于摩擦驱动的调节机构来予以实施的,其中一对重配装在调节绳索的一端处,而调节绳索的另一端固牢于电梯竖井的底部或电梯竖井中某一另外适当的地方。图4表明电梯的主提升机器419,它可以装设在电梯机房之内或电梯竖井中或某一另外适当的地方。由导轨和适于此种目的的导块(图中未画出)在电梯竖井之中予以导引的、并由主提升绳索402悬吊的轿厢框架403由主提升机器予以驱动。对重420固牢于主提升绳索402的一端。图示的主提升机器是采用双绕(DW)绕绳方式实现的提升机器,其中从对重420走向主提升机器419牵引绳轮的主提升绳索402沿着设置在牵引绳轮上的各绳槽绕过牵引绳轮并进而走向转向滑轮423,而在绕过这一滑轮之后,提升绳索402返回到提升机器419的牵引绳轮。提升绳索沿着绳槽第二次绕过牵引绳轮并进而绕过转向滑轮423而走向电梯的轿厢框架403,主提升绳索的另一端则被固牢于轿厢框架。采用DW绕绳方式在主提升机器的牵引绳轮上提供了较好的抓握作用,由于这增大了牵引绳轮与提升绳索402之间的接触角度,这一角度在图4中是360°。本发明电梯的悬吊配置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诸如比方通过采用单绕绕绳方式或扩展单绕绕绳方式(extended single wrap roping)或某种适于此目的的其他绕绳配置。
上部电梯轿厢406和下部电梯轿厢407装在轿厢框架403中,它们设置得彼此相隔某一铅直距离。图4中的上部电梯轿厢406不可移动地装在轿厢框架403中,并因而在图4的情况下,它只是与轿厢框架一起移动,而下部电梯轿厢407配装成由其自身的导块导引,而沿着设置在轿厢框架403中的铅直导轨沿铅直方向移动。下部电梯轿厢407借助于单独的调节绳索413和各调节滑轮426、427、428和429悬吊在轿厢框架403中和/或悬吊在电梯轿厢406下面,使得下部电梯轿厢407可以由调节机构410使之相对于轿厢框架403和上部轿厢406移动。调节机构410安放在电梯机房中、电梯竖井中或者建筑物中某一另外适当的部位。调节机构410采用基于摩擦驱动的电梯机器来予以实现,其中包括在调节机构410中的牵引绳轮驱动调节绳索,于调节绳索的第一端装接对重421,而调节绳索413的第二端固牢于电梯竖井的底板或电梯竖井中某一另外适当的地方。图4表明配置了DW绕绳配置的调节机构410,其改善了调节机构410的调节绳索413与牵引绳轮之间的抓握作用。DW绕绳采用转向滑轮422予以实施。电梯轿厢406与407之间铅直距离的调节按所需结合图1、2和3那样实现,区别在于,在图4中,下部电梯轿厢407被移动,并且各调节转轮可以装在适于这一目的的、轿厢框架403的若干不同部位上。在本发明的电梯中,对重420、421和它们各自的导轨必要时可以设置在电梯轿厢406、407和/或轿厢框架403的一侧上。
本发明用于调节电梯的轿厢间距离的电梯和方法也可以在包括的轿厢比示于图中的实例要多的系统中实现。比如,可以建成一些电梯,包括装在同一轿厢框架中的几个电梯轿厢,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相对于其他各电梯轿厢在铅直方向上移动。可以构造一些电梯,具有3个或甚至更多的电梯轿厢。此外,可以构造一些电梯,其中两个或更多的电梯轿厢可以以轿厢框架意外的方式彼此联接,而且其中这些电梯轿厢至少部分地由同一组提升绳索予以悬吊。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显然是,本发明各不同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的实例,而是可以在以下表明的各项权利要求的范畴内予以改变。因而,为了改变轿厢框架3中电梯轿厢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利用其他有别于上述的调节机构。比如,调节绳索13也可以借助于液压缸体或相应的动力缸以及借助于螺旋机构被向上拉拽或向下落放,因为调节距离不大。
对于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显然是,调节机构可以设置在竖井的下部中,在此情况下,调节绳索13的第二端固紧于电梯竖井的顶部。此外,所述组调节转轮14的绳索悬吊配置可以在转向滑轮或轮槽的数目以及调节绳索绕过各转向滑轮的次数方面不同于以上的说明。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另外显然是,替代上部电梯轿厢6,下部电梯轿厢7可以借助于调节绳索13以上述方式予以调节,在此情况下,上部电梯轿厢6相应地安装得相对于轿厢框架3是不动的。
对于熟练人员来说,显然是,本发明所披露的双层电梯的调节也可以采用配置摩擦驱动装置的电梯机器并不带对重地予以实现。在此情况下,各电梯轿厢的悬吊比可以在电梯轿厢上方的提升绳索部分中和在电梯轿厢下方的提升绳索部分中增大。比如,各电梯轿厢可以以电梯轿厢上方和/或下方的提升绳索部分的4∶1、5∶1、6∶1、7∶1、8∶1的悬吊比,甚至以更大的悬吊比,予以悬吊。在调节机构中用以移动电梯轿厢的调节绳索也可以是较细的绳索和/或较强的绳索或者带或其他适于此目的的提升绳索。对于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明显的是,轿厢框架在铅直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比如以这样一种方式改变,使得轿厢框架中各电梯轿厢之间的调节距离可以等于几个楼层间距离和几米,在此情况下,主提升机器必须使轿厢框架移过的距离相应地短一些,以及可以使轿厢框架中的几个电梯轿厢相对彼此和相对于轿厢框架移动。

电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和一种用于调节电梯中轿厢间距离的方法,此电梯包括两或多个电梯轿厢,彼此联接起来以便可在电梯竖井中一起移动,而这些电梯轿厢至少部分地借助于同一组提升绳索(2)予以悬吊。各电梯轿厢(6和7)之间的轿厢间铅直距离通过借助于至少一条调节绳索(13)拉拽至少一个电梯轿厢(6或7)使之向上移动和落放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使之向下移动而相对于至少一个其他电梯轿厢(6或7)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