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43249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5767.2

申请日:

2014.08.16

公开号:

CN104116878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89申请日:2014081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89; A61K36/896; A61P17/02; A61P31/00

主分类号:

A61K36/889

申请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发明人:

刘渤; 杨丽华; 徐婷; 杨丽丽; 张文燕

地址:

266005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包含有如下配比的组分:乳香6份、没药6份、血竭6份、儿茶6份、川穹10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连翘15份、白芷15份、芒硝30份、双花40份。为了提高上述药品的疗效,还添加有透骨草30份。本发明取材方便、容易制作,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经济实惠,无毒无害,使用效果明确等优点,主要用于体表慢性感染伤口治疗的病人。本发明的外敷药物易于穿透,直接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故采取外敷或浸泡的方式,促进创面愈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包含有如下配比的组分:乳香6份、没药6份、血竭6份、儿茶6份、川穹10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连翘15份、白芷15份、芒硝30份、双花4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中还添加有透骨草30份。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药品中的应用。

4.
  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药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品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放至于砂锅内,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后加热微火煎煮40分钟,将药液滤出,药渣再煮2遍,将三次药液合并完成制备。

5.
  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品的使用方法,是在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用中药浸泡。待中药温度降至40-45℃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无菌纱布湿敷创面,20分钟后拿出自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3天后进行一次清创换药,直至创面愈合。

说明书

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的中药组方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具体地说是以中药组方制备而成的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等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慢性炎症的病程较长,一般数月以上。局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临床常见的慢性伤口有:压疮、下肢静脉性溃疡、糖尿病足、烧烫伤不愈合伤口、手术延期愈合伤口、其它急性伤口延期愈合。目前,国内外没有一种确切的方法来治疗,临床多采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以西医对症处理。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各异,如清创换药,抗生素如0.1%呋喃西林液、稀释庆大霉素外敷,高压氧治疗等。患者要承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还要频繁来往于医院—家之间,经济成本高,给家庭造成麻烦和负担。也有一些中成药如湿润烧伤膏、生肌膏、华佗膏、云南白药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对减轻患者的病痛,加速伤口愈合,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长期不愈合的慢性伤口治疗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组方,能够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包含有如下配比的组分:乳香6份、没药6份、血竭6份、儿茶6份、川穹10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连翘15份、白芷15份、芒硝30份、双花40份。
为了提高上述药品的疗效,还添加有透骨草30份。
上述中药组方制备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药品中的应用。
上述药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将上述的组分放至于砂锅内,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后加热微火煎煮40分钟,将药液滤出,药渣再煮2遍,将三次药液合并完成制备
以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物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用中 药浸泡。待中药温度降至40-45℃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无菌纱布湿敷创面,20分钟后拿出自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3天后进行一次清创换药,直至创面愈合。
本发明取材方便、容易制作,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经济实惠,无毒无害,使用效果明确等优点,主要用于体表慢性感染伤口治疗的病人。本发明的外敷药物易于穿透,直接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故采取外敷或浸泡的方式,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又提供了细胞和创面修复所需的湿性环境,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蛋白降解产物FDP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吸引免疫细胞向创面移动,加速清创。能促进上皮化与胶原蛋白的形成,不撕裂新生成的肉芽组织,使皮肤自然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药方中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血竭具有止血生肌敛疮的作用。三者相配具有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止血生肌的作用。川穹、当归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儿茶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的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白芷具有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功效。连翘、双花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作用。芒硝热敷具有消炎去肿的作用。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发明人将上述组分整合在一起,使中药间相互辅佐,具有抗炎消肿、舒筋活血、祛风通经、散瘀止痛、祛腐生肌、收敛胜湿等功效,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
实施例1
一种促进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方包括:乳香6g、没药6g、血竭6g、儿茶6g、川穹10g、当归12g、红花12g、白芷15g、连翘15g、芒硝30g、双花40g,如果伤筋骨再加透骨草30g。
一种促进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的药物制备方法,首先将乳香6g、没药6g、血竭6g、儿茶6g、川穹10g、当归12g、红花12g、白芷15g、连翘15g、芒硝30g、双花40g,如果伤筋骨再加透骨草30g一付置砂锅内(铝合金或不锈钢锅亦可),加水1500ml或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后加热微火煎煮40分钟,将药液滤出,同法再煮2遍,每次煎煮无需间隔,将三次药液合并待用。药量多少根据伤口大小及位置而定。
以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物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用中药浸泡。根据伤口部位不同,中药使用方法不同。手脚部位可用中药浸泡,躯干或四肢伤口可用中药湿敷。中药温度在40-45℃左右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纱布湿敷创面,15分钟后拿出自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后,进行想清创换药,观察伤口,直至创面愈合。
动物实验:经大白耳家兔中药湿敷实验观察,局部皮面无红肿,无皮肤刺激症状。家兔未出现躁动,竖毛、抽搐、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休克死亡等过敏反应。
通过以上药理、毒性研究证明,该发明对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具有抗炎消肿、舒筋活血散瘀、祛腐生肌、收敛胜湿等功效。
经临床验证,本组方在促进体表慢性感染伤口愈合方面有效率达到了96.49%
以下结合临床数据及典型病例来进一步说明其有益效果。
一、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本组111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明确诊断为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随机分2组,中药浸泡配合清创换药(观察组)57例,外伤感染者27例,其中伴有DM 12例,伴有脉管炎4例;手术切口感染6例;右侧外踝压疮1例;3级以内(wagner分级法)的糖尿病足14例;烧烫伤不愈合伤口9例。单个溃疡面积1-42cm2,平均为21.5cm2。年龄11-77岁,平均51.81±15.22岁。病程1月至半年,平均3.25±0.38月。常规换药(对照组)54例:外伤感染者29例,其中伴有DM 15例,伴有脉管炎4例;手术切口感染6例;3级以内(wagner分级法)的糖尿病足13例;烧烫伤不愈合伤口6例。单个溃疡面积1-39cm2,平均为20cm2。年龄12-76岁,平均52.56±14.62岁。病程1月至半年,平均3.24±0.41月。两组患者在致病类型、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先控制血糖在7mmol/l以下,观察组给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用中药浸泡。待中药温度降至40-45℃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纱布湿敷创面,15分钟后拿出自 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3天后进行一次清创换药,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采用常规0.2%呋喃西林湿敷换药。一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分别于10、20、30天观察,并记录。
3.治疗有效的标准:用中药浸泡两月后,症状消失,创面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者为治愈;症状明显缓解,创面基本愈合为显效;症状基本缓解,创面部分愈合为有效;症状无改善,创面无愈合为无效。
4.安全性观察
57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了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一例过敏,使用后无局部刺激疼痛及其它副作用。
二.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男,67岁。糖尿病20余年,血糖12.7mmol/l。右足小趾外侧外伤后溃烂两月余,在外院接受换药治疗未愈而来我院门诊。查小趾外侧有一约1.3×1cm2创面,肌腱暴露,组织溃烂水肿,伤口周围及足背红肿。请内分泌会诊降血糖,同时给予清创换药呋喃西林湿敷2次,中药方剂回家浸泡,4天后,患者感觉疼痛减轻,观察伤口换药,继续用中药制剂浸泡,半月后,患者感觉疼痛消失,继续用中药3天,伤口全部结痂愈合。
病例2黄某,女,26岁,热水烫伤(自己治疗)20余天未愈。查大腿内侧有5×3cm2、3.6×2.8cm2创面(深II°烧伤),肉芽水肿,呈乳白色发硬,夹、触无出血,分泌物为黄色,周围皮肤呈暗紫色,经清创换药两次后用该中药湿敷,12天后创面结痂愈合。
病例3薛某,男,26岁,右手食指被人咬伤1月,在外院治疗过程中病程加重,随来我院门诊。右手食指、手背红肿,痛,食指指甲缺失,甲床肉芽增生水肿,甲床中间有0.3×0.25创口,深达指骨,按压指腹,创口有脓液流出,给予指腹两侧对口引流,换药2次后用中药制剂浸泡治疗,每3天观察换药1次,3天后手背红肿消失,一周后红肿局限于手指末节,继用中药浸泡一周,手指痊愈。
病例4潘某,男,27岁,左小腿外伤1月余未愈。查左小腿胫前有一面积4×2cm2创面,内有脓性分泌物,肉芽呈水肿状,伤口四周皮肤均呈暗紫色。清创换药2次后,给予中药湿敷换药,50天治愈。
病例5丁某,男,60岁,右足小趾腹部溃烂一月余。查小趾腹部有1.1×1.2cm2创面,有脓性分泌物,筋膜肌腱溃烂,周围皮肤角化。急查血糖10.3mmol/l,请内分泌会诊降血糖,同时给予清创换药呋喃西林湿敷2次,中药方剂回家浸泡,一周后创面缩小,28天后创面结痂愈合。

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87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6878A21申请号201410405767222申请日20140816A61K36/889200601A61K36/896200601A61P17/02200601A61P31/0020060171申请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地址266005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72发明人刘渤杨丽华徐婷杨丽丽张文燕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57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包含有如下配比的组分乳香6份、。

2、没药6份、血竭6份、儿茶6份、川穹10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连翘15份、白芷15份、芒硝30份、双花40份。为了提高上述药品的疗效,还添加有透骨草30份。本发明取材方便、容易制作,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经济实惠,无毒无害,使用效果明确等优点,主要用于体表慢性感染伤口治疗的病人。本发明的外敷药物易于穿透,直接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故采取外敷或浸泡的方式,促进创面愈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878ACN104116878A1/1页21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其特。

3、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包含有如下配比的组分乳香6份、没药6份、血竭6份、儿茶6份、川穹10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连翘15份、白芷15份、芒硝30份、双花4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中还添加有透骨草30份。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药品中的应用。4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药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品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放至于砂锅内,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后加热微火煎煮40分钟,将药液滤出,药渣再煮2遍,将三次药液合并完成制备。5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品的使用方法,是在清除创面坏死。

4、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用中药浸泡。待中药温度降至4045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无菌纱布湿敷创面,20分钟后拿出自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3天后进行一次清创换药,直至创面愈合。权利要求书CN104116878A1/3页3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的中药组方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具体地说是以中药组方制备而成的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等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技术背景0002慢性炎症的病程较长,一般数月以上。局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增。

5、生,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临床常见的慢性伤口有压疮、下肢静脉性溃疡、糖尿病足、烧烫伤不愈合伤口、手术延期愈合伤口、其它急性伤口延期愈合。目前,国内外没有一种确切的方法来治疗,临床多采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以西医对症处理。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各异,如清创换药,抗生素如01呋喃西林液、稀释庆大霉素外敷,高压氧治疗等。患者要承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还要频繁来往于医院家之间,经济成本高,给家庭造成麻烦和负担。也有一些中成药如湿润烧伤膏、生肌膏、华佗膏、云南白药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对减轻患者的病痛,加速伤口愈合,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长期不愈合的慢性伤口治疗效果欠佳。发明内容0003。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组方,能够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0004本发明的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中药制剂,包含有如下配比的组分乳香6份、没药6份、血竭6份、儿茶6份、川穹10份、当归12份、红花12份、连翘15份、白芷15份、芒硝30份、双花40份。0005为了提高上述药品的疗效,还添加有透骨草30份。0006上述中药组方制备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的药品中的应用。0007上述药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将上述的组分放至于砂锅内,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后加热微火煎煮40分钟,将药液滤出,药渣再煮2遍,将三次药液合并。

7、完成制备0008以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物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用中药浸泡。待中药温度降至4045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无菌纱布湿敷创面,20分钟后拿出自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3天后进行一次清创换药,直至创面愈合。0009本发明取材方便、容易制作,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经济实惠,无毒无害,使用效果明确等优点,主要用于体表慢性感染伤口治疗的病人。本发明的外敷药物易于穿透,直接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故采取外敷或浸泡的方式,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又提供了细胞和创面修复所需的湿性环境,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8、。蛋白降解产物FDP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吸引免疫细胞向创面移动,加速清创。能促进上皮化与胶原蛋白的形成,不撕裂新说明书CN104116878A2/3页4生成的肉芽组织,使皮肤自然修复。具体实施方式0010本发明的药方中乳香、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血竭具有止血生肌敛疮的作用。三者相配具有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止血生肌的作用。川穹、当归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儿茶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的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白芷具有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功效。连翘、双花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作用。芒硝热敷具有消炎去肿的作用。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发明人将上述组分整。

9、合在一起,使中药间相互辅佐,具有抗炎消肿、舒筋活血、祛风通经、散瘀止痛、祛腐生肌、收敛胜湿等功效,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0011实施例10012一种促进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方包括乳香6G、没药6G、血竭6G、儿茶6G、川穹10G、当归12G、红花12G、白芷15G、连翘15G、芒硝30G、双花40G,如果伤筋骨再加透骨草30G。0013一种促进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愈合的药物制备方法,首先将乳香6G、没药6G、血竭6G、儿茶6G、川穹10G、当归12G、红花12G、白芷15G、连翘15G、芒硝30G、双花40G,如果伤筋骨再加透骨草30G一付置砂锅内。

10、铝合金或不锈钢锅亦可,加水1500ML或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浸泡30分钟后加热微火煎煮40分钟,将药液滤出,同法再煮2遍,每次煎煮无需间隔,将三次药液合并待用。药量多少根据伤口大小及位置而定。0014以上述方法制备的药物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用中药浸泡。根据伤口部位不同,中药使用方法不同。手脚部位可用中药浸泡,躯干或四肢伤口可用中药湿敷。中药温度在4045左右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纱布湿敷创面,15分钟后拿出自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后,进行想清创换药,观察伤口,直至创面愈合。0015动物实验经大白耳家兔中药湿。

11、敷实验观察,局部皮面无红肿,无皮肤刺激症状。家兔未出现躁动,竖毛、抽搐、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休克死亡等过敏反应。0016通过以上药理、毒性研究证明,该发明对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具有抗炎消肿、舒筋活血散瘀、祛腐生肌、收敛胜湿等功效。0017经临床验证,本组方在促进体表慢性感染伤口愈合方面有效率达到了96490018以下结合临床数据及典型病例来进一步说明其有益效果。0019一、临床观察00201临床资料0021本组111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明确诊断为体表慢性感染性伤口。随机分2组,中药浸泡配合清创换药观察组57例,外伤感染者27例,其中伴有DM12例,伴有脉管炎4例;手术切口感染6例;右侧外踝压疮。

12、1例;3级以内WAGNER分级法的糖尿病足14例;烧烫伤不愈合伤口9例。单个溃疡面积142CM2,平均为215CM2。年龄1177岁,平均51811522岁。病程1月至半年,平均325038月。常规换药对照组54例外伤感染者29例,其中伴有DM15例,伴有脉管炎4例;手术切口感染6例;3级以内WAGNER分级法的糖尿病足13例;烧烫伤不愈合伤口6例。单个溃疡面积139CM2,平均为20CM2。说明书CN104116878A3/3页5年龄1276岁,平均52561462岁。病程1月至半年,平均324041月。两组患者在致病类型、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00222治。

13、疗方法0023所有病例均先控制血糖在7MMOL/L以下,观察组给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分泌物,用02呋喃西林湿敷包扎,24H后用中药浸泡。待中药温度降至4045时,将创面浸泡于药液中或用纱布湿敷创面,15分钟后拿出自然晾干包扎。每天同法35次,连续用34天。3天后进行一次清创换药,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采用常规02呋喃西林湿敷换药。一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分别于10、20、30天观察,并记录。00243治疗有效的标准用中药浸泡两月后,症状消失,创面愈合,随访半年无复发者为治愈;症状明显缓解,创面基本愈合为显效;症状基本缓解,创面部分愈合为有效;症状无改善,创面无愈合为无效。00254安全性观。

14、察002657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了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一例过敏,使用后无局部刺激疼痛及其它副作用。0027二典型病例0028病例1李某,男,67岁。糖尿病20余年,血糖127MMOL/L。右足小趾外侧外伤后溃烂两月余,在外院接受换药治疗未愈而来我院门诊。查小趾外侧有一约131CM2创面,肌腱暴露,组织溃烂水肿,伤口周围及足背红肿。请内分泌会诊降血糖,同时给予清创换药呋喃西林湿敷2次,中药方剂回家浸泡,4天后,患者感觉疼痛减轻,观察伤口换药,继续用中药制剂浸泡,半月后,患者感觉疼痛消失,继续用中药3天,伤口全部结痂愈合。0029病例2黄某,女。

15、,26岁,热水烫伤自己治疗20余天未愈。查大腿内侧有53CM2、3628CM2创面深II烧伤,肉芽水肿,呈乳白色发硬,夹、触无出血,分泌物为黄色,周围皮肤呈暗紫色,经清创换药两次后用该中药湿敷,12天后创面结痂愈合。0030病例3薛某,男,26岁,右手食指被人咬伤1月,在外院治疗过程中病程加重,随来我院门诊。右手食指、手背红肿,痛,食指指甲缺失,甲床肉芽增生水肿,甲床中间有03025创口,深达指骨,按压指腹,创口有脓液流出,给予指腹两侧对口引流,换药2次后用中药制剂浸泡治疗,每3天观察换药1次,3天后手背红肿消失,一周后红肿局限于手指末节,继用中药浸泡一周,手指痊愈。0031病例4潘某,男,27岁,左小腿外伤1月余未愈。查左小腿胫前有一面积42CM2创面,内有脓性分泌物,肉芽呈水肿状,伤口四周皮肤均呈暗紫色。清创换药2次后,给予中药湿敷换药,50天治愈。0032病例5丁某,男,60岁,右足小趾腹部溃烂一月余。查小趾腹部有1112CM2创面,有脓性分泌物,筋膜肌腱溃烂,周围皮肤角化。急查血糖103MMOL/L,请内分泌会诊降血糖,同时给予清创换药呋喃西林湿敷2次,中药方剂回家浸泡,一周后创面缩小,28天后创面结痂愈合。说明书CN10411687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