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43164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1736.6

申请日:

2014.08.03

公开号:

CN104116960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公布日:201410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80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31/14; A61K35/6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衣兰凯

发明人:

衣兰凯

地址: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板蓝根20-30克、连翘10-20克、大青叶10-20克、佩兰10-20克、竹叶10-20克、薄荷10-20克、栀子10-20克、灯心草10-20克、陈皮8-12克、山楂8-15克、沙参8-12克、五味子8-12克、茵陈8-12克、大黄8-12克、蝉衣8-12克。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清心泻脾、祛风解毒,凉血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患者易接受、药物吸收全、疗程短、显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0-30克、连翘10-20克、大青叶10-20克、佩兰10-20克、竹叶10-20克、薄荷10-20克、栀子10-20克、灯心草10-20克、陈皮8-12克、山楂8-15克、沙参8-12克、五味子8-12克、茵陈8-12克、大黄8-12克、蝉衣8-12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佩兰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栀子10克、灯心草10克、陈皮8克、山楂8克、沙参8克、五味子8克、茵陈8克、大黄8克、蝉衣8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佩兰15克、竹叶15克、薄荷15克、栀子15克、灯心草15克、陈皮10克、山楂12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茵陈10克、大黄10克、蝉衣10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3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佩兰20克、竹叶20克、薄荷20克、栀子20克、灯心草20克、陈皮12克、山楂15克、沙参12克、五味子12克、茵陈12克、大黄12克、蝉衣12克。

说明书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口足病。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为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病情一般1周左右,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
由于手足口病患者多有口腔溃疡,引起口痛、流涎、拒食、厌食等问题,又加之患儿年龄小口服固体制剂困难,而且大多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故临床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切中病机,加快患儿发热、皮疹消退,促进临床恢复,最大程度减少患儿痛苦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治愈率高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0-30克、连翘10-20克、大青叶10-20克、佩兰10-20克、竹叶10-20克、薄荷10-20克、栀子10-20克、灯心草10-20克、陈皮8-12克、山楂8-15克、沙参8-12克、五味子8-12克、茵陈8-12克、大黄8-12克、蝉衣 8-12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佩兰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栀子10克、灯心草10克、陈皮8克、山楂8克、沙参8克、五味子8克、茵陈8克、大黄8克、蝉衣8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2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佩兰15克、竹叶15克、薄荷15克、栀子15克、灯心草15克、陈皮10克、山楂12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茵陈10克、大黄10克、蝉衣10克。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3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佩兰20克、竹叶20克、薄荷20克、栀子20克、灯心草20克、陈皮12克、山楂15克、沙参12克、五味子12克、茵陈12克、大黄12克、蝉衣12克。
上述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每日3-4次。用量为0-2岁,10ml/次;2-4岁,30ml/次;4-8岁,50ml/次;8岁以上,80ml/次。随症加减药物剂量。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固表之功效。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清暑解表之功效。
竹叶,味甘,性寒;归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 效。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
栀子,味苦,性寒;归肺、肾、心、肝、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灯心草,味甘,性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具有利水通淋,清心除烦之功效。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之功效。
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脾、肺经。具有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之功效。
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效。
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
蝉衣,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之功效。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因感受疫毒时邪,湿热蕴毒,肺卫先受,病位在肺、脾、心三脏。由于儿童脏腑轻灵最易感邪受损,湿毒内蕴、火热炽盛、内外交争,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清心泻脾,解毒透疹为法。本发明中药制剂中,板蓝根、连翘、大青叶可清热解毒,益气固表,凉血利咽;佩兰、陈皮、山楂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竹叶、灯心草、茵陈可清心除烦,生津利尿;薄荷、蝉衣可宣散风热,透疹利咽;栀子、大黄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沙参、五味子可敛肺滋肾,益胃生津,扶正固本。诸药配伍精 良,可有效针对患儿外感时邪疫毒,卫表被遏,肺气失宣的病机,调整机体脏腑,达到标本兼治。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了146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试验,男91例,女55。其中治疗组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2.5岁,病程2-6天,平均3天。对照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0.5-8岁,平均年龄2岁;病程1-5天,平均2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患病时间、发病症状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症状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多在37.5-39℃,多无恶寒、出汗等情况。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怠倦,舌淡红或红或绛,舌苔腻,脉数或细数,指纹紫红或暗紫。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类似于白痞。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如无皮疹,临床一般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1剂,水煎。用量为0-2岁,10ml/次;2-4岁,30ml/次;4-8岁,50ml/次;8岁以上,80ml/次。以上均每日服用3-4次,随症加减药物剂量。对照组服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颗粒剂:小儿每日按体重10-15mg/kg,分3次口服,连用7天)、维生素B、维生素C等口服。
对症治疗:若患儿体温超过39℃,持续2h以上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退热剂,高温持续时可静脉补充液体。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消退。
好转: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基本消退。
无效:症状无变化。
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3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30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7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表

组别例数治愈n(%)好转n(%)无效n(%)有效率n(%)治疗组7640(52.6)34(44.7)2(2.6)74(97.4)对照组7019(27.2)30(42.9)21(30.0)49(70.0)

2.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发现,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皮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两组病例症状消失时间对照结果表
组别例数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治疗组762.0±1.02.0±1.0对照组702.5±1.03.5±1.0

3.不良发应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呼吸困难,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在热退、皮疹消退时间及临床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佩兰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栀子10克、灯心草10克、陈皮8克、山楂8克、沙参8克、五味子8克、茵陈8克、大黄8克、蝉衣8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板蓝根2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佩兰15克、竹叶15克、薄荷15克、栀子15克、灯心草15克、 陈皮10克、山楂12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茵陈10克、大黄10克、蝉衣10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板蓝根3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佩兰20克、竹叶20克、薄荷20克、栀子20克、灯心草20克、陈皮12克、山楂15克、沙参12克、五味子12克、茵陈12克、大黄12克、蝉衣12克。
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
病例1
陈某,男,6岁。患儿上幼儿园期间,手足口突起很多红色疱疹,舌红,苔黄腻,脉数,无发热症状。经诊断为手足口病,在医院打了3天吊针后,疱疹未能消除。后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药物,水煎后,每次服用50ml,每日服用3次。1天后,疱疹明显减轻,服用2天后疱疹全部消除,患儿痊愈。
病例2
马某,女,3岁。患儿上幼儿园期间,手脚处、口部出现了红疹,还有发烧的症状,家人便送其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父母经人介绍,采用本发明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水煎后每次服用30ml,服用三次后,发烧症状消退;服用2天后,手足口部红疹均明显减轻;患儿服药三天后,症状均消失,经医院临床诊断,患儿痊愈。
病例3
杜某,女,5岁。患儿上幼儿园期间经常与一要好同学交换玩具玩耍,后同学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后)三天,患儿亦被传染,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症状,脚处、口部出现了红疹。服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每次50ml,日服4次,一日后,烧退、咳嗽及流涕减轻;服用2日后,咳嗽、流涕消失,红疹减轻;服用三日后,红疹消退,医院检查诊断为病症痊愈。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96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6960A21申请号201410391736622申请日20140803A61K36/899200601A61P31/14200601A61K35/6420060171申请人衣兰凯地址261041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5号72发明人衣兰凯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板蓝根2030克、连翘1020克、大青叶1020克、佩兰1020克、竹叶1020克、薄荷1020克、栀子1020克、灯心草1020克、陈皮812克、山楂815。

2、克、沙参812克、五味子812克、茵陈812克、大黄812克、蝉衣812克。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清心泻脾、祛风解毒,凉血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患者易接受、药物吸收全、疗程短、显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960ACN104116960A1/1页21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板蓝根2030克、连翘1020克、大青叶1020克、佩兰1020克、竹叶1020克、薄荷1020克、栀子1020克、。

3、灯心草1020克、陈皮812克、山楂815克、沙参812克、五味子812克、茵陈812克、大黄812克、蝉衣812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佩兰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栀子10克、灯心草10克、陈皮8克、山楂8克、沙参8克、五味子8克、茵陈8克、大黄8克、蝉衣8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板蓝根2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佩兰15克、竹叶15克、薄荷15克、栀子15克、灯心草15克、陈皮10克、山楂12克、沙参10克、五。

4、味子10克、茵陈10克、大黄10克、蝉衣10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板蓝根3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佩兰20克、竹叶20克、薄荷20克、栀子20克、灯心草20克、陈皮12克、山楂15克、沙参12克、五味子12克、茵陈12克、大黄12克、蝉衣12克。权利要求书CN104116960A1/4页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0002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

5、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一旦流行,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口足病。0003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为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病情一般1周左右,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0004由于手足口病患者多有口腔溃疡,引起口痛。

6、、流涎、拒食、厌食等问题,又加之患儿年龄小口服固体制剂困难,而且大多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故临床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切中病机,加快患儿发热、皮疹消退,促进临床恢复,最大程度减少患儿痛苦的中药制剂。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治愈率高的中药制剂。000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07板蓝根2030克、连翘1020克、大青叶1020克、佩兰1020克、竹叶1020克、薄荷1020克、栀子1020克、灯心草1020克。

7、、陈皮812克、山楂815克、沙参812克、五味子812克、茵陈812克、大黄812克、蝉衣812克。0008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0009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10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佩兰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栀子10克、灯心草10克、陈皮8克、山楂8克、沙参8克、五味子8克、茵陈8克、大黄8克、蝉衣8克。0011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0012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13板蓝根2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佩兰15克、竹叶15克、薄荷15克、栀子15克、灯心草15克、陈皮10克、山楂12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茵陈10。

8、克、大黄10克、说明书CN104116960A2/4页4蝉衣10克。0014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0015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16板蓝根30克、连翘20克、大青叶20克、佩兰20克、竹叶20克、薄荷20克、栀子20克、灯心草20克、陈皮12克、山楂15克、沙参12克、五味子12克、茵陈12克、大黄12克、蝉衣12克。0017上述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每日34次。用量为02岁,10ML/次;24岁,30ML/次;48岁,50ML/次;8岁以上,80ML/次。随症加减药物剂量。0018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9、0019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0020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固表之功效。0021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0022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清暑解表之功效。0023竹叶,味甘,性寒;归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0024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0025栀子,味苦,性寒;归肺、肾、心、肝、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0026灯心草,味甘,性微寒。

10、;归心、肺、小肠经。具有利水通淋,清心除烦之功效。0027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0028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之功效。0029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脾、肺经。具有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之功效。0030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效。0031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0032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0033蝉衣,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

11、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之功效。0034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多因感受疫毒时邪,湿热蕴毒,肺卫先受,病位在肺、脾、心三脏。由于儿童脏腑轻灵最易感邪受损,湿毒内蕴、火热炽盛、内外交争,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清心泻脾,解毒透疹为法。本发明中药制剂中,板蓝根、连翘、大青叶可清热解毒,益气固表,凉血利咽;佩兰、陈皮、山楂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竹叶、灯心草、茵陈可清心除烦,生津利尿;薄荷、蝉衣可宣散风热,透疹利咽;栀子、大黄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沙参、五味子可敛肺滋肾,益胃生津,扶正固本。诸药配伍精良,可有效针对患儿外感时邪疫毒,卫表被遏,肺气失宣的病机,调整机体脏腑,达到标本兼治。。

12、0035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了146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试验,男91例,女55。其中治疗组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25岁,病程26天,平均3天。对照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058岁,平均年龄2岁;病程15天,平均2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患病时间、发病症状等基线资料经统说明书CN104116960A3/4页5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0036临床症状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多在37539,多无恶寒、出汗等情况。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怠倦,舌淡红或红或绛,舌苔腻,脉数或细数,指纹紫红或暗。

13、紫。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类似于白痞。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如无皮疹,临床一般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0037治疗方法0038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1剂,水煎。用量为02岁,10ML/次;24岁,30ML/次;48岁,50ML/次;8岁以上,80ML/次。以上均每日服用34次,随症加减药物剂量。对照组服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颗粒剂小儿每日按体重1015MG/KG,分3次口服,连用7天、维生素B、维生素C等口服。0039对症治疗若患儿体温超过39,持续2H以上者,可使用非甾体类。

14、消炎退热剂,高温持续时可静脉补充液体。0040疗效标准004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消退。0042好转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基本消退。0043无效症状无变化。0044疗效结果00451临床疗效比较0046治疗后,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3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30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7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0047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表0048组别例数治愈N好转N无效N有效率N治疗组76405263444722674974对照组701927230429213004970000。

15、492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0050治疗发现,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皮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2。0051表2两组病例症状消失时间对照结果表0052组别例数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治疗组7620102010对照组7025103510说明书CN104116960A4/4页600533不良发应比较0054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呼吸困难,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0055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在热退、皮疹。

16、消退时间及临床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具体实施方式0056实施例1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板蓝根20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佩兰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栀子10克、灯心草10克、陈皮8克、山楂8克、沙参8克、五味子8克、茵陈8克、大黄8克、蝉衣8克。0057实施例2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板蓝根2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佩兰15克、竹叶15克、薄荷15克、栀子15克、灯心草15克、陈皮10克、山楂12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茵陈10克、大黄10克、蝉衣10克。0058实施例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选取板蓝根30克、连翘2。

17、0克、大青叶20克、佩兰20克、竹叶20克、薄荷20克、栀子20克、灯心草20克、陈皮12克、山楂15克、沙参12克、五味子12克、茵陈12克、大黄12克、蝉衣12克。0059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0060病例10061陈某,男,6岁。患儿上幼儿园期间,手足口突起很多红色疱疹,舌红,苔黄腻,脉数,无发热症状。经诊断为手足口病,在医院打了3天吊针后,疱疹未能消除。后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药物,水煎后,每次服用50ML,每日服用3次。1天后,疱疹明显减轻,服用2天后疱疹全部消除,患儿痊愈。0062病例20063马某,女,3岁。患儿上幼儿园期间,手脚处、口部出现了红疹,还。

18、有发烧的症状,家人便送其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父母经人介绍,采用本发明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水煎后每次服用30ML,服用三次后,发烧症状消退;服用2天后,手足口部红疹均明显减轻;患儿服药三天后,症状均消失,经医院临床诊断,患儿痊愈。0064病例30065杜某,女,5岁。患儿上幼儿园期间经常与一要好同学交换玩具玩耍,后同学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后三天,患儿亦被传染,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症状,脚处、口部出现了红疹。服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每次50ML,日服4次,一日后,烧退、咳嗽及流涕减轻;服用2日后,咳嗽、流涕消失,红疹减轻;服用三日后,红疹消退,医院检查诊断为病症痊愈。说明书CN10411696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