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闭锁位于轴、通道等上的框架上的盖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闭锁框架上的盖的装置,该框架限定轴、通道等的开口,该装置具有:闩销(Riegel),其设置在盖上并且可在闭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闩销在该闭锁位置处与框架的部分形成接合而在该打开位置处与框架脱开;以及操作件,其构造成用于使闩销在闩销的闭锁位置与闩销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装置的盖,以及框架和这种盖的设置。
背景技术
这种闭锁装置用于闭锁框架上的盖,该框架限定轴、通道等的开口,并且在使用中具有多种形式。特别是,将这样的闭锁装置用于闭锁在轴或通道中的入口的盖,在此,这种入口的盖通常仅出于安装或维修目的而打开。在本文中,对于“开口”可理解为轴、通道等本身的开口和在轴、通道等中侧向延伸(即构造在轴、通道等的侧壁中)的开口。框架可以设置为安装在轴、通道等上的单独的部件,也可以与轴、通道等一体地连接。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装置,其中操作件构造成,可在工作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转换(verbringbar),所述操作件在该工作位置可与闩销形成接合或与闩销处于接合中,而在该静止位置则与闩销脱开。
本发明特别是能够实现操作件的一种特别简单的操作。在此其优点在于,操作件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处于静止位置,不会无意地打开闩销。为了打开闩销,根据本发明的操作件必须被转换到工作位置;因为仅在此处使得操作件与闩销形成接合。最后,借助本发明可得到的其他优点在于,操作件可以保持在盖上并且不会遗失,由此始终可提供对于闩销的操作。
优选地,应该设有用于将操作件从它的工作位置转换到它的静止位置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其优点在于,当操作件被松开或不工作时其可自动到达它的静止位置,并且随后也保持在静止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仅有相对于该装置的影响或作用才能够将操作件转换到工作位置。
可选地或附加地,操作件可以构造成其通过重力作用到达静止位置。如果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操作件被松开时,其通过重力作用自动到达它的静止位置并且由于重力作用而保持在那里。针对重力的作用将闩销转换到工作位置。
有利的是,操作件的工作位置应该位于它的静止位置之上。
为了通过重力作用特别有效地将操作件转换到静止位置,操作件应该优选具有用于将操作件转换到静止位置的配重。
有利的是,操作件具有接合件,该接合件将操作件带至操作件的与闩销接合的工作位置并且使操作件处于操作件的与闩销脱离的静止位置。
在最后两个实施方式的特别有利的通用的改进方案中,接合件由配重构成。由此在此改进方案中设有一主体,其中该主体是配重并且同时为接合件,由此在此有利的情况下将两个功能集成在同一个主体中,即一方面是用于使处于工作位置的操作件与闩销形成接合的接合功能,另一方面是作为用于将操作件转换到静止位置的配重的功能。
在最后所述实施方式的改进方案中,闩销具有用于根据结合的方式基本上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容置接合件的凹部,由此能够以简单但特别有效的方式实现处于其工作位置的操作件与闩销的接合。优选的是,凹部的截面近似等于接合件的截面,在此接合件的截面例如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此外,凹部的轮廓近似等于接合件的轮廓。对于特别有效的接合优选的是,接合件的周边设有多个齿。此外,接合件可以优选具有沿朝向凹部变细的圆锥或截顶圆锥的形状,闩销中的凹部具有相应的、沿朝向接合件的方向扩大的圆锥或截顶圆锥的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操作件具有杆状部分,操作件通过该杆状部分沿该杆状部分的纵向可运动地支承在盖上。由此,操作件的杆状部分沿纵向可以在工作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运动,操作件在该工作位置中与闩销形成接合而在该静止位置与闩销脱开。
在此实施方式的扩展方案中,操作件的杆状部分被导引穿过盖。
优选的是,操作件的杆状部分具有位于盖的外表面之外的第一端部,在该第一端部上设置有抓持件。抓持件不仅使操作件的操作更简单,而且还可以附加地用作用于使操作件转换到其静止位置的配重。在扩展方案中,在盖的外表面或顶面中构造有凹处,处于操作件静止位置的抓持件可设置在该凹处中。其优点在于,处于操作件的静止位置的抓持件可“偏移”并由此不会造成干扰且不会出现无意操作的危险。
在此实施方式中,操作件可通过重力作用转换到静止位置,随后操作件的杆状部分应该有利地相对于水平成角度地,并优选近似垂直地设置。在扩展方案中,操作件的杆状部分具有下端部,前述接合件设置在该下端部上。
前述实施方式的另一有利扩展方案的特征在于,操作件的杆状部分基本上穿过盖中的缺口(Durchbruch)延伸,使得操作件的杆状部分的第一端部始终位于盖的外表面,并且操作件的杆状部分的第二端部始终位于盖的内表面。这种扩展方案实现了特别节约空间且同时高效的构造方式。
有利的是,闩销应该可转动地支承在盖上。在此处,闩销应有利地具有缺口,操作件的杆状部分穿过该缺口延伸。所述缺口可以有利地构成孔,它的中轴线与闩销的旋转轴线基本重合。
有利的是,闩销设置在盖的内表面或底面,在闩销通常至少不会造成干扰的位置。为了能够在闭合状态下同样从内部打开盖,闩销应具有手持件。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以部分分开的图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在排水设备的框架和盖上的闭锁装置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闭锁装置在操作件处于其静止位置时的组合状态;
图3是排水设备的从盖的顶面上方倾斜观察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示出了处于静止位置的操作件的位于构造在盖的顶面中的凹处中的抓持件;以及
图4是排水设备的从盖的底面下方倾斜观察的局部立体图,其中操作件处于其静止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闭锁装置的实施例用于闭锁框架上的盖,该框架限定轴、通道等的开口。
在附图中,分别示出了框架2和可贴靠设置在该框架上的盖4的部分,在该部分上设有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闭锁装置6,该闭锁装置具有闩销8和操作件10。优选的是,框架2和盖4由浇铸材料、例如铸铁制成。框架2限定开口,该开口可选地构成轴、通道等的开口或侧面地通入轴、通道等。此外,框架可以可选地与轴、通道等一体地连接或者设置为与轴、通道等分离地制造且设置在轴、通道等上的部件。
如特别在图1中可见的,闩销8设置在盖4的底面上。为此,闩销8具有带有圆柱形外表面的上部分8a,构造在盖4中的孔12围绕旋转轴线14可转动地支承在该上部分8a中,该旋转轴线1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与盖4的纵向延伸近似正交地且在图1的视图中近似垂直地延伸。由此,闩销8不会从盖4的底面脱落,通过安全环16保护闩销8的圆柱形部分8a,该安全环16可固定在上部分8a的圆柱形外表面上的周向的槽18中。图1中示出了与闩销8分离的安全环16,而在图2中安全环16位于周向的槽18中。由此,圆柱形部分8a与直径近似等于闩销8的圆柱形部分8a的外径的、构造在盖4中的孔12一起在盖4的底面构成闩销8的围绕旋转轴线14的可转动的支承,在此闩销8可以在闭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变换,所述闩销在该闭锁位置与框架2形成接合并闭锁在框架2上的盖4,而在打开位置处与框架2脱开。为了闭锁框架2,闩销8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14径向延伸的突起8b,该突起在闭锁位置与构造在框架2底面上的表面部分2a从下部接合。在图1和图4中示出的闩销8处于其闭锁位置。如除图4外还可见的是,与在框架2上的表面部分2a(图1)相邻地设置有凸部2b,该凸部用作闩销8的突起8b的挡止件并由此相应地限定处于闭锁位置的闩销8的转动。
此外,如特别可从图1中看到的是,闩销8在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具有手持件8c,该手持件8c同样相对于旋转轴线14径向地设置并且与突起8b相对地设置。
在突起8b与手持件8c之间,闩销8具有另一部分8d,该部分8d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向上变细的截顶圆锥的形状,其中轴线与旋转轴线14重合并且位于圆柱形部分8a之下。
在部分8a和8d的区域中,闩销8还设有通孔20,该通孔20的中轴线与旋转轴线14重合,由此通孔20在图1的设置中近似垂直地对准。在下端部,通孔20通入凹部中,该凹部具有向下扩大的截顶圆锥的形状,在此轴线同样与旋转轴线14重合。在圆锥形凹部22的内表面构造有沿周向相邻设置且沿轴向延伸的肋或齿。
如前所述,除了闩销8之外,闭锁装置6还包括操作件10。如在图1和图2中特别可见的是,操作件10具有杆状部分30,在该部分30的上端部沿正交的方向设置有抓持件32,使得操作件10近似具有T形。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杆状部分30具有矩形截面并由此构造为四边形,而它的自由下端部30a设有外螺纹。如图2特别示出的,杆状部分30延伸穿过闩销8的通孔20,使得杆状部分30的自由下端部30a从通孔20沿朝向闩销8的底面的方向离开。如图2特别所示,在安装状态下,在操作件10的杆状部分30上设置有帽部34。为此,帽部34设有通道开口36,该通道开口36具有对应于操作件10的杆状部分30的矩形外截面的内截面并由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正方形的内截面。此外,如图1和图2特别示出的,外轮廓34近似等于构造在闩销8中的凹部22的内轮廓,由此帽部34具有相应的截顶圆锥形状,沿其圆周构造有相邻设置的轴向对准的肋或齿38。如图2和图4并结合图1可见的,为了确保在操作件10的杆状部分30上的帽部34,在杆状部分30的设有外螺纹的自由下端部30a上旋有止动螺母40。
操作件10的杆状部分30通过通孔20松散地插入闩销8中。由此,杆状部分30在通孔20中可沿旋转轴线14运动,使得操作件沿根据图1和图2的方向能够在上部位置与下部位置之间运动。此外,通孔20的内径至少略微大于杆状部分30的正方形截面的对角线。这使得,只要帽部34与闩销8的凹部22脱离,操作件10就可以相对于闩销8围绕旋转轴线14转动。
由于闩销8的凹部22的内轮廓与帽部34的外轮廓之间的形状相似性或形状一致性,帽部34可以形状配合和力配合地容置在凹部22中,由此形成帽部34与凹部22之间的抗扭接合,进而形成操作件10与闩销8之间的抗扭接合。然而,仅当操作件10被设置在其最上部位置(即操作件10的工作位置)时,形成操作件10与闩销8之间的这种抗扭力配合。这通过借助抓持件32将操作件10从盖4拉出来得以实现,在根据图1和图2的定向中这意味着操作件10通过其抓持件32从盖4被向上拉起。由此,杆状部分30从图2所示的位置通过闩销8中的通孔20沿朝向盖4的外表面或顶面4a的方向运动,直至帽部34形状配合和力配合地接合在凹部22中。如果操作件10围绕旋转轴线14转动,则这种转动会传递到闩销8上,这使得闩销8在其图1所示的闭锁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由于借助位于长形部分30的下端部30a上的挡止螺母40来保护的帽部34形成了用于闩销8上的操作件10的挡止件,因此避免闩销8会从盖4被完全拉出,使得操作件10的抓持件32还能够用于将盖4打开或使盖4与框架2松脱。
相反,可以将处于其上位置或工作位置的操作件10松开,由此操作件10下落到它的下位置(即静止位置),图2至图4示出了处于该位置的操作件10。在此,操作件从上部工作位置到下部静止位置的运动也仅通过重力作用实现。这使得帽部34从闩销中的凹部22脱离,由此实现操作件10与闩销8的脱离。在此处,只要帽部3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双重功能,则帽部34不仅用作在操作件10的工作位置中用于形成操作件10与闩销8之间的抗扭接合的接合件,而且还用作用于将操作件10转换到图2至图4的静止位置的配重。显而易见的是,操作件10的其余部分,特别是其杆状部分30的重量还用于辅助处于静止位置的操作件10的运动。
由此,如图2和图3特别示出的,在操作件10的静止位置,其手持件32不会造成干扰地从在盖4的顶面或外表面4a上伸出,在盖4的顶面或外表面4a中构造有长形的凹处42,该凹处42容置处于静止位置的操作件10的手持件32。如图2和图3明确示出的,在此处凹处42构造成,手持件32不与由盖4的顶面或外表面4a构成的平面间隔开地竖立。此外,从图1和图2中还可见的是,闩销8的上部圆柱形部分8a可转动地支承在盖4的凹处42中。
如从图2和图4中还可见的是,在操作件10的静止位置中帽部34与闩销8间隔开,由此确保一方面在帽部34与操作件10之间不会发生不期望的接合,另一方面在帽部34与闩销8之间不会发生不期望的接合。
借助操作件10使闩销8的操作仅能从上方或从盖4的顶面或外表面4a来实现。如果相反需要从其底面打开闭锁的盖4,则不能通过操作件10实现。然而为此在闩销8上设有手持件8c,闩销8可以借助该手持件8c从其闭锁位置偏转到打开位置。
在此前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中,操作件10构造成通过重力作用到达其静止位置,同时可选地或附加地也可以考虑用其他方法将操作件10转换到其静止位置。例如为此可以使用弹簧,优选拉力弹簧,由此在需要时可以完全省去重力的作用。使用弹簧的优点在于,框架2和盖4的设置例如也可以近似垂直地对准,这使得操作件10在其工作位置与其静止位置之间的运动基本上为水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