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珍稀木腐食用菌的播种生产技术 所属技术领域
一种珍稀木腐食用菌的播种生产技术涉及到一种食用菌的生产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珍稀木腐食用菌的无菌播种生产技术。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开始在平菇的播种养植上采用散播种生产技术,但是杏鲍菇、猴头菇等珍稀木腐食用菌的生产,需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养,接种方式多采用点播法和端面播法,其缺陷是:菌丝长满容器时间和食用菌生长周期长,营养消耗大,且易染杂菌,生物转化率和效益都很低。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珍稀木腐食用菌播种生产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珍稀木腐食用菌播种生产技术,使用这种技术菌种萌发点密集,菌丝生长同步性好,活性高,养菌期和生产周期短,能有效抑制杂菌,生物转化率和效益都大幅度提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制备适宜菌丝生长的无菌培养料;
2、制备营养丰富、萌发快和易分散的颗粒栽培种;
3、对食用菌多功能散播种机进行消毒灭菌;
4、用食用菌多功能散播种机进行机械散播种;
5、将菌袋移到生产场地进行养菌、出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与其它生产方法相比,发菌期缩短50-70%,出菇时间缩短30-40%,利用温控设备一年可以完成4-6个生产周期;能够较好地抑制杂菌,养菌污染率低于5%;生物转化率提高50-100%,经济效益可提高100-15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叙述。图面说明
图1,杏鲍菇无菌料不同播种生产技术的实验数据比较图表。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杏鲍菇无菌料散播种生产技术
1、无菌培养料选择、制备。培养料是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基质。要求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有害霉菌的生长,即在这个含有一定量杂菌的培养料中接入杏鲍菇菌种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杏鲍菇菌丝成为一个优势或绝对优势的菌群。
(1)、主料的选择。用硬杂木屑和玉米芯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散播种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每个培养料配方中加麦麸做辅料,实验结果表明:可按木屑和玉米芯粉1∶1——1∶1.5作为培养料主料,本例采用1∶1.5,菌丝长速为3.8mm/天,出菇天数为29天,生物转化率为77%。
(2)、辅料的选择。按1∶1.5的木屑和玉米芯粉作为主料,麦麸和玉米粉作为辅料,按使用量及比例不同进行辅料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20%麦麸,菌种萌发时间为38小时,菌丝长满菌袋时间为16天,生物转化率为78%。
(3)、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选用1∶1.6∶2.4——1∶2∶2的麦麸、木屑和玉米芯粉作为杏鲍菇培养料,本例采用1∶1.6∶2.4,并调PH值为8——8.5,本例PH值为8。
2、颗粒栽培菌种制备。无菌料散播种要求菌种以较大地分散度均匀地分散于开放料中。经反复挑选,用麦粒木渣种、玉米粒木渣种、麦麸木渣种、棉籽壳种和麦麸玉米面种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按麦粒和木渣1∶2——1∶4混合制成的颗粒栽培种,易分散,菌种颗粒大小均匀,营养丰富而适宜,本例采用1∶2,杏鲍菇菌丝萌发时间为18小时,菌丝长速为3.4mm/天,长满菌袋时间为14天,生物转化率为81%。
3、消毒灭菌。将配好的培养料蒸汽灭菌,同时将食用菌多功能散播种机进行消毒灭菌。
4、机械散播种。将无菌料和栽培种投入食用菌多功能散播种机,进行菌种的粉碎,并将栽培种和无菌料按照所需比例进行搅拌,均匀混合,最后将混合好的无菌料和栽培种装袋,完成机械散播种。
5、养菌和出菇。将菌袋移至场地进行发菌和出菇。制成的菌袋要打孔通气,菌丝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其它后续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相同。
实施例二:猴头菇无菌料散播种生产技术
1、无菌培养料选择、制备。
实验表明,选用1∶1∶3∶5的麦麸、玉米粉、木屑或棉籽壳和玉米芯粉作为猴头菇散播种培养料,加入1%的石膏和0.2%的钾盐,调PH值至7,料水比为1∶1.2。
2、颗粒栽培菌种制备。
经实验筛选,用1∶1∶2的玉米碎粒、麦粒和木屑制成的猴头菇栽培种用于无菌料散播种,菌种分散度好,菌丝萌发快。
其它步骤同实施例一。
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其它珍稀木腐食用菌的生产,只是无菌培养料的选择和颗粒栽培菌种的制备因菇种不同而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