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容纳盘盒的套.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43040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06657.X

申请日:

1999.05.18

公开号:

CN1236165A

公开日:

1999.11.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9.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5.18|||公开

IPC分类号:

G11B23/03

主分类号:

G11B23/03

申请人:

索尼公司;

发明人:

船渡孝次; 菊地修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8.05.18 JP 135133/9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祥凌;林长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容纳盘盒用的套,它能可靠地保护光盘,并能使盘盒容易地装载/卸载,它能适宜地设计,其费用可以降低。该容纳盘盒的套包括:一个框架,由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与一个连接部件整体形成,该连接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以及一个盖子,由第一和第二盖板与一个连接盖子部件整体形成,该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而该连接盖子部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框架用合成树脂制成,其耐冲击性能优于盖子。盖子用具有透光性能的树脂制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容纳盘盒用的套,包括: 一个框架,由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与一个连接部件整体形 成,该连接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 一个盖子,由第一和第二盖板与一个连接盖子部件整体形成,该第 一和第二盖板插入所述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而该 连接盖子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 成对的第一和第二平行插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对置 表面上并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 插入槽在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的位置处开口并设有在所 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前沿端部的邻近处形成的插入限制部分; 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对置两侧上的插入部分,以便插入并 啮合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入槽; 啮合机构,包括对置的啮合凸出部和啮合孔,它们配置成准备相互 啮合,并且它们分别设置在插入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上,所述插 入部分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对置两侧上形成并配置成插入和啮合所 述第一和第二插入槽;以及 盒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对置表面上;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方法 是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两侧上形成的所述两个对置的插入部分, 并使所述插入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所述啮合机构彼此对置以便 互相啮合;以及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已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 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部附近的所述连接盖子部件覆盖所述连 接部件。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 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方向,在所述插入部分与所 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上设置多个所述啮合机构。
3: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构成设 置在所述插入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上的所述啮合机构的啮合凸出 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分上,沿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方向在所述第 一和第二盖板的前沿端部上形成第一啮合导向部分,而在所述第一和第 二盖板的基底部分上设置第一分离防止壁,所述基底部分与插入方向相 对。
4: 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分上的所述啮合凸出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分的与 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外表面平行的表面上,而配置成准备与所述啮合 凸出部啮合的所述啮合孔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入槽的外平面壁 上; 在具有所述啮合凸出部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侧部上形成第二啮 合导向部分,以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所述框架的方向引 导所述啮合凸出部和所述啮合孔之间的相对啮合;以及 在与其上形成所述第二啮合导向部分的侧部对置的侧部上,形成第 二分离防止壁。
5: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 架的连接部件被成形为可以施加一个力,来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 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该第一和第二盖板已经 通过使设置在所述插入部分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所述啮合机构 相互啮合而连接于所述框架。
6: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一个台 阶部分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外表面上,使得每个所述插入 部分的厚度小于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厚度。
7: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一个台 阶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连接部件的每个对置的侧端部上,所述台阶部 分的厚度基本上等于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空间内的每个所述第 一和第二盖板的厚度。
8: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对置表面中形成盒保持槽,用于保持一个盘盒的两个 对置的侧表面,该盘盒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容纳在所述容 纳盘盒用的套中,而所述盒保持部分形成于所述盒保持槽中。
9: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 纳盘盒用的套被设置成具有一个空间,该空间被设置成可以容纳印刷 品,而且在所述盘盒已容纳在所述容纳盘盒的套中之后该空间至少产生 于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二盖板与和所述盘盒之间,这样所述盘盒的两 个侧表面保持在所述盒保持槽中。
10: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在每 个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外侧面中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形 成一个支承机构插入槽,用于使一容纳装置的支承机构能够啮合。
11: 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盒保持部分是通过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侧壁部分提供沿相反方向扩 张的部分而形成的,而与所述扩张部分对置形成的凹口被用作啮合部 分,用于啮合和保持所述容纳装置所设置的部分。
1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框架用一种合成树脂制成,其耐冲击性能优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盖板。
13: 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和第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是用具有透光性能的合成树脂制成的。
14: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盘盒用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盖子的连接部件的外表面上设置一个贴标签的部分。

说明书


用于容纳盘盒的套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盘盒的套,该盘盒容纳一个用作记录介质的盘,如光盘或磁盘,其上记录信息信号。

    至今,当盘盒设有被装入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时,就使用一个容纳盘盒的套来容纳该盘盒,该盘盒容纳一个用作记录介质的盘。

    该容纳盘的盘盒有一记录和/或重放的开口,用于使盘的一部分信号记录区向外露出。该盘盒有一滑门,安置成当存放盘盒期间封闭该开口,以便保护该容纳的盘不受通过开口引入该盒的尘土或外来物质的损伤。

    如果当盘盒存放期间滑门受到偶然操作而使该记录和/或重放开口被打开,那么就不能防止尘土或外来物质的引入。

    因此,利用一个用于容纳盘盒的套,以便当存放该盘盒期间防止由于滑门偶然操作而使记录和/或重放的开口不希望地打开。其次,该套能保护被容纳的盘不会受到因盘盒的掉落之类而产生的巨大震动。

    作为上述类型的套,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公布No.5-42986中公开了一种套。该公开的套是通过将一张用合成树脂之类制成的薄片折叠成口袋形式而制造的。上述套设有足够大的机械强度。如果由于掉落之类而受到巨大震动,那么可以理解,容纳地盘盒会受到震动,因而盘盒受到损伤。

    弯曲该薄片而形成套的操作不可能精确地完成。因此,上述套不可能可靠地容纳和保持该盘盒。这样,可以理解,该容纳的套会掉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可靠地容纳和保护盘盒,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公布No.5-27877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容纳盘盒的套。该公开的套包括一个对置地结合在套的主体的矩形底板上的顶板,该套的主体具有直立在底板上的周壁。套的主体的侧表面上设有插入/取出盘盒用的开口。

    日本专利公布No.5-278772中公开的套可以用一种使套的主体和顶板具有足够大的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护必须被容纳在套中的盘盒。为了改善所公开的套的耐冲击性能,套的主体用具有高的耐冲击性能的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或Hi-PS(高冲击聚苯乙烯)树脂制成。上述合成树脂基本上是不透明的树脂。因此,如果套的整个主体用上述合成树脂制成,套的内部就不能通过套的主体看见。结果,不能容易地检测所容纳的盘盒的种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使内部能够被直接看见而同时保持令人满意的耐冲击性能,公开了一种套,该套包括一个用透明的PS(聚苯乙烯)树脂或透明的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制成的顶板。

    如果只是顶板用透明材料制成,那么被容纳的盘盒的上下表面不可能通过该套而被看见。因此,不可能容纳地完成对容纳的盘盒的充分确认。

    为了能够从任何方向确认被容纳的盘盒,公开了一种套,其主体也是用透明的PS树脂或AS树脂制成的。当套的整个主体都用透明的PS树脂或AS树脂制做时,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耐冲击性能。如果套由于掉落之类原因而受到震动,套就易于破裂。结果,不能可靠地保护被容纳的盘盒。

    为了能够从任何方向确认被容纳的盘盒而同时保持令人满意的耐冲击性能,公开了一种套,该套的主体和顶板由PC(聚碳酸酯)树脂或透明的ABS树脂制成,这些树脂既透明又具有令人满意的耐冲击性能。但是,上述树脂成本贵,因此材料的成本提高了。结果,制成成本大大增加。

    为了可靠地保护盘盒和能够从外部容纳地确认所容纳的盘盒,上述常规的用于容纳盘盒的套的材料受到限制。因为可以利用的材料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自由地设计一种套。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容纳盘盒的套,该套能够可靠地保护一个被容纳的盘盒,能够完成适宜的设计,该套易于操作,其成本可以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容纳盘盒的套,该套包括:一个框架,由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与一个连接部件整体形成,该连接部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一个盖子,由第一和第二盖板与一个连接盖子部件整体形成,该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而该连接盖子部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成对的第一和第二平行插入槽,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对置表面上并沿第一和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使得第一和第二插入槽在邻近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的位置处开口并设有在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前沿端部的邻近处形成的插入限制部分;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对置两侧上的插入部分,以便插入并啮合第一和第二插入槽;啮合机构,包括配置成准备相互啮合的对置的啮合凸出部和啮合孔,它们分别设置在插入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框架上,该插入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对置两侧上形成并配置成插入和啮合第一和第二插入槽;以及盒保持部分,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对置表面上;其中,第一和第二盖板连接于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方法是插入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两侧上形成的两个对置的插入部分;并使该插入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啮合机构彼此对置以便互相啮合,以及当第一和第二盖板已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部附近的连接盖子部件覆盖该连接部件。

    本发明的套包括:由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与一个连接部件整体形成的框架,该连接部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一个由第一和第二盖板与一连接盖子部件整体形成的盖子,该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而该连接盖子部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因此,每个框架和盖子可以用最佳材料制成。

    该框架可以用一种其耐冲击性能优于盖子的合成树脂制成,而该盖子可以用一种具有透光性能的合成树脂制成。

    第一和第二盖板是通过插入第一和第二盖板的两侧上形成的两个对置的插入部分并使该插入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彼此对置的啮合机构互相啮合而连接于框架上的。因此,可以容易地完成套的装配。

    连接于框架上以构成用于容纳盘盒的套的盖子可以可靠地连接在框架上,因为当第一和第二盖板已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邻近处的连接盖子部件被设置成覆盖该连接部件。

    构成设置在插入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框架上的啮合机构的啮合凸出部设置在插入部分上,沿插入第一和第二盖板的方向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前沿端部上形成第一啮合导向部分,而在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上设置第一分离防止壁,该基底部分与插入方向相对。因此,可以容易地完成将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框架的操作。此外,可以防止盖子与框架分离。

    设置在插入部分上的啮合凸出部设置在插入部分的与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外表面平行的表面上,而配置成准备与啮合凸出部啮合的啮合孔设置在构成第一和第二插入槽的外平面上,在具有啮合凸出部的第一和第二盖板的侧部上形成第二啮合导向部分,以便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框架的方向引导啮合凸出部和啮合孔之间的相对啮合,而在与其上形成第二啮合导向部分的侧部对置的侧部上形成第二分离防止壁。因此,当第一和第二框架偏转而沿它们互相分离的方向变形时,啮合凸出部和啮合孔可以容易地互相啮合。此外,可以防止每个第一和第二框架沿其互相分离的方向偏转。

    框架的连接部件被形成为可以施加一个力,来沿与第一和第二盖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第一和第二盖板,该第一和第二盖板已经通过使设置在插入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啮合机构相互啮合而连接于框架。因此,当啮合机构已如上所述地啮合时所造成的误差,可以被吸收。这样,当盖子连接于框架上时,可以进行精确的定位。

    一个台阶部分设置在每个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外表面上,使得每个插入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厚度。因此,第一和第二盖板与框架可以相互连接而不形成一个大的台阶部分。

    一个台阶部分设置在框架的连接部件的每个对置的侧端部上,该台阶部分的厚度基本上等于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空间内的每个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厚度。因此,该第一和第二盖板可以从一邻近连接部件的位置插入框架。

    在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对置表面中形成盒保持槽,用于保持一个盘盒的两个对置的侧表面,该盘盒沿第一和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容纳在该容纳盘盒用的套中,而该盒保持部分形成于盒保持槽中。因此,可以容纳一个盘盒而不接触第一和第二盖板。此外,可以在第一和第二盖板与盘盒之间产生一个用于容纳印刷品的空间。

    在每个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外侧面中沿第一和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形成一个支承机构插入槽,用于能够啮合一容纳装置的支承机构。因此,本发明的套可以容纳在具有多级容纳部分的容纳装置中,使得这些套被排列。

    盒保持部分是通过对第一和第二框架的侧壁部分提供沿相反方向扩张的部分而形成的,而与扩展部分对置形成的凹口被用作啮合部分,用于啮合和保持容纳装置所设置的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容纳的套与容纳装置分开。

    盖子的连接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一个贴标签的部分。因此,可以指示被容纳的盘盒的内容。

    从下述结合附图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一种盘盒的透视图,该盘盒容纳在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容纳盘盒的套中;

    图2是表示该容纳的套的透视图;

    图3表示该容纳的套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表示一个构成该容纳的套的框架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一个构成该容纳的套的框架的垂直截面图;

    图6是表示该框架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该框架的水平截面图;

    图8是表示具有第一和第二框架的框架的平面截面图,每个第一和第二框架设有一个盒保持部分;

    图9是表示每个设有盒保持部分的第一和第二框架的一个部分的水平截面图;

    图10表示该框架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用于容纳盘盒的套的盖子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盖子的后视图;

    图13是表示盖子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插入部分和啮合凸出部的透视图;

    图15是表示盖板设置的啮合凸出部的垂直截面图;

    图16是表示盖板设置的啮合凸出部的水平截面图;

    图17是表示盖子的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框架中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8是表示盖子的第一和第二盖板已插入框架中因而啮合凸出部和啮合孔已相互啮合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9是表示用于容纳盘盒的套的后部处于第一和第二盖板已结合在框架上的状态中的垂直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啮合凸出部和啮合孔相互啮合之前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图21是表示啮合凸出部和啮合孔已相互啮合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用于容纳盘盒的套的后部的透视图;

    图23是表示一个盘盒已容纳在本发明的用于容纳盘盒的套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4是表示一个盘盒和印刷品已容纳在本发明的用于容纳盘盒的套中的状态的前视图。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容纳盘盒的套。

    本发明的容纳套容纳一个盘盒,该盒容纳一个记录介质的盘,例如一个用于记录信息信号的光盘或磁性光盘。

    如图1中所示,一个容纳在后面要描述的容纳套中的盘盒1包括一个盒体4,该盒体4是用相互紧靠的用合成树脂制成的成对的上半和下半部件2和3形成的。该盒体4容纳一个光盘5。在盒体4的上下表面中形成一个记录和/或重放开口6,该开口6使光盘5沿其径向向外露出一信号记录区。

    滑门7从前面位置啮合在盒体4上,该滑门7被设置成打开和/或关闭该开口6,其截面形状为具有U形表面。滑门7结合在滑动器8上,滑动器8可以活动地结合在盒体4的前表面上,使滑门7能够沿图1中箭头A和B的方向移动,在该方向中开口6被打开/关闭。滑门7沿图1中箭头B的方向始终受扭力螺旋弹簧9的推动,在此方向中开口6被关闭。但是,滑门7能够克服扭力螺旋弹簧9的推动力而沿图1中箭头A的方向移动,在此方向中开口6被打开。当施加克服扭力螺旋弹簧9的推动力以使滑门7沿图1中箭头A的方向移动的力时,滑门7被迫沿使开口6被打开的方向移动。

    在滑门7被结合的盒体4的前表面的两侧上形成装载盘盒1用的啮合凹口10。该啮合凹口10用于将盘盒1装入盘记录和/或重放设备。如图1中所示,每个啮合凹口10是这样形成的,使其在上半部件2中形成的上端部是闭合的,而其在下半部件3中形成的侧部是开口的。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设置成容纳盘盒1的容纳套100的结构,该盘盒1具有上述结构。如图2和3中所示,容纳套100包括一个框架101,该框架101是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与连接部件14配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互相对置并互相平行,该连接部件14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基底部分互相连接。此外,容纳套100包括一个盖子102,该盖子102是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对置的盖板16和17与连接盖子部件15配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对置的盖板16和17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之间的空间内,该连接盖子部件15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基底部分互相连接在一起。

    如图3和5中所示,在构成框架101的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对置内表面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其中插入和啮合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两个对置侧表面上形成的插入部分18和19。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是平行的槽,它们基本上沿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基底部分到前沿端部的全长度方向形成,该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是通过连接部件14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邻近基底的部分是开口的,而邻近前沿的部分是闭合的。邻近基底部分的开口端部是用于插入该插入部分18和19的部分,而闭合的前沿端部形成于插入位置限制部分23和24中,用于限制插入和插入部分18和19,如图5至7中所示。

    如图5和7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对置内表面具有盒保持槽25和26。容纳在容纳套100中的盘盒1的对置的两侧表面插入盒保持槽25和26中,使盘盒1被盒保持槽25和26保持住。盒保持槽25和26在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之间形成,基本上沿从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前沿端部到其基底部分的全长度方向延伸。如图5中所示,盒保持槽25和26中这样形成的,就是其邻近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前沿端部的部分是开口的。此外,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邻近其基底部分的部分由连接部件14闭合。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邻近其前沿端部的开口端部是插入盘盒1的部分。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被连接部件14闭合的闭合端部是使插入的盘盒1停止的部分。

    对于邻近盒保持槽25和26的开口端部的部分,设有导向斜面25a和26a,用于引导盘盒1的宽度部分,在该部分处插入的盘盒1停止。因此,盘盒1的引入可以容易地完成。

    释放槽25b和26b形成于盒保持槽25和26的长度方向中的基本上中央部分处。释放槽25b和26b防止分离面11的不希望有的接触,这种不希望有的接触是由于盘盒1与上半和下半部件2和3的接触部分的接触中的错误而形成的。结果,当盘盒1容纳在容纳套100中或当盘盒1从容纳套100中弹出时,或者当容纳操作期间产生振动时,可以防止盘盒1的分离表面11与盒保持槽25和26的盒滑动面的不希望有的接触。结果,可以防止盒滑动面被分离面11不希望有地刮擦。因而,可以防止刮擦产生的粉尘。

    如图5中所示,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基底部分邻近处形成盒保持部分27。盒保持部分27设置成与盘盒1的对置两侧表面的啮合凹口10啮合,盘盒1容纳在容纳套100中,从而防止盘盒1分开。如图2、7和8中所示,盒保持部分27做成扩展到盒保持槽25和26中。

    如图8和9中所示,盒保持部分27与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整体形成,使得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部分中形成孔28。因此,只有盒保持部分27的沿盘盒1的相对于盒保持槽25和26被装入/卸载方向的两个侧面才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上。在盒保持部分27的中央部分设有最大地凸入盒保持槽25和26的啮合凸出部27a。当盘盒1的啮合凹口10和啮合凸出部27a互相啮合时,具有上述结构的盒保持部分27可以容易地沿图8中箭头C的方向变形,该方向垂直于存留在啮合凹口10中的盘盒1被装入/卸载的方向。如图8中所示,在啮合凸出部27a的两侧上形成啮合导向面27b和27c,其方向与盘盒1被装入/卸载的方向倾斜。啮合导向面27b和27c给啮合导向,使盘盒1的啮合凹口10和啮合凸出部27a能够互相顺畅地啮合。

    如图5和9中所示,盒保持部分27基本上在盒保持槽25和26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形成。如图9中所示,每个盒保持部分27的从每个盒保持槽25和26的上表面到每个盒保持部分27的下表面的宽度W3小于设在盘盒1上的每个啮合槽10的宽度W5。此外,从每个盒保持槽25和26到每个盒保持部分27的宽度W4小于宽度W5。因为盒保持部分27如上所述地形成,所以即使盘盒1当其插入容纳套100中时是颠倒的,盘盒1也能够容易地啮合在啮合凹口10上,该啮合凹口10具有形成于上半部件2中的闭合部分并从下半部件3形成到侧表面。

    框架101的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设置的盒保持部分27是这样构造的,使得盒保持部分27的宽度W5小于通孔28的宽度W1,如图9中所示。因此,通孔82的侧表面可以是倾斜的。同时,一个模制该盒保持部分27用的模具可以是倾斜的,因而可以提高该模具的强度。

    如图2和10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外侧具有支承部件啮合槽29,其中啮合设置在容纳装置上以容纳容纳套100的啮合支承部件。容纳套100做成当其容纳在容纳装置中时以多级形式每个平行。支承部件啮合槽29沿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全长度方向形成。每个支承部件啮合槽29的邻近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基底部分和前沿端部的两端是开口的。因为如上所述两端是开口的,所以可以保持插入容纳装置的挠性。

    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邻近框架101的后部的基底部分表面具有插入孔30,它们可以啮合,以支承容纳装置设置的凸出部。

    如图8中所示,这样形成用于形成盒保持部分27的通孔28和支承部分啮合槽29,使其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中叠合。每个通孔28的宽度W1做成大于每个支承部件啮合槽29的宽度W2。因此,通孔28能够用作啮合部分,它们啮合在容纳装置设置的套啮合保持部分上,以定位容纳套100的插入部分,容纳套100容纳在容纳装置中,从而防止容纳套100的分离。

    如图3和11中所示,具有被框架101插入和保持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盖子102在其对置两侧上设有插入部分18和19。插入部分18和19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从而啮合在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上。如图13和14中所示,每个插入部分18和19具有厚度D2,厚度D2小于每个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厚度D1,结果是形成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外表面的台阶部分31。形成插入部分18和19的台阶部分31吸收或调整在平面壁32与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表面之间形成的台阶部分,这些平面壁32面向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构成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外表面。当插入部分18和19已插入并啮合在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时,就形成这些台阶部分。也就是,当框架101和盖子102互相结合时,如图21中所示,构成框架101的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平面壁32的表面比盖子102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表面高出一个小的高度d1。

    如图14中所示,形成斜面的第一和第二插入导向部分33和34是对沿插入框架101的方向的插入部分18和19的前沿端部和平行于插入方向的侧表面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插入导向部分33和34便于将插入部分18和19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

    如图11和14中所示,第一插入导向部分33形成于从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前沿端部稍许向后的位置处。结果,盖子102结合在框架101上,也就是,第一和第二插入部分18和19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因此,第一插入导向部分33与插入位置限制部分23和24接触。在上述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前沿端部表面比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前沿端部表面凸出一个小距离d2。

    在具有插入部分18和19的台阶部分31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外表面上形成多个啮合凸出部35。这些啮合凸出部构成啮合机构,以防止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之间空间内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从框架101分离。啮合凸出部35啮合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构成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平面壁32内形成的啮合孔36上。如图3和13中所示,多个凸出部35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插入框架101的方向中形成。明确地说,如图13中所示,三个啮合凸出部35是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插入框架101的前沿端部处、在基本上中央部分中和在基底部分中形成的。

    同样,啮合孔36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长度方向中,以便对应于啮合凸出部35,如图3中所示。

    啮合凸出部35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插入框架101中的前沿端部处的第一啮合导向部分37。第一啮合导向部分37将啮合导向啮合孔36。如图14和15中所示,第一啮合导向部分37形成斜面,该斜面从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前沿端部向着基底部分逐渐倾斜。如图15中所示,直立在插入部分18和19的表面上的第一分离防止壁38形成于基底部分的与其上形成啮合部分35的第一啮合导向部分37的表面相对置的部分上。当啮合凸出部35已啮合在啮合孔36中时,第一分离防止壁38与啮合孔36的竖直内表面接触。因此,啮合凸出部35与啮合孔36的分离受到防止。

    如图16中所示,在啮合凸出部35的邻近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侧表面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啮合导向部分39,用于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插入框架101的方向引导与啮合孔36的啮合。第二啮合导向部分39形成于斜面中,该斜面从啮合凸出部35的基底部分向着啮合凸出部35的前沿端部倾斜。如图16中所示,直立在插入部分18和19的表面上的第二分离防止壁40形成于啮合凸出部35的与其上形成第二啮合导向部分39的表面对置的表面上。当啮合凸出部35已与啮合孔36啮合时,第二分离防止壁40与啮合孔36的竖直内表面接触,从而防止啮合凸出部35与啮合孔36的分离。

    如上所述,第二啮合导向部分39和第二分离防止壁40设置在啮合凸出部35的与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表面上。因此,当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偏转并沿它们互相分离的方向变形时,第二啮合导向部分39用作导向件。于是,啮合凸出部35和啮合孔36可以容易地相互啮合。在啮合建立后,第二分离防止壁40与啮合孔36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可以防止啮合凸出部35与啮合孔36分离。

    如图12和13中所示,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基底部分设置连接盖子部件43。在第一和第二盖板与框架101结合后,连接盖子部件43与框架101的连接部件14的后表面接触。连接盖子部件43使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互相连接,并构成容纳套100的后壁。如图13中所示,盖子102由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与连接盖子部件15形成一个U形的面对侧面。

    如图6和7中所示,构成框架101的连接部件14的对置的竖直两端设有台阶部分48和49。台阶部分48和49的形成比薄壁47的表面低,薄壁47与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外平面壁32配合而构成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其上安置插入部分18和19。当在一个将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内的过程中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内表面与连接部件14接触时,台阶部分48和49防正摩擦产生。

    如图4和8中所示,连接部件14与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互相连接的位置比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底端向内缩进一个对应于台阶部分50的距离。台阶部分50比盖子102的连接盖子部件15的厚度稍大。当框架101和盖子102互相结合时,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底端比连接盖子部件15的外表面稍许凸出一个小距离d2。

    如图4中所示,框架101的连接部件14是弯曲的,使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向外膨胀。也就是说,连接部件14是弯曲的,它比起安置和结合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之间的空间上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连接盖子部件43所延伸的位置来,要向外扩展一个由图4中的箭头E表示的距离。因为连接部件14是弯曲的,所以施加一个力来推动安置和结合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之间的空间上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连接盖子部件15。该推动力的施加方向与图4中箭头F的方向相反,箭头F的方向是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插入框架101的方向。

    如图3和11中所示,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前沿端部中形成圆弧形的切削凹口51和52。当容纳套100形成时,切削凹口51和52构成夹持部分,用于凸出容纳在容纳套100中的盘盒1的后部的一个部分。

    现在描述装配框架101和盖子102以形成容纳套100的操作。

    现在参照图3描述装配容纳套100的过程。如图3中所示,构成盖子102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两侧上设置的插入部分18和19的前沿端部处形成的第一插入导向部分33被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面对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基底部分的开口端部中。然后,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被推入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之间的空间内。此外,插入部分18和19被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

    如上所述,插入部分18和19在其前沿端部上包括第一插入导向部分33。其次,插入部分18和19的侧面部分上设置第二插入导向部分34。因此,插入部分18和19可以容易地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每个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厚度基本上等于每个插入部分18和19的厚度,使插入部分18和19能够与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密切啮合。

    当插入部分18和19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时,啮合凸出部35使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扩大。如图17中所示,设置在啮合凸出部35的前沿端部上的形成斜面的第一啮合导向部分37起楔子作用,以扩大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因此,插入部分18和19可以容易地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

    在插入部分18和19已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状态中,如图17所示,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沿箭头X的方向向着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前沿端部进一步插入。结果,在啮合凸出部35的前沿端部处形成的第一啮合导向部分37面向啮合孔36的开口端部。当插入部分18和19进一步插入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中时,啮合凸出部35受第一啮合导向部分37的导向,从而与对应的啮合孔36啮合,如图18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前沿端部于此时闭合。因此,防止插入部分18和19沿图18中箭头X1的方向进一步插入。也就是,插入部分18和19与插入部分的限制部分23和24接触。于是,防止插入部分18和19沿图17中箭头X1方向插入。

    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前沿端部由于插入部分的限制部分23和24而闭合。因此,如图2中所示,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前沿端部表面可以形成平面。因此,可以改善容纳套100的外观。

    这样,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被插入框架101,直到啮合凸出部35与啮合孔36啮合。结果,邻近基底部分的位置设置的连接盖子部件15压紧连接部件14并与其接近,沿图19中箭头X1的方向向内变形,连接部件14被弯曲而向外扩展。

    当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已插入框架101中时,连接部件14沿与扩展方向相反的方向受压。因此,连接部件14沿图18中箭头X2的方向即与插入框架10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沿图19中箭头X2的方向通过连接盖子部件15受连接部件14推动。这样,啮合凸出部35沿图18中箭头X2的方向同时受到推动。结果,设置在基底部分上的第一分离防止壁38压紧啮合孔36的内表面。因此,可以实现对啮合孔的强啮合。

    如图20和21中所示,当啮合凸出部35与啮合在啮合孔36上时,直立在插入部分18和19的表面上的第二分离防止壁40就与啮合孔36的竖直内表面对置。因此,如果沿图21中箭头Y1防止对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施加一个力而使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沿此方向彼此分开,那么可以防止啮合凸出部35与啮合孔36分离。其原因是第二分离防止壁40与啮合孔36的垂直由表面接触。结果,盖子102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可以与框架101可靠地连接成整体。

    当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沿图21中箭头Y1的方向彼此分离时,啮合凸出部35与啮合凸出部35分离。即使在上述情况下,啮合凸出部35可以容易地啮合在啮合孔36上,因为当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沿它们彼此移得更近的方向偏转时,倾斜的第二啮合导向部分39可以用作导向件。

    如图19中所示,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两侧上为形成插入部分18和19而形成的每个台阶部分31的高度H1做成比构成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的平面壁32的厚度D3小。因此,当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已结合在框架101上面装配容纳套100时,平面壁32能够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两个侧表面上方凸出一个距离d1,如图2和21中所示。因为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两侧做成如上所述地凸出,所以如果多个容纳套100叠置或容纳套100安置在桌面上,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可以避免损伤。

    如上所述,平面壁32的前沿端部设有弯曲的圆角部分32a,如图9和21中所示。因此,如果在每个平面壁32和每个邻近插入部分18和19的台阶部分31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平面壁32的前沿端部不会聚集外来物质。于是,可以防止平面壁32变形。结果,啮合凸出部35和啮合孔36之间的啮合状态可以可靠地保持住。

    如上所述,盖子102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插入框架101,由此形成如图2中所示的容纳套100。因此,可以容易地完成装配。因为推动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可以结合在框架101上,所以可以形成容纳套100,该套包括框架101和盖子102,它们可靠地互相形成一体。

    其次,容纳套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就是框架101的表面高于盖子102的表面。框架101比容纳套100的每个上下表面高一个距离d1。框架101比容纳套100的每个前后表面高一个距离d2。因此,如果容纳套100例如对着桌面摩擦,盖子102可以避免损伤。如果容纳套100由于失误而从高处掉下,那么掉下的冲击可以被框架101吸收。因此,盖子102可以避免损伤。

    如图22中所示,在上述结构的容纳套100的后表面上设置一个贴标签的部分55。部分55是贴一张指示盘盒1的内容或类型的标签的部分。贴标签的部分55是在连接盖子部件15的后表面上提供凹口而形成的,该连接盖子部件15与连接部件14接触,构成容纳套100后壁。最好是,贴标签的部分55的深度与必须贴在该部分55上的标签的厚度相对应。

    为了将盘盒1容纳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容纳套100中,联接了滑门7的前表面用作插入的前沿端部。这样,盘盒1通过插入开口56插入,插入开口56是在设有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切削凹口51和52的前表面中形成的。此时,盘盒1的两个侧部啮合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内表面中形成的盒保持槽25和26上。容纳在容纳套100中的盘盒1受盒保持槽25和26的导向,从而容纳在容纳套100中。当盘盒1如图23中所示地完全容纳在容纳套100中时,容纳套100的盒保持部分27啮合在盘盒1的两侧上形成的啮合凹口10上。因为盒保持部分27啮合在凹口27上,所以盘盒1可以这样容纳在容纳套100中,使得可以防止与容纳套100分开。

    容纳在容纳套100中的盘盒1的通过切削凹口51和52向外露出的部分用于保持和取出。因此,盘盒1可以从容纳套100排出。当盘盒1从容纳套100排出时,盒保持部分27向着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外部变形,从而从啮合凹口10移出。

    本发明的容纳套100包括在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与盒保持槽25和26之间形成的薄壁47。薄壁47构成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与盒保持槽25和26。如图24中所示,薄壁47的厚度所对应的空间是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的内表面与盘盒1之间产生的。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已结合在框架101上,框架101包括第一和第二插入槽21和22,槽中已经啮合插入部分18和19。此外,在盘盒1已经被容纳后,盘盒1的两侧部分被盒保持槽25和26保持。因此,在本发明的容纳套100中,在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与由盒保持槽25和26保持的盘盒1之间产生空间。如图24中所示,上述空间用作印刷品容纳部分57。在每个印刷品容纳部分57中容纳印刷品58,如小册子,其上例如印有容纳套100所容纳的光盘5上记录的内容。

    适宜地改变薄壁47,就可以改变每个印刷品容纳部分57的厚度。

    本发明的容纳套100具有在其框架101的对置两侧表面上形成的支承件啮合槽29。因此,容纳套100可以容纳在容纳装置中,该容纳装置能够容纳以多级状态平行的容纳套100。在此情况下,支承件啮合槽29啮合在容纳装置所设置的啮合支承部件上,因此,容纳套100可以安置和容纳在容纳装置中。

    当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基底部分设置的插入孔30啮合在容纳装置设置的支承凸出部上而使容纳套100容纳在容纳装置中时,本发明的容纳套100可以直立。

    容纳套100具有独立地形成框架101和盖子102的结构,框架101构成容纳套100的外周壁,而盖子102的位置与容纳在容纳套100中的盘盒1的表面对置。因此,框架101和盖子102可以用得到相应功能的最佳材料做成。

    因此,本发明的容纳套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就是构成外壁的框架101用一种其耐冲击性能优于盖子102的合成树脂做成。具有卓越的耐冲击性能的合成树脂可以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PP(聚丙烯)树脂或POM(聚甲醛)树脂。

    为了使容纳在容纳套100中的盘盒1能够透明地看到,盖子102是用具有透光性能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例如,可以利用透明的PS(聚苯乙烯)树脂、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或PC(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的容纳套100具有独立形成框架101和盖子102的结构,框架101构成外壁,而盖子102结合在框架101上。构成容纳套100的主要表面的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形成的盖子102的材料选择性可以这样改进,使得可以保持容纳套100的令人满意的机械强度。因此,盘盒1的容纳套100可以容易地做成所需形状。

    上述容纳套100包括第一和第二盖板16和17上设置的啮合凸出部35。其次,啮合孔36形成于框架101中。可以利用一种相反的结构。可以利用另一种结构,其中插入部分18和19的侧部设有啮合凸出部35。此外,第一和第二框架12和13的侧面设有啮合孔36。

    本发明的用于容纳盘盒的套子包括:由相互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与连接部件整体形成的框架,该连接部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彼此连接;以及由第一和第二盖板与连接盖子部件形成的盖子,该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相互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而该连接盖子部件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因此,该框架和盖子可以用最佳材料制成。该框架是用与盖子相比具有卓越耐冲击性能的合成树脂做成的。该盖子是用具有透光性能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因此,可以用最低费用来制造适合于容纳盘盒的容纳套。

    盖子的第一和第二盖板具有在对置的两侧部分上形成的插入部分。这些插入部分从插入端部部分插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对置表面上设置的一对第一和第二插入槽中。插入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框架设置的啮合机构相互啮合,使第一和第二盖板结合在框架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完成装配过程。

    此外,连接盖子部件设置在盖子的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上,该盖子与框架结合,构成容纳套。当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中时,该连接盖子部件与框架的连接部件接触。因此,第一和第二盖板可以可靠地与盖子结合。

    虽然本发明是以其优选形式和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的结构来描述的,但可以理解,目前公开的优选形式可以改变构造细节与部件的组合和配置而并不偏离后面提出权利要求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用于容纳盘盒的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用于容纳盘盒的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用于容纳盘盒的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容纳盘盒的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容纳盘盒的套.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容纳盘盒用的套,它能可靠地保护光盘,并能使盘盒容易地装载/卸载,它能适宜地设计,其费用可以降低。该容纳盘盒的套包括:一个框架,由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与一个连接部件整体形成,该连接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框架的基底部分相互连接;以及一个盖子,由第一和第二盖板与一个连接盖子部件整体形成,该第一和第二盖板插入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而该连接盖子部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盖板的基底部分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